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3: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翁志妙
研究生(外文):WENG, CHIH-MIAO
論文名稱:嘉義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與學習態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Digital Games Internet Addiction, Peer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Senior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Chiayi County
指導教授:蔡淑敏蔡淑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 SHU-MIN
口試委員:李元墩劉清如蔡淑敏
口試委員(外文):LEE, YUAN-DUENLIU, CHING-JUTSAI, SHU-MIN
口試日期:2017-05-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榮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工程科技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綜合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8
中文關鍵詞: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學習態度
外文關鍵詞:senior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digital games internet addictionpeer relationshiplearning attitu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
  • 點閱點閱:4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主要是瞭解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與學習態度之關係。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背景變項、數位遊戲使用行為與使用認知分別在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與學習態度之差異,以及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與學習態度之相關性,並探討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對學習態度之預測力。
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抽取嘉義縣山海屯區的高年級學童共735名為研究對象,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嘉義縣高年級學童有使用數位遊戲佔93.2%,數位遊戲類型以射擊類最多,使用工具大多是智慧型手機,地點則以自己家裡最多。
二、學童玩數位遊戲每週最多是2~3次,每日使用時間以1小時內最多,其次是1~2小時內。
三、目前嘉義縣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屬中低程度;在同儕關係與學習態度均屬中上程度。
四、不同背景變項、不同數位遊戲使用行為與使用認知對數位遊戲網路成癮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不同數位遊戲使用行為與使用認知對同儕關係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背景變項、不同數位遊戲使用行為與使用認知對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
七、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與學習態呈顯著相關。
八、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遊戲網路成癮愈高,其同儕關係、學習態度愈差。
九、高年級學童在同儕關係愈高,其學習態度愈佳。
十、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遊戲網路成癮與同儕關係對學習態度具有預測力。
以上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供家長、國小教師、教育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學習態度

The purposes of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laying digital games, internet addiction, peer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 attitude.
The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digital games usage behavior and usage recognition on internet addiction, peer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 attitude, and discuss the prediction about digital games internet addiction, peer relationship to learning attitude. In this researc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nd valid sampling 735 elementary senior students in Chiayi County.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93.2% of senior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Chiayi County could play digital games; most of them used smart phones to play games especially shooting games, and mostly played at homes.
2. The students play games twice or trip a week and last within one hour per day.
3. The degree of internet addiction of senior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Chiayi County was below average, but the degree of peer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 attitude was above average.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digital games usage behavior and usage recognition for internet addiction.
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digital games usage behavior and usage recognition for peer relationship.
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digital games usage behavior and usage recognition for learning attitude.
7.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in internet addiction, peer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senior students.
8. The more internet addiction senior students got, and the peer relationships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them would be getting worse.
9. The peer relationship of senior students was good, 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them would be better.
10. There was a prediction i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eer relationship of senior students.
Based on these finding,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arents,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school educators and later researchers.
