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21: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上官玲
研究生(外文):Ling Shangguan
論文名稱:中國大陸槓桿收購目標公司少數股東利益保護研究-以美國為借鏡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arget Minority Shareholders Protection in Leveraged Buyouts for Mainland China-In Light of American Law
指導教授:王文宇王文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n-Yeu Wang
口試日期:2017-07-0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中文關鍵詞:槓桿收購少數股東利益保護寶萬之爭資訊揭露受託義務股份收買請求權
外文關鍵詞:Leveraged BuyoutsVanke-Baoneng Spat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Fiduciary Dut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作為具有巨大籌資價值的槓桿收購,藉助於新興金融工具,成為資本市場以小搏大的漁利工具,受到收購方的青睞。理論上槓桿收購應當有利於增進目標公司中小股東的福扯,然實踐中收購人、目標公司控股股東、管理層之間存在利益衝突和利益博弈,可能為攫取私利濫用各自的優勢地位損害少數股東利益。是故,在槓桿收購背後亂象叢生而又捉襟見肘之時,確保目標公司少數股東利益,成為公司治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中國大陸之槓桿收購,近年來因受到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政策之推動而逐步發展,不過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槓桿收購就已經盛行,故其發展模式和規範經驗對中國大陸有一定借鑒意義。是以,本研究以中國大陸和美國槓桿收購為對象進行探討。首先,釐清中國大陸和美國槓桿收購之差異,再探究槓桿收購中少數股東利益保護之必要性。接著,就2016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寶萬之爭」一案分析中國大陸槓桿收購特點和監管存在的問題,檢視目標公司少數股東權益保護相關規範。最後,以美國相關法規進行對比借鑒,以期在資本市場亂象頻發下,參考美國發展經驗,探究槓桿收購交易下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之范式。

就保護目標公司少數股東利益而言,應當充分保障收購過程中的資訊揭露,強化目標公司控股股東和管理層之受託義務,以及保障少數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和相應的訴權;另外,就完善公司治理而言,採用符合市場需求之股權結構設計和表決權方式,亦能從實質上保護股東之利益。本文以前述內容為分析框架展開探討,分述不同規範對保護槓桿收購中目標公司少數股東之意義。進而,對比在市場環境和股權集中程度不盡相同的兩國中,中國大陸和美國收購市場之差異,探究中國大陸槓桿收購規範和實踐演進過程,以及收購之立法價值取向。
Leveraged buyouts, typically called LBO, is a corporate acquisition transaction, which comes in several variations with core features: Cash from outside lenders (the leverage) is borrowed to buy up equity from the existing stockholders of the target company (the buyout). It has been favored by the acquirer by using a little capital to earn a big profit. Theoretically, it should benefit minority shareholders of the target company. However, there is potential conflict of interest between the acquirer,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the managers of the target company, who may abuse their dominant power with the cost of sacrificing the interest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the target compan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research of leveraged buyouts.

