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09: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勤偉
研究生(外文):Huang, Cin Wei
論文名稱:研發輔助國小先天盲視障生學習中文識字與輸入法之線上學習系統
論文名稱(外文):Development of an accessible online learning system for congenitally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computer input method
指導教授:楊叔卿楊叔卿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oung, Shwu Ching
口試委員:葉耀明張元杰
口試日期:2017-01-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學習科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2
中文關鍵詞:視障學生線上學習中文識字嘸蝦米輸入法無障礙網頁
外文關鍵詞: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Online learningChinese literacyBoshiamy input methodAccessibility websit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國內先天盲視障生因先天喪失了人體最重要視覺感官功能,難以提筆在紙上進行書寫,故在現今電腦普及的時代,視障生在學習中文的聽、說、讀、寫之中,所謂「寫」即是指在電腦上打字輸入的能力。然而視力上缺陷造成其在中文認知上之偏誤,連帶反應在電腦輸入時錯別字偏多的問題,此嚴重影響視障生往後的學習發展,探究其原因除了未能建立正確之中文識字觀念之外,以及無法使用合宜的輸入法正確書寫。此外,在現今資訊化的時代,線上學習已逐漸成為一般人普遍的學習模式,然而視障者雖有螢幕報讀軟體的輔助,但由於網頁設計欠缺無障礙的考量,導致視障者無法與社會大眾一樣享有平等線上學習的機會。
為解決前述之問題,本研究經過歷時兩年共四個階段的研究。第一階段,本研究透過中文輸入法滿意度問卷調查和中文輸入法正確率測試後發現,嘸蝦米輸入法是較適合視障者學習和使用的輸入法;第二階段,本研究再根據第一階段之研究結果進行嘸蝦米輸入法的教學設計,並對一位國小二年級之先天盲視障生進行長期現場實驗教學,研究結果發現,視障生之學習雖有初步的成效,但因時間和空間等多重限制,對學生、家長和教師而言皆是很大的負擔;第三階段,為解決前一階段之研究限制並提高學習成效,本研究參考WCAG2.0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及視障者之需求訪談,研發一套無障礙線上學習系統,名稱為「VIP視障數位學習平台」,進一步將嘸蝦米輸入法教學內容導入至線上學習,待研發完成後進行無障礙檢測軟體的檢驗以及多位視障者的實測評估;第四階段,為進一步探討本系統之可行性,本研究以一位國小五年級之先天盲視障生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透過本系統進行五週之線上學習,期間透過觀察、訪談與系統歷程紀錄等方式蒐集研究資料,最後分別自視障生、家長和視障教師三個面向進行分析討論。研究結果顯示:(1)視障生透過本系統學習,對中文識字與輸入之技能已建立良好的學習成效,雖然在學習初期遇到一些瓶頸且對家長依賴性高,但到了學習後期已逐漸能夠獨立自主學習。(2)家長在學習初期需花較大的心力建構對視障生的學習支持,但當視障生已具備足夠的自我學習能力後,負擔開始逐漸降低,家長從初期的教學者逐漸轉變為在旁監督的角色。(3)視障教師對於本系統高度肯定,並認為本系統的出現,將使自己從教學者的角色轉變為系統的搭配者。
Because Chinese belongs to logographic writing system, congenital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in Taiwan tend to have cognitive bias against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which not only leads to frequent typos in Chinese input but seriously influences learning and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in Chinese speaking society.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is issue not merely because of lack of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but because of inappropriate input method. Moreover, although E-learning has been globally regarded as a common learning mode, the visually impaired cannot enjoy equal access to online learning even with the support of screen reader such as NVDA because most websites in Taiwan are without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WCAG 2.0).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iterative studies in two years. Study I conducted a Chinese input method efficiency test with follow up questionnaire and found Boshiamy input method, a root shapes based input system, is more ideal input method for visually impaired learners. Study II designed a Boshiamy based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on a congenital visually impaired 2nd grader. After six-month treatment, the results indicted initial benefits of learning Boshiamy input system. However, our study showed teaching Boshiamy input system bear heavy load for student, parents, and teachers due to time, space and other constrain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study III conducted needs analysis and in depth interviews with stakeholders and thereby developed an online learning system,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E-learning Platform (VIP), under WCAG 2.0.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Boshiamy input system, our study also designed an e-Boshiamy curriculum onto VIP. After robustness Web Accessibility Testing and expert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VIP is a user friendly, WCAG 2.0 oriented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for Taiwanese visually impaired.
