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專書(按姓氏筆畫多寡排序):
王力:《古代漢語》,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一冊。
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
王力:《漢語史稿》,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
王維撰,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王國維撰,黃霖等導讀:《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國維:《遺書》第四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卡希爾著,甘陽譯:《人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
朱熹:《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沈德潛:《說詩晬語》,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吳喬:《圍爐詩話》(抄本)。
阮元刻:《十三經註疏》本《毛詩正義》卷一。
東北師範大學等合編:《有機化學(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上冊。
馬修·安諾德(Mathew Arnold)著,殷葆瑹譯:《安諾德文學評論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馮平,劉東岳等主編:《世界近代文學簡史》,北京:南文博雅出版社,2015年。
易曉明:《華茲華斯傳》,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索緒爾著,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周英雄:《比較文學與小說詮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迦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与方法》,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
畢敦一:《從語言文字看東西方思維——再從「大思維」到「大戰略」》,廣州:線裝書局,2009年。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張伯楨:《南海康先生傳》,北京:北京滄海叢書社,1932年。
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
馮平,劉東岳等主編:《世界近代文學簡史》,北京:南文博雅出版社,2015年。
華滋華斯著,楊德豫譯:《華茲華斯抒情詩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華滋華斯著,楊德豫譯:《華滋華斯詩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年。
華滋華斯著,楊德豫譯:《華茲華斯名作集 : 浪漫之路第一人》,臺北:遊目族出版社,2015年。
彭定求:《全唐詩》,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頁10。
葉裴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3版。
葛傑編:《王維孟浩然詩選註》,上海古籍出版,1994年。
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印刷館,1979年呂叔湘譯本,1968年。
童慶炳:《文藝理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
楊文生編:《王維詩集箋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一》,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劉世儒:《現代漢語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版。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鄭克魯編選:《外國文學作品選》(第二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
[日本]梅澤和軒著,傅抱石譯:《王摩詰》,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Fang Han-wen: “The New Construction of World Literature History and the Can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2-04
F.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Gerald Duckworth & Co Ltd Press, 2001.
Stephen Hebron: William Wordsworth, London: The British Library Press, 2000.
William Wordsworth: Preface to Lyrical Ballads. New York: PF Collier & Son Company Press, 2001.
William Wordsworth: The Two-Book Prelude· Book1.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Lyrical Ballads,1798. Simon Lee,Biggs and Cottle, For T.N. Longman, Paternoster- Row, London Press.
參考論文:
石發亮:Contemplations on Man and Nature——A Comparative study of William Wordsworth and Wang Wei,濟南:山東師範大學英語語言學碩士論文,2008年。
林靜慧:《《花間集》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宮萍:A Case Study on Artistic Conception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哈爾濱:吉林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2012年。
郭主美: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William Wordsworth and Wang Wei, 廈門:廈門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2014年。
參考期刊:
王國維:〈文學小言〉,《教育世界》第139號,1906年12月:十七則之二。
王天睿:〈華滋華斯與王維自然詩歌中意境與意象的比較分析〉,《名作欣賞Master Pieces Review》2015年第4期,頁44-45。
王春:〈關於華滋華斯詩歌中自然主體的研究〉,《西安外國語學報》2003年11月第2期,頁46-49。
杜明業:〈「世界文學史新建構」中的多元世界觀與中國話語〉,《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頁12-15。
克·馬范·多倫(Mark Van Doren)著,林學錦、梁葆成、李玉譯:〈《華滋華斯詩選》序言〉,《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年第1期,頁95-100。
朱麗丹:〈華滋華斯與王維詩歌意象的對比研究〉,《語文建設》2016年第1期,頁43-44。
吳煜幽:〈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輸入→構建→輸出〉,《外語研究》2000年第2期,頁58-59。
段孝潔:〈從華滋華斯的詩歌創作看期哲學思想〉,《南京師大學報》1993年第1期,頁115-120。
陳嘉映:〈索緒爾的幾組基本概念〉,《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頁51-55。
陳貽焮:〈王維的政治生活和他的思想〉,《唐詩論叢》,湖南人民出版社,頁118-121。趙玲:〈探討我國古代詩學中的語言學闡釋〉,《哈爾濱示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4期,頁113-115。
馮書靜,儀德剛:〈《勢力不滅論》英譯底本及術語翻譯〉,《自然辯證法研究》第32卷第2期,2016年2月,頁80-87。
韓英煥:〈華滋華斯〈水仙〉分析中英山水詩的異同〉,《瀋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2期,2009年4月,頁238-242。
黃芳:〈華滋華斯和王維自然詩歌的意象和主題對比分析〉,《文學教育》2011年5月,頁75-77。
傅紹良:〈張九齡罷相與王維思想的轉折再議〉,《四川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頁77。
楊成虎,錢志富:〈「隱我」與「顯我」——王維與華滋華斯山水詩中人與自然關係的比較〉,《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69-72。
儲澤祥:〈敘事體中施事主語省略的語用價值〉,《當代修辭學》1996 年第4期,頁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