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40.17)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2 21: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怡均
研究生(外文):CHEN, YI-CHUN
論文名稱:教保服務人員透過專業學習社群在班級課室經營專業成長之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preschool educa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through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指導教授:陳惠珍陳惠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WEIGH-JEN
口試委員:戰寶華羅鳳珍
口試委員(外文):CHAN, PAO-HWALO, FENG-CHEN
口試日期:2017-01-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學前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中文關鍵詞:專業學習社群幼兒園班級經營
外文關鍵詞: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preschoolclassroom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5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保服務人員透過專業學習社群在班級課室經營之專業成長,探討未參與學習社群與參與學習社群之前後對教師的影響,並了解教師藉由專業學習社群在自我反思之專業成長之情形。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主要以透過訪談及文件資料蒐集,並加以整理、歸納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壹、對於例行性活動,參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前後差異
一、由照表操課、分科教學轉為教保適性課程
二、由團體行動轉為重視幼兒的個別需要
三、由主、副傳統教學方式轉為協同教學
貳、對於學習區規劃與落實,參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前後差異
一、由單元課程轉為學習區探索
二、由坊間教材轉為自然素材
三、由安全第一轉為尊重孩子的選擇
参、專業學習社群對快樂班教師在自我反思之專業成長之影響
一、樂於學習,勇於改變
二、教學相長,受用無窮
三、尊重包容,締造雙贏
根據以上的結論,提出對專業學習社群型態、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The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preschool educa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through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n the preschool educator before and after participating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understand how preschool educator’s self-reflection develops by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organizing, indu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I. Difference on routine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atten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 The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from 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course on schedule to preschool adaptive curriculum.
ii. The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from group activities to concentrating on individual needs.
iii. The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combining major and minor teaching to collaborative teaching.
II.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n learning areas before and after atten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 Transformation from unit-structured programs to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areas.
ii. Transformation from textbooks to nature materials.
iii. Transformation from safety concerns to respecting individual preference.
III. Impact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elf-reflection for teachers in Joy Class after atten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 The teachers have pleasure in learning and being brave to change.
ii. The teachers have learning by tutoring, which is a lifelong benefit.
iii. The teachers have respect and tolerance and creating a win-win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hown above, suggestions fo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atterns, teachers, and further researches are provided.
致謝 Ⅰ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Ⅴ
目錄 Ⅶ
表次 Ⅸ
圖次 Ⅹ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 9
第二節 專業學習社群 20
第三節 班級課室經營 32
第四節 教師專業成長與專業學習社群之相關研究 4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5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2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4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67
第六節 研究倫理 68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班級經營中例行性活動的實施過程的情形 69
第二節 班級經營中學習區規劃與落實情形 90
第三節 教師對自我反思專業成長之情形 110
第四節 歸納與分析 11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27
二、西文部分 135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37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1)。教師專業發展另一章:班級經營教練。中等教育,62(2),82-99。
丁一顧(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核心:以學生學習為本。教育研究,215 , 5-16。
孔令堅(2012)。運用反思教學模式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王秀槐(2008)。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專業成長。中等教育,59(3),30。
王淑英(2000)。教保人員的成長、專業與發展。社會福利,76,10-16。
王顗婷、陳淑芳(2013)。幼兒園教師實施在地化課程之課程決定與專業成長。幼兒保育學刊,10,27-50。