To evaluate system feasibility, study IV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on a congenital visually impaired 5th grader and her parents for five weeks. Through observation, in depth interviews, and log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 The congenital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 develops initial concept of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and input skills using VIP and e-Boshiamy curriculum. Although the learner relies heavily on her parents in the beginning of online learning, she can gradually develop self directed online learning independently; (2) Although the parents have to put great efforts to support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 to learn online, as long as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 develops enough self directed learning competency, parents therefore lower their workload. The role of parents shifts from instructors to coaches as well; (3) The teacher of visually impaired highly affirmed the benefits of VIP online learning system and indicated their changing role to learning facilitators.
致 謝 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目 錄 VI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8
1.3 研究目的與框架 10
1.4 研究問題 11
1.5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1.6 重要名詞解釋 13
1.7 研究內容架構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2.1 視障生的學習特質 15
2.1.1 視覺障礙的定義 15
2.1.2 視障生的身心特質 16
2.1.3 視障生在融合教育的現況 19
2.1.4 視障生的家庭教育 21
2.1.5 小結 22
2.2 視障生學習中文識字與輸入之探討 23
2.2.1 中文字的特性與識字學習理論 23
2.2.2 視障學生的中文識字 26
2.2.3 視障者使用中文輸入法之相關探討 27
2.2.4 小結 30
2.3 視障生的數位學習輔具 31
2.3.1 中文盲用電腦系統之發展 31
2.3.2 螢幕報讀軟體之探討 32
2.3.3 NVDA在學習與瀏覽網頁上之特性 34
2.3.4 小結 38
2.4 線上學習的相關理論 39
2.4.1 線上學習的特性 39
2.4.2 自我導向學習理論 41
2.4.3 小結 42
2.5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之探討 43
2.5.1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 43
2.5.2 視障線上學習系統之相關案例 47
2.5.3 小結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3.1 研究架構 50
3.1.1 第一階段研究 50
3.1.2 第二階段研究 51
3.1.3 第三階段研究 52
3.1.4 第四階段研究 52
3.2 研究情境 54
3.2.1 現場教學之情境 54
3.2.2 線上學習之情境 54
3.3 研究對象 55
3.3.1 研究對象限制與招募方式 55
3.3.2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 55
3.4 研究流程 60
3.5 研究工具 63
3.5.1 第一階段之研究工具 63
3.5.2 第二階段之研究工具 63
3.5.3 第三階段之研究工具 64
3.5.4 第四階段之研究工具 64
3.6 資料分析方式 66
3.6.1 質性資料分析 66
3.6.2 量化資料分析 66
3.6.3 資料檢核 66
3.6.4 質性資料編碼 66
第四章 系統研發與設計 68
4.1 「VIP視障數位學習平台」系統開發環境 69
4.1.1 開發環境 69
4.1.2 系統開發方法與原則 70
4.1.3 AJAX非同步JavaScript和XML技術 73
4.2「VIP視障數位學習平台」功能架構與學習流程 74
4.2.1 系統功能架構 74
4.2.2 系統介面設計與實際畫面 87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101
5.1 第一階段-中文輸入法之探討 101
5.1.1 中文輸入法正確率實測 101
5.1.2 中文輸入法滿意度問卷調查 102
5.1.3 小結與討論 103
5.2 第二階段-課程設計與實驗教學 105
5.2.1 嘸蝦米輸入法之課程設計 105
5.2.2 實驗教學之成效分析 108
5.2.3 後續追蹤與成果討論 110
5.2.4 研究限制 111
5.3 第三階段-系統設計與評估 112
5.3.1 系統需求分析 112
5.3.2 系統設計與實作 123
5.3.3 系統評估 124
5.4 第四階段-系統實測與分析 127
5.4.1 個案之學習背景分析 127
5.4.2 個案之線上學習成效分析 131
5.4.3 陪同學習者在學習歷程中之探討 157
5.4.4 視障教師對本系統之看法 161
5.5 討論 166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168
6.1 各階段成果要點歸納 168
6.2 研究結論 169
6.3 未來展望 172
6.4 研究建議 172
參考文獻 173
英文部分 173
中文部分 176
附錄一、視障者使用中文輸入法滿意度調查問卷 182
附錄二、中文輸入法實測文稿 184
附錄三、現場實驗教學暨後續追蹤之訪談大綱 186
附錄四、系統需求分析訪談大綱(視障生與家長) 188
附錄五、系統需求分析訪談大綱(視障教師) 189
附錄六、系統實測前訪談大綱 190
附錄七、系統實測後訪談大綱 191
附錄八、系統實測視障教師訪談大綱 192
附錄九、研究參與者招募資訊 193
附錄十、研究參與者知情同意書 196
附錄十一、打字練習簡單級測驗文稿 200
附錄十二、成字部件與浮凸文字教材範例 202
英文部分
Assistive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12). Screen Readers. Retrieved from: http://assistivetechnnu.blogspot.tw/2012/06/screen-readers.html
Bogdan, R., & Biklen, S. K. (2007).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Pearson Allyn & Bacon.