Key words: senior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digital games internet addiction, peer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 attitud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誌 謝 v
目 錄 vi
表目錄 ix
圖目錄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問題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壹、研究範圍 6
貳、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數位遊戲 8
壹、遊戲的定義 8
貳、數位遊戲的發展與定義 9
參、數位遊戲的類型 11
肆、數位遊戲的分級制度 12
第二節 網路成癮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14
壹、成癮的定義 14
貳、網路成癮的定義 15
參、網路成癮的界定標準 16
肆、網路成癮的問題內涵 20
伍、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 21
陸、數位遊戲網路成癮的相關研究 24
第三節 同儕關係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26
壹、同儕的定義 26
貳、同儕關係的定義 27
參、同儕關係的內涵 28
肆、不同階段的同儕關係及功能 29
伍、同儕關係的相關研究 32
第四節 學習態度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33
壹、態度的定義 33
貳、學習態度的定義 34
參、學習態度的內涵 34
肆、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7
壹、研究架構 37
貳、研究假設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壹、問卷的初稿編擬 42
貳、問卷計分方式 43
參、專家學者審題 44
肆、預試結果分析 4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6
第一節 有效樣本的基本資料分析 56
第二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遊戲網路成癮之現況與差異性分析 59
第三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同儕關係之現況與差異性分析 74
第四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態度之現況與差異性分析 84
第五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遊戲網路成癮、同儕關係和學習態度之相關分析 97
第六節 數位遊戲網路成癮與同儕關係對學習態度之預測力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8
第一節 結論 108
第二節 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7
附錄一、問卷專家意見彙整表 130
附錄二、預試問卷 139
附錄三、正式問卷 144


[1]教育部,“104年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網址:http://www.edu.tw/News_ Content.aspx?n=0217161130F0B192&s=F1AA06D56E8D6B20,上網日期:2016年4月3日。
[2]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6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網址: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60922e.pdf,上網日期:2016年7月2日。
[3]葉啟斌,SOS, 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台北市,2016。
[4]彭博裕,“親子對電子遊戲活動的觀感認知差距”,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5]葉志航,“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同儕、自我認同和性別之關係研究-以網路遊戲參與者為例”,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6]蔡政軒,“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校學習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7]翁靚晏,“網路遊戲沉迷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身心健康狀態與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彰化縣: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8]蔡秀英,“澎湖縣國小學童涉入網路遊戲與其同儕關係、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9]許明遠,“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小為例”,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0]陳怡君,“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1]薛世杰,“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2]經濟部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2005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白皮書,台北:經濟部工業局,2005。
[13]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等,“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pp.279-294,第45卷,第3期,2003。
[14]黃瑟娟,“新北市三重與蘆洲兩所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台北市: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15]黃朝凱,“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6]林倩瑜,“國小學童師生關係與學習態度、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17]梁良淵,“探討嘉義地區國小學童之休閒活動類型、學習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嘉義縣:私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8]林世欣,“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9]C. Garvey, Play,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20]Sigmund Freud, A note upon the ‘mystic writing-pa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ume XIX (1923-1925): The Ego and the Id and Other Works. 1961.
[21]郭靜晃,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揚智文化,台北市,1993。
[22]J. Piaget,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orton, 1962.
[23]許良榮,“從科學遊戲到科學教學”,國教輔導, pp.6-11,第44卷,第二期,2004。
[24]Sutton-Smith, B. “Play research: State of the art.” When children pla, pp. 9-16., 1985.
[25]蔡淑苓,“遊戲倫理與應用”,台南家專學報,pp.151-174,第12期,1993。
[26]張念琋,“網路遊戲中年重度玩家的生活經驗”,嘉義縣: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7]陳淑莞,“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涉入程度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28]劉昱志,“即時通訊軟體使用對於組織溝通滿意影響之研究”,桃園市: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9]李建錕,“數位戲互動介面對使用者影響良研究”,台南市:崑山科技大學數位生活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30]行政院研考會,“6-11歲學童數位學習與數位機會調查”,網址:http://ws.ndc.gov.tw/001/administrator/10/relfile/0/1000/3121615281771.pdf,上網日期:2016年7月02日。
[31]兒福聯盟,2013年手機及APP使用調查報告,台北市,2013。
[32]郭碧如,“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LINE的使用行為與其同儕關係、親子關係調查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33]吳黛玲,“數位遊戲產業初任企劃人員所需職能之分析”,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34]林于勝,遊戲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臺北市,2004。
[35]黃怡音,數位內容市場趨勢與產業發展策略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臺北市,2005。
[36]Wikipedia, “Competence (Electronic_game).” Available at: https://en.wikipedia.org/ wiki/Electronic_game. Accessed 2 August 2016.
[37]李易鴻、數位媒體研究群,“臺灣數位遊戲型態與消費趨勢分析”,資策會MIC產業情報研究所,台北市,2015。
[38]J. Orwant, “EGGG: Automated programming for game generation,” IBM Systems Journal, vol. 39, no. (3.4), pp. 782-794, 2000.
