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中文部份
書籍
黃璋如(1997)。中德兩國有機農業之發展。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應用經濟系,農委會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王錦堂( 1985) 。環境心理學。台北:茂榮圖書公司出版。
張春興(1992) 。張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出版社。
吳田泉 (1993) 。台灣農業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Norberg-Schulz (1995) 。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施植明譯)台北,田園。
Pred, Allan (1995)。結構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許坤榮譯)。
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出版。
段義孚 (1996)。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潘桂成譯) 。台北:國立編譯館。
復興鄉志編輯委員會 (2000) 。復興鄉志。桃園:復興鄉公所。
胡兆華 (2001) 。人類發展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農耕、文化、生態。
台北:興大文教基金會。
Alanna Moore (2004)。揭開石器時代的農耕奧妙-二十一世紀的生態農耕。
(曾紫玉、陳瀅譯) 。台北:琉璃光。
Kazuhiro Kojima (2005) 。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
台北:田園城市。
董時叡 (2007)。有機之談 : 有機農業的非技術面思考 = Something about organic。
台中市:鼎茂。
Matthew Frederick (2009)。建築的法則:101個看懂建築,讓生活空間更好的黃金法則。
台北:原點。
桃園縣桃園市: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2009)。桃園縣復興鄉聚落普查建檔計畫/黃承令計畫主持。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李承嘉 (2012) 。農地與農村發展政策下-新農業體制下的轉向。台北:五南。
浩然基金會著作群 2014) 。小農復耕好食材、好生態、好市集、好旅行。
台北:浩然基金會。
傅琪貽 (2014) 。桃園縣復興鄉鄉志增修上卷。桃園:桃園復興鄉公所。
傅琪貽 (2014) 。桃園縣復興鄉鄉志增修中卷。桃園:桃園復興鄉公所。
山崎亮Yamazaki Ryo (2015) 。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台北:臉譜。
論文
林銘洲(2004)。台灣有機米消費者行為之研究。
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曾家綸 (2005) 。從消費者與農民權益論基改作物之管理與規範。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北市。
余馥君 (2008) 。人草共生的田園-有機農業中農人與自然相互順應的動態過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蕭敏君(2008) 。不只是價格-建構生產端農產價值的可能性。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雲林。
吳崑瑞 (2011) 。村景中的庇護所:田間生活場域之在建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台南。
陳世雄(2002)。有機農場經營管理實務。
中華永續農業協會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特刊,12:151~170。
汪明耀(2005) 。有機村。公農業產銷會訊11月號刊。
林俊義(2005)。永續農業之理念與發展策略。摘錄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特刊第121號,『合理化施肥專刊』,初版,五南文化廣場。王俊豪(2006) 。當有機遇上休閒的創意商機-schwitzer Bio-hotel。國際農業新知30:3-7
董時叡、陳玉華(2007)。健康農產品價多少。台灣鄉村研究第7期。
李崇僖 (2008) 。理想與實踐-有機農業的法政策課題。律師雜誌345期。吳東傑 (2008) 。有機農業的深層價值- 從剝削經濟到保育經濟的有機農耕。
律師雜誌345期。
陳逸杰(2009) 。以身體勞動的概念探索一種建築營造的可能性。中華民國建築學學會建築學報第70期。二、英文部份
Bergstrom (2005) 。postproductivism and changing raral land use values and preferences,in S.J.goetz,J.s.shortle andJ.C. Bergstrom,ed,Land,use problems andconflcts. causes,consequence and solutions,London :Routledge,pp.64-76。
De Groot and hein (2007)。concept and valuation of landscape functions at diffent scales,in U.Mander,H.wiggering and K.Helming.ed。Multifunctional anduse.meeting future damands for landscape goods and services,Berlin Springer, PP.15-36。
John Bellany Foste r (2002)。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Scialabba, N.; Hattam,(2002))。Organic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food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eries, N°4. FAO, Rome。
三、網路資料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上網日期:2016年12月20日。
網址: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981
彭明輝 (2004) 。有機農業與農村。青芽兒雙月刊網誌第八期。
上網日期:2016 年12月20日。
網址:https://greensprout2012.wordpress.com/2013/01/02/thoughts_20040708_02/
國家發展委員會。上網日期:2016年12月20日。
網址:http://www.ndc.gov.tw/cp.aspx?n=CF41CE1725F4C041
科技農企業資訊網。上網日期:2016年12月20日。
網址:https://www.agribiz.tw/source1.php
林銘洲 (2004) 。國內有機農業發展趨勢。上網日期:2017 年1月30日。
網址: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ezcatfiles/organic/img/img/721/596739266.pdf
吳東傑(2004) 。有機農業的深層價值-從剝削經濟到保育經濟的有機農耕。上網日期:2017 年1月30日。網址:http://www.cihwa.com/pdf/19.pdf
國際有機運動聯盟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Organic Agriculture, IFOAM) 。
上網日期:2017年1月30日。
網址:http://us4.campaign-archive1.com/?u=75bdff144a46c1e451eecde10&id=fa2737c33d&e=d04986f3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