Bruner, J. S. (1975). The ontogenesis of speech act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 1-19.
Bryant, D. P. & Bryant, R. B. (2012). Assistive Technology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NJ: Pearson Education.
Charles, G. H. (1913). Catholic Encyclopedia, New York: The Encyclopedia Press.
Collins, A., Brown, J. S., & Newman, S. E. (1989).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NJ: Lawe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Downs, R. M., & Stea, D. E. (1973). Image and Environment: CognitiveMapping and Spatial Behavior. Chicago: Aldine.
Fowler, L. S. & Wheeler, D. D. (1995).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online classroom. NJ: Hampton.
Getman, G. N. (1968). Developing learning readiness: A visual-motor-tactile skills program. Teacher's Manual.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Guglielmino, L. M. (1977).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Hart, S., & Staveland, L. (1988). Development of NASA-TLX (Task Load Index): Results of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Hooste, A. V., & Maes, B. (2003). Family factors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25(4), 296-309.
James, W. T. (2011). Web Accessibility for Section 508. Retrieved from http://jimthatcher.com/webcourse1.htm
Jonassen, D. H. (1991). Evaluating constructivistic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2), 28-33.
Judy, B. (1998).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pinion on applicability of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to the issue of Web accessibili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3.org/WAI/EO/EO-Policy-USDOJ
Knowles, M. S. (1975). Self-directed learning: 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 Chicago: Follett Publishing Company.
Leahy, D. & Lawler, S. (2012). NCBI and digital literacy: a case study.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Helping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 Volume Part I, Linz, Austria.
Moore, C. & Jones, M. (2001). Comdex: E-learning touted as next killer app. Retrieved from:http://www.computerworld.com/article/2584908/enterprise-applications/comdex--e-learning-touted-as-next-killer-app.html.
Moore, M. G. (1973). Speculations on a definition of independent study. 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on Independent Learning. Vancouver: Center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Mozilla Developer Network (2012).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AJAX). Retrieved from: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AJAX
NASA (2003). NASA Task Load Index (TLX): Computerized Version (Version 2.0). CA: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
Pea, R. D. (2005). The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dimensions of scaffolding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concepts for learning, education, and human activity.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3(6), 423-451.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W.W. Norton.
Rosenberg, M. J. (2001).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NY: McGraw-Hill.
Stainback, S., & Stainback, W.(1996). Inclusion:A guide for educators. Baltimore. MD: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
Thamizhpparithi, M. (2012). Braille typewriter filmed in Tamil Nadu. Retrieved from: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title=File%3AA_aesthetic_braille_typewriter_video.ogv
UNESCO (1994). The Salamanca statement and framework for action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Access and Quality, Salamanca, Spain.