The leveraged buyouts experienced a booming in America in the 1980s, and here comes a great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hich benefits from the policies of encourag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research targets on the regulations of leveraged buyout between China main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try to get some legal experience from the USA and present suggestions to the legislators and legal practitioners. Firstly, it aims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of leveraged buyout in this two countries and show the necessity of the protection on minority shareholders. Then, it analyzes a case named “Vanke-Baoneng Spat” to introduce characteristic of leveraged buyou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supervision in China. Finally, it hope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regulations on minority shareholders protections with refer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s for the protection on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of the target company, the full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in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should be ensured, the fiduciary duties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the managers of the target company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appraisal rights and also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must be guaranteed. In addition, it need have appropriate shareho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way to vot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norms on the protection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t hopes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regulations in China and find the legislative value orientation on leveraged buyouts.
謝辭 i
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錄 vii
圖表目錄 x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和預期結果 5
第二章 傳統意義上之槓桿收購 6
第一節 何謂槓桿收購 6
第一項 槓桿收購之概念 6
第二項 槓桿收購與戰略型併購之區別 8
第二節 槓桿收購之特性 8
第一項 槓桿收購目標公司之特點 8
第二項 槓桿收購行為之特點 10
第三節 槓桿收購之主要類型 10
第一項 投資導向型收購 10
第二項 管理層收購 11
第三項 員工持股計劃收購 12
第四節 槓桿收購之融資工具 13
第一項 優先債務(preferred band) 14
第二項 夾層債務 (Mezzanine Capital) 14
第三項 股權資本(Equity Capital) 14
第五節 槓桿收購之運作模式 15
第六節 槓桿收購之利弊分析 17
第一項 槓桿收購之價值 18
第一款 降低企業代理成本 18
第二款 私有化之好處 19
第三款 促進金融工具之創新 19
第二項 槓桿收購之風險 20
第一款 資本弱化 20
第二款 利益衝突 20
第三款 過度融資導致系統性風險 21
第七節 槓桿收購之實踐 21
第一項 美國的槓桿收購實踐 21
第一款 美國槓桿收購之發展 22
第二款 美國槓桿收購發展之制度基礎 23
第二項 中國大陸的槓桿收購實踐 24
第一款 中國大陸槓桿收購之發展 24
第二款 中國大陸槓桿收購之制度基礎 26
第三項 美國和中國大陸槓桿收購之比較 26
第八節 槓桿收購中少數股東利益保護之必要性 29
第一項 利益衝突下少數股東處於弱勢地位 30
第一款 少數股東與管理層利益衝突 31
第二款 少數股東與控股股東之利益衝突 31
第三款 少數股東與收購方利益衝突 32
第二項 維持資本市場之穩定性 32
第三項 小結 33
第三章 中國大陸槓桿收購少數股東權益保護之規範 34
第一節 從「寶萬之爭」一案檢視中國大陸槓桿收購運作 34
第一項 發展歷程 34
第二項 爭議焦點 40
第三項 股東利益 or 管理層利益? 41
第四項 槓桿收購目標公司少數股東利益保護規範體系 43
第二節 資訊揭露 44
第一項 持股披露制度 45
第一款 證券法之規定 45
第二款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之規定 46
第二項 要約公告制度 50
第一款 證券法相關規定 50
第二款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51
第三項 強制要約制度 53
第四項 資訊披露制度之評價 55
第三節 受託義務規範 59
第一項 公司法上對受託義務之規定 59
第二項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受託義務之規定 61
第三項 控股股東進入受託義務 64
第四項 對受託義務規範之評價 65
第四節 股份收買請求權 66
第一項 股份收買請求權與少數股東利益保護 66
第二項 股份收買請求權之立法進程 67
第三項 現行股份收買請求權之評價 69
第五節 股東派生訴訟制度 70
第一項 股東派生訴訟與少數股東利益保護 70
第二項 股東派生訴訟制度之現行規範 72
第三項 股東派生訴訟之評價 73
第六節 表決權制度 74
第一項 表決權與少數股東利益保護 74
第二項 現行表決權相關規定 74
第三項 現行表決權制度之局限性 76
第七節 其他規範 76
第一項 要約撤回權的限制 76
第二項 預售股東之撤回權 76
第三項 收購鎖定期 77
第八節 小結 78
第四章 美國法對目標公司少數股東利益保護之規範 80
第一節 概說 80
第二節 資訊揭露規範 80
第一項 威廉法案 81
第二項 下市私有化交易資訊揭露 83
第一款 適用規則之步驟 83
第二款 揭露內容 84
第三款 與反欺詐條款之關係 86
第三節 受託義務規範 87
第一項 行為規範標準 88
第一款 注意義務 88
第二款 忠實義務 90
第三款 善意義務 92
第二項 特別委員會 93
第三項 司法審查標準 94
第一款 商業判斷法則 95
第二款 加強審查標準 96
第三款 Revlon 義務 98
第四款 完全公平標準 99
第五款 洗淨規則—MFC與Corwin原則 100
第四項 受託義務之評析 102
第四節 股份收買請求權 103
第一項 行使要件 104
第二項 公平價格之認定 106
第三項 制度之評析 108
第五節 股東派生訴訟制度 109
第一項 基本框架 109
第二項 限制程序 109
第三項 制度之評析 111
第六節 表決權制度 111
第七節 小結 112
第五章 中國大陸規範槓桿收購少數股東利益保護之建議 115
第一節 概說 115
第二節 資訊披露之完善 116
第一項 降低持股變動披露點 117
第二項 拓寬內部人權益披露範圍 118
第三項 強化資訊揭露義務違反之責任承擔 119
第三節 受託義務之強化 120
第一项 逐步確立司法審查標準 120
第二項 董事問責機制之健全 121
第四節 股份收買請求權之改進 121
第一項 擴充請求權適用之範圍 122
第二項 明確合理退股價格之認定 122
第五節 股東派生訴訟制度之健全 123
第一項 降低原告資格門檻 124
第二項 前置程序之完善 124
第三項 訴訟費用承擔之合理化 125
第六節 其他規範 125
第一項 反收購規範—抽象指引和具體要求之間 125
第二項 引入表決權信託制度 128
第三項 引入多數表決權機制? 128
第一款 一股一權未必保護股東利益 129
第二款 雙重股權結構設計之利益 130
第一目 尊重市場主體意思自治 131
第二目 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131
第三目 符合國際趨勢 132
第三款 雙重股權設計保護股東利益的路徑選擇 134
第六章 結語 136
參考文獻 141
中文專書

