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高行健,《論創作》。台北市:聯經,2008。P.97。
張光琪,《馬格利特》。台北:藝術家,2003。
朱珮怡、謝東山,《台灣寫實主義藝術》。台北:聯豐,2006。
王庭玟,《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2000。
龐靜平,《超現實畫派》。台北:藝術家,1998。
黃聖哲,《美學經驗的社會構成》。台北:唐山。2011。
亞歷山大,《藝術社會學》。南京:江蘇美術,2008。
杜麗燕,《尼采:從估一切價值的哲學家》。台北:水星文化,2002。
凌繼堯,《美學的十五堂講課》。台北,五南。
貝克,《存在主義與心理分析》。台北:巨流,1986。P.483。
歐文•亞隆,《存在心理治療》。台北:張老師,2016,頁483。
金道有信,《存在主義美學》。台北:結構群,1989。
楊鴻儒,《內向型人的生活藝術》。台北:世茂,1990。
李長蓀,《美學藝術學與哲學講義》。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郭永玉,《孤立無援的現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台北:貓頭鷹,2001。
陳淑華,《油畫材料學》。台北:洪葉,1998。
曾長生,《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2000。P.16
蔡文輝,《社會學》。台北:三民,2010。P.2-20。
蔣勳,《孤獨六講》。台北:聯合文學,2010。P.280。王雅各,《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台北:遠流,1998。P.28。
中譯書目
Suzi Gabllk,項幼榕譯,《馬格利特》。台北:遠流,1999
Eco, Umberto,彭淮棟譯,《美的歷史》。台北:聯經,2006。
專文、期刊、論文、短評
林欽賢〈《夜巡》圖像修辭學─理論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論文,2010。羅展鵬〈當代寫實繪畫實驗—草莓族系列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論文,2009。陳淑華〈「魔幻寫實繪畫」之探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論文,2012
李慶豪〈論戰國時期黃老道家對老子道家「天道—治道」思想的繼承與改造〉,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論文,2012。李敏勇,〈鐵窗症候群〉,《新台灣新聞週刊》,2003年10月。
曾肅良,〈心理創傷與孤獨的拆射-論藝術創作的心理特質〉,台北:美育雙月刊,138期,2004,頁46-45。賴錫山,〈中國文史哲研究集刊〉,台北: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第三十二期,頁1-40。
網路資源
中國傳統家具上的雲紋裝飾: https://read01.com/NNjmLQ.html
國立台灣大學教育發展中心http://ctld.ntu.edu.tw/_epaper/news_detail.php?nid=223
形而上繪畫http://www.aerc.nhcue.edu.tw/2-0-1/P/P3-index.htm
教育部重編辭典修訂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ROwwA_&o=e0&sec=sec1&op=v&view=0-1
一天一件藝術品
http://onearteveryday.com/blog/%E4%BA%BA%E7%B1%BB%E7%9A%84%E5%A2%83%E5%86%B5-by-%E9%9B%B7%E5%B0%BC%C2%B7%E9%A9%AC%E6%A0%BC%E5%88%A9%E7%89%B9/(檢索日期:2017/08/10)
OCSERVER
http://observer.com/2011/06/coney-island-of-the-mind-george-tooker-at-dc-moore-gallery/(檢索日期:2017/08/10)
大紀元新聞網
http://www.epochtimes.com/b5/7/5/28/n1724359.htm(檢日:2017/08/10)
視覺素養學習網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botticelli/botticelli-1485.htm(檢索日期: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