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7: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念生
研究生(外文):Liao, Nien-Sheng
論文名稱: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Utilizing Multi-level Question Answer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ird Grade Student
指導教授:詹惠雪詹惠雪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i, Hsueh-Chan
口試委員:李麗霞陳美如
口試委員(外文):Li, Li-XiaChen, Mei-Ru
口試日期:106-04-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4
中文關鍵詞:多層次提問策略教學閱讀理解能力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Multi-level question answering strategy teachingreading comprehensio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3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的閱讀教學,採行動研究法。研究者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設計三個循環階段的閱讀課程,在新竹市快樂國小三年溫馨班進行教學,實際教學歷程自105年9月至12月,共計10週。研究過程中以教室觀察、文件蒐集、教學省思札記、學生作品、學生訪談紀錄等質性資料,輔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學生回饋問卷等量化資料之綜合分析,最後綜合歸納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以國語課文為多層次提問策略教學的素材具可行性,但教師需補充有討論性的文本,才能提升高層次閱讀理解能力。
二、依三年級學生學習狀況將提問簡化為事實、推論、評論三層次,分類簡明易懂,有利學生理解,融入具體的提問策略有效提升學習效益。
三、在課程實踐上採螺旋式教學,學習歷程中透過題幹整理和文章架構圖搭建學習鷹架,讓學生逐步學會不同層次的提問。
四、多層次提問策略的實施採漸釋放學習責任方式,漸次培養學生獨立自問自答的能力。
五、教師宜依任務難易度靈活的運用彈性分組模式進行小組討論,適性安排適合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六、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於閱讀教學中能提升全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其中低分組和中分組學生進步顯著;在閱讀層面整體學生以「了解基本事實」、「比較分析」層次進步最多,低分組學生在「了解基本事實」、「推論」、「比較分析」等層面進步顯著。
七、學生對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教學實施閱讀教學抱持正向的態度。
八、多層次提問策略教學精進了研究者規劃、設計課程的能力,在課程設計時即考量學生的認知發展調整適合的學習活動結合各種閱讀理解策略運用。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教學者、未來研究者、學校行政及縣市輔導團之參考。
關鍵字:多層次提問策略教學、閱讀理解能力、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Utilizing Multi-level Question Answer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ird Grade Student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duct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using of multi-level question answering strategy (MQAS)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a three-cycle-stage reading course using MQAS and conducted teaching in the third grade class of Wenxin at Happy Elementary School, Hsinchu City.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lasted for 10 weeks starting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6. 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qualitative data includ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document collection, teaching reflection journal, students’ work, records on interviewing students and others, along with quantitative data such as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student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s were used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Although it is feasible to utilize MQAS teaching materials in Chinese teaching texts, teachers need to add discussible texts to enhance high-level reading comprehension.
2.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status of third grade students, the questions were simplified into the three layers of fact, deduction and comment. This classific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and mix concrete MQA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3.Spiral teaching was implemented in the curriculum, in which scaffolding teaching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through sorting out questions and the constructive plans of articles in order to allow students to gradually learn how to ask questions with different layers.
4.The implementation of MQAS is conducted with 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nurture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ability to answer their own questions gradually.
5.Teachers should use flexible grouping to conduct group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mission and adaptively arrange appropriate learning mission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6.By using MQAS in reading teachings, it can enhanc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students from the whole class and those with low and medium mark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Regarding reading levels, all students showed the largest improvement on the layers of “understanding basic fact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hile students with low mark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understanding basic facts”, “deduc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7.Students hav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conducting reading teaching with MQAS methods.
8.The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of MQAS teaching can encourage teachers to reflect on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help them to improve professionally.when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he curriculum,meanwhile,the researcher considered the students’ cognizance development to adjust suitable lean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connect with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discuss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proposed suggestion for teachers, future researche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local education advisory groups to use as a reference.

Keywords: Multi-level question answering strategy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ction research
目次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名詞釋義 5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6
第二章文獻探討 9
第一節閱讀理解之意涵 9
第二節閱讀提問策略之探討 20
第三節提問策略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採用行動研究的理由 43
第二節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44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49
第四節課程方案設計 54
第五節資料蒐集及分析 57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課程方案之實施歷程 63
第二節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表現 124
第三節學生對課程回饋和研究者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138
第五章研究結論與建議 151
第一節結論 151
第二節建議 157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163
英文部分 166
附錄
附錄一教學活動課程設計 167
附錄二國語課文預習單提問學習單 209
附錄三研究夥伴觀課紀錄 226
附錄四協同反省記錄單 227
附錄五教學省思札記 228
附錄六閱讀習慣調查 229
附錄七學生訪談大綱 230
附錄八學生課程學習回饋問卷單 231
附錄九家長同意書 232
附錄十中文閱讀理解測驗使用同意書 23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編譯)(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月青(2012)。自我發問教學策略結合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政忠(2016)。我得草根翻轉MAPS教學法。台北:親子天下。
