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0: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瑋珊
研究生(外文):Wei-Shan Chang
論文名稱:從比較法之觀點重新省思資本三原則
論文名稱(外文):Examine the Three Corporate Capital PrinciplesFrom the View of Comparative Law
指導教授:蔡英欣蔡英欣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ing-Hsin Tsai
口試委員:邵慶平洪秀芬
口試委員(外文):Ching-Ping ShaoShiu-Feng Hung
口試日期:2017-04-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3
中文關鍵詞:資本三原則公司籌資彈性資產分派償付能力測試公司債權人保障
外文關鍵詞:the three capital principlesthe financing flexibility of companydistributionsolvency testprotection of credito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為降低投資人之投資風險以及免除投資人無限責任之負擔,「股東有限責任原則」應運而生。然而,使股東享受有限責任優惠之同時,亦產生對於公司債權人權益保護不周之疑慮,為此,我國繼受大陸法系國家之立法所發展出之資本三原則概念,試圖在股東有限責任之運作下,解決部分風險轉嫁之問題,以事前管制之方式建構公司債權人保障。

然資本三原則在我國之實務運作下,似乎無法成為公司債權人實現債權之屏障,而飽受學說上之批判與質疑,故引發本文重新省思資本三原則於我國公司法制中是否仍具有存在之實益。本論文之目的旨在檢討我國公司法中資本三原則之相關具體規定規範未臻完備及欠缺配套措施之處,並借鏡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德拉瓦州公司法、加州公司法、日本商法及會社法等外國立法例,作為我國資本制度及其他公司債權人保障機制改革面向上之參考指標,並試著提出解決之道。

在參酌美日立法例,就我國資本三原則之相關規定進行修正,使其適度發揮保障公司債權人之功能之同時,事後救濟機制之搭配亦成為必須。故本文亦就我國現行法中三個債權人保護機制稍作討論,分別為董事對第三人責任之建構、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及衡平居次原則,希冀在逐漸放寬事前規制之趨勢下,同步完善化公司債權人之事後救濟管道,以期建構符合我國國情並兼顧公司籌資彈性之公司債權人保障機制。
The “Limited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emerged in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in order to reduce investment risk and prevent unlimited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vestors . However, while shareholders enjoyed the benefits of limited responsibility,protection of creditors might became incomplete. Therefore, to solve risk-shifting problems under the operation of the limited responsibility, our country derived the three capital principles from other civil law countries. 

However, under the practical operation,it seemed that the three capital principles couldn’t protect creditors’ rights and interests, which sparked criticism from the view of theories. Therefore, this thesis intended to examine whether the three capital principles still had existing value in our corporate law. That is to say,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was to examine shortcomings of the three capital principles, and to explore whether related regulations lacked supporting measures in our corporate law. Furthermore, this thesis also learned from foreign legislations, for exampl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Revised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s Act,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 California Corporation Code, Japanese Commercial Law and Japanese Company Law ,etc,and referred to them as indicators for our capital system and creditors protected mechanism. In the end, the thesis tried to figure out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we have met.

