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7: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靜雯
研究生(外文):LIU,CHING-WEN
論文名稱:《水經注》引錄與撰述方式研究
指導教授:林晉士林晉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JIN-SHI
口試委員:簡光明高婉瑜林晉士
口試委員(外文):JIAN,GUANG-MINGGAO,WAN-YULIN,JIN-SHI
口試日期:2017-08-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77
中文關鍵詞:水經注酈道元引錄撰述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為《水經》作注。《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載河流的專著,作者不詳,考據成書於三國時代,記載一百三十七條主要河流,約一萬餘字,包含河流發源、流向、歸宿,記述簡略。《水經注》首創以流域地理為綱要,依水體系統發展,詳細記錄一千二百五十二條大小河流,以及流經區域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共四十卷,三十二萬餘字,以西漢版圖為基礎,範圍遠達今日西域、韓國、越南等地。引用大量經籍文獻,今多已亡佚,該書保存原始資料,對後世具有可供校勘之用。
《水經注》記載河流數量是《水經》的十倍,字數約三十餘倍,旁徵博引。本研究先從〈序〉文釐清酈道元何以為《水經》作注,簡介引錄文獻與酈氏制定的寫作凡例,再從四種資料來源:經籍文獻、地理書籍、民間文獻、田野訪查,列舉注文實例,追索引書來源,分析酈氏如何論證,釐清引錄書籍與特色,探討撰述方式與效果。
《水經注》注文稽核群說,傳統慣例注不違經,書中常見考證《水經》之誤;廣引博采,也屢屢校證、駁正所引用之書。本研究從文本探究其論證,《水經注》確能戮力徵實,引錄有據。兼顧說明、校考、評述三種寫作類型,不僅為《水經》作注,並開創新型態的撰注體例,影響深遠。

《水經注》引錄與撰述方式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一、校勘評點……………………………………………………2
二、專書研究……………………………………………………4
三、文學選本……………………………………………………7
四、現代專書……………………………………………………9
五、期刊論文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研究範圍 …………………………………………………13
二、研究方法 …………………………………………………13
三、章節安排 …………………………………………………14
第二章 引錄文獻與撰注體例探討……………………………15
第一節 引用文獻類別…………………………………………16
一、全國地理 …………………………………………………19
二、區域地理 …………………………………………………20
第二節 引書條例述略…………………………………………22
一、標題例 ……………………………………………………23
二、稱詞例 ……………………………………………………25
三、引文例 ……………………………………………………27
第三節 寫作動機與撰注體例探討
一、從〈序〉探尋作者寫作動機 ……………………………30
二、追溯地理書源起與《水經》 ……………………………33
三、《水經注》的體例與寫作凡例 …………………………39
第三章 引用經籍文獻…………………………………………45
第一節 說明有據
一、敘述自然地理 ……………………………………………46
二、闡釋人文地理 ……………………………………………55
第二節 旁證補述
一、陳述人事典故 ……………………………………………64
二、認識風土特色 ……………………………………………72
第三節 載明變遷………………………………………………77
第四節 參校考辨
一、正《水經》之誤…………………………………………81
二、引群書校考 …………………………………………… 100
三、評歷史歧異 …………………………………………… 111
四、陳各家之言 …………………………………………… 115
第五節 寄寓褒貶
一、褒揚稱頌 ……………………………………………… 119
二、批評貶抑 ……………………………………………… 127
第四章 引用地理書籍與民間文獻 …………………………133
第一節 引地理書籍之敘寫
一、引錄綴輯
(一) 描繪自然地理 ………………………………………… 134
(二) 書寫人文地理 ………………………………………… 148
二、補述文史
(一) 廣誌人文史事 ………………………………………… 162
(二) 博采風俗異聞 ………………………………………… 167
三、追溯遞嬗 ……………………………………………… 173
四、稽疑勘正 ……………………………………………… 177
第二節 引舊說傳聞之敘寫
一、彙編地理實況 ………………………………………… 184
二、考據舊城掌故 ………………………………………… 188
三、辨究建物肇始 ………………………………………… 190
四、追索傳說軼聞 ………………………………………… 192
五、探析命名由來 ………………………………………… 196
第三節 引歌謠諺語之敘寫 …………………………………201
一、描摹自然景觀 ………………………………………… 202
二、抒發行旅感懷 ………………………………………… 205
三、譴責暴政惡行 ………………………………………… 207
四、讚揚德政良吏 ………………………………………… 207
五、記敘民間軼事 ………………………………………… 211
六、載錄政治預兆 ………………………………………… 217
第五章 運用田野訪查成果 …………………………………219
第一節 陳述見聞 ……………………………………………220
第二節 印證經籍 ……………………………………………232
第三節 更正補充 ……………………………………………247
第六章 結論 …………………………………………………259
參考文獻 …………………………………………………… 273
表格
表1-1《水經注》引錄與撰述方式研究章節安排 ………………………………14
表2-1 依鄭德坤《水經注引書考》整理《水經注》引書分類統計表…………16
表2-2 依陳橋驛《酈道元評傳》轉載《水經注》引書分類統計表……………17
表2-3 依鄭德坤《水經注引書考》整理區域地理~北部地區 …………………20
表2-4 依鄭德坤《水經注引書考》整理區域地理~南部地區 …………………21

參考文獻
一、《水經注》文本
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台北:莊嚴出版社,1991年。
陳橋驛:《水經注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王先謙:《合校水經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二、《水經注》研究相關專書
鄭德坤:《水經注引書考》,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年。
鄭德坤、吳天任:《水經注研究史料匯編》二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84年。
鄭德坤:《中國歷史地理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
吳天任:《酈學研究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
段仲熙:〈水經注六論〉,見《水經注疏》,台北:莊嚴出版社,1991年。
陳橋驛:《水經注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陳橋驛:《酈道元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陳橋驛:《酈學札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
胡渭:《禹貢錐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陳橋驛:《水經注論叢》,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
陳橋驛:《水經注擷英解讀》,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
曲英傑:《水經注城邑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張鵬飛:《水經注石刻文獻叢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李曉傑主編:《水經注校箋圖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
三、古籍
(一) 經部
孔氏:《尚書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鄭玄:《毛詩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鄭玄:《韓詩外傳》,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鄭玄:《周禮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許慎:《說文解字》,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何晏:《論語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顧野王:《玉篇》,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杜預:《春秋左傳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孔穎達:《毛詩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孔穎達:《尚書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孔頴逹:《春秋左傳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范寧:《春秋穀梁傳注疏》,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髙士竒:《春秋地名攷畧》,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二) 史部
