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文獻
一、書籍
王傳芬(2000)。《網路交易法律錦囊-消費者權益保護》,台北:元照。
王澤鑑(2009)。《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契約、代理權授與、無因管理》,二版。台北:自刊。
王澤鑑(2010)。《侵權行為法》,2010年3月再刷。台北:自刊。
王澤鑑(2014)。《民法總則》,2014年9月增訂新版三刷。台北:自刊。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2015)。《認識公平交易法》,十六版。台北:自刊。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1995)。《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研訂資料彙編》。台北:自刊。
林誠二(2010)。《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上)》。台北:瑞興。
邱清華 等(1994)。《消費者保護法導讀》。台北:消費者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聰智(2001)。《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冊)》,民國90年2月新訂一版一刷。台北:自刊。
施啟揚(2009)。《民法總則》,中華民國98年8月八版。台北:自刊。
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林勳發(2009)。《商事法精論》,民國98年3月修訂六版。台北:今日。
陳自強(2011)。《契約之成立與生效》,三版。台北:自刊。
陳自強(2011)。《臺灣民法與日本債權法之現代化》。台北:自刊。
陳自強(2015)。《契約錯誤法則之基本理論—契約法之現代化Ⅳ》。台北:自刊。
黃立(1995)。《民法債編總論》。台北:自刊
黃茂榮(1998)。《公平交易法專題研究》。台北:自刊。
詹森林、馮震宇、林明珠(2005)。《消費者保護法問答資料》,民國94年8月再版。台北: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
廖義男(1996)。《監督定型化契約與規範消費資訊之法規競合與適用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
劉宗榮(1988)。《定型化契約論文專輯》。台北:三民
劉春堂(2011)。《民法債編通則(一)契約法總論》,民國100年12月增修版第1刷。台北:自刊。
二、期刊論文
向明恩(2009)。〈德國締約上過失理論之發展〉,《臺北大學法學論叢》,70期,頁1-69。
向明恩(2011)。〈對於我國民法第245條之1之反省與檢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79期,頁145-205。
向明恩(2015)。〈加盟契約在臺灣司法判決帶來之民事爭議──從加盟契約之目的出發〉,《月旦法學雜誌》,238期,頁131-155。
朱柏松(2003)。〈消保法審閱期間規範之疑義〉,《月旦法學教室》,10期,頁138-140。
吳瑾瑜(2002)。〈國內渡假村會員卡交易與消費者保護〉,《中原財經法學》,8期,頁185-226。
阮富枝(2011)。〈消保法上消費關係及審閱期間之若干爭議問題-兼與曾品傑教授所撰「債法特別法之發展—從民商合一到消費關係」一文對話〉,《台灣法學雜誌》,178期,頁73-99。
卓俊雄(2012)。〈消費者知的權利保護-初探保單審閱期〉,《法學新論》,34期,頁60-92。
林萍章(2004)。〈新版手術同意書與契約法相關規定之適用〉,《醫事法學》,12卷3期‧4期合訂本,頁16-22。
後藤卷則(2017)。杜怡靜譯,〈民法修正與消費者保護—複數的消費者保護之動向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262期,頁78-85。
張新楣(2009)。〈論金融消費者之保護-以消費者保護法的「消費」概念為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25期,頁94-116。
陳忠五(2000)。〈醫療行為與消費者保護法服務責任之適用領域-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八五年度訴字第五一二五號與台灣高等法院八七年度上字第一五一號(馬偕紀念醫院肩難產案件)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期,頁36-61。
陳忠五(2003)。〈二○○三年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與服務責任修正評論─消費者保護的「進步」或「退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0期,頁24-69。
陳忠五(2012)。〈定型化契約條款的規範依據與管制方法-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635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197期,頁9-20。
陳明燦、何彥陞(2007)。〈不動產買賣契約審閱期相關法律問題之探析〉,《月旦財經法雜誌》,9期,頁151-174。陳洸岳(2004)。〈非對等契約當事人間之資訊提供義務的確立-以日本「金融商品販賣法」及UNIDROIT「加盟契約開示義務模範法」為中心〉,《律師雜誌》,293期,頁41-50。
陳聰富(2000)。〈定金契約之成立與效力〉,《月旦法學雜誌》,60期,頁16-17。
陳聰富(2002)。〈契約自由與定型化契約的管制〉,《月旦法學雜誌》,91期,頁51-62。
曾品傑(2009)。〈不動產消費關係救濟途徑之溢流:以契約審閱權為例〉,《全國律師》,13:10期,頁21-31。
曾品傑(2011)。〈債法特別法之發展-從民商合一到消費關係〉,《台灣法學雜誌》,178期,頁51-72。
曾品傑(2011)。〈論消費者契約之無條件解除權〉,《政大法學評論》,123期,頁51-120。