Required remedy mechanism ex post facto was needed,when we revised the related provisions of the three capital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ese legislations, and made them serve the function in protecting creditors.Therefore,the thesis also talked about three mechanism to protect creditors in our existing law ,which are "construc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directors to the third party","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Principle" and "Equitable Subordination Rule".Hoping that in the trend of gradually releasing beforehand limitations , we could complete the subsequent requiring mechanism simultaneously, and construct the creditors protected systems corresponding to our national condition, as well as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the financing flexibility of the compan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3
第一項 研究範圍 3
第二項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資本與公司債權人保護 7
第一節 資本 7
第一項 意義 7
第二項 種類 8
第三項 法定最低資本額 10
第二節 有限責任與公司債權人之保護 12
第一項 股東有限責任與公司債權人 12
第二項 公司債權人的保護手段 14
第三節 資本三原則之實踐與檢討 16
第一項 資本確定原則 17
第二項 資本維持原則 24
第三項 資本不變原則 35
第四項 資本三原則之檢討與省思 40
第三章 美國立法例 42
第一節 美國資本制度之發展 42
第一項 法定資本制度概說 42
第二項 法定資本制度之檢討 44
第三項 加州公司法與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之修正 46
第四項 授權資本制 48
第二節 捨棄法定資本制度後美國法上之轉變 48
第一項 面額股與無面額股 49
第二項 現物出資 51
第三項 股份買回 55
第四項 盈餘分派與股利政策 59
第五項 減資 65
第三節 美國法所建構之債權人保護事後訴追機制 68
第一項 董事對第三人之責任 68
第二項 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73
第三項 衡平居次原則 80
第四節 本章小結 83
第四章 日本立法例 85
第一節 日本資本制度之發展 85
第二節 資本確定原則 86
第一項 最低資本額限制之廢止 87
第二項 章程應記載事項之修正 88
第三項 廢止發起設立時之繳納金保管證明書制度 88
第三節 資本維持原則 89
第一項 面額股與無面額股 90
第二項 現物出資之真實性要求 92
第三項 公司買回自己股份 104
第四項 盈餘分派 111
第四節 資本不變原則 113
第一項 減資 114
第二項 公司債權人保障程序 115
第五節 其他債權人保障機制之建構 118
第一項 董事對第三人之責任 118
第二項 法人格否認理論 120
第六節 本章小結 122
第七節 美日立法例比較小結 124
第五章 重新檢視我國資本三原則兼論事後救濟機制之建構 126
第一節 資本確定原則 127
第一項 公司資本額之查核簽證 127
第二項 中間性證券與特別股 131
第二節 資本維持原則 133
第一項 股票面額制度 133
第二項 現物出資 138
第三項 分派概念之建構與責任之一致性 144
第四項 公司買回自己股份 150
第五項 盈餘分派與股利政策 152
第三節 資本不變原則 160
第一項 減資之權限分配與決議門檻 161
第二項 公司債權人保障程序 162
第四節 小結 165
第五節 現行事後救濟機制之檢討 166
第一項 董事對第三人之責任 166
第二項 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170
第三項 衡平居次原則 172
第六章 結論 175
參考文獻 183
壹、中文參考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數排列)
一、書籍、專論
王文宇(2003),《新公司與企業法》,臺北:元照。

王文宇(2007),《公司與企業法制(二)》,臺北:元照。

王文宇(2016),《公司法論》,5版,臺北:元照。

方嘉麟等(2005),《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臺北:元照。

方嘉麟、劉連煜、馮震宇、王文杰、張冠群、許耀明、朱德芳、沈宗倫、顏玉明(2015),《財經法新課題與新趨勢(二)》,臺北:元照。

胡果威(1999),《美國公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柯芳枝(2010),《公司法論(上)》,7版,臺北:三民。

柯芳枝(2010),《公司法論(下)》,8版,臺北:三民。

楊岳平(2011),《公司治理與公司社會責任:企業併購下股東、債權人、員工、投資人之保護》,臺北:元照。

曾宛如(2002),《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臺北:學林文化。

黃銘傑(2001),《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法律與經濟之交錯》,臺北:元照。

馮震宇(2005),《公司證券重要爭議問題研究》,臺北:元照。

劉連煜(2013),《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11版,臺北:元照。

劉連煜(2015),《現代公司法》,11版,臺北:新學林。
鄭丁旺(2008),《中級會計學(下)》,9版,臺北:三民。

鄭丁旺、汪泱若、黃金發、林宛瑩(2009),《會計學原理與應用下冊》,12版,臺北:自刊。

廖大穎(2016),《公司法原論》,7版,臺北:三民。

趙德樞(2003),《一人公司詳論》,臺北:學林文化。

二、期刊論文
王文宇(2003),〈公司章程之定位與資本制度之改革〉,《法令月刊》,54卷10期,頁38-52。

王文宇(2004),〈技術出資之鑑價問題〉,《月旦法學教室》,16期,頁26-27。

王文宇(2005),〈技術股與勞務股〉,《月旦法學教室》,30期,頁30-31。

王文宇(2009),〈公司發放現金股利之規定〉,《月旦法學教室》,80期,頁20-21。

王文宇、林仁光(2001),〈公司資本制度與股票面額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73期,頁26-39。

