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希王亭(2016),「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博物館遊客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以臺南奇美博物館為例」,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遊管理系,高雄市。
[2] 王俊程、江明錦(2009),「促進拍賣社群成員持續互動之整合模式:結合滿意度與社會構面因素」,電子商務學報,第十一卷第一期,頁119-142。[3] 王建興(2012),「以TPB計畫行為理論及PZB服務品質模型探討通路對供應商品牌行銷意圖與行為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臺南市。
[4] 王國川(1997),「計劃行為理論各成分量表之信、效度評估-以青少年搭機車戴安全帽之研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八卷(1期),頁95-121。[5] 中央研究院(2008),「人才培育」,2017年3月1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tsy2_31.html
[6] 朱作仁(1994),「教育百科辭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7] 全球法規資料庫(2016),「軍事教育條例」,2017 年2月8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F0080007
[8] 余朝權(2005),「組織行為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9] 余慧君(2000),「以性別角色態度、生活型態、工作投入之角度探討女性經理人工作與家庭之調適」,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10]吳妙娟(2009),「澎湖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指標與實施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11]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期),頁99- 1312。[12]吳舒婷(2010),「藥妝品購買行為意圖探討-創新擴散模型及計畫行為理論(TPB)觀點」,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臺南市。
[13]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2001),「組織行為學」,Stephen P. Robbins(1943),臺北市:華泰書局。
[14]李靜芬(2009),「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軍職人員選擇綠色旅館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台南某部隊為例」,私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高雄市。
[15]杜佩蘭(1999),「組織承諾、角色衝突與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主計處外派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系,高雄市。
[16]杜國本(2008),「影響持卡人消費行為關鍵影響因素之研究-TPB Model之應用與擴展」,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班,臺南市。
[17]林岳寬(2016),「以計劃行為理論(TPB)探討警政服務APP使用行為意圖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臺北市。
[18]林裕盛(2011),「住戶採用物業管理創新服務之行為意向分析-TPB模型之應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臺北市。
[19]林寶生(2005),「組織氣候、工作特性、內外控人格、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陸軍某基地進訓基層單位為例」,私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所,彰化縣。
[20]邱于銓(2017),「派遣員之上司部屬交換關係、角色認同對於角色衝突的影響」,私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臺中市。
[21]苗裴明(1999),「影響使用者接受企業內網路資訊系統之因素-以TPB模式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高雄市。
[22]涂燕玲(2003),「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23]高玫(2016),「以計劃行為理論(TPB)探討缺牙患者之治療選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臺北市。
[24]高乾育(2014),「科技接受理論(TAM)與計畫行為理論(TPB)對消費者使用雲端服務行為意圖之影響以行動辦公室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班,臺南市。[25]張惠娟(2012),「有機商品消費者之態度、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範對購買意圖影響之研究-以TPB模式進行探討」,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新北市。
[26]張榮景(2005),「學校組織衝突管理與協商談判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37期),頁50-67。[27]曹瓊文(2007),「知識創造行為整合模式研究:應用TPB理論」,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高雄市。
[28]許宏誠(2014),「運用科技接受模型與計畫行為理論分析部落格使用行為意向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嘉義縣。
[29]許格嘉(2012),「計劃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型理論探討職業訓練滿意度之研究-以創意手工藝職業訓練為例」,私立 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嘉義縣。
[30]許智翔(2016),「空軍軍職人員在職進修之動機關鍵因素」,私立育達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苗栗縣。
[31]郭達卿(2013),「TPB探討綠色節能電器知覺利益與購買意圖之關係」,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臺北市。
[32]郭語珊(2012),「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消費者購買健康食品意願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嘉義縣。
[33]陳世智(2008),「整合科技準備度、TAM與TPB模式探討自助服務科技之持續使用意向」,私立大同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臺北市。
[34]陳世智(2012),「整合科技準備度、TAM與TPB模式探討自助服務科技之持續使用意向」,私立大同大學資訊工程系,臺北市。
[35]陳明遠(2010),「台北都會區MRT共構住宅顧客購買意願及影響因素之研究-TAM與TPB整合之觀點」,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班,臺南市。[36]陳姝伶(2008),「結合購物成癮與TPB探討影響網路購物中心之購物意圖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系,彰化縣。
[37]陳致良(2011),「結合科技接受模式、計畫行為理論與準社會臨場感概念探討台灣地區微網誌行為意圖之研究」,私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系,新竹市。
[38]陳淑芬(2012),「銀行從業人員對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實證」,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班,臺南市。[39]陸本耀(2011),「國軍深造教育學員的學習成效、領導統御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40]國防法規資料庫院(2015),「國軍軍職人員公餘進修實施規定」,2017年4月3日取自http://law.mnd.gov.tw/scp/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A008714011
[41]彭履忠(2003),「空軍人員進修碩士學位之相關影響因素研究」,私立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高雄市。.[42]曾欣華(2014),「使用TPB理論評估科技教育訓練課程持續參與行為意願研究」,私立真理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新北市。
[43]曾婉琪(2017),「女超人-敘說已婚女性教師在職進修的歷程」,私立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新竹市。
[44]游肇賢(2003),「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45]黃仁華(2013),「應用TPB理論探討青少年選擇流行音樂的消費意向」,私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嘉義縣。
[46]黃英忠(2013),「管理學」,高立圖書。
[47]黃鴻揚(2012),「結合個人規範、自我認同與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低碳旅遊行為」,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臺南市。
[48]楊英姿(2016),「音樂之消費意圖與行為之研究-TPB模式」,私立醒吾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新北市。
[49]楊國賜(1998),「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2期),頁149-169。[50]楊淑夏(2008),「計畫行為理論運用於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台中縣某校高職生為例」,私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臺中市。
[51]楊劉彧均(2015),「以擴展的計劃行為理論探討花蓮縣國中生抽菸行為」,私立大漢技術學院流通與行銷管理系,花蓮縣。
[52]劉玉山(2005),「醫院藥師對門診病患提供「用藥指導」的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臺北市醫院為例」,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臺北市。
[53]蔡怡君(2014),「知覺價值、產品知識對有機食品購買行為影響之研究-以TPB model觀點進行探討」,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新北市。
[54]鄭志明(2014),「應用城市生態土地績效評量模式之行為意向研究-TPB與TAM雙模式檢證」,國立中山學公共事務管理系,高雄市。
[55]羅佳(1999),「角色期待、角色衝突」,諮商與輔導(165期),頁44。[56]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 (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11¬39
[57]Ajzen, I. (1989), Attitud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In A.R.Pratkanis, S.J.Breckler, and A.G. Greenwalk(Eds.), Attitu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241-274.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NJ
[58]Ajzen, I. & Madden, T. (1986),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 P453-474
[59]Ajzen, I.(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Kuhl and J. Beckman(Eds). Attitu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NJ, 1989, P241-274
[60]Gary Biglaiser(1993), Middlemen as Expert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 vol. 24, issue 2, P 212-223
[61]Kjell Rubenson(1994), Adult Education Policy in Sweden, 1967–1991, Volume 13, Issue 3-4, P 367–390
[62]Goldblatt, J. J.(2002), Special events: Twenty-first century global event management. Wiley
[63]Hodges, M.(1997), Preventing culture clash on the World Wide Web, Technology Review (100:8), P18-19
[64]Horng, S. M.(2009), The Behavior and Preferences of Users on Web 2.0 Social Network Sites: An Empirical Stud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Generations, ITNG'09,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2009, P93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