UNESCO (2012). UIS-AIMS and Literacy Assess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escobkk.org/fr/education/planning-and-managing-education/aims/uis-aims-activities/uis-aims-and-literacy-assessment/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ng, J. L., Weng, T. H., Hwang, S. L., Huang, C. W., & Young, S. C. (2015). A preliminary study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Chinese input method for blind students.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2(2), 123-144.
WebAIM (2012). Screen Reader User Survey. Center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Utah State University, Retrieved from http://webaim.org/projects/screenreadersurvey4/
Wood, D. J., Bruner, J. S., &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7, 89-100.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2008).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3.org/TR/WCAG20/

中文部分
丁雪茵、鄭伯壎、任金剛 (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6,357-376。
王建立(2013)。盲用電腦必也正名乎?。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聲之旅」,14。
王建立(2015)。運用輔助科技建構供先天盲學生中文輸入數位學習系統之研究。(科技部期末報告)計畫編號: MOST 104-2511-S-492 -002 -MY2。
王建立、翁登樺、黃雪玲、楊叔卿、賴宥兆(2014年5月)。運用輔助科技建構先天盲學生中文輸入數位學習系統之初探。「第十八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發表之論文,上海市。
王建立、黃勤偉、楊叔卿 (2014年11月)。視障者選擇電腦中文輸入之探討。「第十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
王建立、黃勤偉、楊叔卿、張千惠(2015年11月)。先天盲視障學生學習以嘸蝦米輸入法進行中文輸入之個案研究。「第十一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高雄市。
王建立、黃勤偉、楊叔卿、張千惠 (2016)。先天盲學生學習以嘸蝦米輸入法進行中文輸入與識字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2(4),319-340。
王素琴(1995)。成人學生學習參與動機取向與教育產品利益知覺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台灣無障礙協會(2004)。通用化設計-以無障礙設施為例。取自 : http://www.tdfa.org.tw/ap/cust_view.aspx?bid=1121
江英傑 (2004)。中文點字有音沒有形的障礙。啟明苑通訊,51,10-14。
佐藤泰正 (1983)。視覺障礙兒童心理學(陳英三譯)。台南市:台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教育計畫。
何國華(1996)。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台北市:五南。
余安順 (2003)。產婦線上學習行為之研究-以臺北榮總e-learning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余繁 (1999)。視障學生數學教育研究。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研究報告。
吳仁和、林信惠(2000)。系統分析與設計。台北市:智勝文化。
吳佳育 (2006)。視障者對 3C 產品階層式選單系統之最佳介面參數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台北市。
吳亭芳、陳明聰 (2006)。輔助性科技服務模式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103,32-40 。
吳惠美(2004)。部首識字教學對弱勢學童閱讀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吳濟安 (2005)。《數位學習與公務人力資源發展之初探—以我國政府六大數位學習網為例》,競爭力評論,9,84-103。
呂美娟 (1999)。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呂婌華(2004)。視覺障礙學生家庭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杜建忠 (2003)。網路評量系統開發與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杞昭安(2000)。視覺障礙兒童(傅秀媚主編)。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卓淑玲 (1986)。觸覺與系列性視覺之形狀偵測機制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周俊良、范智敏、陳冠蘭、劉蔚萍、李昆霖、劉心箖(2006)。幼兒特殊教育導論(二版)。台中市:華都文化。
林汝軒 (2012)。鷹架教學理論在身心障礙學生語言教學上的應用。國小特殊教育,53,55-66.