王志誠(2005),〈公司法:第七講資本三原則之理論與實踐〉,《月旦法學教室》,33期,頁89-98。

王志誠(2014),〈企業集團破產法制比較-解構與建構〉,《政大法學評論》,139期,頁163-244。

方嘉麟(1998),〈資本三原則理論體系之內在矛盾〉,《政大法學評論》,59期,頁155-226。

朱德芳(2008),〈論公開發行公司之資本結構重組與公司治理:以形式減資與私募增資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7卷2期,頁81-150。

朱德芳、洪秀芬(2014),〈關係企業債權人保護之發展趨勢:以揭穿公司面紗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3卷3期,頁641-718。

邱秋芳(2002),〈廢除最低及固定面額限制之探討〉,《證交資料第478期》,頁2-24。

邱秋芳(2003),〈我國公司法法定公積制度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96期,頁186-199。

林仁光(2002),〈資本維持原則之重新檢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3期,頁47-60。

林仁光(2014),〈2013年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發展回顧:公司治理的強化〉,《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3卷特刊,頁1299-1343。

林國全(2005),〈2005年公司法修正條文解析(上)〉,《月旦法學雜誌》,124期。

洪令家(2014),〈從美國法看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在我國之實踐〉,《中正財經法學》,8卷,頁71-111。

袁義昕(2008),〈非現金出資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4期,頁75-159。

袁義昕(2010),〈無形資產鑑價法制化之研究〉,《東吳法律學報》,22卷1期,頁101-158。

曾宛如(2006),〈有限責任與債權人之保護〉,《臺大法學論叢》,35卷5期,頁103-162。

曾宛如(2008),〈論董事與監察人對公司債權人之責任:以公司面臨財務困難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7卷1期,頁79-163。

曾宛如(2009),〈公司法最低資本額之變革-論有限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最低實收資本額規定之廢除〉,《月旦法學雜誌》,171期,頁131-137。

曾宛如(2015),〈低面額股與無面額股對臺灣公司資本制度之衝擊與影響〉,《月旦法學雜誌》,236期,頁30-47。

曾銘宗(2017),〈公司法大翻修,是經濟的解藥還是毒藥?〉,《會計師季刊》,270期,頁5-7。

張雪娥(2011),〈資本維持規則的困境與出路〉,《山東社會科學》,195期,頁154-157。

黃朝琮(2016),〈受託義務之對象〉,《政大法學評論》,145 期,頁1-85。

黃銘傑(2002),〈公司法七十二變!(二)—下一階段公司法修正方向芻議〉,《月旦法學教室》,1期,頁107-116。

黃銘傑(2015),〈公司法資本規範再生的救世主──從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無票面金額股制度談起〉,《月旦法學雜誌》,247卷,頁65-77。

馮震宇(2001),〈論公司法修正對公司資本三原則的影響〉,《全國律師》,5卷12期,頁33-50。

鄧學修(2010),〈股票面額制度問題之探討〉,《經濟研究》,10期,頁143-161。

劉連煜(2005),〈迎向授權資本制的新制〉,《月旦法學教室》,35期,頁32-33。

劉連煜(2015),〈台灣閉鎖性公司之立法與相關問題研究〉,《台灣法學雜誌》,282期,頁1-18。

劉渝生(2003),〈公司法講座系列(5)--公司資本與資本三原則〉,《法學講座》,16期,頁1-17。

戴志傑(2004),〈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106期,頁157-176。

謝易宏(2005),〈論技術作價與資本法則〉,《月旦民商法雜誌》,10期,頁25-39。

三、學位論文
林奕辰(2013),《法人格否認與債權人保護--以揭穿公司面紗原則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徐洋(2013),《基於償付能力測試論我國公司法定資本制度改革》,西南財經大學經濟法學碩士論文。

