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曉青(2011)。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評估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CHPI5149011)王家通(1995)。高中入學方式改革之構想。教育研究資訊,3(1),1-5。王湘栗(2010)。教育政策行銷模式建構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TNU5332021)
王雅蘭(2003)。高中多元入學方案意見調查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NPTTC576009)
丘愛鈴(1998)。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6NTNU0579025)丘昌泰(2015)。公共政策。高雄:巨流。
立法院法律系統(2017)。高級中學法。取自http://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621FAB29EA0000000000000000014000000004FFFFFA00^01716083122900^00040001001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1989)。立法院第一屆第八十四會期第一次會議。http://lis.ly.gov.tw/lydbc/lydbkmout?.574300F000000000000A000000000^010001000000F01000311F37A0434c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1993)。立法院第二屆第二會期教育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取自http://lis.ly.gov.tw/ttscgi/qrimg?@825703;0215;0240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7a)。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六屆第五會
期教育部業務概況報告。取自
http://lis.ly.gov.tw/lydb/uploadn/096/0960312/8.pdf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7b)。立法院第6屆第5會期第2次會議。取自
http://lis.ly.gov.tw/ttscgi/qrimg?@962100;0021;0030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7c)。立法院第6屆第5會期第5次會議。取自
http://lis.ly.gov.tw/ttscgi/qrimg?@962500;0061;0066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07d)。教育部主管97年度施政計畫及收支預算案
報告。取自http://lis.ly.gov.tw/lydb/uploadn/096/0961008/3.pdf
江哲慰(2015)。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嘉義區入學制度現況分析(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HU00457012)
任育騰(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問題形成批判論述分析(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HCT5212004)
朱志宏(1990)。公共政策概論。台北:三民。
余蘇珊(2014)。政黨輪替前後台灣中小學教育政策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TNU5227004)
呂晶晶(2009)。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量表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李天健(1993)。「自學方案」紀事本末。人本教育札記,50,40-49。
李秀苓(2007)。台灣與大陸之高級中等學校入學制度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FGU00395012)
李東實(2003)。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NKNU0332053)
李蕙芬(2006)。從決策模式評析我國永續發展之政策變遷-以四項
環保政策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
編號094NTU05227044)
汪良儀(2014)。十二年國教中投區免試入學比序項目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HU00025023)
吳定(2013)。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
周祝瑛(2003a)。台灣教育改革之研究。發表於「民辦教育研討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周祝瑛(2003b)。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市:心理。
周祝瑛、劉豫敏、胡祝惠(2013)。從「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看「十二年國教」。教育資料與研究,109,79-106。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林水波、王崇斌(1998)。政策論述與政策變遷的關聯性-批判取向的分析。台灣政治學刊,3,245-273。
林水波、張世賢(1984)。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林水波、張世賢(2015)。公共政策。臺北:五南。
林全義(2002)。台灣地區高級中學入學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0NKNU0332035)
林芬妃(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之研究—以竹苗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NHCT5778004)林清江、毛連塭等(1994)。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諮詢委員會總結報告。台北:教育部。
邱嘉鈴(2012)。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以桃園招生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NCTU5331023)柯智焰(2003) 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0NKNU0332021)范宜芳(2000)。美國「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之研究:政策變遷的
觀點(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88NCCU0055006)
孫煒(2002)。政策次級系統與政策典範-政策變遷之模型建構。
政治學報,34,123-148。
徐慧雅(2014)。以系統思考探討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對台灣教育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SYS5121010)秦夢群、溫子欣(2014)。教改20年成效之檢視與反思。教育研究月刊,245,5-21。袁壽珍(2000)。幼托整合政策因應組織變革之研究-以花蓮縣教保機構研究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8NDHU5055088)馬向青(2001)。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入學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9NKNU0332019)
馬向青(2007)。台灣一九九O年代以後國民中學升學制度改革之批判論
述分析(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6NT
NU0579025)
高誌隆(2015)。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適切性(碩士論文)。
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TCT0576010)
國立教育資料館(1992)。談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教育輿情資料專
