〔1〕 林敏郎、游雅喬、欒大誠、邱聰智、蕭輔沛、鍾立來、王勇智,「鋼構造校舍結構耐震初步評估」,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15-012,中華民國ㄧ百零四年十一月。
〔2〕 葉勇凱、蕭輔沛、沈文成、楊耀昇、黃世建,「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方法」,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9-015,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3〕 ATC-40,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concrete buildings. Report No. SSC 96-01,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1996.
〔4〕 FEMA 273, NEHRP Guidelines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Washington, D.C., 1997.
〔5〕 CSI,“ETABS: Extended 3D analysis of building systems, Nonlinear Version 8.5.4,”User’s Manual,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Inc., Berkeley, California, 1999.
〔6〕 蕭輔沛、葉勇凱、曾至堅,「建築物耐震詳細評估方法之研究(一)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7-049,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二月。
〔7〕 李威震,「建築物之強度韌性耐震能力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8〕 黃世建、陳正平、王森源、陳正誠、蕭興台,「學校建築常見之結構損害現象歸類及補強計畫建議」,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9〕 陳正平技師,「高強度螺栓鎖固之原理及應用介紹」,中華民國鋼結構協會,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九月。
〔10〕 〔SCE standard ASCE/SEI 41-13,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Existing Buildings”, 2014.
〔11〕 中華民國內政部,「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民國一百年一月。
〔12〕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安全耐震的家。
〔13〕 中華民鋼結構工程學會,「鋼結構設計手冊(極限設計法)」,中華民國九十二年。
〔14〕 FEMA 356, NEHRP Guidelines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Washington, D.C., 2000.
〔15〕 劉明錡,「鋼骨梁柱接頭之韌性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八十一年。
〔16〕 饒智凱,「鋼骨梁柱梁翼內側加勁板補強接頭耐震行為」,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周中哲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六年。〔17〕 林克強、莊勝智、林志翰,「拱頭式抗灣鋼骨梁柱接合耐震性能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13-018,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
〔18〕 李智明,「H型鋼柱接擴翼鋼梁抗彎接頭之耐震行為與設計」,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五年。
〔19〕 林群洲,「鋼骨托梁抗彎接頭含梯度漸擴式梁翼板之耐震行為」,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五年。〔20〕 鐘立來、吳賴雲、黃大華、黃國倫、陳家乾,「圓形鋼管混凝土結構螺栓式梁柱接頭之試驗與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5-013,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21〕 陳誠直,「鋼與混凝土複合構造之行為研究---子計畫:矩形鋼管混凝土柱與H型鋼梁抗彎接頭行為之研究(II)」,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三十日。
〔22〕 陳紀勛,「鋼柱與鋼梁腹板開孔位處塑性區梁柱接頭之耐震行為」,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林克強博士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23〕 林昆德,「抗彎鋼骨樑柱之行為」,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八十五年。
〔24〕 鄭元良、蔡克銓、李台光、汪家銘、林克強、莊勝智,「鋼骨梁柱接頭橫隔板耐震性能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中華民國一百年。
〔25〕 蔡承昀,「梁柱交接處連接版對鋼結構梁柱接頭行為之影響」,台灣國立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陳正誠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26〕 林克強、莊勝智,「箱型柱與梁翼加蓋板補強抗彎接頭之韌性行為與設計方法」,結構工程,第二十五卷第二期第75~92頁,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27〕 周中哲、吳家慶、周志雄,「削切蓋板鋼骨梁柱接頭之耐震行為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5-017,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九月。
〔28〕 羅盛威,「翼型鋼柱與鋼梁加勁式接頭耐震行為」,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劉俊秀教授、周中哲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29〕 陳誠直、林交南、鄭錦桐、蔡克銓,「鋼筋混凝土柱與鋼梁接頭行為」,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02-018,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月。
〔30〕 王宜仁,「消能板應用於梁柱接頭耐震行為之研究」,台灣國立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陳生金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31〕 魏振軒,「扇形孔與銲接細部對梁柱接頭耐震行為之影響」,台灣國立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陳正誠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32〕 蔡岳勳,「實尺寸鋼結構梁柱彎矩接頭試驗與分析」,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33〕 Wai-Hang Ao1, Ching-Yi Tsai1, Jia-Chian Chen, Te-Hung Lin and Keh-Chyuan Tsai, 「Cyclic Responses of In-Plane Buckling Braces and Its End Connections」, The Twenty-Third KKCNN Symposium on Civil Engineering, November 13–15, 2010.
〔34〕 湯偉乾,「面內挫屈斜撐之耐震行為」,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三月。〔35〕 林南交,「特殊同心斜撐構架之斜撐構材耐震性能」,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陳誠直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36〕 胡懷國,「鋼結構同心斜撐構架系統之靜態往覆載重實驗加載歷時評估」,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垂星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37〕 劉家源,「全鋼型挫屈束制支撐局部挫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38〕 林保均,「含薄型挫屈束制支撐構架耐震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39〕 魏志毓,「挫屈束制支撐局部挫屈與構架耐震效益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40〕 楊巽閎,「新建含挫屈束制支撐之實尺寸兩層樓鋼筋混凝土構架耐震設計與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銓教授指導,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41〕 陳正誠,「鋼側撐BRB之設計與測試」,中華民國鋼結構協會第三十三期鋼結構會刊,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
〔42〕 蔡克銓、吳安傑、林保均、魏志毓、莊明介,「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撐研發與耐震性能表現」,結構工程,第二十七卷第三期第29~59頁,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九月。
〔43〕 H.-L. Hsu, Z.-C. Li,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frames with controlled buckling mechanisms in knee brac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107, page50-60, 2015.
〔44〕 陳鈺霖,「多層多跨隅撐鋼結構之耐震性能研究」,許協隆教授指導,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12-024,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
〔45〕 蔡克銓、連育群、魏志毓、吳安傑、蔡青宜、陳家乾、林克強,「斜撐面內挫屈之特殊同心斜撐構架耐震行為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編號:NCREE-10-003,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