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部分
毛慧芬(2011)。銀髮族改善生活品質好幫手:輔具全攻略。台北市:健康文化。
內政部(2008)。人口政策白皮書。台北市:內政部。
司琦(1989)。課程導論。台北市:五南。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健康老化:銀髮族保健手冊。台北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6年3月9日)。2010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取自http://edu.tw/bmw/maps.htm
行政院:高齡社會白皮書。台北市:行政院。
李丹(1984)。兒童發展。台北:五南。
李宗派(2011)。現代老人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吳宜蓉(2008)。老化教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老人態度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HU05672018)吳元郎(2014)。編撰國民小學老化教育教材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3NKUT0836009)。吳肖琪(2016)。完善高齡者健康促進與生活品質提升之整合性照顧服務。國土與公共治理,4(1),43-52。
林美利、鄭惠如、蔡素芬(2016年5月31日)。生命教育教案-四年級。【臺中縣岸裡國小生命教育網站】。取自http://www2.olps.tc.edu.tw/life_edu/new_page_3.htm
邱天助(2011)。老人學導論。台北市:巨流。
洪金瓶(2011)。大學生對老人態度與服務老人意願研究--以臺中市某國立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9NKUT7836008)翁廷碩(2001)。中高齡族群對長住型旅館需求之探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9PCCU0571016)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2016年6月25日)。2011「活躍老化」研討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取自http://npf.org.tw/post/9/10123
康軒文教(2016)。健康與體育1~12冊。新北市:康軒。
黃琴雅等(2001)。人類發展學。台北:永大。
黃富順(2002增訂一版)。老化與健康(1995初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台北市:漢文。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黃惠璣(2004)。銀髮族的運動。長期照護,8(3),311-20。
黃郁芬(2007)。老化教育課程對高職女生老化知識與對老人態度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NTNU5261008)黃錦山(2008)。高齡化社會來臨對學校教育的衝擊:國中小教科書老化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科會計畫成果報告 (NSC 95-2413-H-194-012)
黃錦山(2009)。老化教育的重要性與策略。師友月刊,509,19-26。
黃錦山(2010)。高齡社會中老化教育的發展:中小學老師老化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科會計畫成果報告 (NSC96-2413-H-194-020-SS2)
黃錦山(2010年9月)。國民小學教科書老化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2010祖父母節國際實務論壇」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教育部。
黃錦山(2011)。國民中學教科書老化教育內容分析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22(1),55-74。
黃錦山(2012)。高齡社會敬老風氣的再造:國民中小學老化教育課程實施的教師培訓成效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科會計畫成果報告 (NSC 98-2410-H-194-17-SS2)。
陳英仁(2005)。老人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環境偏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3CYUT5675013)陳肇男、徐慧娟、葉玲玲、朱僑麗、謝嫣娉(2012)。活躍老化。台北市:雙葉書廊。
陳亮恭(2011)。成功老化。台北市:大塊文化。
陳朱政(2012)。高齡社會教育融入國小教科書健康與體育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HU05750009)莊淑芹(2004)。越活越有勁。台北市:宇河文化。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初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年3月21日)。國民教育基本法。【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8468&KeyWordHL=&StyleType=1
教育部(2016年3月21日)。國民教育法。【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8927&KeyWordHL=&StyleType=1
教育部(2016年3月25日)。樂齡學習網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取自http://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9020001&PreView=1
國民健康署(2016年3月21日)。健康老化:銀髮族保健手冊。【衛生福利部】。取自http://health99.hpa.gov.tw/educZone/edu_detail.aspx?CatId=21808&kw=健康老化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6年3月25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民教育社群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梅陳玉嬋、齊銥、徐玲(2006)。老人學。台北市:五南。
張文華(2007)。健康老人-銀髮族生理、心理、疾病。台北市:華成。
張育誠、宋珮瑋(2013)。臺灣高齡友善醫院與健康照護機構發展。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8(3),216-225。曾文星(2004)。老人心理(繁體中文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彭駕騂(1999)。老人學。台北市:楊智文化。
彭駕騂、彭懷真(2012)。老人學概論。新北市:威仕曼文化。
郭哲誠(2011)。銀向成功。新北市:德威國際文化。
彭雯彩(2013)。老化教育課程融入教學對國中生的老人歧視態度之影響以南投縣某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1NKUT7836025)葉莉莉(1998)。人類發展之概念與實務。台北市:華杏。
廖榮利、藍采風(1986)。老人的定義與界定。大學雜誌,6,194。
劉慧俐(2003)。身體活動與老人生活品質。台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劉玉玲(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
劉建良(2013)。是老化還是疾病。台北市:大塊文化。
歐用生(2000)。內容分析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文輝(2008)。老年社會學二版。台北市:五南。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6年12月7日)。輔具圖片。【輔具資源中心】。取自http://repat.sfaa.gov.tw/
魏惠娟、胡夢鯨、蔡秀美、陳毓璟、陸冠全(2014)。樂齡學習系列教材1-健康老化(更新版)。台北市:教育部。
魏惠娟、胡夢鯨、蔡秀美、陳毓璟、陸冠全(2014)。樂齡學習系列教材2-高齡心理(更新版)。台北市:教育部。
魏惠娟、胡夢鯨、蔡秀美、黃錦山、許亞文(2014)。樂齡學習系列教材5-家庭代間關係(更新版)。台北市:教育部。
魏惠娟、胡夢鯨、蔡秀美、黃錦山、許亞文(2014)。樂齡學習系列教材6-社會參與(更新版)。台北市:教育部。
顏蒨榕(2003)。老人生死教育課程內容與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91NHU00672004)
顧淑芳(1996)。由老人發展特性談老人護理。國防醫學,33,356-359。(2)英文部份
Atchey, R, C. (1972). The Social Forces in Later Life. Belmonr, CA: Wadsworth.
Kuh D, Cooper R, Hardy R, Richards M, Ben-Shlomo Y. (2014). A life course approach to healthy ageing. Oxford: Oxford.
Palmore, E.B. (2001). The ageism survey: First findings. The Gerontologist. 41 (5), 572-575.
Havighurst, R. J. (1968). Successful aging, In Williams, R. Tibbitt, C. and Donahue, W.(eds). Processes of Aging, New York: Atherton.
Hooyman, N. R. and H. A. Kiyak (2002). Social Geront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Boston: Person Education.
Rechel B, Grundy E, Robine JM, Cylus J, Mackenbach JP, Knai C, & Mc Kee M. (2013). Age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Lancet, 381, 131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