許坤皇(2005),《論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制度--以具體規範之探討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陳引奕(2011),《論我國資本三原則之自由化與現代化》,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炳霖(2004),《論資本三原則在實務運作上之存在價值》,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鄭同晟(2004),《無票面金額股及低面額股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昀哲(2009),《論我國股份有限公司之資產分派與發還—資本三原則之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公司法擬廢除事前監理會計師公會:國賠案恐倍增,中時電子報,106年1月6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06000059-260202(最後瀏覽日:04/24/2017)。

公司法翻修登記E化擺第一,經濟日報,106年1月20日,https://udn.com/news/story/7243/2241334,(最後瀏覽日:04/24/2017)。

公司法翻修別廢資本額簽證,經濟日報,106年2月20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10/2295009(最後瀏覽日:03/26/2017)。

公司法全盤修正修法委員會修法建議: http://www.scocar.org.tw/(最後瀏覽日:03/26/2017)。

五、判決判例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89年上字第47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0年重上字第9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重上字第175號判決。

最高法院23上字第204號判例。

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289號判決。

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525號判決。

六、行政機關函釋
經濟部商字第201535號函。

經濟部經商字第09102174870號函。

經濟部經商字第09102050200號函。

經濟部經商字第09202120760 號函。

經濟部經商字第092022442000號函。

經濟部經商字第09302072690號函。

經濟部經商字第09302147710號函。

經濟部經商字第10402423740號函。

財政部臺財稅字第0920455312號令。

七、其他
臺灣省會計師公會會員收取酬金標準,經79年8月24日臺財證(一)第33067號函核定實施。

臺灣省會計師公會會員收取酬金標準修正草案,86年9月25日。

立法院公報第101卷81期。

貳、外文文獻
一、英文文獻(依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一)書籍、專論
Alan R. Palmiter(2006).Corporations :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5. Aufl.,New York, NY : Aspen Publishers, Inc.

Eric A. Chiappinelli(2014).Cases and materials on business entities,3.Aufl. ,New York :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Franklin A. Gevurtz(2000).Corporation law, St. Paul, Minn. : West Group.

James D. Cox&Thomas Lee Hazen(2003). Corporations,2.Aufl., New York : Aspen Publishers.

James D. Cox&Thomas Lee Hazen(2003).Cox& Hazen on corporations : including unincorporated forms of doing business,2. Aufl. , New York : Aspen Publishers.

Kristine Jermanova(2009).Legal capital regulation :shich way for Latvia?:European
legal capital regulation vs. Americal legal capital rules, Saarbrucken : VDM.
Paul Davies(2010).Introduction to company law, 2. Aufl.,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 D. Freer &Douglas K. Moll(2013). Principle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s, St. Paul, MN : West, a Thomson Reuters business.

(二)期刊文章
Elgueta, Giacomo Rojas(2010).Divergences and Convergences of Common Law and Civil Law Traditions on Asset Partitioning: A Functional Analysi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ournal of Business Law, Vol. 12, Issue 2,517-554.

Elliott Goldstein(1985). Revision of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Texas Law Review, Vol. 63, Issue 8 , 1471-1482.

Emily L. Sherwin(1988).Creditor’s Rights Against Participants in a Leveraged Buyout, Minnesota Law Review, Vol. 72, Issue 3 , 449-522.

Hansmann, Henry& Kraakman, Reinier & Squire, Richard(2005).The New Business Entities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 Vol. 2005, Issue 1,5-14.

Hansmann, Henry& Kraakman, Reinier(2001).Essential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aw, Yale Law Journal, Vol. 110, Issue 3,387-440.

James J. Hanks Jr(2011).Legal Capital and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An Essay for Bayless Manning,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Vol. 74, Issue 1,211-230 .