[39]朱秀美,“數位遊戲中鷹架呈現模式與酬賞機制對玩家遊戲行為的影響”,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40]林哲男,“線上遊戲使用者之遊戲體驗與虛擬社群意識對於其行為意圖之影響研究”,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41]胡昌民、吳燦銘,遊戲設計概論,博碩文化,臺北縣,2010。
[42]巴哈姆特,網址:http://www.gamer.com.tw/index2.php,上網日期:2016年8月2日。
[43]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zh-tw/,上網日期:2016年8月2日。
[44]戴群達、謝子樵,數位遊戲之創新應用發展趨勢,資策會MIC產業情報情研究所,台北市,2010。
[45]陳淑莞,“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涉入程度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46]經濟部工業局,“遊戲軟體分級查詢網”,網址:http://www.gamerating.org.tw/gsgi_ way.php,上網日期:2016年8月14日。
[47]劉文尚,“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之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48]蕭銘鈞,“臺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49]Bratte and Forrest, “Alcoholism and substance abuse: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intervention.” Simon and Schuster, 1985.
[50]E. M. Freeman, The addiction process: Effective social word approcaches, New York: Longman, 1992, pp.1-9.
[51] L. J. Hatter, Addictive Processes,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94.
[52]周倩,“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二: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教育傳播觀點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1999。
[53]C. Holden, “Behavioral' addictions: do they exist?” Science, vol. 294, no.5544, pp. 980 -982, 2001.
[54]I. Goldber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vailable at: http://www.rider.edu/~suler/ psycyber/supportgp.html. Accessed 24 August 2016.
[55]謝明達,“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辦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56]K. S. Young,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vol. 1, no.3, pp. 237-244, 1998.
[57]K. S. Young, “Internet addiction: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48, no. 4, pp. 402-415, 2004.
[58]傅義婷,“國中學生人際關係、自我概念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59]M. Griffiths, “Technological addictions.” Clinical Psychology Forum. DIVISION OF CLINICAL PSYCHOLOGY OF THE BRITISH PSYCHOL SOC, 1995.
[60]楊蘊哲、梁朝雲,“網路成癮及其研究需求”,視聽教育雙月刊,pp.2-12,第43卷,第3期,2001。
[61]周榮、周倩,“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中華傳播學會1997年會學刊,pp.2-12,1997。
[62]陳淑惠,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沈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1999。
[63]周榮,“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臺北市,1997年。
[64]陳玟如,“國小學童網路成癮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65]Keith J. Anderson,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vol. 50, no. 1, pp. 21-26, 2001.
[66]游森期,“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縣: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67]吳淑娟,“青少年網路成癮及網路使用輔導策略”,師說,pp.40-42,第170期,2002。
[68]白育甄,“網路成癮經驗對大學生學習與生活及心理社會發展影響-網路遊戲個案之分析”,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9]葉士如,“國中學生網路成癮與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基隆市國中為例”,台北市:銘傳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70]許淑惠,“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家庭相關因素與網路成癮之研究”,臺中縣:私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71] K. S. Young,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 John Wiley & Sons, 1998.
[72]王智弘,網路諮商、網路成癮與網路心理健康,學富文化,台北市,2009。
[73]王智弘,“運用網路諮商以因應青少年網路問題行為”,青少年網際網路使用相關問題與防治對策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2004年4月。
[74]李偉斌、王智弘、陳慶福,“網路即時諮商中工作同盟、晤談感受與諮商口與反應之歷程分析”,中國輔導學會2002諮商心理與輔導專業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2002年11月。
[75]戚國雄,“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pp. 12-18,第5期,1998。
[76]吳筱玫,網路傳播概論,智勝文化,台北市,2003。
[77]柯志鴻,“青少年網路成癮之相關因子研究”,高雄市: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78]張智雄,“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人際互動關係及社會支持之研究”,屏東縣:屏東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79]B. F. Skinner,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BF Skinner Foundation, 1990.
[80]A. H. Maslow, R. Frager, and R. Cox,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Vol. 2, pp. 1887-1904). J. Fadiman, & C. McReynolds (Ed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0.
[81]J. Suler, Internet addiction( Retrieved November 11, 1999.), 1996.