曾品傑(2012)。〈我國醫療上告知說明義務之實務發展──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評釋〉,《科技法學評論》,9卷1期,頁15-49。
曾品傑(2013)。〈臺灣不動產消費者之權益保護〉,《月旦法學雜誌》,214期,頁27-45。
黃立(2004)。〈消費者保護法:第四講 消保法的定型化契約條款(一)〉,《月旦法學教室》,15期,頁98-107。
黃帥升、謝富凱、廖倪凰(2008)。〈從保障投資人權益觀點論連動債券之法律關係〉,《萬國法律》,158期,頁74-83。黃茂榮(2002)。〈締約上過失〉,《植根雜誌》,18卷第7期,245-272。
黃越欽(1977)。〈論附合契約〉,《政大法學評論》,16期,頁29-92。
黃慈姣(2013)。〈定型化契約審閱期間之實務問題〉,《萬國法律》,189期,頁91-99。
楊宏暉(2009)。〈誠信原則與契約締結相關說明義務的合理性〉,《法學叢刊》,54:3期,頁111-163。
楊宏暉(2010)。〈信賴保護與締約資訊搜集自我負責原則的修正-從資訊義務保護目的及私法制度保護面向談起〉,《真理財經法學》,4期,頁81-127。
楊宏暉(2010)。〈契約準備階段的資訊揭露與廣告規制--以我國法及德國法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18:3期,頁41-82。
楊淑文(2013)。〈定型化契約之管制與契約自由-德國與我國法制發展之比較分析〉,《政大法學評論》,132期,頁163-213。
葉啟洲(2012)。〈人壽保險適用消費者保護法契約審閱期間之問題研析〉,《保險專刊》,28卷1期,頁61-91。
葉啟洲(2017)。〈保險消費者資訊權保障之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263期,頁56-77。
詹森林 等(2016)。〈消保法定型化契約之理論與實務發展-民法研討會第七十三次研討會會議紀錄〉,《法學叢刊》,242期,頁133-151。
詹森林(2014)。〈消費者保護法發展專題回顧:定型化契約之理論與實務發展〉,《臺大法學論叢》,43卷特刊,頁1345-1389。
戴豪君(2000)。〈電子商務紀元消費者保護法律課題(下)〉,《科技法律透析》,2000年6月,頁44-61。
謝哲勝(2007)。〈消費者的定型化契約審閱權〉,《月旦法學教室》,56期,頁8-9。
簡資修(2012)。〈保護他人之法律,所為何來?-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012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18期,頁25-31。
蘇號朋(2010)。〈論「歐洲 契約法原則」對未經協商條款的規制及其啟示〉,《月旦民商法雜誌》,29期,頁37-56。
三、專書論文
尤重道(2011)。〈定型化契約之概念與法律效果暨實務見解分析〉,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消費者保護研究 第十七輯》,頁153-197。台北:自刊。
王澤鑑(2009)。〈消費者的基本權利與消費者的保護〉,《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三)》,頁15-30。台北:自刊。
李淑如(2013)。〈網路拍賣平台之定型化契約條款訂入網路拍賣之問題研究〉,《消費者保護法專題研究(一)-遠距交易之探討》頁59-109。台北:新學林。
杜怡靜(2004)。〈日本消費者契約法對我國消保法之啟示〉,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消費者保護法制論文集》,頁197-218。台北: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
林誠二(2004)。〈股票融資融券契約與消保法〉,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消費者保護法制論文集》,頁135-154。台北: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
胡華泰(2011)。〈消費定型化契約條款之行政規制〉,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消費者保護研究 第十七輯》,頁97-151。台北:自刊。
曾品傑(2007)。〈論附合契約與定型化契約之基本問題〉,《財產法理與判決研究(一)消費者保護法專論(1)》,頁83-117。台北:自刊。
曾品傑(2007)。〈論消費者之概念〉,《財產法理與判決研究(一)-消費者保護法專論(1)》,頁1-41。台北:自刊。
曾品傑(2007)。〈論消費者保護法上定型化契約規定對於非消費關係之適用〉,《財產法理與判決研究(一)消費者保護法專論(1)》,頁119-175。台北:自刊。
曾品傑(2007)。〈論預售屋買賣契約之審閱期間〉,《財產法理與判決研究(一)消費者保護法專論(1)》,頁177-200。台北:自刊。
曾品傑(2007)。〈論斡旋金契約〉,《財產法理與判決研究(一)消費者保護法專論(1)》,頁231-312。台北:自刊。
黃立(2009)。〈細說德國2001年新民法消費契約條款〉,《德國新債法之研究》,頁73-106。台北:自刊。
黃明陽(2016)。〈定型化契約之簽約規制-以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消費者保護研究 第二十輯》,頁1-44。台北:自刊。
楊淑文(2011)。〈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的分與合-雙軌制立法下的消費者與消費關係〉,政治大學法學院民法中心編,《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151-199。台北:元照。
葉啟洲(2015)。〈從德國保險人資訊義務規範論要保人之資訊權保障〉,《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之新發展:保險法專題研究(二)》,頁155-209。台北:元照。