林艾琦(2002)。線上學習應用特質之初探研究-以EMBA使用經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育德 (1996)。視障學生的創作指導。特教園丁,11 (3),14-17。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
林奇賢、鄭明韋(2000)。網路學習理論與應用。「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教育部。
林欣儀 (1997)。供視覺障礙人士使用之再造數位學習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 (2),122-136。
林信惠、黃明祥、王文良(2005)。軟體專案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
林柏榮(2003)。視窗導盲鼠系統與無障礙網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法務部 (2014)。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取自: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1.aspx?lsid=FL002563
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及所需之支持系統,特殊教育研究期刊,21,1-26。
侯曉君 (2010)。台灣地區圖書館網頁無障礙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柯明期 (2011)。視覺障礙者的特質。取自:http://center.batol.net/d4/d4-2.php
紀乃勳(2008)。結合電腦輔助軟體與中文部件分色策略於低視力學生識字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胡志偉、顏乃欣(1995)。中文字的心理歷程。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第一卷。台北市:心理。
香港盲人輔導會 (2016)。訊息無障礙中心介紹。取自:https://www.hksb.org.hk/tc/service/382221/%E8%A8%8A%E6%81%AF%E7%84%A1%E9%9A%9C%E7%A4%99%E4%B8%AD%E5%BF%83/
徐佩玲 (2006)。視覺障礙學生色彩知識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徐鉅昌(1997)。空中教學的根源-視聽教育,視聽教育雙月刊,29(2),1-19。
海德里盲人學校(2016)。The Hadley School for the Blind。取自:http://www.hadley.edu/
翁登樺 (2015)。視障者用嘸蝦米輸入法學習模式之建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16)。無障礙網路空間服務網,取自:http://www.handicap-free.nat.gov.tw/
張金順、余月霞、葉豐輝 (2005)。中文盲用Windows學習指南。台北市:淡江大學盲生資源中心出版。
張基成、周保男 (2004)。能力本位網路教材發展與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行為評估,隔空教育論叢,16,21-51。
張勝成 (1992)。國小視覺障礙學生圖形觸覺效果之研究,國科會成果研究報告。(報告編號:NSC 80-0301-H018-005)。
張震玟 (2013)。NVDA螢幕報讀軟體正體中文版使用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台中市。
教育部 (201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9187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 (2016)。特殊教育特教類別學生人數統計概況。取自:https://www.set.edu.tw/
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2016)。視障資源中心簡史。取自:http://www.batol.net/center/center-intro.asp
郭為藩 (1993)。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文景書局。
郭靜晃、黃明發(1993)。發展心理學。新北市:揚智。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杉吉、余芳如、林佳蓉、馬麗環、羅月英(2006)。國小實施融合教育的困境及解決策略─以花蓮縣小型學校為例。國立教育研究院第 104 期國小主任儲訓班專題研究集。
陳國龍 (1988)。視覺障礙的兒童心裡地圖。特殊教育季刊,27-31。
曾志朗(1991)。華語文的心理學研究:本土化沈思。台北市:遠流。
游玉梅 (2002)。公部門的學習革命-線上學習概說。人事月刊,34(3),32-45。
無礙e網(2016)。關於無礙e網。取自: http://openstudy.wda.gov.tw/mooc/aboutme.php
黃志雄 (2006)。重度障礙兒童家長參與班級義工活動之質性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2006年特殊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黃惠美 (1993)。國小學童對漢字「一般字彙知識」的習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黃勤偉、王建立、楊叔卿(2015年5月)。研發國小視障學生之中文識字行動學習系統之概念設計。「第十九屆全球華人電腦教育應用大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
黃瑞枝 (2002)。識字教學的有機策略。國教之友,54(1),3-10.
