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2005)。年度專題-家庭教育。天下雜誌2005年特刊,335,71-75。
王以仁(2001)。親子關係及家人間的溝通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建文(2006)。國小學童家庭休閒參與與親子依附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NCPE5163001)王建堯(1988)。影響國中生休閒活動的因素之研究-高雄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92NTNU0051006)王鳳美(2004)。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童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2NPTT1576002)朱維聖、廖士達(2005)。家庭休閒教育推動之初探。國立雲林科技休閒運動,4,13-17。
江中皓、周靈山、吳運全、林秀穗(2000)。城鄉學童休閒活動與親子間互動關係之調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2(2),61-75。江德怡(2007)。國小學童家庭休閒活動、親子互動、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NKNU5332016)余嬪(2000)。如何增進家庭休閒。測驗與輔導,160,347-350。李力昌(2005)。休閒社會學。台北市:偉華。
李玟儀(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親子關係與其情緒調整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1NCYU0658018)李炳昭、陳秋曇(2009)。論述休閒、休閒活動與休閒運動。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4,48-57。
李淑娟、張麗芬(2009)。父親和幼兒的互動與幼兒簡單加法運算能力之關係。幼兒保育研究集刊,4(1),57-84。杜娟娟(2008)。家庭休閒的性別教育。婦女與性別研究,25,45-86。
汪慧玲、沈佳生(2011)。新住民國小學童家庭休閒活動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23(2),59-82。
汪慧玲、沈佳生(2014)。學齡兒童家庭休閒活動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美和學報,33(1), 259-276。沈美秀(2005)。國小學童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3NKNU0332025)林双鳳(2015)。國小學童家庭休閒參與及親子依附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HU00700017)林正鳳(2006)。家長參與方式對兒童參與新興休閒活動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NTNU5571006)
林瑩昭、戴怡靜(2012)。高中新生家庭休閒活動與家庭氣氛相關因素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10(4),44-63。
邱珍琬(2009)。父親形象的轉變-從國中到大學。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3(2),29-54。柯福財(2006)。高雄市家庭休閒活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NPTTC567014)孫慶國(2003)。教孩子補習,不如陪孩子休閒!-從小培養休閒學習的意義。師友,434,8-13。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高明(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鼎茂。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
張可婷(譯)(2013)。質性研究分析方法(原作者:Hennie Boeije)。台北: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10)
張春興(1983)。成長中的自我探索。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曹常仁(2010)。親職教育理念與實踐。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莊麗雯(2002)。國小學童的家庭狀況、親子互動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1NPTT1328001)陳秋如(2008)。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G00M9857709)傅元幟、林晏州(2004)。從父母與子女觀點探討家庭休閒活動與家庭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7(3),1-18。
曾慈慧、陳俞均譯(2009)。休閒遊憩概論。台北市:巨流。
黃巧玲(2006)。檢視你家的「幸福成績單」-良好的親子溝通。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5,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9日,引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5/55-64.htm。
黃汝惠(2014)。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休閒活動參與和親子溝通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NKNU5332045)黃迺毓(2001)。家庭教育。台北市:五南。
黃迺毓(2005)。從家庭教育法之實施看學校家庭教育之推動-專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教師天地,135,43-47。
黃迺毓、黃馨慧、蘇雪玉、唐先梅、李淑娟(1998)。家庭概論。台北:空大。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麗娟(2007)。高中職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親子互動關係與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NKNU0332020)楊秋華(2014)。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NTCT0096008)詹志禹(2012)。假日父母的親子互動秘訣。親子天下雜誌,38,2。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3388-%E5%81%87%E6%97%A5%E7%88%B6%E6%AF%8D%E7%9A%84%E8%A6%AA%E5%AD%90%E4%BA%92%E5%8B%95%E7%A5%95%E8%A8%A3/
劉文菁(1993)。台北市民家庭休閒生活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1NTNU0205009)劉佳蕙(2011)。家長安排幼兒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台灣首府大學學報,2(2),1-20。
蔡守浦(2002)。大專女性教師休聞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一以雲嘉南地區女性教師為例。台南市:供學。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台北市:三民。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1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市:心理。
蔡淑苓(2004)。遊戲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鄭于沛、黃馨慧(2013)。從國小學童親子部落格網誌初探其家庭休閒生活。長庚科技學刊,18,115-130。賴幸君(2014)。屏東北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家庭休閒活動、親子互動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2THMU1742040)謝筑虹(2005)。家長參與幼兒親子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阻礙因素及參與程度的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3NCPE5567026)。羅品欣(2004)。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2NTNU0328016)羅品欣、陳李綢(2005)。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6(3),221-240。
龔惠文(2006)。國小六年級家庭休閒參與、家庭休閒阻礙與知覺親子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4NCYU5658016)貳、英文部分
Biddle, S. J. H., & Mutrie, N. (2001). Psychology of physical activity-determinants, well-being and interventions. Landon: Roatledge.
Brent, J. R. (1975). On the derivation of leisure activity types-A perceptual mapping approa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7, 128-140.
Kelly, J. R. (1978). Family leisure in three commun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0(1), 47-60.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Siegel, D. J. (2012). How our history influences how we raise our children. Zero to Three, 32(3), 50-53.
Siegenthaler, K. L., & Dell, I. O. (2000). Purposive leisure: Examining parental discourses on family activities. Leisure Sciences, 23, 217-231.
Thompson, A. M., Rehman, & Humbert, M. L. (2005).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hysically active leisure of children and youth. Leisure Sciences, 27, 421-438.
Zabriskie, R. B., & McComick, B. P. (2001).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leisure patterns of family functioning. Family Relations, 50(3), 28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