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Adyashnti著。蔡孟璇(譯)(2015)。真正的靜心。台北:自由之丘。
Corey, G.著。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合譯)(2013)。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 雙葉。
Davidson, R. J. & Begley, S. 著。洪蘭(譯)(2013)。情緒大腦的秘密檔案:情意神經科學泰斗從探索情緒形態到實踐正念冥想改變生命的旅程。臺北:遠流。
Goleman, D.著。張美惠(譯)(2006)。EQ。台北:時報出版。
Gotwals, J., Lehman, J., Manske, J. & Manske, J.著。非暴力溝通推展小組(譯)(2011)。非暴力溝通自我檢核表。未出版。
Hart, S.&Hodson, V. K.著。盧姿麟(譯)(2015)。非暴力溝通的翻轉教室─培養人際關係的九大能力。臺北:光啟文化。
Hawkins D. R.著。蔡孟璇(譯)(2012)。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台北:方智。
Hicks, E. & Hicks, J.著。丘羽先、謝明憲(譯)(2008)。情緒的驚人力量。臺北市:天下遠見。
Hodson, S. & Hoeson, V. K.著。沈映志(譯)(2015)。教室裡的幸福魔法:提升學習力和同理心的技巧與遊戲。臺北市:光啟文化。
Krishnamurti, J. 著。張南星(譯)(1995)。人生、教育、學習。台北:方智。
Lasater, I. & Stiles, J.著。蕭寶森(譯)(2012)。這樣說話,贏得職場好關係。臺北:光啟文化。
Leu, L.著。黃女玲(譯)(2012)。愛的語言練習本─非暴力溝通實作手冊。臺北:光啟。
Lichtman, M.著。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
Matthieu Ricard著。賴聲川、丁乃竺(譯)(2007)。快樂學:修練幸福的24堂課。臺北:天下雜誌。
McKernan, J.著。蔡清田等(譯)(2004)。課程行動研究: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手冊。高雄:麗文文化。
Osho著。沈文玉(譯)(2011)。奧修談情緒。臺北:生命潛能。
Osho著。謙達那(譯)(2015)。靜心觀照-修行的指引。臺北:奧修。
Palmer P.J.著。藍雲,陳佳(譯)(2009)。教學的勇氣-探索教師內在視界。臺北:心理。
Patton, M. Q.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Rosenberg, M. B.著。范明瑛(譯)(2012)。非暴力溝通:打造優質校園。臺北:光啟文化。
Rousseau, J.J.著。李平漚(譯)(2012)。愛彌兒。臺北:五南
Sky, M.著。周晴燕(譯)(2003)。情緒爆發力-善用情緒能量營造幸福人生。臺北市:生命潛能文化。
Tolle, E. 著。梁永安(譯)(2015)。當下的力量: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臺北:橡實文化。
Verderber, R. F. &Verderber, K. S.著。曾端真、曾玲(譯)(1996)。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楊智文化。
Wright, E.著。張篤群(譯)(2005)教室裡的心靈雞湯。臺北:智庫。
大紀元(2016)。 2017年06月04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7/25/n8136287.htm
小倉廣 著。楊明綺(譯)(2015)。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臺北:遠流。
中里巴人(2010)。求醫不如求己。臺北:臉譜。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增訂10版)。臺北:五南。
王怡婷(2013)。情緒詞彙運用於國小四年級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余敏琪(2011)。靜心活動取向之班級情緒教育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吳英璋(2001)。情緒教育的理論與內涵。學生輔導,75,66-79李京諭(2017)。情緒被準確描述,就能降低憤怒指數。親子天下4(88)
李坤崇(2009)。認知情意技能教育目標分類及其在評量的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沈思含(2016)。非暴力之旅:翻譯「非暴力溝通」之概念(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台北市。周淑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葉小燕(譯)(2016)。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台北:究竟。
林信志、劉藍芳(2011)。國民中學班級經營之正向管教策略。中等教育,62(1), 122-131。
林建福(2006)。德行、情緒、與道德教育。臺北市:學富文化。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高雄復文。
林啟何(2014)。非暴力溝通十四週入門課程。未出版上課講義。
姜元御、林烘煜、劉志如、何縕琪、許木柱(2011)。青少年心理學。臺北:三民。
康健(2017)。2017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7686
張玉真(2009)。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行動研究---以國小低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家瑜(2012)。國小三年級實施靜心活動之情緒教育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張雅淳(2008)。案例教學運用在國小高年級情緒管理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張德芬(2016)。愛到極致是放手。臺北:大雁文化。
張德銳等著(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Human relation communication: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臺北:高等教育。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發布版。2014年11月,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領域(草案)。2015年12月,取自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8/pta_9787_3268606_48242.pdf
章淑婷(1992)。兒童情緒發展之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報,1, 35-56。陳亞潁(2013)。「覺辨感行省」情緒教育陶冶策略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陳金燕(1996)。諮商員養成教育中「自我覺察」訓練之基本原則。諮商與輔導,125,14-16。彭怡萍(2011)。運用靜心活動團體方案協助國小憂鬱傾向學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曾筠媗(2015)。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以改善國中生人際關係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新竹市。湯瑪斯.高登著。張珍麗、張海琳(譯)(1989)。父母效能訓練:別讓孩子開除你。臺北市:新雨文化。
鈕文英(2015)。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修訂二版)。臺北:雙葉書廊。
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師大書宛。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實際 。臺北:五南。
黃惠惠(1996)。自我與人際溝通。臺北市:張老師
黃煜烽、雷靂(1995)。國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愛經驗(2017)。2017年2月26日取自http://www.how01.com/post_1557.html
新浪新聞(2015)。2015年03月17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317/13996502.html
楊定一、楊元寧(2014)。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臺北:天下。
嘉華多康巴著。廖建容(譯)(2015)。心的靜修。台北:遠見。
廖春宏(2016)。從提升閱讀理解到理解學生學習脈絡:一個偏鄉國中社會科教師的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劉玉玲(2005)。青少年發展-危機與轉機。臺北:揚智文化。
劉玉鈴(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新文京開發。
劉安彥、陳英豪(1994)。青年心理學。台北:三民。
潘淑滿(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乃昭(2015)。社會與情緒學習(SEL)課程運用於國小一年級綜合活動領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南市。蔡秀玲、楊智馨(2013)。情緒管理。台北:揚智。