楊叔卿 (2000)。迎接二十一世紀的「艾麗絲」:網際網路輔助教育的理念。教學科技與媒體,50,2-11。
楊國德 (2002)。歐美國家網路學習的應用與發展趨勢,成人教育,67,9-20。
楊職賓(2008)。中文打字績效與身心疲勞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萬明美 (1996)。視覺障礙教育。臺北市:五南書局。
葉亦庭 (2004)。影響視障者處絕圖形辨識要素之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台北市。
葉豐輝 (2009)。現行盲用電腦中文系統發展概況及展望。取自:國立臺灣圖書館,「知識寶庫」廣播集-盲人資料系列演講專輯。http://www.ntl.edu.tw/ct.asp?xItem=1938&ctNode=760&mp=10
葉續俊 (2010)。盲人學習網站的設計與實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市。
裘錫圭 (1995)。文字學概要。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詹惠雯 (2005)。線上學習使用者自我認知學習成效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公務員資訊學習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廖涵儀 (2007)。中途失明視覺障礙者的感覺訓練。屏師特殊教育期刊,14,20-28。
維基百科 (2016)。嘸蝦米輸入法。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8%B8%E8%9D%A6%E7%B1%B3%E8%BC%B8%E5%85%A5%E6%B3%95
劉信雄(1995)。視障教育叢書第三十輯:盲童定向行動訓練。台南市:台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
劉信雄、王亦榮、林慶仁(2001)。視障學生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劉聰翰 (2002)。企業導入ERP 系統階段性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蔡明富 (1998)。融合教育及其對班級經營的啟示。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49-380。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輔具中心 (2015)。點字觸摸顯示器。取自:https://repat.sfaa.gov.tw/book/inside_01b.asp?cate_id=98
鄧運林 (1992)。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生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鄭昭明(1983)。認知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鄭琹 (2016)。點字教學。取自:http://web.cc.ntnu.edu.tw/~40109019E/chin/Dec25.html
蕭長泰 (2016)。點字秘笈。取自:http://web.cc.ntnu.edu.tw/~40109019E/%E9%BB%9E%E5%AD%97%E7%A7%98%E7%AC%88/Untitled-1.html
蕭惠伶(2001)。融合教育下身心障礙幼兒社交技能與社會地位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聯郃國際視覺輔助中心 (2009)。點字學習板(標準型)。取自:http://www.iusee.com.tw/html/tw/products/pc24/114.html
謝州恩 (2013)。鷹架理論的發展、類型、模式與對科學教學的啟示。科學教育月刊,364,2-16.
謝宜君、紀文章 (2003)。從學習動機、學習傾向及學習滿意度來探討遠距教學的學習支援-以網路教學為例。隔空教育論叢,15,39-54。
謝政隆(1998)。國小教育人員對完全融合模式之態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魏麗卿(2010)。幼兒教育:蒙特梭利教學法。2010年職業院校師生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市:南亞技術學院。
羅秋昭(2005)。國小語文教育現況與教材分析。文訊,239,41-48。
羅梅英(2005)。別因錯別字「三振出局」。取自:http://media.career.com.tw/Careerbook/magshort.asp?CA_NO=347p100。
Jeremy (2016)。我們都應該了解的無障礙網頁概念。取自:https://designtongue.me/website-accessibility/
Pollster(2011)。七成以上民眾使用注音輸入法。取自:http://www.pollster.com.tw/Aboutlook/lookview_item.aspx?ms_sn=147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建立、黃勤偉、楊叔卿、張千惠 (2016)。先天盲學生學習以嘸蝦米輸入法進行中文輸入與識字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2(4),319-340。
2. 吳濟安 (2005)。《數位學習與公務人力資源發展之初探—以我國政府六大數位學習網為例》,競爭力評論,9,84-103。
3. 林汝軒 (2012)。鷹架教學理論在身心障礙學生語言教學上的應用。國小特殊教育,53,55-66.
4.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 (2),122-136。
5. 徐鉅昌(1997)。空中教學的根源-視聽教育,視聽教育雙月刊,29(2),1-19。
6. 張基成、周保男 (2004)。能力本位網路教材發展與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行為評估,隔空教育論叢,16,21-51。
7. 游玉梅 (2002)。公部門的學習革命-線上學習概說。人事月刊,34(3),32-45。
8. 黃瑞枝 (2002)。識字教學的有機策略。國教之友,54(1),3-10.
9. 楊叔卿 (2000)。迎接二十一世紀的「艾麗絲」:網際網路輔助教育的理念。教學科技與媒體,50,2-11。
10. 楊國德 (2002)。歐美國家網路學習的應用與發展趨勢,成人教育,67,9-20。
11. 廖涵儀 (2007)。中途失明視覺障礙者的感覺訓練。屏師特殊教育期刊,14,20-28。
12. 蔡明富 (1998)。融合教育及其對班級經營的啟示。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49-380。
13. 謝州恩 (2013)。鷹架理論的發展、類型、模式與對科學教學的啟示。科學教育月刊,364,2-16.
14. 謝宜君、紀文章 (2003)。從學習動機、學習傾向及學習滿意度來探討遠距教學的學習支援-以網路教學為例。隔空教育論叢,15,39-54。
15. 羅秋昭(2005)。國小語文教育現況與教材分析。文訊,239,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