John H.,Matheson(2009).The Modern Law of Corporate Groups: An Empirical Study of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in the Parent-Subsidiary Context, North Carolina Law Review, Vol. 87, Issue 4 , 1091-1156.

John Armour(2000).Share Capital and Creditor Protection: Efficient Rules for a Modern Company Law, Modern Law Review, Vol. 63, Issue 3,355-378.

Jonathan C. Lipson(2007).The Expressive Function of Directors'' Duties to Creditors,Stanford Journal of Law, Business & Finance, Vol. 12, Issue 2 , 224-288.

Juliet M.,Moringiello(2011).Mortgage Modification, Equitable Subordination, and the Honest but Unfortunate Creditor , Fordham Law Review, Vol. 79, Issue 4 , 1599-1642.

Larry P. Scriggins(2011).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Financial Provisions: A Historical Snapshot,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Vol. 74, Issue 1,121-128.

Luca, Enriques& Macey, Jonathan R(2001).Creditors Versus Capital Formation: The Case against the European Legal Capital Rules, Cornell Law Review, Vol. 86, Issue 6, 1165-1204.

Margaret A. Sweeney(2009).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in Ohio: The Need for a New Standard following Dombroski v. Wellpoint, Inc.,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 Vol. 57, Issue 4 , 951-972.

Marina Montes(2010).In Re Yellowstone Mountain Club: Equitable Subordination to Police Inequitable Conduct by Non-Insider Creditors, North Carolina Banking Institute, Vol. 14, Issue 1 , 495-514.

Mary Siegel(2008).Going Private Three Doctrines Gone Astray ,NYU Journal of Law and Business, Vol. 4, Issue 2 , 399-464.

Robert B. Thompson(1999).Piercing the Veil within Corporate Groups: Corporate Shareholders as Mere Investors,Connecticu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13, Issue 2 , 379-396.

(三)判決判例
Benjamin v. Diamond(In re Mobile Steel Co.),563.F.2d 692,699-700(5th Cir.1977).

Cheatle v. Rudd’s Swimming Pool Supply Co., Inc., 360 S.E.2d 828, 830(Va. 1987).

Comolli v.Comolli,246S.E.2d,278(Ga.1978).

DeWitt Truck Brokers, Inc. v. W. Ray Flemming Fruit Co., 540 F.2d 681 (4th Cir. 1976).

Erie Railroad Co. v. Tompkins, 304 U.S. 64, 58 S.Ct. 817, 82 L.Ed. 1188 (1938).

Edwards Co., Inc. v. Monogram Industries, Inc.,730F.2d977,982(5th Cir.1984).

Hanson v .Bradley, 298 Mass.371,10 N.E.2d 259,264(1937).

Klang v. Smith’s Food and Drug Centers,702A.2d150(Del.1997).

Lowendahl v. Baltimore Ohio Railroad,247 App. Div. 144 (N.Y. App. Div. 1936);272 N.Y. 360 (N.Y. 1936).

Lucas v. Texas Industries,Inc.,696S.W.2d372,375(Tex.1984)

Matchan v. Phoenix Land Investment Co., 159 Minn. 132, 198 N.W. 417 (1924).

NLRB v. Greater Kansas City Roofing,2F.3d1047,1052(10th Cir.1993).

Pepper v. Litton,308 U.S. 295 (1939).

Steinberg v. Kendig (In re Ben Franklin Retail Stores, Inc.),2000 WL 28266(N.D.I11.1999).

Walkovsky v. Carlton,223N.E.2d6(N.Y.Ct.App.1966).

