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編譯)(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月青(2012)。自我發問教學策略結合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王政忠(2016)。我得草根翻轉MAPS教學法。台北:親子天下。
王瓊珠(2010)。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石國鈺(2009)。現行國小語文教育的缺失與改善途徑。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台東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3)。台灣PISA2012結果報告。取自http://www.cila.org.tw/?p=2858。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何秀芬(2014)。運用思考地圖提升學童繪本。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吳佩蓁(2012)。融入鷹架式提問之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及摘要能力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清基(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1), 62-66 。吳靜秋(1994)。閱讀歷程和閱讀學習的輔導。國教園地,48,33-39。李家同(2010)。大量閱讀的重要。台北市:五南。
李惠娉(2015)。國小六年級閱讀課程運用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李靜茹(2015)。運用學習共同體於課文本位之自我提問閱讀理解教學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邢小萍(2008)。當閱讀教學遇見閱讀素養。教師天地,154,31-34。林秀玲(2008)。發問策略教學對學生提問能力與閱讀理解之影響——以國小四年級國語科教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秋美(2011)。提問策略教學對不同批判思考能力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理解與閱讀提問表現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林淑如(2014)。運用提問和摘要策略促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林寶貴、錡寶香(1999)。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台北:台灣師大。
邱春玫(2013)。QAR問答關係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國語課文結構及閱讀理解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施頂清(2000)。自我發問策略與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對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的效果比較考驗。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載於李詠吟主編:學習輔導(307-349)頁。台北:心理。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PIRLS 2006報告。取自 http://lrn.ncu.edu.tw/pirls/PIRLS%202006%20Report.html。
柯華葳、丘嘉慧、詹益綾(2013)。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PIRLS2011報告。取自: http://www.dorise.info/DER/image_pirls/country_icon_2006/pirls_2011%E5%A0%B1%E5%91%8A.pdf 。
洪月女(譯)(1998)。Ken Goodman 著。談閱讀。台北:心理出版。
洪儷瑜(2002)。基本讀寫能力的篩檢談國小學障學生的教育。讀寫障礙學生評量與補救教學研習實施計劃。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洪蘭(2012)。前進的思索:分享創新時代的智慧~教育創造未來。台北市:遠見天下 文化。
孫秀娟(2012)。利用提問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孫曉雯(2010)。題幹式與6W提問策略對不同閱讀理解能力之六年級學生在閱讀理解歷程與布題能力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張玉成(1999)。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
張楓潔(2013)。運用多層次提問策略進行閱讀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張瑛玿(1994)。自我發問策略對國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與自我發問能力之影響。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教育部 (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
教育部 (2012)。問思教學手冊。
許育健 (2015)。高效閱讀。台北市:幼獅。
許晴佩(2005)。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玉如(2008)。閱讀教學教導自我發問策略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陳名莉(2012)。閱讀理解教學,從改變評量做起。教師天地第181期,54-59。
陳伯璋 (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陳欣希、柯雅卿、周育如、陳明蕾、游婷雅,(2011)。問好問題。臺北市:天衛文化。
陳佳茹(2007)。KWL-QH 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芷茵(2016)。預測策略應用在閱讀繪本中對國小二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與動機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建榮(2014)。閱讀課:與孩子共讀15篇《商業周刊》好文章。台北市:商業周刊。
陳畇棋(2015)。以預測策略及提問策略提升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惠珍(2012)。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慧容(2011)。提問教學策略對不同閱讀態度之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提問能力與閱讀理解之影響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曾玉鈴(2012)。提問策略對國小四年級閱讀理解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曾陳密桃(1992)。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教育文粹,21,10-19。
游婷雅(2015)。閱讀理解5策略。台北市:洪業文化。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廖秋蓮(2008)。國小五年級國語文提問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臺灣PIRLS2006工作團隊(2009)。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2006報告。取自http://www.dorise.info/DER/download_PIRLS2006/PIRLS_2006_National%20Report(2nd%20Edition).pdf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09)。閱讀素養應試指南。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sample_papers/2009/2011_1205_guide_reading.pdf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2)。臺灣PISA2012精簡報告。取自http://pisa.nutn.edu.tw/pisa_tw.htm。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201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銘津(1996)。增進學童閱讀理解的認知結構模式。資優教育季刊,61(12),19-24。蔡銘津(1997)。學童閱讀能力的測驗與評量。特殊教育季刊,65,23-28。蔡靜玫(2015)。PIRLS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對四年級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蔣佳穎(2007)。自我發問、問題答案關係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與閱讀動機之影響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鄭春蕓(1996)。師院生於學習環境教材時產生閱讀推論與學習成就之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圓鈴(2009)。Bloom2001年版認知歷程理論在閱讀能力評量上的應用,《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前論文及教學示例彙編》。
鄭圓鈴(2013)。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如何教?台北市:親子天下。
林宥榕(2016)。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自我提問策略。取自:http://www.sec.ntpc.edu.tw/SpecialEdu/Upload/3Info_AdministrativeDownload/154/105%E8%87%AA%E6%88%91%E6%8F%90%E5%95%8F%E7%AD%96%E7%95%A5%EF%BC%88%E5%88%86%E4%BA%AB%E7%89%88%EF%BC%89.pdf
賴榮興(2008)。 自我發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發問與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謝錫金(2008)。借鏡香港-政府‧學校‧家長,整個香港動起來。載於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主編,(頁52)。台北:天下雜誌。
蘇伊文(2008)。閱讀教學。載於王衍等著,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頁219-238)。台北市:洪葉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Fort Worth, TX:Harcourt Brace
Ellio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Goodman, M.Y., Watson, D. J., Burke, C. L. (1996).Reading Strategies: Focus onComprehension.(2nd edition). NY: Richard C. Owen Publishers.
Gagne, E. D., Yekovich, C. W..&Yekovich, F. R. (1993).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New York: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Gunning, T. G.(2006).Assessing and correc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difficulties.(3nd ed) Boston, MAL:Allyn and Bacon.
Lewin,K.(1978).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2),34-46
Pearson,P.D., & Johnson, D.D.(1978). Teaching rea ding comprehension . New York:Holt,Rinehart,and Winston.
Raphael, T. E., & Pearson, P. D. (1985). Increas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answering question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2(2), 2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