輯之八)。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年2月5日)。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
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五南。
教育部(1990)。「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初步規劃簡
介。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2)。「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初步規劃簡
介。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a)。部廳局首長會報討論「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
諮詢委員會總結報告」之決議事項。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b)。教育部施政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4)。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實錄。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
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中華民國教育年報87年版。取自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93/pta_5032_1957375_99767.pdf
教育部(2000)。中華民國教育年報89年版。取自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95/pta_5056_3191829_00199.pdf
教育部(2002)。九十二學年度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台北:教
育部。
教育部(2002)。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及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
驗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中華民國教育年報92年版。取自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1/pta_5092_9204132_01120.pdf
教育部(2004)。中華民國教育年報93年版。取自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2/pta_5112_461889_02306.pdf
教育部(2009)。中華民國教育年報98年版。取自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7/pta_5246_1647204_95939.pdf
教育部(2011)。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實錄。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年11月18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sn=414&page1=1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651
教育部(2016年12月13日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37E2FF8B7ACFC28B
教育部(2016年4月13日a)。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取自 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3
教育部(2017年6月23日a)。第七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取自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32/pta_5454_835826_23798.pdf
教育部(2017年1月5日b)。 適性入學重要日程及免試入學辦理流程。取自http://12basic.tchcvs.tc.edu.tw/Detail.php?LevelNo=892
教育部(2017年1月9日c)。103年版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710,c1310-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7年4月6日d)。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取自 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3
教育部(2017年6月19日e)。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733&KeyWord=%u9ad8%u4e2d%u53ca%u9ad8%u8077%u591a%u5143%u5165%u5b78%u65b9%u6848
教育部(2017年6月20日f)。教育大事年表。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milestone.asp
教育部(2017年6月20日g)。高級中等學校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取自http://12basic.edu.tw/File/Levelimg_1092/高級中等學校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pdf
教育部(2017年6月21日h)。國中教育會考。取自http://www.cap.ntnu.edu.tw/
教育部(2017年7月2日i)。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7
教育部公報(1993)。教育部部長率同有關人員列席報告「自學方案」
並備質詢。取自http://gaz.ncl.edu.tw/detail.jsp?sysid=D9303244
教育部統計處(2016年10月27日)。主要國家義務教育概況。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publication.aspx?publication_sn=665&pages=5
管仁健(2009)。台灣聯考史上的最大作弊案。取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post/1312179810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
(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2NCCU5055007)
許泰益(2003)。我國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政策規劃與執行之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NTNU0331016)
陳大魁(2016)。高級中等學校特色招生執行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UT005778008)
陳丘玫(2014)。政策變遷之研究:以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自治為例
(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台北市。
陳恆鈞、劉邵祥(2007)。由政策選擇觀點談政策變遷。T&D飛訊,
56,1-18。
陳恆鈞、許曼慧(2014)。台灣技職教育政策變遷因素之探討:漸
進轉型觀點。公共行政學報,48,1-42。
陳民凱(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畢業生家長對於高中職入學制度改革意見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NKNU5332094)陳彥成(2014)。「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之政策評估研究─
以花蓮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DHU5055010)
陳國偉(2003)。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方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NSYS5331004)
陳盛賢(2008)。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政策論述(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6NTNU5332026)
