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書籍
1.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初版,台北:五南,2013年
2.王澤鑑,民法物權,增訂二版,台北:自版,2014年
3.王澤鑑,侵權行為法,增訂四版,台北:自版,2015年
4.王澤鑑,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增訂三版,台北:自版,2012年
5.王效賢、劉海亮編著,物權法總則與所有權制度,初版,北京:知識產權,2005年
6.史尚寬,債法總論,初版,台北:史吳仲芳、史光華,1990年
7.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五版,台北:瑞興,2009年
8.吳光明,新物權法論,初版,台北:三民,2009年
9.吳秀明等合著,黃立主編,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元照,2002年
10.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瑞興,2015年
11.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上),三版,台北:瑞興,2015年
12.林群弼,保險法論,修訂三版,台北:三民,2008年
13.邱聰智著,姚志明修訂,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新訂二版,台北:承法數位文化,2013年
14.邱聰智著,姚志明修訂,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新訂二版,台北:承法數位文化,2014年
15.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新訂債法各論(上),台北:自版,2002年
16.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修訂版,台北:自版,2014年
17.孫憲忠著,梁彗星主編,德國當代物權法,初版,北京:法律,1997年
18.梁宇賢,保險法新論,五修初版,台北:自版,2007年
19.黃立,民法債編總論,修訂三版,台北:自版,2006年
20.曾世雄著,詹森林續著,損害賠償法原理,三版,台北:新學林,2016
21.黃宗正,李明濱主編,實用精神醫學,三版,台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2011年
22.黃茂榮,債法各論,二版,台北:自版,2006年
23.鄭玉波著,陳榮隆修訂,民法債編總論,修訂二版,台北:三民,2010年
24.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二版,台北:自版,2011年
25.鄭冠宇,民法物權,六版,台北:新學林,2016年
26.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上),初版,台北:自版,2014年
27.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六版,台北:自版,2014年
28.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下),六版,台北:自版,2014年
(二)專書
1.Al Alvarez(著),王慶蘋、華宇(譯),野蠻的上帝:自殺的人文研究,初版,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5年
2.Kay Redfield Jamison(著),易之新(譯),夜,驟然而降:了解自殺,初版,台北:天下遠見,2009年
3.Thomas Szasz(著),吳書榆(譯),自殺的權利,台北:商周,2001年
4.康均心,生命刑法原理,初版,台北:自版,2009年
5.陳忠五,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地再反省,初版,台北:新學林,2008年
6.郭麗珍,瑕疵損害、瑕疵結果損害與繼續侵蝕性損害-契約法與侵權行為法鄰接範圍之釐清與責任基礎之探討,初版,台北:翰蘆,1999年
7.喬治․米諾瓦(著),李佶、林泉喜(譯),自殺的歷史,初版,北京:經濟日報,2003年
(三)專書論文
1.上田健二(著),陳志忠(譯),死亡的權利:依考夫曼法律哲學評價自殺及安樂死,自我負責人格之法律:Arthur Kaufmann的法律哲學,初版,台北:五南,2010年,頁195-228
2.王澤鑑,銀行徵信科員評估信用不實致銀行因超額貸款受有損害的民事責任:從純粹經濟上損失的保護,論契約與侵權行為法的規範功能及民事責任的發展,收錄於同作者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初版,台北:自版,2009年,頁275-301
3.王澤鑑,物之損害賠償制度的突破與發展,收錄於同作者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六冊,初版,台北:自版,2009年,頁21-39
4.王澤鑑,為債務履行輔助人而負責,收錄於同作者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六冊,初版,台北:自版,2009年,頁67-99
5.陳聰富,論侵權行為法上之過失概念,收錄於同作者著,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初版,台北:元照,2008年,頁5-71
6.黃茂榮,技術性貶值、交易性貶值,收錄於同作者著,民事法判解評釋(一),增訂版,台北:植根,1985年,頁369-381
(四)期刊論文
1.向明恩,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再探-以凶宅案為例: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九年度訴字第二一八號民事判決,月但裁判時報第12期,2011年12月,頁93-105
2.朱柏松,一般侵權行為之加害態樣與被害法亦類型之分析及展望,社會科學論叢第34期,1986年6月,頁45-1103.吳從周,2013年民事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第43卷特刊,2014年11月,頁1127-1186
4.吳從周,凶宅與物之瑕疵擔保,月旦法學教室第99期,2011年1月,頁14-15
