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庭瑜,「鋼筋混凝土開口剪力牆校舍補強之試驗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鍾立來教授指導,台北,2015年。[2]王郁傑,「開口鋼筋混凝土牆補強精進之細部設計試驗及分析模擬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鍾立來教授指導,台北,2016年。[3]蕭輔沛、鍾立來、葉勇凱、簡文郁、沈文成、邱聰智、周德光、趙宜峰、翁樸文、楊耀昇、禇有倫、涂耀賢、柴駿甫、黃世建,「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第三版)」,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13-023,台北,2013年。
[4]李宏仁、黃世建,「鋼筋混凝土不連續區域之剪力強度評估-軟化壓拉桿模型簡算法之實例應用」,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工程第十七卷第四期,第53~70頁,2002年。[5]林永健,「開孔鋼筋混凝土剪力牆之側力位移曲線預測」,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世建教授指導,台北,2016年。[6] ,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inforced Concrete Partially Infilled Fram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Vol.29, pp.449-460, 2007.
[7]吳炳昀,「低矮型鋼筋混凝土牆之鋼筋配置暨補強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世建教授指導,台北,2012年。[8]楊欽富,「含邊界柱開口鋼筋混凝土剪力牆之耐震行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許茂雄教授指導,台南,1991年。[9]黃世建、陳力平、陳俊宏,「含開口RC 牆非韌性構架之耐震行為研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03-010,台北,2003年。
[10]李曉盈,「後置式化學錨栓於低強度混凝土中之錨定行為」,國立台灣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世建教授指導,台北,2013年。[11]內政部營建署,「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台北,2011年。
[12]內政部營建署,「結構混凝土施工規範」,台北,2011年。
[13]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台北,2011年。
[14]Hilti (喜利得股份有限公司)植筋標準施工手冊,2011年。
[15]ACI Committee 374, “ACI 371.1-05:Accptance Criteria for Moment Frames Based on Structural Testing and Commentary,”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Farmington Hill, Michigan, 9 pp, 2006.
[16]Paulay, T., and Priestley, M. J. N., “Seismic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Masonry Building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744 pp, 1992.
[17]ACI Committee 318,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318-11) and Commentary (ACI 318-11R),”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Farmington Hill, Michigan, 2001.
[18]日本建築學會,「鐵筋コソクリ一ト造建物の耐震性能評価指針」(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Draft))」,日本建築學會,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