1.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社,2016年。
2.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社,2003年。
3.王文宇,王保樹主編,公司法理論與實踐-兩岸三地觀點,法律出版社,2010年。
4.裴力,槓桿收購與私募股權基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
5.(英)波義耳,段威等譯,少數派股東救濟措施,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6. Larry D. Soderquist著,胡軒之,張云輝譯,美國證券法解讀,法律出版社,2005年。
7.鄭琰,中國上市公司收購監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8.潘敏,資本結構、金融契約與公司治理,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
9.J. Fred Weston, Juan A. Siu, Brian A. Johnson合著,吳青松譯,企業併購與重組 (Takeovers, Restructur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雙葉書廊出版社,2004年。

中文期刊

1.王文宇,法律移植的契機與挑戰:以公司法的受託、注意和忠實義務為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2008年第19期。
2.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機制,月旦民商法雜誌,2015年第12期。
3.王文宇,日無私照-論私募股權基金之蛻變,臺灣法學雜誌,2009 年5月第 128期。
4.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以強制收購與防禦措施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005年第125期。
5.王文宇,大陸地區公司治理法制之研究,法令月刊,2004年第55卷第8期。
6.劉連煜,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的受任人(受託)義務-以開發金控敵意併購金鼎證券為例,政大法學評論,2012年第125期。
7.劉連煜,阿里巴巴上市與公司治理,月旦法學教室,2015年第151 期。
8.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於台灣實務上之實踐-相關判決之觀察,月旦民商法雜誌,2010年第29期。
9.方嘉麟,林郁馨,複數表決權股之立法政策分析─以臺灣及香港為例,月旦民商法雜誌,2016年第6期。
10.羅怡德,美國聯邦證券交易法規對於公開收購股份要約 (Tender offer) 相關規定之介紹與討論.,輔仁法學,1992年第11期。
11.林國彬,董事忠誠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主要範圍,政大法學評論,2007年第100期。
12.游啟璋,股份收買請求權的股東退場與監控機制,月旦法學雜誌,2006年第128期。
13.游啟璋,現金逐出合併時少數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2014年第136期。
14.黃朝琮,公司出售時之受託義務與程序機制─美國德拉瓦州案例法之考察,臺北大學法學論叢,2014年第95期。
15.黃朝琮,非合意收購法制芻議,台北大學法學論叢,2017年第101期。
16.章友馨,齊頭式公平是真公平嗎? ─從凱雷收購東森媒體案論股份收買請求權公平價格之裁定,月旦財經法雜誌,2008年第13期。
17.林建中,美國德拉瓦法上股份收買請求權的計算方式與衍生問題,政大法學評論,2014年第137期。
18.蔡昌憲,下市交易中利益衝突之淨化機制 ─從美國 Dell 公司收購案談起,臺大法學論叢,第 44卷第 2期,2015年6月,頁547。
19.範健,上市公司要約收購制度的立法價值取向與基本原則,當代中國經濟法研究,2004年第1期。
20.甘培忠,論股東派生訴訟在中國的有效適用,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21.劉俊海,論公司併購中的小股東權益保護,法學論壇,2012年第5期。
22.劉俊海,論上市公司良治的六大核心特征,月旦民商法雜誌,2013年3月第39期。
23.鄧峰,公司利益缺失下的利益衝突原則─基於法律文本和實踐的思考,法學家,2009年第4期。
24.馮果,股東異質化視角下的雙層股權結構,政法論壇,2016年第4期。
25.朱慈蘊,資本多數決原則與控股股東的誠信義務,法學研究,2004年第4期。
26.沈偉,中國公司法真的能「孵化」私募投資嗎? ─ 一個基於比較法語境的法經濟學分析,當代法學,2014年。
27.梁上上,論公司正義,現代法學,2017年1月第1期。
28.梁上上,論表決權信託,法律科學,2005年第1期。
29.石少俠,論股東訴訟與股權保護,法治與社會發展,2002年第2期。
30.朱蕓陽,論股東派生訴訟的實踐,以「理性經濟人」為假設的法經濟學解釋,清華法學,2012年第6期。
31.張舫,一股一票原則與不同投票權股的發行,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32.葉勇、徐秋子,一股一權的法經濟學反思,中國外資,2014年1月上。
33.蔡偉,強制要約收購制度的再審視—效率視角下的實證分析,中外法學,2013年第4期。
34.林少偉,董事異質化對傳統董事義務規則的衝擊及其法律應對-以代表董事為研究視角,中外法學,2015年第3期。
35.李東方,上市公司收購監管制度完善研究兼 ─評 「證券法」 修訂草案第五章,政法論壇,2015年,第33卷第6期。
36.梁爽,董事信義義務的重組及對中國模式的反思-以美、日商業判斷規則的運用為借鏡,中外法學,2016年第1期。