[82]J. M. Grohol, Internet Addiction Guide. Available at: http://psychcentral.com/ netaddiction/, Accessed 16 October 2016.
[83]A. R. Davis,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 17, no. 2, pp. 187-195, 2001.
[84]蔡沛錡,“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研究-以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嘉義市: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85]蔡存裕,“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現況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為例”,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86]吳峻豪,“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和自我概念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新竹市: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2008年。
[87]邱瀕瑩,“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現象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88]吳雅惠,“從沉浸理論探究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網路使用行為”,彰化縣:明道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89]陳雪玉,“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90]黃宏民,“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91]陳秀莉,“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人際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市: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92]楊玉琴,“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手機成癮與親子互動之研究”,台北市: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93]魏宇亨,“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者人格特質與網路成癮相關性之探討”,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94]許仲毅,“國小學生網路成癮、從眾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95]葉百玲,“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相關性之探討”,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96]王心怡,“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自我概念與網路成癮之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97]李盈數,“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網路成癮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98]楊杰青,“國小高年級學童幸福感、父母教養、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99]Lewis, Michael Ed, and Leonard A. Rosenblum, Friendship and peer relations, John Wiley & Sons, 1975.
[100] W. W. Hartup, “Peer interaction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Carm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 vol.2, pp.361-456, 1970.
[101]P. Bourdieu, and J. S. Coleman, eds., Social theory for a changing socie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1, pp. 170.
[102]J. W. Santrock, “Children. Dubugue, IA: WM. C.”, 1988.
[103]J. Belsky, L. Steinberg, and P. Draper, “Childhood experience, inter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ve strategy: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socialization.” Child development, vol. 62, no. 4, pp. 647-670, 1991.
[104]黃德祥,青少年發展與輔導,五南圖書出版社,台北市,2000。
[105]許雅嵐,“國中班級同儕團體互動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002年。
[106]羅品欣,“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07]林翠湄,社會與人格發展,D. R. Shaffer 著,心理出版社,台北,1995。
[108]K. Durkin, Develop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From infancy to old age,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5.
[109]L. E. Berk, Child development, Boston: Allyn & Bacon, 1997.
[110]黃牧仁,兒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誼發展,Phil Erwin著,五南圖書出版,臺北市,1999。
[111]楊惠婷,“國小兒童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屏東縣: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2005年。
[112]吳晃彰,“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113]黃振賢,“國小學生班級同儕關係與霸凌行為相關之研究”,屏東市: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114]王品蘋,“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同儕關係與網路霸凌之相關研究-以大台南都會區為例”,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115]張春興、林清山,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台北,1989。
[116]李國祿,“家庭生活型態、傳播行為、同儕團體與兒童消費”,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117]石培欣,“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118]李杰禧,“藝術教育治療的實施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一位國小導師的教學行動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19]何秋蘭,“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的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20]謝雅麗,“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關係、家庭氣氛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121]楊惠玲,“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活動量、健康體適能、同儕關係之相關探究─以彰化縣田中地區為例”,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122]賴亞岐,“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傾向與心理需求、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123]盧峯裕,“網路使用行為對同儕關係之影響-以雲林縣沿海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台南市: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24]劉名誼,“國中生網路沈迷情形, 同儕關係與性態度之相關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25]蔡明善,“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健康體適能、同儕關係與自尊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126]蘇筱容,“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自尊、情緒調節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127]黃慧真,發展心理學:人類發展,黛安娜巴巴利亞,莎利歐茨著,桂冠圖書,台北市,1994。
[128]R. L. Selman, “ Assessing 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 interview and scoring manual in five parts constructed by the Harvard-Judge Baker Social Reasoning Project,” Robert L. Selman, 1979.
[129]E. Furman, “Mothers have to be there to be left,”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 vol. 37, no. 1, pp. 15-28, 1982.
[130]H.S. Sullivan,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New York, 1953.
[131]A. H. Maslow, “The instinctoid nature of basic nee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vol. 22, no. 3, pp. 326-347, 1954.
