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佩蓮(2000)。國小環境教育檢核表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
319-346。
台灣同心創意行動協會,翻轉教育實戰指南,親子天下雜誌,p134~p135。
石雅玫(2001)。花蓮地區國小教師議題中心教學信念及多元文化議題調查之研
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1),129-154。
李坤崇、歐惠敏( 2 0 0 0 )。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吳秀娟、潘裕豐(2007)。主題統整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學業
成就的影響之研究。中華資優教育協會資優教育研究,7卷2期,71-104
頁。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余興全譯(Louis A. Iozzi著)(1990a)。環境教育研究的啟示─環境教育和情意教
育。環境教育季刊,7,8-15。
余興全譯(Louis A. Iozzi著)(1990b)。環境教育研究的啟示─環境教育和情意教
育(之二)。環境教育季刊,8,25-32。
林佩璇(2003)。課程行動研究-從「專業成長」剖析教師角色轉化的困境。課程
與教學季刊,6(3),頁129~146。
林淑慧(2007)。環境議題實驗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
與環境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
所,台南市。
林郁鳴(2010)。環境實驗教學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
境行為之研究。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胡幼慧(2009)。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徐永鑫(2004)。苗栗縣綠色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環境敏感度、環境議題知識
及環境行為表現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
自然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許芯瑋、社團法人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2012)。Design for Change給孩子改變世
界的機會。台北:凱信企管。
陳劍涵(2012)。公民實踐取向的國際學習。教師天地,180,頁17-21。陳麗華、彭增龍(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
發展期刊,3(2):1-18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台北:五
南。
陳麗華(2006)。課程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辯證-以社會重建主義課程的實踐為例。
載於陳麗華(主編),社會重建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覺醒、增能與行動(頁3-
24)。臺北:五南。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增訂一版)。台北:師大書苑。
陳年興、石岳峻(2001)。新世紀教學架構與教學設計。資訊管理學報,7卷2期,31-101。
陳秋澕(1999)。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欣(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屏東師範
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90)。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惠雯(2004)。中部地區環保有功中小學環境教育內容、成因及成效之探討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頁
12-21。
張珩、葉育廷(2010)。國小校園綠化空間對都市綠地供給之意義──環境教育的
基礎。環境教育研究,第八卷,第一期,頁95-121。
張芬芬、張嘉育(2015)。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台灣教育評論
月刊,4(3),頁26-33。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手冊。臺北:教育部。
黃志豪、劉惠元(2008)。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實驗
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2(1),21-50。
黃美惠(2009)。國小學童資源回收行為與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相
關性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慧貞(2006)。應用STS理念教學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相
關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琡惠(2002)。問題本位學習在在國小社會科之應用研究。臺北:學富。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
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正茂(1990)。我國環境教育之推動與展望(上)。環境教育季刊,7,16-24。董秀蘭(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應用:結構性爭論模式的
實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2),53-64。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再版)。臺北:明文書局。
趙家民、涂智慧(2011)。國小學童環境教育成效之研究-以嘉北國小為例。國教
新知,第58卷,第1期。
蔡秀珍(2011)。以問題導向學習時師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二重疏洪道為
例。北市教大社教學報,12(10),頁211-242。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7)。課程行動研究的實踐之道。課程與教學季刊,10 (3),頁75-90。劉美慧(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學報,8,頁
173-200。
劉秀嫚(2012)。民主公民教育的教學實踐:「公民行動方案」的可能性。台灣教
育,673,頁19-24。
鄭綺雯(2011)。運用創造思考教學於綜合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孩子行
動,世界大不同」教學方案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豐佳燕、劉雅鳳、周鈞儀、徐靜儀(2014)。DFC創意行動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生
創造力與利社會行為表現之影響。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Barrows, H.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 New Direc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68,3-12
Carol, R. K., & Boulton, P. (1995). Campus children’s center: Support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Children Today﹐23(4)﹐18- 21.
Jensen, B. B., & Schnack, K. (1997). The action competence approach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3(2), 163-178.
Kollmuss, A., & Agyeman, J. (2002). Mind the gap: Why do people act environmentally and what are the barriers to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8(3), 239-260.
May﹐T. S. (2000). Elements of succes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tioner ey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3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