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ㄧ、中文部分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5),身心障礙服務入口網。來源:20160530檢索自https://dpws.sfaa.gov.tw/commonch/home.jsp?menudata=DisbMenu&contlink=ap/statistics_view.jsp&dataserno=200810290001&mserno=200805260001&serno=200805260001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職場成功企業新策略。來源: 20160530檢索自http://www.hpa.gov.tw/BHPNet/Web/News/News.aspx?no=201305010001 [2015, January.29]
王美華譯(2002)。寫自己的壓力處方。臺北:張老師文化。
王麗萍(2005)。嘉義縣高齡者的學習需求之調查研究-以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大偉(1987)。臺北市成人(十八至三十五歲)對職業進修教育需求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國科會。
李美燕(1995)。台灣地區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倦怠現象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李晉男(2002)。台南禪學工業園區高科技研發人員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
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新民(2012)。基層員警工作壓力與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警察大學,桃園市。
何青蓉(1997)。促進自我導向學習:一個契約學習教學實驗的省思(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信助(1999)。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倦怠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探討。科技學刊,8,83-96。
吳素月(2004)。影響護理人員對癌末病患善終自我照護自我效能之相關因素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林振春(1987)。台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的德惠法研究。成人教育學刊,1,43-82。林美和(1990)。我國成人學習需求評估報告。社教雙月刊,38,46-49。
林振春(1997)。台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內涵的德惠法研究。成人教育學刊,1,
43-82。
林奕銘(1994)。基層公務人員工作倦怠感之探討-以台北市行政區區公所為個案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英顏(2002)。組織結構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年齡為干擾變數。文大商管
學報,7(1),55-73。
邱國銘(2000)。銀行行員的壓力源,工作倦怠與工作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崔來意(2000)。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莊永智(1984)。啟智教養機構工作員工作疲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章珮瑜(2000)。學校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芸愷(2007)。國際航線女性空服員身心健康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健康管理 學刊,5(1),1-23。
張慧芬(2003)。臺中市成人生活型態與學習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郭盈卿(1999)。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郭昱均(2004)。高雄市長青學苑高齡者生活型態與學習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郭耀輝(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寶芳(1982)。社會工作員的工作疲乏、工作滿意與工作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東吳大學,臺北市。
陳世志(2002)。矯正機構基層戒護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工作倦怠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佳英(1996)。精神科護理人員壓力感受,因應行為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大學,高雄市。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陳乃禎(2004)。院校進修教育部門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職業
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德宗(2004)。學校人事人員的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角色踐行、組織承諾與
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以嘉義縣市高中職國中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陳密桃(2006)。實用智能、緣分信念與心理健康、工作表現之相關:以幼兒教師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
程言美(2003)。主管領導行為、工作生活品質及人格特質對工作倦怠與工作士氣
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軍訓教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縣。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臺生(2001)。工作倦怠相關理論探述,中國行政,70,37-68。黃馨慧(1986)。臺北市成年婦女家庭生活學習需求與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榮真(1992)。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意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廖相如(2003)。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制握信念與工作倦怠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楊鐘全(2006)。稅務人員組織投注感與工作倦怠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楊清雄(2004)。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以澎湖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大學,臺南市。
詹舜能(2004)。職場工作倦怠之研究--以女性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歐素雯(2004)。文化局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淑慧(1987)。助人工作者職業倦怠量表之編製與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劉蕙雯(1997)。高雄市兒童保護社會工作人員工作疲乏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蔡淑娟(1990)。影響成人教育工作人員工作倦怠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蕙安(2006)。工作特性、工作倦怠與職業承諾相關之研究-以台灣銀行產業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
鄭麗芬(1994)。學校輔導人員工作倦怠之探討。諮商與輔導,106,21-23。賴銹慧(1990)。我國高齡者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藍采風(2003)。全方位壓力管理。臺北:幼獅文化。
藍毓莉、徐祥明、陳芷伶、張文虹(2006)。不同背景特性護理人員的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研究-以兩家公立醫院為例。健康管理學刊,4(1),23-33。謝忠武(1997)。公務人員生涯發展、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蘇秀玉(1988)。臺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蘇守謙(2000)。資訊人員職業焦崩與離職決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二、英文部分
Atkinson, P. K. (1988). Emotional labor and employee well-be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ichigan, Ann Arbor.
Atwood, B. E., & Ellis, R. H. (1993).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Block, J., & Kremen, A. M. (1996). Iq and ego-resiliency: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0(2), 349-361.
Brotheridge, C. M., & Grandey, A. A. (2002).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 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0(1), 17-39.
Cherniss, H. F. (1980). The role of ego-control and ego-resiliency in 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 Minnesota Symposium on Child Psychology, 13, 39-101.
Eastburg,M.C.(1991). Social support, personality,and burnout in nurses. (Doctoral Dissertation,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School of Psycholog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2.
Edelwich,J. & Brodsky(1982). Training guidelines linking the workshop experience to needs on and off the job. In W.S.Paine. Job stress and burnout.Beverly Hills:Sage.
Freudenberger,H.J.(1974).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0(1)
,159-164.
Freudenberger,H.J.(1983).Burnout: Contemporary issues, trend and concerns. In B.A.Farber(Eds.),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 New York:Pergamon.
Goodman,E.A.(1997).An explor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mensions of burnout and their correlat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8(7),2737-A.
Harrison,S.N.(1983). The sources of teacher burnout among the elementory teacher of Mississipi.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4(5),1333-A.
Harrison,W.D.(1980).Role Strain and Burnout in Child-Protective Service Workers. Social Service Review,54(1),31-44.
Hori S.&Fujiwara M.(2003).Learning needs and activitys limitations of elderly Japanes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9, 585-595.
Hopkins,T.& Postlehwaife,T.N.(1994).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Pergmon Press Ltd.7,4057-4060.
Houle, C.O. (1972). The design of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Hull, C.L. (1964). Primary motivation. In Richard C. Teevan & Robert C. Birney (Eds.), Theories of Motivation in Learning.
Ivancevich,J.M., & Matteson,M.T.(1980).Stress and work manager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John,T.W.& Rivera,(1962).Volunteers for learning.Chicage:Aldine.
Knowles,M.S.(1970).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andragogy versus pedagogy.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Lee,H.Y.(1990).Social service workers'' burnout and their work environmen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1,1003-A.
London: Croom Helm. Cross, k. P. (1981). Adults as learner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aslach,C.(1977). The Client Role in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34(4),111-124.
Maslach,C., & Jackson,S.E.(1981a).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ur,2,99-113.
Maslach,C., & Jackson,S.E.(1981b).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Maslach,C., & Jackson,S.E.(1986). Burnout in organization setting.
Monette,M.L.(1979).Need assessment:Acritique of philosophical assupmtions. Adult Education,14(2),83-95.
Pennington,F.C.(1980).Needs assessment: Concepts, modles, and characteristic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rdie, N. & Boulton-Lewis, G. (2003). The learning needs of older adults.
Rieger,J.H.& Anderson,R.C.(1968). Information source and need hierarchies of an adult population in five Michigan Counties, Adult Education,18,155-175.
Robbins, S. P., (2003).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
Shinn,M.(1984).Coping with job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human servi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6(4),864-876.
Silver,P.F.(1983).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New York: Haper & Row.
Wheeler,D.W.(1978).Some educational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ural women educators in selected areas of Southern Mississi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