王瓊珠(2010)。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石國鈺(2009)。現行國小語文教育的缺失與改善途徑。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台東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3)。台灣PISA2012結果報告。取自http://www.cila.org.tw/?p=2858。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何秀芬(2014)。運用思考地圖提升學童繪本。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佩蓁(2012)。融入鷹架式提問之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及摘要能力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清基(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1), 62-66 。
吳靜秋(1994)。閱讀歷程和閱讀學習的輔導。國教園地,48,33-39。
李家同(2010)。大量閱讀的重要。台北市:五南。
李惠娉(2015)。國小六年級閱讀課程運用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靜茹(2015)。運用學習共同體於課文本位之自我提問閱讀理解教學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邢小萍(2008)。當閱讀教學遇見閱讀素養。教師天地,154,31-34。
林秀玲(2008)。發問策略教學對學生提問能力與閱讀理解之影響——以國小四年級國語科教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秋美(2011)。提問策略教學對不同批判思考能力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理解與閱讀提問表現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淑如(2014)。運用提問和摘要策略促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寶貴、錡寶香(1999)。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台北:台灣師大。
邱春玫(2013)。QAR問答關係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國語課文結構及閱讀理解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施頂清(2000)。自我發問策略與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對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的效果比較考驗。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載於李詠吟主編:學習輔導(307-349)頁。台北:心理。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PIRLS 2006報告。取自 http://lrn.ncu.edu.tw/pirls/PIRLS%202006%20Report.html。
柯華葳、丘嘉慧、詹益綾(2013)。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PIRLS2011報告。取自: http://www.dorise.info/DER/image_pirls/country_icon_2006/pirls_2011%E5%A0%B1%E5%91%8A.pdf 。
洪月女(譯)(1998)。Ken Goodman 著。談閱讀。台北:心理出版。
洪儷瑜(2002)。基本讀寫能力的篩檢談國小學障學生的教育。讀寫障礙學生評量與補救教學研習實施計劃。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洪蘭(2012)。前進的思索:分享創新時代的智慧~教育創造未來。台北市:遠見天下 文化。
孫秀娟(2012)。利用提問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孫曉雯(2010)。題幹式與6W提問策略對不同閱讀理解能力之六年級學生在閱讀理解歷程與布題能力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玉成(1999)。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
張楓潔(2013)。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進行閱讀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瑛玿(1994)。自我發問策略對國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與自我發問能力之影響。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 (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
教育部 (2012)。問思教學手冊。
許育健 (2015)。高效閱讀。台北市:幼獅。
許晴佩(2005)。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玉如(2008)。閱讀教學教導自我發問策略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名莉(2012)。閱讀理解教學,從改變評量做起。教師天地第181期,54-59。
陳伯璋 (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陳欣希、柯雅卿、周育如、陳明蕾、游婷雅,(2011)。問好問題。臺北市:天衛文化。
陳佳茹(2007)。KWL-QH 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芷茵(2016)。預測策略應用在閱讀繪本中對國小二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動機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建榮(2014)。閱讀課:與孩子共讀15篇《商業周刊》好文章。台北市:商業周刊。
陳畇棋(2015)。以預測策略及提問策略提升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惠珍(2012)。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慧容(2011)。提問教學策略對不同閱讀態度之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提問能力與閱讀理解之影響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曾玉鈴(2012)。提問策略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陳密桃(1992)。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教育文粹,21,10-19。
游婷雅(2015)。閱讀理解5策略。台北市:洪業文化。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廖秋蓮(2008)。國小五年級國語文提問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臺灣PIRLS2006工作團隊(2009)。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2006報告。取自http://www.dorise.info/DER/download_PIRLS2006/PIRLS_2006_National%20Report(2nd%20Edition).pdf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09)。閱讀素養應試指南。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sample_papers/2009/2011_1205_guide_reading.pdf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2)。臺灣PISA2012精簡報告。取自http://pisa.nutn.edu.tw/pisa_tw.htm。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201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銘津(1996)。增進學童閱讀理解的認知結構模式。資優教育季刊,61(12),19-24。
蔡銘津(1997)。學童閱讀能力的測驗與評量。特殊教育季刊,65,23-28。
蔡靜玫(2015)。PIRLS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對四年級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蔣佳穎(2007)。自我發問、問題答案關係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與閱讀動機之影響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春蕓(1996)。師院生於學習環境教材時產生閱讀推論與學習成就之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圓鈴(2009)。Bloom2001年版認知歷程理論在閱讀能力評量上的應用,《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前論文及教學示例彙編》。
鄭圓鈴(2013)。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如何教?台北市:親子天下。
林宥榕(2016)。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自我提問策略。取自:http://www.sec.ntpc.edu.tw/SpecialEdu/Upload/3Info_AdministrativeDownload/154/105%E8%87%AA%E6%88%91%E6%8F%90%E5%95%8F%E7%AD%96%E7%95%A5%EF%BC%88%E5%88%86%E4%BA%AB%E7%89%88%EF%BC%89.pdf
賴榮興(2008)。 自我發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發問與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謝錫金(2008)。借鏡香港-政府‧學校‧家長,整個香港動起來。載於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主編,(頁52)。台北:天下雜誌。
蘇伊文(2008)。閱讀教學。載於王衍等著,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頁219-238)。台北市:洪葉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Fort Worth, TX:Harcourt Brace
Ellio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Goodman, M.Y., Watson, D. J., Burke, C. L. (1996).Reading Strategies: Focus onComprehension.(2nd edition). NY: Richard C. Owen Publishers.
Gagne, E. D., Yekovich, C. W..&Yekovich, F. R. (1993).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New York: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Gunning, T. G.(2006).Assessing and correc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difficulties.(3nd ed) Boston, MAL:Allyn and Bacon.
Lewin,K.(1978).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2),34-46
Pearson,P.D., & Johnson, D.D.(1978). Teaching rea ding comprehension . New York:Holt,Rinehart,and Winston.
Raphael, T. E., & Pearson, P. D. (1985). Increas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answering question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2(2), 217-23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