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
王嵩山(2014)。藝術原境—臺灣原住民族創藝人類學。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王梅霞(2006)。泰雅族。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尤瑪.達陸(2003)。織起一座彩虹祖靈橋。苗栗縣大湖鄉: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 公園管理處。
方鈞瑋主編(2008)。重現泰雅:泛泰雅傳統服飾重製圖錄。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 化博物館。
李光周(1978)。從墾丁的考古發掘說起。人類與文化第 11 期。 李光周(1978)。墾丁史前遺址的發掘與其陶片的處理。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27 期。 李亦園,徐人仁,宋龍生,吳燕和(1963)。南澳的泰雅族人-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
究上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五。 李亦園,石磊,阮昌銳,楊福發(1964)。南澳的泰雅族人-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究
下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六。
李莎莉(1998)。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傳統‧意義‧圖說。臺北:南天書局出版社。 胡家瑜(2015)。賽夏族。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秦貞廉(2011)。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ョプラン島之記:編譯本。臺北:國立中 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張光直(1958)。臺灣土著貝珠文化論及其起源與傳播。中國民族學報。臺北:成文 出版社。
許功明(1998)。博物館與原住民。臺北:南天書局出版社。 許功明(2004)。馬偕博士收藏臺灣原住民文物。臺北:南天書局出版社。 悠蘭‧多又(2004)。泰雅織影。臺北:稻鄉出版社。
悠蘭‧多又(2012)。傳承、變奏與斷裂:當代太魯閣族女性的認同變遷與織布實踐。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1996)。蕃族慣習
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12)。蕃族慣習
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1998)。蕃族慣習
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1)。蕃族慣習
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潘秋榮(2000)。小米 貝珠 雷女–賽夏族祈天祭。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顏水龍(2016)。臺灣工藝。臺北:遠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期刊論文:
王梅霞(2017)。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 NO39。臺大校訊第 1129 期。 王煥麗(2007)。復旦收藏情繫兩岸-記我校博物館高山族民族藏品。復旦大學新聞
文化網。
杜輝(2011)。何處尋衣:書寫泰雅貝珠衣傳記。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 李子寧(1997)。殖民主義與博物館:百年來臺灣原住民文物收藏的回顧與反省。臺
灣省立博物館年刊,40 卷,頁 241-270。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李子寧(2005)。從殖民收藏到文物回歸:以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王嵩
山主編,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頁 23-36。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 館。
浦忠成,林志興,方鈞瑋(2007)。收藏早期臺灣原住民織品之日本博物館研究考 察計畫。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陳叔倬(2013)。中國復旦大學所藏臺灣原住民文物現況調查。科博館館訊,309
期,頁 1-5。臺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陳奇祿(1958)。臺灣的博物館和人類學的發達。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第 1 卷, 頁 1-8。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鍾經緯(2009)。復旦大學藏臺灣少數民族文物初探。文化遺產研究集刊,頁 26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