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期刊
邵斌(2007)。略論新聞圖片的圖像修辭。新聞界,2,69、80。
林慶利與管倖生(2005)。台灣標誌設計的發展和未來趨勢,設計研究,5,84-92。
范文霈、周洁(2010)。圖像修辭略論。新聞界,5,86-87。
祝鳳岡(1995)。「廣告感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5,85-112。祝鳳岡(1996)。「廣告理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8,1-26。陳皓月(2015)。標誌在品牌識別系統中存在的使命性,藝術科技,5,138、145。
莊明振、鄒永勝(1998)。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修辭應用的探討。設計學報,3(1),101-119。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楊靜、蘇志豪、陳淑芬(2002)。圖書館入口刷卡操作行為觀察之研究。計學報,7(1),47-58。
翟頡與徐人平(2009)。解讀標誌設計的構成秩序。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6),52-55。
蔣莉(2009)。設計創意中的修辭手法。劍南文學,7,93。
蔣丹彤(2012)。淺談新聞圖片的視覺修辭。今傳媒,6,106-107。
書籍
王桂沰(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吳玟琪(譯)(2000)。建立品牌識別。(原作者:Lynn B. Upshaw)。台北市:台視文化事業。
沈謙(1991)。修辭學(第2版)。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邱春煌(譯)(2010)。好LOGO,如何好?(原作者:David Airey)。台北市:原點出版。
邱順應(2009)。標語的訴求策略與敘事結構:從預設框架到序列結構到語言風格。台北市:智盛文化事業。
邱順應(2012)。品牌命名新論:從象徵修辭到語法結構。台北市:智勝文化。
邱順應(2013)。廣告修辭新論:從創意策略到文圖實踐。台北市:智勝文化。
吳真偉(譯)(1999)。廣告與促銷(第四版)。(原作者:George E. Belch & Michael A. Belch)。台北市:台灣西書出版社。
林潔盈(譯)(2013)。LOGO設計的原創力。(原作者:Sean Adams)。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
林品章(2013)。設計學方法論(第二版)。台北市:桑格文化。
金日龍(2011)。色彩設計。台北市:佳魁資訊。
洪北江(1972)。修辭學。台北市:樂天出版社。
陳望道(1997)。修辭學發凡(第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定安(2013)。英漢修辭與翻譯(7刷)。台北市:書林出版。
陳正治(2009)。修辭學(第2版5刷)。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陳雍正、鄭建華(2012)。文本分析法、KJ法。載於管倖生(主編),設計研究方法(第3版2刷)(75-100)。台北縣:全華圖書。
陳品芳(譯)(2016)。色感大躍進:用色彩玩出驚艷好設計。(原作者:Kim Jung Hae)。台北縣:博誌文化。
馬繼康(2000)。廣告學Q&A。台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
張麗琦與林東海(2008)。企業識別設計。台北縣:新形象出版。
張碧珠(主編)張惠如(撰文)(2000)。創意精選‧視覺識別設計篇(第2版1刷)。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修訂版)。台中市:滄海書局。
黃麗貞(1999)。實用修辭學。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黃慶萱(1988)。修辭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黃深勳、鄭自隆、戚栩僊、黃明蕙、郭文耀、漆梅君編著(1998)。廣告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朝陽堂編輯部(2003)。現代廣告事典。台北縣:新文京。
董季棠(1992)。修辭析論。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溫欣(2006)。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中市:長奇科技資訊。
葉至誠與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歐秀慧(2004)。語法與修辭-生活語言的修辭應用。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
黎運漢與張維耿(1994)。現代漢語修辭學(2刷)。台北市:書林出版。
潘銘燊(1999)。香港作家在引用辭格上的實踐。收錄於黃維樑主編: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大學出版社。
劉樹澤(2002)。廣告管理(第2版)。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
蕭富峯(1991)。廣告行銷讀本。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
賴瓊琦(2001)。設計的色彩心理-色彩的意象與色彩文化(第3版1刷)。台北縣:視傳文化。
薛江(譯)(2014)。品牌大設計。(原作者:Marc Gob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戴孟宗(2013)。現代色彩學-色彩理論、感知與應用。台北縣:全華圖書。
關紹箕(1993)。實用修辭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
學位論文
陳姿伶(2010)。個人的懷舊傾向與創新接受度對不同廣告訴求與新舊品牌的喜好度差異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張嘉芳(2008)。建立標誌設計之形與義參照模組之初探(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覃偉榮(2011)。主題樂園廣告訴求、促銷方式、廣告效果對消費意願影響之研究—以朝陽大學生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鄒永勝(1997)。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黃國泰(2011)。色光、光色-視覺修辭在空間色彩設計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游凱如(2010)。台港集錦手繪電影海報視覺修辭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劉怡君(2008)。圖像符號在海報設計中之創作實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蔣欣怡(2014)。夜市品牌識別設計與應用研究-以蔣家官財板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魏幸玉(2010)。修辭的力量:文字修辭和視覺修辭廣告效果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英文文獻:
Berger, A. A. (1995). Cultural criticism : A primer of key concepts. London: Sage.
Fairclough, N.(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Lavidge, R. J., & Steiner, G. A.(1961). A model for predictive measurements of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25, 59-62.
Pollay, R. W.(1983). Measuring the cultural values manifest in advertising.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6(1), 71-92.
網路資訊:
內政部統計處。台灣結婚登記對數統計。上網日期:2017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chart.aspx?ChartID=S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