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吳庚、陳淳文(2013)。《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台北:自版。
2.吳信華(2011)。《憲法釋論》,初版,三民。
3.李子遲(2010)。《晚清民国大学之旅》,頁40,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
4.李惠宗(2012)。《憲法要義》,六版一刷,元照。
5.李惠宗(2014)。《教育行政法要義》,二版,元照。
6.周志宏(1989)。《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初版,臺北市:蔚理法律。
7.周志宏(2002)。《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初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8.周志宏(2012)。《教育法與教育改革(二)》,初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9.周志宏(2012)。《教育法與教育改革(三)》,初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10.法治斌、董保城(2010)。《憲法新論》,四版,台北:元照。
11.涂又光(1997),《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中國:湖北教育出版社。
12.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發展處(編)(2009)。《大學法人化》,初版,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13.張國保(研究主持)(2012)。《因應少子女化我國大專校院整併、轉型與退場機制之研究》,初版,臺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14.莊吉發(2016)。《京師大學堂》,再版,臺北市:文史哲。
15.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初版,台北市:高等教育。
16.陳新民(2015)。《憲法學釋論》,八版,自版。
17.湯堯、成群豪、楊明宗(2006)。《大學治理:財務、研發、人事》,初版,臺北市:心理。
18.溫明忠(2011)。《高等教育經濟學》,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劉少雪(2007)。《中国大学教育史》,初版,太原:山西教育。
20.劉宗德、陳小蘭(2008),《官民共治之行政法人》,一版,臺北市:新學林。
21.羅傳賢(2008)。《立法程序與技術》,五版,臺北市:五南。
(二)專書論文
1.邱雅芳(2009)。〈大學生到底在忙什麼?〉,張雪梅、彭森明(主編),《台灣大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頁209-237,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
2.陳怡如(2015)。〈英國大學學費、貸款與助學措施一體化政策探討〉,溫明麗(主編),《高等教育新視野:比較與前瞻》,頁147-179,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3.董保城(2004)。〈公立大學組織再造之再造-從法治斌教授為修訂大學法撰文談起〉,《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頁415-440,臺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會。
4.蕭文生(2015)。〈不續聘大學教師之事由──評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239號判決及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617號判決〉,《行政事件裁判研究與評析》,頁293-310,台北:元照。
(三)期刊論文
1.Deane Neubauer,蔡小婷譯(2009)。〈美國高等教育認可的流變〉,《評鑑雙月刊》,第14期,頁31-35。
2.Hans-Heinrich Trute(2012),〈行政法學中的治理概念——以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頁241-260。
3.甘添貴(2012),〈公立大學教師是否為刑法上之授權公務員〉,《台灣法學雜誌》,第204期,頁113-118。
4.朱家賢(2008)。〈產學合作!高等教育的新契/棄機〉,《學校行政》,54 期,頁1-11。5.池俊吉(2012)。〈美國高等教育認可組織之認可制度:發展與挑戰〉,《評鑑雙月刊》,第35期,頁36 -42。6.吳志光(2005),〈行政契約的解除與行政訴訟的類型選擇--以公立學校教師之解聘為例〉,《台灣法學雜誌》,77期,頁225-232。
7.吳志光(2013),〈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結果之執行—以教師法之相關規定為核心〉,頁1-13,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網。
8.吳志光(2014)。〈教育主管機關對大學行政監督之界限〉,《世新法學》,8卷1號,頁1-38。9.李仁淼(2007) 。〈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教室》,58期,頁8-9。10.李仁淼(2011)。〈憲法與行政法-以教育法為中心:第二講 學術自由與大學之人事自治〉,《月旦法學教室》,105期,頁32-43。11.李仁淼(2012),〈國立大學法人化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雜誌》,201期,頁22-44。12.李玉春(2014)。〈論工會法中勞工之範疇〉,《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4期,頁203-251。