中文學位論文

1.高若珊,融資收購於台灣實施之法律因應-以保護目標公司股東及債權人之權益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2.陳佑基,企業併購與政府管制—從企業及經營者之法律風險談起,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2014年。
3.周芳如,控制權交易下之控制權移轉與少數股東權利之救濟,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2017年。
4.林文聰,融資收購之法令探討及個案模擬,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研討會論文

規範槓桿收購,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50人財富論壇論文集,2016年11月,北京。

英文專書

A. Hunt, P. A. Structuring mergers & acquisitions: a guide to 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 Aspen Publishers Online, 2004.
B. Mark Roe, Bankruptcy and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2011.
C. Pearl J. & Rosenbaum J. Investment banking: valuation, leveraged buyouts,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ohn Wiley & Sons, 2013.

英文期刊

A. Fama, E. F. The behavior of stock-market price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1965, 38(1): 34-105.
B. Andrews, W. D. The Stockholder''s Right to Equal Opportunity in the Sale of Shares. Harvard Law Review, 1965: 505-563.
C. Coffee, J.C. & Schwartz, D. E. The Survival of the Derivative Suit: An Evaluation and a Proposal for Legislative Reform. Columbia Law Review, 1981, 81(2): 261-336.
D. Torabzadeh, K. M. & Bertin, W. J. Leveraged buyouts and shareholder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1987, 10(4): 313-319.
E. Jensen, M. C. Eclipse of the public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9, 67(5):61-74.
F. Muscarella, C. J., & Vetsuypens, M. R. Efficiency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 study of reverse LBO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0,45(5):1389-1413.
G. Porta, R. L.,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 Vishny, R. W.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106(6):1113-1155.
H.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 Vishny, R.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58(1):3-27.
I. Reese, W. A., & Weisbach, M. S.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 interests, cross-list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sequent equity offering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2, 66(1): 65-104.
J. Veasey, E. N. Policy and Legal Overview of Best Corporate Governance Principles. SMUL Rev., 2003:56.
K. Chevalier, J.A. Do LBO supermarkets charge mor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LBOs on supermarket pricing.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5, 50(4): 1095-1112.
L. Cumming, D., Siegel, D.S. & Wright, M. Private equity, leveraged buyouts and gover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7, 13(4): 439-460.
M. Nikoskelainen, E., & Wright, M.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on value increase in leveraged buyout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7,13(4):511-537.
N. Phalippou, L., & Gottschalg, O. The performance of private equity fund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8,22(4):1747-1776.
O. Kaplan, S. N., Strömberg, P. Leveraged buyouts and private equit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9, 23(1): 121-146.
P. Cao, J., & Lerner, J. The performance of reverse leveraged buyou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9,91(2):139-157.
Q. Officer, M. S., Ozbas, O., & Sensoy, B. A. Club deals in leveraged buyou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98(2):214-240.
R. Ivashina, V., & Kovner, A. The private equity advantage: Leveraged buyout firms and relationship banking.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1,24(7): 2462-2498.
S. Armour, J., Jacobs,J. B. & Milhaupt, C.J. The evolution of hostile takeover regimes in developed and emerging marke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Harv. Int''l LJ, 2011, 52: 219.
T. Eckbo, B.E. & Thorburn, K.S.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Finance, 2013, 7(3): 159-288.
U. Coates, I. V. & John, C. M&A Contracts: Purposes, Types, Regulation, and Patterns of Practice, 2015.
V. Dammann, J.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General Duty of Care: A Dogma that Should Be Abandoned. U. Ill. L. Rev., 2015.