蔡侑珍(2015)。國中生情緒機會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蔡淑華(2010)。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鄭靜育(2013)。運用理情課程方案進行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賴怡妏(2007)。情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情緒智慧、同儕人際關係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市。賴馬、楊俐容、溫美玉(2016)。溫美玉備課趴-情緒表達與寫作的雙卡教學實錄。台北市:親子天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李美華(譯)(2007)。李美華(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製作。接納,友善學習的教室。臺北市:人本教育基金會。
鍾聖校(1990)。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從建構到實踐。臺北:五南。
鍾聖校(2012)。正向心理情意─教與學。臺北:五南。
鍾麗卿(2012)。國民小學高年級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
羅盈茝(2010)。國中生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情緒札記為焦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羅婉娥、古明峰、曾文志(2013)。正向情緒課程對國中生生活適應及情感狀態效果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卷3期。蘇聖雅(2013)。案例教學法應用在國中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蘋果即時(2015)。2015年11月07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107/727723/
饒見維(2005,4月)。靈修、靜心與正向心理學。情意教育經典研讀會,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
饒見維(2006,10月)。透過「靜心」來協助在職教師提昇情緒涵養的實踐經驗。2006年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饒見維(2008)。「靈修與靜心」的正向功能與情緒轉化。刊載於:情緒轉化──美學與正向心理學的饗宴(崔光宙、饒見維主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饒見維(2009)。行動研究法的概括介紹。未出版上課講義。
饒見維(2010)。靜心在壓力調適與身心健康之功用。教師天地,164,24-31。饒見維(2011)。「學校情緒教育」的相關議題探討。未出版上課講義。
饒見維(2014)。情緒涵養。台北:五南。
西文書目
Alchemy Performance Assistant (2016). The three modes of NVC. August 31,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chemyformanagers.co.uk/topics/bfGX87t6aHYLFEGy.html
Gotwals, J., Lehman, J., Manske, J. & Manske, J.(2011). Self‐Assessment Matrix. August 31,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cnvc.org/sites/cnvc.org/files/ed-services/Pathways-to-Liberation-Self-Assessment-Matrix-v1%202.pdf
Hulley, W. C. (2006). Mindful counseling: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s a Mahayana skillful mean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ropa University, Boulder CO. Retrieved August 13, 2016 from http://www.cnvc.org/sites/cnvc.org/files/NVC_Research_Files/NVC%20Research/Hulley_Mindeful_Counseling.pdf
Juncadella, C. M. (2013). What is the impa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model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Overview of research and outcomes.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http://www.cnvc.org/sites/default/files/NVC_Research_Files/Carme_Mampel_Juncadella.pdf
Kahn, A. (2016).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of Marshall Rosenberg And Theravada Buddhism.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http://mcu.academia.edu/AndrusKahn/Activity.
Kashtan I., & Kashtan, M. (2010). Colloquial Giraffe Options. August 13,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nvctraining.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70&tmpl=component
Kashtan, I .& Kashtan, M. (2016). Key Assumptions and Intentions of NVC . Retrieved August 18, 2016 form http://baynvc.org/key-assumptions-and-intentions-of-nvc/
Kashtan, I. (2012).The NVC Tree of Life. Retrieved August 9, 2016 from http://baynvc.org/the-nvc-tree-of-life/
Kashtan, M.(2012) Basic Pitfalls of Using NVC. Retrieved August 18, 2016 from http://baynvc.blogspot.tw/2012/06/basic-pitfalls-of-using-nvc.html
Krishnamurti, J. (2014). On Education. September 15,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jkrishnamurti.org/krishnamurti-teachings/view-text.php?tid=43&chid=297
Krishnamurti, J. (2016).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September 15,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selfdefinition.org/krishnamurti/Jiddu_Krishnamurt_Education_and_the_Significance_of_life.pdf
Lee, C. A., Kessler, C. M., Varon, D., Martinowitz, U., Heim, M., Rosenberg, M., & Molho, P.(1998). Nonviolent (empathic) communication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 Haemophilia, 4(4), 335-340.
Nosek, M. (2012).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dialogical retrieval of the ethic of authenticity. Nursing Ethics, 6(19), p.829-837.
O'Connor, T.P.& Duncan, J.B.(2011). The Sociology of Humanist, Spiritual, and Religious Practice in Prison: Supporting Responsivity and Desistance from Crime. Religions, 2(4), p.590-610
Rosenberg, M. B. (2015).Spiritual Basis of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 Retrieved August 13, 2016 from http://www.cnvc.org/learn-online/spiritual-basis/spiritual-basis-nonviolent-communication
Rosenberg, M., & Chopra, D. (2003).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Life-Changing Tools for Healthy Relationships. PuddleDancer Press.
The Center for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2016a).The CNVC Trainer Certification Process.August 31,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cnvc.org/sites/default/files/certification/CNVC_CPP.pdf
The Center for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2016b). What is NVC . September 9,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cnvc.org/about/what-is-n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