13.李念祖(1989),〈限制專任教師兼職之憲法評價〉,《教育資料文摘》,24卷3期,頁32-35。14.李建良(2000),〈公立大學公法人化之問題探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9卷4期,頁14-44。15.李建良(2004)。〈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的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9期,頁33-46。
16.李建良(2009)。〈試論大學評鑑結果之法律性質-兼評教育部台訴字第○九七○○八九九七○A號訴願決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23期,頁23-36。
17.李建興(2013)。〈公私立大學退場機制商榷〉,《台灣教育》,第683期,頁29-31。
18.李惠宗(2002) 。〈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三三四號及同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四六七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8期,頁13-37。
19.李惠宗(2007)。〈NCC委員停職事件及其相關問題平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48期,頁184-195。20.李震山(2005) 。〈法律保留與「自治」之維護〉,《月旦法學教室》,29期,頁10-11。21.周志宏(2001)。〈大學自治與強制退學制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頁54-65。
22.周志宏(2003)。〈公立大學法人化的質變與隱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9期,頁2-3。
23.林明昕(2016),〈基本國策之規範效力及其對社會正義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5卷特刊期,頁1305-1358。24.林明鏘(2001),〈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八十九年度訴字第一八三三號判決(世新大學二一退學處分案) 〉,《月旦法學雜誌》,77期,頁162-170。25.林明鏘(2015),〈教師資遣與行政救濟-兼評最高行政法院98年7月14日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台灣法學雜誌》,第269期,頁101-108。
26.林東茂(2012),〈不實的研究經費核銷,成立什麼罪?〉,《台灣法學雜誌》,第204期,頁119-123。
27.法治斌(2000)。〈公立大學之組織再造:美國法制的另類思考〉,《法令月刊》, 51卷10期,頁719–729。28.侯永琪、林劭仁、池俊吉(2017)。〈教育部停辦系所評鑑與各大學因應之道〉,《評鑑雙月刊》,第67期,頁7-10。29.孫邦正、孫沛德、周少左、史仲由(1983),〈談大學教授兼職問題〉,《今日生活》,205期,頁6-15。30.張永明(2014),〈公私立大學合聘教授之法律問題〉,《月旦法學教室》,143期,頁9-11。
31.張家宜 (2010)。〈台灣高等教育之財務經營-邁向一流大學的關鍵〉,《教育資料與研究》,第94期,頁41-66。32.許育典 、李佳育(2014)。〈從大學的法律地位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以大學法人化為核心〉,《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第22卷第1期,頁 169-209。33.許育典(2001)。〈法治國原則在台灣教育行政上的建構(2)〉,《成大法學》,第2期,頁1-40。34.許育典(2012),〈大學法制下大學自治概念的釐清-兼論法律保留的適用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01期,頁5-21。35.許育典、陳碧玉(2011)。〈大學自治下大學評鑑制度的檢討:以系所評鑑為例〉,《當代教育研究》,第19卷2期,頁119-158。36.許宗力(2003)。〈基本權利:第三講-基本權主體〉,《月旦法學教室》,第4期,頁80-88。37.許春鎮(2006)。〈論自治行政之概念及其類型〉,《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9期,頁1-57。
38.許禎元(2009)。〈論教師行政課責的合憲性與適法性〉,《學校行政》,61期,頁178-195。39.陳文政(2009)。〈試論我國大學評鑑法制之司法審查基準〉,《台灣法學雜誌》,第130期,頁71-96。
40.陳勇助、黃靖文(2014)。〈國立大學推動整併機制之探析-日本國立大學整併經驗與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第94期,頁155-173。