石曉玫(2008)。運用學習社群提升偏遠地區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教育幼兒班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朱文雄(1995)。班級經營(第五版)。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江麗莉、鐘梅菁(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余秀珠(2016)。體育好好玩–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芳容(2011)。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市。
吳貞慧(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過程與成效之個案研究–以星星國小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婉甄(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清山(2001)。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10)。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91,125-126。
李文正、李長燦(2005)。幼兒園教師實施班級常規之個案研究-以一位大班教師為例。幼兒保育學刊,3,105-130 。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俊湖(2007)。教師專業成長。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學校行政類。研究資訊,24(6),97-102。
李郁芳(2012)。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歷程之行動研究–以鼓號樂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李婉玲(2005)。教師發展-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谷瑞勉(2014)。幼兒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臺北市:心理。
周春美、沈建華(2004)。商業技職人力僱用條件需求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0(2),147-178。
周新富(2011)。幼兒班級經營。臺北市:華騰文化。
林示宜(2015)。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中發展教師專業成長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林劭仁(2006)。專業學習社群運用於師資培育自我評鑑之探究。中正教育研究,5(2),79-111。
林育瑋(2008)。以幼稚園為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4(1),15-48。
林明地(2000)。超越班級界線的班級經營。課程與教學季刊,3(2),17-32。
林思伶、蔡進雄(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32,99-109。
林素卿(201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臺北:麗文文化。
施宜煌、趙孟婕(2015)。從師生互動探思幼兒園班級經營的策略。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5,101-117。
施怡僑、賴志峰(2013)。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時間管理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87,73-97。
柳雅梅(譯)(2006)。學校是專業學習社群 – 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原作者:Roberts, S. M. & Pruitt, E. Z.)。臺北市:心理。
洪麗芬(2016)。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成效之個案研究–以叮噹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夏征農(1991)。語辭辭海(初版)。臺北:東華。
紐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
高強華(1989)。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30,113-134。
高博詮(2007)。班級經營的社會學基礎。中等教育,58(3),56-71。
康瀚文(2011)。臺灣教師專業論述發展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民杰(2008)。中小學專家教師班級常規策略之分析與比較。教育學刊,31,79-119。
張秀敏(2002)。國小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純子(2015)。幼兒園教保專業倫理信念及其班級經營實踐之研究。教育學誌,33,125-171。
張素真、吳俊憲(2012)。大學與學校專業夥伴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專業學習社群為焦點。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1),1-30。
張新仁主編(1999)。班級經營:教師百寶箱。臺北:五南。
張翠娥(2001)。如何扮好幼教老師角色。臺北:文笙。
張德銳、丁一顧、劉榮嫦、高紅瑛、康心怡(2014)。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實務與研究。台北市:高等教育。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張德銳、吳明芳(2000)。營造親師生三贏局面的班級經營策略。課程與教學,3(2),33-45。
張德銳、高紅瑛(2011)。攜手同心-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故事集。臺北:五南。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 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2016年10月15日取自http://web.nutn.edu.tw/gac201/%E5%85%AC%E5%91%8A/%E6%95%99%E5%B8%AB%E5%B0%88%E6%A5%AD%E6%A8%99%E6%BA%96%E6%8C%87%E5%BC%95105-2-15(1050018281%E5%87%BD).pdf。
許淑真、莊雅琳、胡淨雯、許孟勤、施宜煌(2014)。幼兒園班級經營。臺北市:華都文化。
許詩珮(2010)。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以同德國小閱讀教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許慧貞(譯)(2014)。打造兒童閱讀環境The reading enviroment:how adults help children enjoy books(原作者:艾登.錢伯斯)。臺北市:天衛文化。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美滿(2012)。多人共融的教育之美–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木金(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指標建構支研究。藝術學報,64,210-248。
陳向明(2010)。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佩英(2008)。從培力的對話觀點探討教師的專業成長。高雄師大學報,24,21-48。
陳佩英(2008)。教師領導之興起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71,41-57。
陳佩英(2009)。一起學習、一起領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中等教育,60(3),68-88。
陳佳琳(2014)。教保服務人員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以幼兒園新課綱課程設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師大書苑出版。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淑琴、周淑惠(2010)。幼兒教育績效品質:一個雙向共榮的專業發展學校觀。幼兒教育年刊。1-18。
陳淑鈴(201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心路歷程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世鈺(2001)。幼兒班級經營。臺北:五南。
黃永和(2010)。支持學習社群的班級經營系統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96,48-59。
黃永和、蔡佩真(2012)。「教室及學習社群」的臨床教學經驗。載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編,邁向實務的師資培育革新(頁51-71)。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ISBN:978-986-03-4026-6)