劉向:《戰國策》,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劉向:《古列女傳》,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司馬遷:《史記》,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趙煜:《呉越春秋》,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袁康:《越絶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班固:《前漢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劉珍:《東觀漢記》,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劉昭:《後漢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范曄:《後漢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范煜:《後漢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袁宏:《後漢紀》,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無姓名:《三輔黃圖》,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陳壽:《三國志》,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常璩:《華陽國志》,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崔鴻:《十六國春秋》,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裴駰:《史記集解》,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釋法顯:《佛國記》,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沈約:《宋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魏收:《魏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魏徵:《隋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房玄齡:《晉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杜佑:《通典》,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張守節:《史記正義》,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劉知㡬:《史通》,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羅泌:《路史》,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樂史:《太平寰宇記》,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張淏:《會稽續志》,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祝穆:《方輿勝覽》,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曹學佺:《蜀中廣記》,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潘季馴:《河防一覽》,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沈炳巽:《水經注集釋訂訛》,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紀昀:《水經注目錄》,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趙一清:《水經注釋附録》,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于敏中:《欽定日下舊聞考》,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三) 子部
李耳:《老子德經》,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列禦寇:《列子》,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郭璞:《山海經注》,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孔鮒:《孔叢子》,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桓寛:《鹽鐵論》,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王充:《論衡》,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高誘:《淮南鴻烈解》,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髙誘:《呂氏春秋》,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葛洪:《抱朴子内篇》,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葛洪:《神仙傳》,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張華:《博物志》,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王肅:《孔子家語》,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賈思勰:《齊民要術》,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任昉:《述異記》,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徐堅:《初學記》,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歐陽詢:《藝文類聚》,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李昉:《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李昉:《太平廣記》,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段成式:《酉陽雜俎》,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楊慎:《丹鉛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四) 集部
王逸:《楚辭章句》,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陶淵明:《陶淵明集》,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劉勰:《文心雕龍》,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庾信:《庾子山集》,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李善等:《文選註》,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李翺:《李文公集》,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郭茂倩:《樂府詩集》,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陳騤:《文則》,台北:台灣商務,1984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四、文學選本
任松如:《水經注異聞錄》,上海:啟智書局,1935年。
鄭德坤:《水經注故事鈔》,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譚家健、李知文:《水經注選注》,台北:建弘書局,1994年。
五、學位論文
林郁迢:《北魏三書的南北文化觀》,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六、期刊論文
劉盛佳:〈我國古代地名學的傑作─《水經注》〉,《華中師院學報》第1期,1983年。
蓋山林:〈內蒙古陰山以北草原上的古代藝術畫廊〉,《內蒙古社會科學》第1期,1985年。
譚家健:〈《水經注》研究中的辭章學派〉,《聊城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6年。
華林甫:〈論酈道元《水經注》的地名學貢獻〉,《地理研究》第17卷第2期,1998年6月。
陳東林:〈酈道元《水經注》的編輯體例與特色〉,《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5年3月。
袁林:〈論歷史研究–從統萬城實地考察談起〉,《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6期,2005年11月。
鮑遠航:〈羅含《湘中記》考—水經注》徵引文獻研究之一〉,《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2期,2006年3月。
王東:〈《水經注》詞語性質淺論〉,《唐都學刊》第22卷第5期。2006年9月。
林師晉士:〈南北文化交流對北朝文學發展的影響〉,《屏東教育大學學報》第26期,2007年3月。
鄒禮洪:〈從石刻碑銘看都江堰歷史上的生態環境保護〉,《中國農史》27卷,第4期,2008年。
曹頌今:〈北魏永寧寺佛塔高度考〉,《社科縱橫》23卷第5期,2008年5月。
張鵬飛:〈《水經注》注疏方法考論〉,《求索》7月,2010年。
王允亮:〈《水經注》與南方文獻研究〉,《中國文化研究》第3期,2010年。
劉景純:〈《水經注》流域地理的發現與撰述〉,《西夏研究》第2期,2011年。
七、現代專書
費海璣:《胡適著作研究論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杜文瀾:《古謠諺》,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曹道衡:《中古文學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胡孚琛:《魏晉仙道敎:抱朴子內篇硏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錢穆:《錢賓四先生全集33・中國史學名著》,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年。
吳先寧:《北朝文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林天蔚:《方志與地方史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年。
曹道衡、沈玉成編著:《南北朝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陳識仁:《水經注》與北魏史學,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8年。
殷善培:《讖緯中的宇宙秩序》,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9年。
施拓全:《北朝學術之研究》,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9年。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台北:雲龍出版社,2010年。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馬振芳:《中國早期小說考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石昌瑜:《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201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