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0 15: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忠憲
研究生(外文):WU, JONG-SHIANN
論文名稱:臺灣跆拳「道」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aekwondo 's Tao in Taiwan
指導教授:吳永猛吳永猛引用關係張勝彥張勝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YUNG-HSIENCHANG,SHENG-YEN
口試委員:蕭進銘黃運喜吳永猛張勝彥
口試委員(外文): WU,YUNG-HSIEN CHANG,SHENG-YEN
口試日期:2017-01-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人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9
中文關鍵詞:跆拳道法教品勢WTF跆拳道
外文關鍵詞:TaekwondoTaoFaismPoomsaeWTF Taekwondo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韓國本身是深受儒家思想引響的國家,WTF 跆拳道是韓國政治因素下的產物,然而研究跆拳道
相關「道」文化的研究甚少,跆拳道利用易經當中的八卦來創造太極品勢,再以韓國民族精神的方
式來創作黑帶品勢,在這些思想與觀念當中都有解釋「道」的存在。本篇文章筆者利用三個不同「道」
的觀念來分析跆拳道,第一個是道家,道家主要講述的「道」是屬於自然的道觀,二是講述儒家的
「道」,儒家以「道」做為倫理的意義,由天道以觀人道,連人道以通天道,實踐五常五倫,做為儒
者論述「道」內涵的核心思想。最後是利用法教所闡述的「以法術之」的「道」,法教所講的「道」
指的就是「法」與「術」,「法」所指的方向主要在於規則、方法與操作,而「術」所指的就是技藝、
方法、方式與手段。在「法」與「術」之間是有同有異的,相同的是方法,而差別是以「法」制定
規則與操作方式,再用「術」來進行展演與實行。綜合上述法教的內容所說,道教與法教的關係為
「以道教之,以法術之」,道教用「道」進行教化,法師用「法」做「術」,用以操作。本文運用三
種對於「道」的不同觀點,藉此來分析跆拳道的「道」是屬於何種「道」的觀念,而後再分析出韓
國所認為的「道」與跆拳「道」之間的關係,還有台灣所認識的跆拳「道」是屬於何種的道。
South Korea itself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WTF Taekwondo is the product of Korean
political factor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aekwondo's "Tao" culture, taekwondo uses the Eight
Diagrams of the Book of Changes to create Taiji Poomsae(太極品勢), and then to create the black belt in
the way of the Korean national spirit. In this "Tao", the Korean Taekwondo is the product of the Korean
political factors, In these ideas and concepts which have to explain the "Tao" exists. In this paper, I use
three different "Tao"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 Taekwondo, the first one is Taoism, Taoists(道家) is
mainly about the "Tao" is a natural Taoist, the second is about the Confucian "Tao" As the meaning of
ethics, from Heaven to view humanity, and even humanity to Heaven, practice Wu-chang Wu-lun(五常五
倫), as Confucians on the"Tao" connotation of the core idea. Finally, the use of the " Faism(法教)" of
the "technique" of the "Tao", the law taught by the "Tao" refers to the "method" and "technique",
"method" refers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rules, methods and Operation, and "technique" refers to the skills,
methods, methods and mea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thod" and "techniqu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echnique". The difference is that "method" sets rules and practices, and then uses "technique" to
perform and perform.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the above-mentioned l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ism and law is "Taoism and magic", Taoism is enlightened by "Tao", and the mage uses "method" to
practice it. This paper uses three different views on Tao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 "Tao" of taekwondo,
and the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 and "Taekwondo" , As well as Taiwan know Taekwondo
"Tao" is what kind of "Tao".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架構 7
