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秀雄校閱、王育德翻譯(1983)。創造與心智的成長。(原作者:Victor lowenfeld)。台北市:文泉
王嬿琪(2014)。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研究-以國小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汪芃譯(2011)。畫畫的52個創意練習-用各種媒材創意作畫(原作者:Carla Sonheim)。台北縣:木馬文化。
李美蓉(2002)。美的激勵與體驗對教師的意義。美育,126,51-55。宋珮譯(2006)。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原作者:Jean Doonan)。台北市:雄獅。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課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29-36。李叡明譯(1992)。兒童美術與成長。(原作者Victor lowenfeld)。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
呂燕卿(1994a)。談美勞科教學評量及作品評量(上)。美育,45,40-46。呂燕卿(1994b)。談美勞科教學評量及作品評量(下)。美育,46,41-48。呂燕卿(1996)。兒童繪畫發展之認識與實際。美育,85,11-26。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106,29-37。呂燕卿(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課程之內涵與實務。教育部。取自:http://www.aerc.nhcue.edu.tw/
林千鈴(2003)。藝術基因改造。台北市:青林。
林千鈴(2009)。打開藝術眼。台北市:天下。
林千鈴(2010)。畫不像的畫像。台北市:天下。
林文寶等著(2004)。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
林良(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市:天衛。
林炎旦(1999)。我國中小學一般美術(勞)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師院學院學報,12,603-628。
林明德(1999)。促進生命活力與生活經驗的兒童美術教育理念與策略。國立臺北師院學院學報,12,629-654。
林宗賢(2009)。畫出創造力與思考力。台北市:城邦。
幸佳慧(1998)。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幸佳慧(2000)。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散步—藝術風格介紹。美育,113,19-30。林真美(2010)。繪本之眼。台北市:天下。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原作者:Robert K.Yin)。台北市:弘智文化。
林群英(2006)。新編藝術概論。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林麗馨(2010)。圖畫書教學對四年級兒童繪畫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范瓊芳(1996)。幼兒繪畫心理分析與輔導:家庭動力繪畫的探討。台北市:心理。
胡寶林(1994)。繪畫與視覺想像力。台北縣:遠流。
徐秀菊(2001)。社區取向之藝術統整課程與教學。社區、文化與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花蓮師院出版。
徐素霞編著(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徐湘評(2011)。畫家故事與繪本啟發國小低年級學童繪畫創造力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凌嵩郎等編著(1987)。藝術概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郝廣才(1998)。油炸冰淇淋-繪本在臺灣的觀察。美育,91,11-18。夏勳(1971)。兒童美術之開拓。台北市: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張妙如(2012)。運用圖畫書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教育部國民教育社群網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2016)。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artHuman-source.php
張芬芬(2007)。後現代質性研究:特徵及其對課程研究的蘊義。課程與教學季刊,10(3),31-48。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陳武鎮譯(1990)。兒童知覺的發展與美術教育。(原作者:Elliot W. Eisner)。台北市:世界文物。
陳武鎮譯(1992)。幼兒創造力與美術:康乃爾大學五年的實驗報告。(原作者:W.Lambert Britain)。台此市:世界文物。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曹俊彥(1998)。圖畫.故事.書。美育,91 ,19-30。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郭禎祥(1999)。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00,1-9。陳瑤華(1996)。兒童美術教學講座。台北市:藝術家。陳箐繡(2000)。走入社區環境的藝術教育課程:嘉義布袋的聯想。美育,116,18-25。陳輝東(1998)。幼兒畫指導手冊。台北市:藝術家。
陳穎彬(1994)。怎樣指導兒童畫。台南市:漢風。
陳穎彬(1996)。最新兒童繪畫指導。 台北市:新形象。
陳穎彬(1998)。創意美術畫童年1~15歲兒童美術發展歷程。台南市:漢風。
陳瓊花(2002)。反向思考-從評量學生的藝術學習進行課程設計。美育,128,22-31。黃壬來(1993)。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黃慧宜(2001)。從繪畫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台北縣:漢湘。
溫知穎(2015)。留下兒時最美的風景-回望世界兒童畫展發展軌跡。美育,204(3),83-88。楊思偉(總策畫)(2010)。視覺藝術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趙雲(1997)。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台北市:藝術家。葉婷今(2015)。品格繪本教學融入國小低年級生活領域之研究-以視覺藝術為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楊雅婷(2009)。運用「圖畫書」統整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楊慧莉譯(2007)。就是愛畫畫。(原作者:費歐娜.瓦特、安娜.米爾本、蘿西.狄金絲)。台北市:小天下。
潘元石(1999)。怎樣指導兒童畫。台北市:藝術家。
黎亦娟(2013)。繪本教學研究-以苗栗縣建國國小低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蔡金柱、李叡明譯(1993)。兒童畫的心理與教育。(原作者:霜田靜志)。台北市:世界文物。
劉振源(2005)。通過美術的兒童教育。台北市:藝術家。
劉滌昭譯(1995)。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原作者:松居直)。台北市:臺英
蔣勳(1998)。藝術概論。台北市:東華。
劉豐榮(1992)。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
謝戌嘉(2011)。無字圖畫書故事教學融入視覺藝術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謝宛蓁(2009)。美術圖畫書運用於兒童審美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士東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顏秀倩(2012)。紙本美術圖畫書結合有聲書融入國小二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三角湧的梅樹阿公》和《認識梵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蘇振明(1986)。認識兒童圖畫書及其教育價值。幼教天地,5,37-50。
蘇振明(1990)。「兒童讀物插畫」的導賞教學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389-412。
蘇振明(1992)。從鑑賞導向創作-兒童美術鑑賞教學研究(上)。美育,81(3),29-40。蘇振明(1997)。兒童美術鑑賞的涵義與教育功能。國教月刊,43(7/8),30-43。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91(1),1-10。蘇振明等撰(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蘇振明(2000)。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縣:光佑。
蘇振明(2006)。圖畫書與兒童教育應用之探討。國教新知,53(4),35-46。二、西文部分
Brooks, M. (2009). Drawing, visualisation and young children’s exploration of “big ide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1(3), 319-341.
Bender, M.(1993).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 concepts in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mentary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ference. Pingtung, Taiwan: National Pingtung Teachers College.
Bishop,Gavin. (2000). Putting It Together: Making a Picture Book. Reports Descriptive (141)-- Speeches/Meeting Papers (150)
Eisner,E.W.(1972).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Gardner,H.(1982).Art Mind and Brain. New York:Basic Books.
Gardner,H.&Winner,E.(1982).First intimation of artisty.In S.Strauss(Ed),U-shaped
behavioral growth. New York:Academic press.
Glazer, J. I. (1991) . Literature for young children. (3rd ed.) NY: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
Kiefer,B. Z. (1982). The response of Primary children to Picture Books.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Kiefer, B. Z. (1995). Responding to literature as art in picture books. In N. L. Reser & M. G. Martinez (Eds.), Book talk and beyond: children and teachers respond to literature (pp197-206).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2 959)
Nodelman, P. (1988).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book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Patricia, J. C. (1997). Picture books for children (4th ed.).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atton,M.Q.(2002).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
Parsons,M.J.(2003).Endpoints, Repertoires, and Toolboxes: Development in Art as the Acquisition of Tool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Education,1,67-93.
Stake,R.(2005).Qualitative case studies.In N Denzin,Y Lincoln.(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3rd edition)(pp.443-466).Thousand Oaks,CA:Sage.
Richardson﹐Maurine V&Miller﹐Margaret B.(1997). Using picture books kinder-
Garten through high school . Guides classroom use teachin guides,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