黃秋鑾(2010)。教師進修的另一管道-以「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北縣教育,71,29-36。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瓊慧、張宇樑(2014)。國小教師學校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之調查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3(1),71-97。
楊振富譯(2002)。第五項修練IV-學習型學校(原作者:Peter Senge等著)。臺北:天下文化。
楊惠燕(2013)。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楊智先(2007)。教師社群互動、工作希望感受與創造性轉化之關係:量化模式建構與典範案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廖玉齡(2004)。以情境學習為中心的成人教導與學習。吳鳳學報,12,487-496。
臧瑩卓(2011)。幼兒園教師班級經營策略運用情形之研究。幼兒保育學刊,19,17-36。
劉春榮(2003)。教師在訓輔知能的專業成長策略。教育資料集刊,175-188。
劉素顛等(2010)。班級共讀與幼兒學習。臺北市:麗文文化。
歐用生(1998)。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孟琪(201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之研究–以南投縣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2000)。幼教機構行政管理。臺北:心理。
蔡美雲(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成長–以電子白板繪本教學社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敏玲(2014)。幼兒教育的新視界。國民教育,54(4),4-9。
蔡淑桂(2009)。幼兒園行政管理與班級經營創新模式之研究。南亞學報,29,297-329。
蔡清田(1992)。從課程革新的觀點論教師的專業角色。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進雄(2003)。學校領導的新思維:建立教師學習社群。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42-46。
鄭明長(2005)。教師實務知識與專業成長。教育科學期刊,5(2),126-137。
賴惠蘭(201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駱怡君、許健將(2010)。反省性思考在教師班級經營上之運用。教育科學期刊,9(1),71-86。
謝嘉玲(2016)。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學習社群之專業成長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鍾昀珊、戰寶華(2015)。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2),69-98。
簡楚瑛(1997)。幼稚園班級經營。台北:文景。
顏士程、鄭孟忠、陳世穎、林俊成、王揚智、廖祝雍(2014)。幼兒園課室經營。臺北:華騰文化。
魏宗明、童玉娟、李芳靜、陳慧華、張富萍、陳淑美、陳玉玲、郭俊豪、簡宏江、趙孟婕、蔡純姿、林廷華(2014)。幼兒班級經營理論與事物(二版)。臺中市:華格那。
魏淑君、張素玲(2003)。班級經營於行動中-從個案來談:無尾熊家裡的小暴龍。載於李宗文、梁忠銘、熊同鑫編著,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實踐(頁412-411)。臺北:心理。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二版)。台北:五南。

貳、英文部分
Bayar, A. (2014). The components of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terms of teachers’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6(2), 319-327.
Diaz-Maggioli, G. (2004). A passion for learning: Teacher-center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uFour, R., & Eaker, R. (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Reston,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mmer, E. T., Evertson, C. M., Clements, B. S., & Worsham, M.E.(1996).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lickman, C. D. (2002). The courage to lead. Educational Leadership,59(8),41-44.
Hord, S. M. (2004). Learning together, leading together: Changing schools through professional learning.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Huffman, J. B., & Hipp, K. K. (2003). 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Lanham, MD: Scarecrow Education.
Kruse, S. D., Louis, K. S., & Bryk, A. (1995). 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K. S. Louis & S. D. Kruse(Eds.),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s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 (pp.23-42). Thousand Oaks , CA: Corwin.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rgiovanni, T. J.(2000).The lifeworld of leadership: Creating culture,community,and personal meaning in our schools. San Francisco, CA : Jossey-Bass.
Slavin, R. E.(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 Bacon.
Webb, L.D. &Norton, M.S.(2009).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Personnel Issues and Needs in Education. USA:Allen & Bac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丁一顧(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核心:以學生學習為本。教育研究,215 , 5-16。
2. 王顗婷、陳淑芳(2013)。幼兒園教師實施在地化課程之課程決定與專業成長。幼兒保育學刊,10,27-50。
3. 吳清山、林天祐(2010)。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91,125-126。
4. 李文正、李長燦(2005)。幼兒園教師實施班級常規之個案研究-以一位大班教師為例。幼兒保育學刊,3,105-130 。
5. 林劭仁(2006)。專業學習社群運用於師資培育自我評鑑之探究。中正教育研究,5(2),79-111。
6. 林育瑋(2008)。以幼稚園為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4(1),15-48。
7. 林明地(2000)。超越班級界線的班級經營。課程與教學季刊,3(2),17-32。
8. 林思伶、蔡進雄(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月刊,132,99-109。
9. 施宜煌、趙孟婕(2015)。從師生互動探思幼兒園班級經營的策略。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5,101-117。
10. 張民杰(2008)。中小學專家教師班級常規策略之分析與比較。教育學刊,31,79-119。
11. 張純子(2015)。幼兒園教保專業倫理信念及其班級經營實踐之研究。教育學誌,33,125-171。
12. 張德銳、吳明芳(2000)。營造親師生三贏局面的班級經營策略。課程與教學,3(2),33-45。
13. 陳木金(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指標建構支研究。藝術學報,64,210-248。
14. 陳佩英(2008)。教師領導之興起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71,41-57。
15. 陳淑琴、周淑惠(2010)。幼兒教育績效品質:一個雙向共榮的專業發展學校觀。幼兒教育年刊。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