二、日文文獻
(一)書籍、專論 (依作者姓氏筆劃數排列)
江頭憲治郎(2015),《株式会社法》,6版,東京都:有斐閣。

江頭憲治郎等編(2006),《会社法判例百選》,東京都:有斐閣。

江頭憲治郎、中村直人(2012),《論点体系会社法:總則,株式會社I : 設立.株式(1)[第1條-第170條]》,東京都 :第一法規。

江頭憲治郎、中村直人(2012),《論点体系会社法:株式會社III : 役員等.計算[第329條-第465條]》,東京都 :第一法規。

村田英幸(2003),《現物出資等の財產価格証明の理論と実務》,東京都:花伝社。

志村治美(1975),《現物出資の硏究》,東京都:有斐閣。

青竹正一(2010),《新会社法》,3版,東京都:信山社。

神田秀樹(2014),《会社法》,16版,東京都:弘文堂。

酒巻俊雄、龍田節(2009),《逐条解說会社法:第1卷:総則.設立:会社法の沿革.会社法の性格.第1条-第103条》,東京都:中央経済社。

酒巻俊雄、龍田節(2009),《逐条解說会社法:第3卷:株式.2新株予約権:第188條-第294條》,東京都:中央経済社。

(二)期刊文章
小松卓也(2004),〈株式会社における「技術」対象物とした出資について―日本法〉,《萬國法律》,135期,頁46-51。

小林量(2001),〈コーポレート‧ファイナンス法制の柔構造化〉,《商事法務》,1603期。

小林量(2005),〈新会社法による資本の変容〉,《法律時報》,77巻11号。

小林量(2006),〈資本(資本金)の意義〉,《企業會計》,58期。

孔繁智(2013),〈株式会社法における資本金制度に関する研究 : より実効性のある債権者保護規制の構築への試み〉,《経済科学論究》,10号。

片木晴彦(2005),〈資本制度の国際比較〉,《法律時報》,77巻11号。

松嶋隆弘(2006),〈新しい企業形態における法人格の意義と会社債権者保護〉,《法律時報》,78巻9号。

島原宏明(2005),〈債権者保護機能からみた資本制度〉,《法律時報77巻》,11号。

葉玉匡美(2006),〈財源規制違反行為の効力〉,《商事法務》,1772期,頁33。

緒方義行(2005),〈株式会社の設立〉,《LIBRA》,5巻11号。

藤縄憲一、三笘裕、玉井裕子(2004),〈総論、設立、現物出資・財産引受け・事後設立(新会社法の実務上の要点(1))〉,《商事法務》,1718期。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文宇(2003),〈公司章程之定位與資本制度之改革〉,《法令月刊》,54卷10期,頁38-52。
2. 王文宇(2004),〈技術出資之鑑價問題〉,《月旦法學教室》,16期,頁26-27。
3. 王文宇(2005),〈技術股與勞務股〉,《月旦法學教室》,30期,頁30-31。
4. 王文宇(2009),〈公司發放現金股利之規定〉,《月旦法學教室》,80期,頁20-21。
5. 王文宇、林仁光(2001),〈公司資本制度與股票面額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73期,頁26-39。
6. 王志誠(2005),〈公司法:第七講資本三原則之理論與實踐〉,《月旦法學教室》,33期,頁89-98。
7. 王志誠(2014),〈企業集團破產法制比較-解構與建構〉,《政大法學評論》,139期,頁163-244。
8. 方嘉麟(1998),〈資本三原則理論體系之內在矛盾〉,《政大法學評論》,59期,頁155-226。
9. 朱德芳(2008),〈論公開發行公司之資本結構重組與公司治理:以形式減資與私募增資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7卷2期,頁81-150。
10. 朱德芳、洪秀芬(2014),〈關係企業債權人保護之發展趨勢:以揭穿公司面紗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3卷3期,頁641-718。
11. 邱秋芳(2002),〈廢除最低及固定面額限制之探討〉,《證交資料第478期》,頁2-24。
12. 邱秋芳(2003),〈我國公司法法定公積制度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96期,頁186-199。
13. 林仁光(2014),〈2013年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發展回顧:公司治理的強化〉,《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3卷特刊,頁1299-1343。
14. 林國全(2005),〈2005年公司法修正條文解析(上)〉,《月旦法學雜誌》,124期。
15. 洪令家(2014),〈從美國法看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在我國之實踐〉,《中正財經法學》,8卷,頁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