詹森林(2003)。〈定型化契約之基本問題-以信用卡為例〉,《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三)-消費者保護法專論(1)》,頁1-28。台北:自刊。
詹森林(2006)。〈消費者保護法之定型化契約最新實務發展〉,《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 -消費者保護法專論(2)》,頁223-271。台北:自刊。
詹森林(2006)。〈最高法院與定型化契約法之發展-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裁判之研究〉,《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四)-消費者保護法專論(2)》,頁143-224。台北:自刊。
戴志傑(2003)。〈定型化契約之相關法律問題研究-以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消費者保護研究 第八輯》,頁1-36。台北:自刊。
四、學位論文
王傳芬(2000)。《網路交易法律問題之研究-以消費者保護為依歸》,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聯彬(1997)。《網路上軟體使用授權契約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帆(2001)。《線上電腦軟體交易契約法律問題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宏暉(2008)。《締約前資訊義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健男(1998)。《定型化契約條款之行政規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闕璦琤(2008)。《網路交易契約之締結與解除-以B2C交易類型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其他
立法院公報處(1997)。〈立法院第3屆第4會期司法委員會第1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86卷44期。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150號(政府提案第5851號),1997年9 月 20日印發。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研究主持人:劉孔中(1994)。《公平交易法第二十四條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黃宏全(2013)。〈消費者人權:消費者保護法制作為維護消費者資訊自主權的方式〉,2013年09月12日,臺北市政府102年人權法制暨消費者保護實務研討會,頁1-36。台北:臺北市政府法務局。
國外文獻
日文文獻
大村敦志(1999)。《消費者・家族と法》,初版。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大村敦志(2011)。《消費者法》,2011年4月25日第4版第1刷。東京:有斐閣。
石田喜久夫 編(1999)。《注釈 ドイツ約款規制法》,改訂普及版。東京:同文館。
石原全(2006)。《約款による契約論》,初版。東京:信山社。
谷本圭子(2013) 。〈消費者概念の法的意義〉,鹿野菜穗子、中田邦博、松本克美編,《長尾治助先生追悼論文集:消費者法と民法》,初版。京都:法律文化社。
河上正二(2013)。〈約款法と消費者法〉,鹿野菜穗子、中田邦博、松本克美編,《長尾治助先生追悼論文集:消費者法と民法》,初版。京都:法律文化社。
河上正二(2014)。〈約款による取引(特集 債権法改正を論ずる 要綱仮案の決定を受けて)〉,《法律時報》,86巻12号,頁96-102。
河上正二(2016)。〈条項使用者不利の原則・その他の論点〉,《法律時報》,88巻12号,頁65-72。
松本恒雄(1991)。〈消費者私法ないし消費者契約という観念は可能かつ必要か〉,椿 寿夫編,《現代契約と現代債権の展望 第六巻 新種および特殊の契約》,第1版第1刷,頁3-35,東京:日本評論社。
法務省民事局参事官室(参与室)(2014)。《民法(債権関係)改正に関する比較法資料》(NBL別冊N0.146)。東京都 : 商事法務。
長尾治助、中田邦博、鹿野菜穂子(2011)。《レクチャー消費者法》,第5版。京都:法律文化社。
宮下修一(2003)。〈契約関係における情報提供義務(6)-非対等当事者間における契約を中心に〉,《名古屋大学法政論集》,197期,頁209-251。
商事法務(2011)。《 民法(債権関係)の改正に関する中間的な論点整理の補足説明》。東京都 : 商事法務。
潮見佳男(2001)。《消費者契約法・金融商品販売法と金融取引》,初版。東京:経済法令研究会。
潮見佳男(2006)。《契約法理の現代化》,初版第2刷。東京:有斐閣。
英文文獻
Howard Beales,Richard Craswell,and Steven C. Salop(1981). The Efficient Regulation of Consumer Information. 24 J.L. & Econ. 491 1981(491-539)
Gregory Lewis(2010).Asymmetric Information, Adverse Selection and Online Disclosure: The Case of eBay Moto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1 (June 2011).1535-1546.
Hanneke Luth(2010).Behavioural Economics in Consumer Policy.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Intersentia.
Brian D. McDonald(2001).The Uniform Computer Information Transaction Act,16 BERKELEY TECH.L.J 46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