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600:1f28:365:80b0:90c8:68ff:e28a:b3d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08:0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黃祿益
研究生(外文):
Lu-Yi Huang
論文名稱:
運用毫米波於多使用者大規模系統中之非正交多重擷取機制
論文名稱(外文):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Multiuser Massive-MIMO Systems with mmWave Propagation
指導教授:
黃婉甄
指導教授(外文):
Wan-Jen H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
通訊工程研究所
學門:
工程學門
學類:
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0
中文關鍵詞:
波束賦形
、
功率分配
、
發射與接收角度
、
毫米波
、
強制歸零
、
非正交多址系統
外文關鍵詞:
beamforming
、
power allocation
、
NOMA
、
ZF
、
mmWave
、
AOA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153
評分:
下載:2
書目收藏:0
無線通訊系統的發展快速
,
通訊網路的發展促使我們生活周遭有許多設備需要用到無線通
訊
,
漸漸的在有限的頻寬下已經沒辦法滿足我們的需求
,
迎向第五代行動通訊變得更為迫切
,
其目標不外乎就是更高容量 、 高速 、 低延遲
,
而在以這些為目標的前提下
,
我們首要解決的
困難是如何再有限的頻寬以及日益聚增的行動設備下
,
如何提升頻譜使用效率
。
而非正交多
址系統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s, NOMA) 為熱門的技術之一
,
其技術在頻譜的使
用效率上勝於 4G LTE-A 所使用的正交分頻多工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
因為使用了疊加編碼 (superposition coding) 將用戶的訊號疊加起來傳
送
,
因此可以再同一個頻帶上傳輸多個訊號
,
並且利用不同的功率來區分這些訊號
,
而接收
端可採用連續干擾消除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法來消除用戶間的訊號干
擾問題
。
此篇論文將以此技術為基準
,
來探討下行鍊路中
,
基地台將同時服務單一天線的多
個使用者
,
基地台使用高頻毫米波頻 (millimeter wave, mmWave) 段傳送訊號
,
由於毫米波
訊號通道衰減嚴重
,
因此訊號的發射與接收角度 (angle of arrival, AOA) 對於通訊係數的影
響很大
,
基地台將用戶配置在不同的群集內
,
並利用波束賦形來傳送各個群集的訊號
,
由於用
戶端會受到來自不同群集的干擾以及群集內用戶的干擾
,
因此我們採用連續干擾消除來解決群
集內的干擾
,
並利用強制歸零 (zero-forcing, ZF) 法則來設計各群集的波束賦形向量
,
來降低
群集間的干擾
,
而最後我們也針對群集內的用戶來做功率分配
,
確保每個群集內通道較弱的用
戶傳輸率
,
並提升群集總傳輸率
,
而再用戶配對方面我們採用文獻 [1] 中所提出的結果
,
將用
戶通道夾角相近的配對在同一個群集內
,
並對其夾角中心角度的向量經由零空間投影後
,
以此
波束向量傳送訊號
,
最後我們將這個方法與強制歸零和正交分頻多工系統進行比較
,
從模擬結
果可以得出我們所提出的系統再總傳輸速率上能夠優於另外兩個系統
。
關鍵字 : 非正交多址系統 、 強制歸零 、 毫米波 、 發射與接收角度 、 功率分配 、 波束賦形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ur daily life is gra-
dually surrendered by various mobile devices.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ad to insufficiency of spectrum. Toward the trend of the 5th mobile communications, it
is more and more urgent, to develop wireless transmissions with higher capacity 、 speed
and low latency. This thesis aims to enhance spetrum efficienc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onnectted devices.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is a good candidate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The NOMA technology has better spectrum efficiency than Ortho-
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that adpot in 4G LTE-A system. By
using superposition coding to superimposed the users’ signals with different power, multi-
ple users can access the channel simultaneously and be distinguished over power domain.
The receive adopts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 algorithm to eliminate the
inter-user interference. In the thesis, we consider a multi-user cellular systems, where the
base station accesses the millimeter wave(mmWave) band. Due to serious attenuation of
the mmWave channel, the channel coefficients highly depends on angle of arrival(AOA).
We design an algorithm for the base station to cluster the users. The signal correspon-
ding to each cluster is transmitted by a beamforming vector. To eliminate the inter-beam
interference and intra-beam interference, so we adopt SIC to cancel the intra-beam in-
terference, and zero-forcing(ZF) algorithm to design the beamforming vector. Finally,
to ensure the cell-edage user in the cluster, we propose an intra-beam power allocation
to maximize the systems sum rate.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our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 the convention ZF and ZF combined with OFDM scheme.
keywords : NOMA 、 ZF 、 mmWave 、 AOA 、 power allocation 、 beamforming
1 前言 1
2 文獻探討 6
3 系統模型 11
3.1 用戶配置與通道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3.2 非正交多址系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2.1 疊加編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2.2 連續干擾消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3.3 強制歸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3.4 傳送與接收訊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4 波束賦形向量與功率分配 19
4.1 幾何地線法 (Geometry geodesi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4.2 正交投影向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4.3 用戶的配對與演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4.4 群集內的功率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5 模擬結果 26
5.1 強制歸零系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5.2 加入了正交分頻多工的系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5.3 系統比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6 結論 39
參考文獻 40
[1] W.-J. Huang and W.-T. Cheng,”Beam-forming design and power allocation in
NOMA system,” i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NSYSU, 2016.