5.吳從周,凶宅、物之瑕疵與侵權行為:以兩種法院判決案型之探討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12期,2011年12月,頁106-1136.吳瑾瑜,由所有權角度看受僱人於租賃屋內自殺衍生之僱用人侵權暨承租人契約責任爭議:以最高法院一O三年度台上字第五八四號民事判決為例,月旦裁判時報34期,2015年4月,頁5-147.林誠二,債務不履行歸責事由之檢討,中興法學第19期,1983年3月,頁389-4038.邱琦,凶宅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2011年2月,頁20-289.周漾沂,論被害人生命法益處分權之限制:以刑法父權主義批判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8期,2013年12月,頁209-26010.陳忠五,承租人允許使用房屋之第三人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583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269期,2015年4月,頁23-41
11.陳忠五,抽沙污染海域影響附近蚵苗成長:權利侵害或純粹經濟上損失?,台灣法學雜誌第187期,2011年11月,頁31-36
12.許政賢,凶宅、物之瑕疵與法律適用,月旦法學教室第138期,2014年4月,頁12-14
13.張義權,跳樓自殺是否為凶宅及其價值減損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頁115-12214.葉啟洲,純粹經濟上損失在臺灣侵權行為法上的保護:以最高法院相關裁判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41期,2015年6月,頁47-7515.詹森林,使他人房屋因自殺成為凶宅之侵權與違約賠償責任:純粹經濟損失或非純粹經濟損失之爭議,發表於:純粹經濟損失侵權責任之實務發展研討會,2015年8月,頁1-24
16.蔡晶瑩,凶宅交易之法律問題:台高院101上易183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22期,2013年4月,頁167-170
(五)學位論文
1.方林根,民法第七十二條「公序良俗」具體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7月2.李元矗,我國住宅瑕疵之法律問題-以凶宅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3.何盈德,我國凶宅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4.吳聰億,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研究-以凶宅房屋買賣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7月5.邱琦,純粹經濟上損失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6月6.張欣潔,純粹經濟價值減損之民法上救濟途徑──以「使他人房屋成凶宅致生貶值損害」之類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7.張晏齡,僱用人責任「僱用關係」要件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8月8.楊廷尉,論自殺行為在刑法上的評價,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12月9.廖珊億,凶宅買賣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10.薛博橙,我國法院審理凶宅案件之量化統計及法律分析,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1月二、外文文獻(依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1.Akkermans, Bram(2008). The Principle of Numerus Clausus in European Property Law. Portland : Intersentia
2.Baur, Jürgen F.(2002). §903. In Hs. Th. Soergel/ W. Siebert(Hrsg.), Soergel BGB (13 Aufl., Band 14,). Stuttgart : Kohlhammer
3.Brox, Hans/Walker, Wolf-Dietrich(2012). Besonderes Schuldrecht(36. Aufl.). München : Beck
4.Larenz, Karl(1987). 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14. Aufl., Bd.I ). München : C.H. Beck
5.Looschelders,Dirk(2014). Schuldrecht Besonderer Teil(9. Aufl.). München : Vahlen
6.Mousourakis, George(2012). Fundamentals of Roman Private Law.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7.Seiler, Hans Hermann(2002). §903. In J. von Staudingers(Hrsg.), Staudinger BGB (12 Aufl., Buch 3). Berlin: Sellier - de Gruyter
8.Schmidt, Rolf(2009). Schuldrecht Besonderer Teil II(6. Aufl.). Grasberg bei Bremen : Schmidt
9.Spickhoff, Andreas(2005). §823. In Hs. Th. Soergel/ W. Siebert(Hrsg.), Soergel BGB (13. Aufl., Band12). Stuttgart : Kohlhammer
10.Wolf, Manfred/ Wellenhofer Marina(2011). Sachenrecht(26. Aufl.). München : B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