第二章 台灣「道」的文化淵源 10
第一節 道家的「道」文化 10
第二節 儒家人倫之「道」的觀點 15
第三節 民俗「道」的文化 20
第三章 韓國傳入台灣的跆拳「道」文化 29
第一節 韓國跆拳道歷史 29
第二節 跆拳道的規則與「道」 38
第三節 韓國跆拳「道」的思想 75
第四章 臺灣的跆拳「道」文化 84
第一節 臺灣跆拳道組織發展的過程 84
第二節 跆拳道與空間 88
第三節 臺灣跆拳「道」的思想 90
第五章 結論 117
古典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禮記》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
〔漢〕河上公 章句,《宋刊老子道德經》,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正義 《周易》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
〔魏〕王弼,樓宇烈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臺北,中華書局,2012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13論語孝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晉)王弼著、(唐)陸德明釋文《老子道德經注》,臺北,世界書局,2001年。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嚴靈峰編:《無求備齋易經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宋〕程頤,《易程傳》,臺北,河洛圖書,1974年。
〔明〕釋德清,《憨山大師註解老子道德經》,香港,陳湘記書局,1980年。
〔清〕李光地,《周易通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高麗〕李承休,《帝王韻記》,收入崔南善編,《三國遺事》,瑞文文化社,1999年。
專書
王邦雄,《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0年。
王財貴,《學庸論語》,臺北,讀經出版社,1996年。
王智慧,《現代跆拳道運動教學與訓練》,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年。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WTF競賽規則與解釋說明》,未出版,2012年。
朱維煥,《老子道德經闡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吳永猛、謝聰輝,《臺灣民間信仰儀式》,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2005年。
吳永猛、林俊寬,《易經與風水》,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2000年。
金富軾,《三國史記》,首爾,先進文化社,1960年。
李鏡池,《周易通義》,中國,中華書局,1984年。
侯偉星,《海軍陸戰隊莒拳班歷屆畢業校友紀念冊》,1990年。
高丙中,〈中國民俗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中國,中華書局,1989年。
徐志銳,《周易陰陽八卦說解》,裡仁書局,1994年。
崔泓熙,《跆拳道百科全書》,韓國,文智出版社,1988年。
陸軍總司令部印頒,《莒拳道教材上冊》,1969年。
彭友智,《關於道教的100個故事》,臺北市,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國技院,《taekwondo textbook》,未出版,2005年。
國防部總政戰部,《國軍戰鬥體育教材》,未出版,1959年。
黃光洛、汪茂鈞,《跆拳道》,臺北,政治作戰學校,1983年。
張子維編著,《讀懂道德經的第一本書》,臺北,宇河文化,2008。
張紫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臺北,南天出版社,1995年
陳鼓應,《周易注譯與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2000年。
陳國榮,《實用跆拳道》,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年。
陳雙俠,《跆拳道競技品勢》,臺北,書泉出版社,2014年。
劉宏偉、關鐵雲,《跆拳道》,臺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
劉振超,《跆拳道入門》,臺北,漢湘文化2008年。
劉衛軍,《女子跆拳道初級教程:快速入門》,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歐陽雲飛,《道德經,道經的哲學智慧》,臺北,培育文化,2006年。
范耕研,《周易詁辭》,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叢津滋,《紀效新書的傳統與近代跆拳道發展》,中華跆拳道季刊,中華跆拳道協會印行,1978年。
魏香明,《臺灣優秀跆拳道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暨專項訓練手段之研究》,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4年。
外語專書
WORLD TAEKWONDO《세계태권도연맹 경기규칙 및 해설》,未出版,2015年。
WORLD TAEKWONDO《세계태권도연맹 품새경기규칙 및 해설》,未出版,2014年。
學位論文
王明松,〈跆拳道品勢〉,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技術報告書,2008年。
王鏡玲,〈臺灣廟宇建構儀式初探—以艾良德(Mircea Eliade)神聖空間建構的觀點〉,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論,1991年。
呂竺昇,〈跆拳道品勢比賽技術分析-以103年 大專運動會個人男子組金牌選手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張峻源,〈老子「道德經」與「論語」教育思想之比較〉,東海哲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