[2] Buzzi, Stefano, and Carmen D’Andrea. ”Doubly massive mmWave MIMO systems:
Using very large antenna arrays at bot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Global Commu-
nications Conference (GLOBECOM), 2016 IEEE. IEEE, 2016.
[3] Buzzi, Stefano, and Carmen D’Andrea. ”On clustered statistical MIMO millimeter
wave channel simulation.” arXiv preprint arXiv:1604.00648 2016.
[4] Pasupathy, Raghu. ”Generating 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es.” Wiley Encyclope-
dia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010.
[5] Andersen, Jorgen Bach, and Klaus Ingemann Pedersen. ”Angle-of-arrival statistics
for low resolution antenna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50.3
2002: 391-395.
[6] Al-Abbasi, Ziad Qais, and Daniel KC So. ”User-pairing based non-orthogonal multi-
ple access (NOMA) system.”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Spring), 2016
IEEE 83rd. IEEE, 2016.
[7] Saito, Yuya, et al.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for cellular future radio
access.”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Spring), 2013 IEEE 77th. IEEE,
2013.
[8] Higuchi, Kenichi, and Yoshihisa Kishiyama. ”Non-orthogonal access with random
beamforming and intra-beam SIC for cellular MIMO downlink.” Vehicular Techno-
logy Conference (VTC Fall), 2013 IEEE 78th. IEEE, 2013.
40
[9] Lee, Heunchul, Sungsoo Kim, and Jong-Han Lim.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
sion (MUST) for LTE-A systems.” Communications (ICC), 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6.
[10] Ding, Zhiguo, et al. ”Application of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LTE and 5G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55.2, 2017: 185-191.
[11] Ding, Zhiguo, et al. ”NOMA Meets Finite Resolution Analog Beamforming in Mas-
sive MIMO and Millimeter-Wave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17.
[12] Sun, Xiaofang, et al. ”Joint beamform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design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Globecom Workshops (GC Wkshps), 2016
IEEE. IEEE, 2016.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毫米波非正交多工系統之資源分配
2.
非正交多工系統下的最佳波束賦型向量設計和功率分配
3.
應用於77GHz車用防撞警示雷達系統之45度線性極化高增益低旁波束微帶天線陣列
4.
5G NR 毫米波系統隨機程序的效能分析
5.
基於子系統奇異值分解之有限回饋部分連接毫米波混和式波束成形設計
6.
運用軟體無線電設計及實現下行多載波非正交多重接取系統之功率分配
7.
基於 5G NR 規範實現毫米波系統之研究
8.
階層式蜂巢網路使用非正交多重接取 之波束成形與功率控制設計與模擬
9.
基於可調振幅相位陣列天線之多用戶傳輸波束成形及共同星座點設計
10.
毫米波段多重輸入多重輸出系統之平衡拼圖波束搜尋法
11.
非正交多重存取之無線中繼站網路的功率控制及相位選擇最佳化
12.
毫米波頻段上巨量天線系統之低複雜度非正交多址接入設計
13.
非正交多重存取傳輸下之功率分配研究
14.
高速波束追蹤技術實現之研究
無相關期刊
1.
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之混合式類比與數位預編碼設計
2.
多用戶巨量多天線系統中線性解碼器之更新演算法
3.
具有傳輸零點之多頻帶通濾波器設計與實現
4.
寶可夢無所不在:探討擴增實境手機遊戲之享樂感及其對地方依附之影響
5.
利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影響台灣地區民眾使用預防保健服務之相關因素
6.
海岸型鹹水濕地原生植栽與外來植栽溫室氣體排放特性之比較-以高美濕地為例
7.
巴士海峽、台灣海峽及南海交界區域PM2.5晝夜濃度變化及化學成份特徵分析
8.
在台灣的外派人員之跨文化差異適應力及工作績效之質性研究
9.
威權與仁慈領導對家長關係認定之效果研究
10.
領導者人格特質與領導美學實踐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庭園景觀工程專業為例
11.
租賃業信用風險評估之實務研究:以T租賃公司為例
12.
大學校友成立天使投資之運作機制之多個案研究
13.
利用文字探勘技術尋找具有潛力的企業:以汽車產業為例
14.
採用捨棄式乘法器與平方器的硬體函數計算單元之設計最佳化
15.
高中職學校品牌資產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