[132]D. P. McAdams and M. Losoff, “Friendship motivation in fourth and sixth graders: A thematic analysi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vol. 1, no. 1, pp.11-27, 1984.
[133]黃俊博,“國小學童依附關係、同儕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34]呂婷婷,“同儕關係和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臺北市: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135]林珮瀅,“國小學童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態度, 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36]林育雅,“臺北市國小學童同儕關係與自尊之相關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137]黃暐純,“台灣南部地區高職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與生命意義感相關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138]陳怡菁,“國中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溪崑國中為例”,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14年。
[139]陳雅玲,“國中生知覺父母婚姻關係.同儕關係與其自我概念之研究”,嘉義市: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40]馮嘉玉,“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經驗, 成癮傾向及其自覺健康狀況之研究”臺北市: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141]王健任,“國中生網路遊戲成癮傾向及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花蓮縣: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42]M. J. Rosenberg and C. I. Hovland, 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0.
[143]R. L. Shrigley, “Attitude and behavior are correlat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vol. 27, no. 2, pp. 97-113, 1990.
[144]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 (修正版),東華書局,臺北市,1992。
[145]林生傳,教育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1994。
[146]張秋明,“台北市試辦學年學分制高職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47]張春興,心理學,東華書局,台北,2000。
[148]張春興,現代心理學,東華書局,台北,2001。
[149]顏綠清,“大學生國文態度之研究”,教育學院學報,pp.3-125,第5期,1980。
[150]黃慧美,“國小二年級學童使用電腦輔助學習之學習態度分析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151]M. Towle, “Learning how to be a student when you have a learning disabilit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vol. 15, no. 2, pp. 90-93, 1982.
[152]黃信誠,“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嘉義縣: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53]柯正峰,“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154]秦夢群,“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pp.129-171,第15期,1992。
[155]張德瑞,教育行政,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1997。
[156]吳武典,“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pp. 5-11,第16卷,第5期,1971。
[157]賴保禎,學習態度測驗指導手冊,中國行為科學社,台北,1980。
[158]王福林,“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159]李坤崇,“動機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價值”,初等教育學報 (臺南師院) Bulleti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3,1990。
[160]邱佳椿,“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161]林慧玉,“國小高年級學童物慾觀、學習態度、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兼論性別差異”,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62]黃綺君,“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新竹市: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163]游松倍,“臺北市高中職聽障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164]李美芳,“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以台北縣某國小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165]林憶芝,“澎湖縣新移民與本國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66]蘇俊源,“人格特質、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相關研究”,高雄市: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167]陳淑蘭,“新北市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68]李宜玲,“教師教學風格、班級氣氛對學童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基隆市公立國小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169]詹美瑩,“基隆市新移民子女的家庭資源、課外閱讀行為、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70]林艷真,“中高年級學童參與環境體驗教育之學習動機、自我效能、學習態度對其學習成效之影響-以荒野保護協會炫蜂團為例”,彰化縣: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171]陳怡雅,“平衡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博士班,博士論文,2015年。
[172]詹雅惠,“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學生學習態度與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173]吳淑甄,“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174]黃拓榮,“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175]潘詩婷,“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176]蔡竺君,“網路輔助自然科學習對國小學生學習成就及態度影響之個案研究”,臺南市:臺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00年。
[177]李文盛,“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成就動機之比較研究”,台中市: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78]高明珠,“國小兒童關係、內外控人格傾向、社會支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台南市: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79]葉忠賢,“專題導向學習導入專業課程學習態度之探討-以電腦硬體概論課程為”,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80]葉玉玲,“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閱讀環境與學業成就、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
[181]呂秋華,“線上遊戲小學生玩家經驗之質性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182]莊淑媛,“滑世代幼兒使用3C產品及其行為表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183]97年嘉義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計畫,“嘉義縣環境現況分析”,網址:http://www.nigramotion.idv.tw/ftp/clep/chiayi/chiayi_ch3.pdf,上網日期:2016年9月10日。
[184]嘉義縣學力測驗系統,網址:http://exam.cyc.edu.tw/exam105a/,上網日期:2016年9月10日。
[185]吳明隆,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200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