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淑芬(2016)。高職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態度對環境行為之影響—以員林家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方世榮(譯)(2001)。行銷管理學-分析、規劃與控制(原作者Kotler, P.(1994)。臺北市:東華書局。
王國川(譯)(2016)。對態度的了解與社會行為的預測(原作者:Icek Ajzen and Martin Fishbein (2016)。臺北市:聯經。
余亭寬 (2014)。國中生食品安全及其相關意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吳國龍(2015)。食品標示資訊、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與消費者購買意願之關係-以台南市大學生為例。崑山科技大學學報,10,91-107。
李木吉(2015)。1998年以來政府處理食品安全與犯罪的態度演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李泰霖(2012)。國小六年級學童對食品保存之認知及科學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北投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李靜華(2002)。臺北市青少年對食品標示的知識、態度、及其相關選購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事業衛生組織 (2016)。2015年世界衛生日:你的食品有多安全?事業衛生組織,2016.5.10檢索於http://www.who.int/campaigns/world-health-day/2015/zh/
周志聰 (2016)。國中生對碳足跡的認知與減碳態度及行為之研究-以中部某完全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周佳蓉、陳國勝(2010)。民眾對食品添加物的認知、知覺風險及風險減輕策略。研究休閒保健期刊,3,115-126。林本源、邱金松(2003)。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初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5(1),11-25。林玉貴(2001)。青少年及青年食品綠色消費認知、態度及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書毅(2016)。以桌遊「pioneer」提升高中學生環境的認知、態度及行為意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林欽榮(2002)。消費者行為。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鈺婷(2005)。廠商漲價理由與顧客關係類型對消費者對廠商漲價行為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林薇、李靜華(2005)。青少年對食品營養標示的認知、態度與其選購行為之關係研究。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0(1),43-53。
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2016)。大學食品相關食品科系之課程地圖,2016.5.10檢索於http://fswww.npust.edu.tw/files/132-1058-1118.php?Lang=zh-tw
施彦緁(2016)。餐飲從業人員對於食品安全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科技大學:
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2016)。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2016.5.10檢索於https://consumer.fda.gov.tw/Law/Detail.aspx?nodeID=518&lawid=292
徐其力(2002)。組織文化對知識分享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徐淑敏(2002)。兒童零用金消費行為與觀念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學生問卷調查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235-250。
翁銘聰(2015)。國中生對食品標示的認知、態度和消費行為之研究-以桃園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袁之琦、游恆山(1990)。心理學名詞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
財團法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2017)。四技二專試題與答案, 2017.3.20檢索於https://www.tcte.edu.tw/down_exam.php
張秉原(2016)。消費者對食品營養標示的產品知識、知覺風險、知覺品質與購買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州科技大學,彰化縣。張春興 (1986)。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美玲(2003)。台北市國中學生對西式速食的消費者知識、態度與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綺方(2013)。國中生的飲食行為現況及對食品添加物的 認知、態度和食品消費行為之研究- 以桃園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教育部(2016)。課程綱要-科課程特色,2016.5.10檢索於http://fgcc.tcavs.tc.edu.tw/1-1.asp?proid=20140327161449&prokid=20140327161331
莊博閔(2009)。國中生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莊雅鈴(2016)。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食品安全認知、態度及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許亞玄(2014)。五都高職綜合職能科三年級學生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許淑真、吳佳倛、黃政棋、呂宜庭、林政宏(2012)。消費者對營養標示之知識, 態度, 行為及知覺風險對消費意向之影響。遠東學報,29(3),321-336。
許智豪(2013)。國中生對於基因改造食品的認知、態度及資訊來源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郭亞玟(2015)。素食食品添加物之消費者認知與食品安全資訊來源之可靠度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郭芝妘(2015)。大專院校餐旅系學生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郭家玲(2010)。大臺北地區國中學生對於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知識,態度, 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妍伶(2008) 彰化縣國中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政忻 (2011)。安全 [食] 尚的堡壘全球食品安全發展趨勢。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3),24-29。陳陸宏(2014)。食品違規與食品安全。中國飲食文化,10(1),3-19。
陳陸宏、蔡淑貞(2014)。事出必有因─食安問題因何而起。科學發展月刊,504,6-11。傅安弘、簡嘉靜(2006)。生魚片食用安全及製備流程衛生之消費者認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曾華君(2014)。身心障礙學生對食品安全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以北基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湯富杰(2016)。老年消費者對於養生保健食品之資訊不對稱、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探索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南科技大學,新北市。黃仁珍(2007)。高中職生對於綠色消費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南部四縣市國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黃貞婷(2015)。中部地區幼兒及家長食品安全認知與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黃家溱(2006)。高中生對基因改造食品的認知、態度、消費行為與學習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淑琴(2015)。食安風暴下國中生對食品標示知識、態度、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黃顗倫(2015)。食品標示資訊、食品添加物知識、態度與行為之關聯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臺南市楊鳳君(2015)。學生對食品添加物的認知、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廖盛斌(2011)。消費者對食品添加物之認知、態度及食品消費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維基百科 (2016)。臺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2016.5.10檢索於ht tps://zh.wikipedia.org/wiki/