41.陳愛娥(2014),〈大學自治的憲法要求與其對教育行政的規範效果-以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提供的判準為考量中心〉,《世新法學》,8卷1號,頁39-78。42.陳鳳如(2008)。〈臺灣地區公私立大專院校教師之教學、研究與服務狀況調查及比較〉,《教育科學期刊》,第7卷第2期,頁68-85。43.陳蓮櫻(2006)。〈英美兩國大學學費制定及其相關因素對我國大學學費之啟示〉,《彰化師大教育學報》,第9期,頁143-170。44.彭錦鵬(2008),〈放寬公務員兼職規定,加速產學合作〉,《公務人員月刊》,141期,頁4-11。45.黃政傑(2015)。〈大學整併政策務必對焦明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4卷第3期,頁19-25。46.黃茂樹、楊振昇(2014)。〈美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系及其啟示〉,《教育資料集刊》,64期,頁27 -46。47.黃舒芃(2013),〈學術自由、大學自治與國家監督──從大學自治的意義與界限檢討博碩士學位論文抄襲爭議之規範及監督機制〉,《月旦法學雜誌》,218期,頁5-27。48.黃錦堂(2010),〈德國大學法「新公共管理」改革之研究--兼論我國大學行政法人化相關草案〉,《政大法學評論》,118期,頁165-226。49.黃耀南(2003)。〈大學自治、退學處分與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之探討-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判字第三四四號、四六七號判決爲中心並兼評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六三號解釋〉,《社會科教育研究》,第8期,頁197-222。50.葛克昌(2005),〈大學自治與國家監督,《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533-545。
51.董保城(2004),〈從「學者共和國」到「學術企業體」之兩難—論新版大學法草案〉,《月旦法學雜誌》,106期,頁188-208。52.詹鎮榮(2002)。〈基本權能力與釋憲聲請能力〉,《法學講座》,第5期,頁59-68。53.廖元豪(2004)。〈法律保留與基本權保障之脫鉤-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六三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5期,頁17-35。
54.劉秀曦 (2010)。〈美國聯邦政府提升高等教育公平之作為〉,《高等教育》,第5卷第2期,頁35-60。
55.劉智敏、曾雪娥(2008)。〈推動大專校院教師赴產業界服務法規政策之研究〉,《亞東學報》,第28期,頁187-198。
56.蔡志方(2014)。〈論借調大學教授擔任立法委員之法律問題〉,作者自刊,頁1-11。
57.蔡志方(2014)。〈論兼任行政職務公立大學教授執行研究計畫時之法律地位〉,作者自刊。
58.蔡坤良、洪秉彰(2008)。〈我國私校高等教育退場制度之法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8期,頁181-197。59.蔡茂寅(1995),〈學術自由之保障與教育行政監督權之界限-評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八○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2期,頁54-58。60.蕭文生(2000)。〈自程序與組織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3期,頁27-54。61.顏朱吟(2004)。〈大學整併政策之組織理論應用及問題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第32期,頁56-63。62.羅承宗(2012)。〈公立學校「被捐款」現象與法律對策〉,《月旦財經法雜誌》,第30期,頁135-153。(四)學位論文
1.王靖夫(2016)。《解聘、停聘、不續聘大學教師制度之研究─以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14款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吳玉芳(2009)。《公立大學之自治及監督之研究 —以法人化前後之比較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3.李佳蓉(2008)。《國立大學財政的法建構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林慧雲(2002)。《台灣與德國大學自治權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康育斌(2002)。《公立大學法人化之再思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6.張宗琦(2002)。《學術自由對我國國立大學組織設計與財務制度的規範要求》,國立臺北大學碩士論文。7.張陳弘(2004)。《大學自治之重新建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黃兆揚(2005)。《國立大學法人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楊素滿(1993)。《我國與德國大學法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魏千峰(1989)。《論學術自由:中美法制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碩士論文。二、英文文獻
1.Barendt, E. M,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Law: A Comparative Study, Oxford ; Portland, Or. : Hart 2010.
2.Farrington, D. J. & Palfreyman, David, Th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3.Kaplin, William A. & Lee, Barbara A., Th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Legal Implications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Making,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5c, 3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