英文判決

A. Lauman v. Lebanon Valley Railroad, R.R. Co., 30 pa.42(1858).
B. Gall v. Exxon Corp.418 F. Supp. 508 (S.D.N.Y. 1976).
C. Weinberger v. UOP, Inc., 457 A.2d 701 (Del. 1983).
D. Revlon Inc. v. MacAndrews & Forbes Holdings, Inc., 506 A.2d 173 (Del. 1986).
E. Unocal Co. v. Mesa Petroleum Co., 493 A.2d 946 (Del.1985).
F. Howing Co. v. Nationwide Corp., 826 F.2d 1470, 1479 (6th Cir. 1987).
G. Unitrin, Inc. v. American General Crop., 651 A.2d 1361 (Del. 1995).
H. In re Care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rivative Litigation, 698 A.2d. 959(Del. Ch. 1996).
I. In re Walt Disney Co. Derivative Litigation 907 A.2d 693 (Del. Ch. 2005).
J. Air Products & Chemicals Inc. v. Airgas Inc. C.A. Nos. 5249, 5256 (Del. Ch. Feb. 15, 2011).
K. Kahn v. M & F Worldwide Corp., 88 A.3d 635 (Del. 2014).
L. Corwin v. KKR Financial Holdings, 125 A.3d 304 (Del. 2015).
M. Singh v. Attenborough, 2016 WL 2765312 (Del. May 6, 2016).
N. In re Volcano Corporation Stockholder Litigation, C.A. No.10485-VCMR (Del. Ch. June 30, 2016).

網際網絡

1、西王食品收購加拿大保健食品公司Kerr,第一財經網,2016年9月23日,http://m.yicai.com/news/5115466.html
(最後瀏覽日:2017年6月9日)
2、 中國最大海外並購今日完成 中國化工完成先正達股份交割,第一財經網,2017年6月8日,http://www.yicai.com/news/5297481.html
(最後瀏覽日:2017年6月9日)
3、海航再出手!擬10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物流供應商CWT,騰訊財經網,2017年4月10日,http://finance.qq.com/a/20170410/023126.htm (最後瀏覽日2017年6月9日)。
4、槓桿收購是一把雙刃劍,東方財富網,2016年7月20日,https://read01.com/GngQ7m.html (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5月3日)
5、供給側改革:門口的野蠻人——美國80年代杠杆並購及對中國大陸的啟示,行業新聞,2016年12月4日,http://36kr.com/p/5058232.html?from=related
(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5月3日)
6、槓桿收購揚帆,壹讀網,2017年2月7日,https://read01.com/Ma3y8n.html
(.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5月10日)
7、併購基金的槓桿收購模式分析,壹讀網,2014年11月7日,https://read01.com/7OOMnR.html(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5月10日)
8、 鄭志剛:投資者為什麼不看好Snap發行的三重股權結構股票?FT中文網,2017年4月11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2126?full=y(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5月6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王文宇,法律移植的契機與挑戰:以公司法的受託、注意和忠實義務為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2008年第19期。
2. 1.王文宇,法律移植的契機與挑戰:以公司法的受託、注意和忠實義務為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2008年第19期。
3. 2.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機制,月旦民商法雜誌,2015年第12期。
4. 2.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機制,月旦民商法雜誌,2015年第12期。
5. 3.王文宇,日無私照-論私募股權基金之蛻變,臺灣法學雜誌,2009 年5月第 128期。
6. 3.王文宇,日無私照-論私募股權基金之蛻變,臺灣法學雜誌,2009 年5月第 128期。
7. 4.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以強制收購與防禦措施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005年第125期。
8. 4.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以強制收購與防禦措施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005年第125期。
9. 5.王文宇,大陸地區公司治理法制之研究,法令月刊,2004年第55卷第8期。
10. 5.王文宇,大陸地區公司治理法制之研究,法令月刊,2004年第55卷第8期。
11. 6.劉連煜,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的受任人(受託)義務-以開發金控敵意併購金鼎證券為例,政大法學評論,2012年第125期。
12. 6.劉連煜,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的受任人(受託)義務-以開發金控敵意併購金鼎證券為例,政大法學評論,2012年第125期。
13. 8.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於台灣實務上之實踐-相關判決之觀察,月旦民商法雜誌,2010年第29期。
14. 8.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於台灣實務上之實踐-相關判決之觀察,月旦民商法雜誌,2010年第29期。
15. 9.方嘉麟,林郁馨,複數表決權股之立法政策分析─以臺灣及香港為例,月旦民商法雜誌,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