曾志勳,〈臺灣跆拳道單項體育運動之發展:系統動態模式〉,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楊淑君,〈臺灣跆拳道運動發展之研究〉,國立體大運動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郭逸智,〈老子《道德經》應世思想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郭慎,〈軍中體育發展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論文,1999年。
葉霽翔,〈跆拳道運動在臺灣發展過程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運動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劉建成,〈臺北市跆拳道舘學員對道舘服務品質、學習滿意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碩士進修班碩士論文,2011年。
劉昭晴,〈跆拳道〉,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劉怡伶,〈跆拳道品勢太極1-8場動作意涵分析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運動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歐陽弘,〈聖經與老子之道:論跆拳道之道與文化〉,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期刊
王宏偉〈老子與道家哲學思想生活化特徵探究〉,《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第32卷第5期,2016年。
田啟濤,〈道教文化影響下的道經用語〉《現代語文雜誌》第5期,2014年。
李建明〈試論《道德經》中“道”的意蘊〉,《西安科技大學,唐都學刊》第5期, 2006年。
林秋,〈跆拳道太極品勢與太極八卦研究〉,《荊楚理工學院學報》第2第7期,2010年。
陳德和,〈論老子《道德經》的淑世思想〉,《宗教哲學》第70期,2014年。
陳德和,〈論老子《道德經》教育哲學的義涵〉,《鵝湖月刊》第6期,2015年。
吳永猛,〈知識管理與寺廟經營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管理與資訊學系管理與資訊學報》第9期,2004年。
吳伯曜,〈《論語》之「道」義蘊探索〉,《崇仁學報》第6期,2012年。
徐巋然,〈從大實踐的境域看儒家思想-兼論儒、道、墨的異同與互補〉,《齊魯學刊》第2期,2010年。
許光麃,〈傳統中國武術之基本學說與原則〉,《體育學系(所)刊》第8期,2008年。
許光麃,〈傳統中國武術價值觀之解析〉,《體育學系(所)刊》第7期,2007年。
許光麃,〈傳統中國武術之基礎理論〉,《體育學系(所)刊》第六期,2006年。
廖秀珍,〈《周易》「道」「德」觀與儒、道二家「道」「德」觀探析〉,《明新學報》33卷,2007年。
廖雅慧,〈探析《道教義樞》中「有、無」的思想意義〉,《中國學術年刊》第三十六期,2014年。
鄭燦山,〈唐初道士成玄英「重玄」的思維模式─以《老子義疏》為討論核心〉,《國文學報》第五十期,2011年。
劉春雷,〈老子辯證法思想的現代詮釋〉,《青島農業大學學報》19卷第1期,2007年。
鍾雲鶯,〈佛學與科學2012儒家論「道」的觀點〉,《佛學與科學期刊》第十三卷第1期,2012年。
研討會
盧熙直、鄭燦謨,〈高麗時代跆拳道發展過程之研究〉,《第一屆東北亞體育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1996年。
報紙
作者不詳,〈跆拳道蛻變為莒拳 越戰大有關聯〉,《大成體育報》,1999年。
網路資料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世界跆拳道聯盟),http://www.worldtaekwondofederation.net/,閱覽日期,2015年10月10日。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WTF世界跆拳道聯盟,跆拳道的歷史),http://www.worldtaekwondofederation.net/taekwondo-history,Taekwondo History,閱覽日期,2015年10月10日。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WTF世界跆拳道聯盟,跆拳道40歲生日),http://www.worldtaekwondofederation.net/celebrating-40-years,閱覽日期,2015年9月1日。
大眾健康中華康網跆拳道歷史,http://www.cnkang.com/dzjk/bjzs/jsfs/tqd/200705/91089.html,閱覽日期,2015年12月12日。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http://www.ctusf.org.tw/,閱覽日期,2016年06月08日。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官網,http://www.taekwondo.org.tw/modules/tadnews/,閱覽日期,2015年12月12日。
跆拳道史簡介,http://ochihhaw.myweb.hinet.net/htm/1.htm,閱覽日期,2015年12月12日
臺灣大百科全書,法教,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394,閱覽日期,2016年10月1日。
臺灣大百科全書,小法,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397,閱覽日期,2016年10月1日。
吳永猛,〈法教的玄天上帝信仰之探討〉,《玄天上帝信仰文化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http://www.taoismdata.org/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5247,閱覽日期,2016年5月10日。
武術文史研究,https://www.facebook.com/%E6%AD%A6%E8%A1%93%E6%96%87%E5%8F%B2%E7%A0%94%E7%A9%B6-397086000479423/?hc_ref=PAGES_TIMELINE&fref=nf,閱覽日期,2016年12月1日。
廟會小學堂,https://www.facebook.com/Godsschool/posts/930808503669076,閱覽日期,2016年12月08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