陳鎰斌(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高職發展影響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TIT05677064)
郭為藩(1993)。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之試辦現況與未來方向
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黃子彥(2006)。我國師資培育政策變遷與政策順服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NDHU5055027)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政傑、劉永水(1993)。推薦甄選國中畢業生入學高中及高職方案之規劃研究。桃園:台灣省立武陵高中。
黃雅琤(2005)。國中畢業生因應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升學選擇歷程之研究-以屏東女中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3NPTTC576005)黃雅雯(2013)。統治菁英與台灣全民運動政策變遷-以馬英九執政時期之改善國民運動環境與打造運動島計畫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NTNU5571014)黃新民(2003)。再製與抗拒-我國高中職入學制度(1971-2002)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1NCTU033
1007)
傅秋英(2007)。學生、家長、國中教育人員對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態度
及改進意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5NSYS5331008)
楊思偉、陳盛賢(2012)。台灣教師教育政策改革分析。教師教育期刊,1,132-152。楊桂杰(1999)。我國教育立法歷程及其模式建構之研究。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博士論文)。(系統編號088NTNU6011103)維基百科(2017年6月30日a)。民間發表《教改萬言書》。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95%99%E8%82%B2%E6%94%B9%E9%9D%A9#.E4.B8.83.E4.B8.80.E4.BA.8C.E3.80.8C.E6.88.91.E8.A6.81.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5.99.E3.80.8D.E5.A4.A7.E9.81.8A.E8.A1.8C
維基百科(2017年7月1日b)。七一二「我要十二年國教」大遊行。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95%99%E8%82%B2%E6%94%B9%E9%9D%A9#.E4.B8.83.E4.B8.80.E4.BA.8C.E3.80.8C.E6.88.91.E8.A6.81.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5.99.E3.80.8D.E5.A4.A7.E9.81.8A.E8.A1.8C
劉秀滿(2000)。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8TMTC0576005)劉邵祥(2004)。「國民教育課程」政策變遷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4TKU05055016)劉照金(2005)。我國體育政策變遷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3NCPE5567037)劉照金、邱金松(2008)。我國體育政策變遷。台北:華都。
劉照金、張俊一、邱金松(2014)。從歷史脈絡探討中華民國中央體育行政組織與政策角色之變遷過程與模式。人文社會學報,7,1-42。
蔡佩珊(2008)。我國僑教政策變遷之研究-以歷史制度主義角度分析(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7NCCU5055010)蔡富櫻(2006)。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支出政策變遷之探討:以醫院卓越計畫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花蓮縣。鄭崇趁(1990)。如何延長十二年國民教育。教育資料文摘,145,20-29。鄭崇趁(2001)。「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策略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261-286。
鄭嘉偉(2006)。我國國小師資培育政策變遷過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4FGU00636017)
鄭瑞瑜(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入學方式制訂過程之研究:
跨域治理觀點(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
號101FCU05055059)
薛世昌(2014)。宜蘭縣實施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FGU05636012)
謝文全(2015)。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五南。
謝秀青(201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認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方案與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MCU05331033)簡茂發、陳伯璋(1994)。教育部及省市教育廳局試辦「自願就學方案」相關研究之整合分析。台北:教育部。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顏國樑(1997)。「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實施成效、爭論的問題及省思。中等教育,48(3),48-59。
顏國樑(2014)。教育政策合法化。高雄:麗文。
譚光鼎(1981)。臺灣省高中高職入學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70NTNU3331001)
貳、西文部分
Chen, H. T. (1990). Theory-drive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Sage.
Cohen, M. D., March, J. G., and Olsen, J. P. (1972). 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Vol. 17, No. 1, pp.1-25.
Delaney, J. G. (2002). Educational policy studies: A practional approach. Calgary, AB: Detselig Enterprises.
Hanberger, A. (2001). What is the policy problem?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n
policy evaluation. Evaluation,7(1), 45-62.
Hogwood, B. W., &Peters, B. G. (1983).Policy dynamic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Kingdon, J. W. (2003).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New York :LongmanLittle,Brown.
Lasswell, H. D., &Kaplan, A. (1970).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Lincoln, Y.S.,& Guba, E.G. (1985).Naturalistic inquiry.CA: Sage.
Saukko, P. (2003). Doing research in cultural studies :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and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London: Sage.
Schulman, P. R. (1988). The politics of ideantional policy.Journal of politics,50, 263-291.
Sharkansky I. (1972). Policy administration: Policy marking in government agencies. Chicago: Mark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