劉小鈴(2015)。媒體資訊傳播認知對民眾食品安全認知與消費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劉常勇(1999)。知識管理與企業發展。智慧財產權管理興專利應用研討會,1-10。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劉逸雯(2016)。國中學生對米食安全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ー以彰化縣溪州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葉大學:彰化縣。樊丕愉(2009)。我國食品安全危機管理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蔡麗文(2016)。消費者對食安認知、風險認知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餿水油事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鄭伯壎(譯)(1997)。消費者心理學。臺北市:大洋出版社。
黎士群(1999)。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以Unix系統管理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科學研究所,臺北市。賴佳羚(2012)。消費者對休閒食品營養標示之知識、態度與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鍾佳樺(2015)。探討桃園市中壢區中年級學童的金錢態度、消費行為及儲蓄習慣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蘇慧玲(2008)。國小兒童便利商店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二、英文部分
Assael, H. (2003). Consumer behavior, a strategic approach. NY: Houghton Mifflin.
Birchard, K. (2001). Europe tackles consumers fears over food safety. Policy and Pelple, 357 (9264), 1274.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 Engel, J. F. (2001).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ition). Mason, Ohio: South-Western Thomas Learning.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Kollat, T. T. (1978). Consumer behavior (3th Edition).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company.
Heberlein, T. A. (1981).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Zeitschrift fur Umweltpolitik, 2(3), 241-270.
Howard, J. A. (1994). Buyer Behavior in Marketing Strategy.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Huang, C. L., Kan, K., & Fu, T. (1999). Consumer willingness-to-pay for food safety in Taiwan: A binary-ordinal Probit model of analysis.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33(1),76-91.
Huang, X., & Madan, A. (1999). CAP3: A DNA sequence assembly program. Genome research, 9(9), 868-877.
Kotchen, M. J., & Reiling, S. D. (2000).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motivations, and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nonuse values: a case study involving endangered species. Ecological Economics, 32(1), 93-107.
Kotler, P. & K. L. Keller. (2012). Marketing Management, (14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7458, 1-107.
Kramer, C. S. (1990). Food safety: the consumer side of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Souther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uly: 3-40.
Myers, J. H., & Reynold, W. H. (1976).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ethmuller, P., & Morison, J. (1995).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beef consumption behaviour in Australi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arkside: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ervices Pty Ltd,.
Roberts, T., & Smallwood, D. (1991). Data needs to address economic issues in food safety.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uguest: 933-942.
Schwartz, N. E. (1975).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high school graduat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66(1), 28-31.
Sheth, J. N., Newman, B. I., & Gross, B. L. (1991). Why We Buy: A 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2(2), 159-170.
Smith, D., & Riethmuller, P. (1999). Consumer concerns about food safety in Australia and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26(6), 724-740.
Tuorila, H. (1997). Attitudes as determinants of food consumption. Encyclopedia of Human Biology, 1, 599-606.
Walters, C. G., & Paul, W. G. (1970). Consumer Behaviors : An Intergrated Frame work. Homewood, III, Richard D. Irwin Inc.
Zaltman, G. (2000). Consumer researchers:Take a hik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6(4), 423-428.
Zimbardo, P. G. (1988). Psychology and life. US Glenview: Scott Fore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