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仁方(2007)。公民社會與民主政治的相互建構-日本與台灣近年組織性公民社會發展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4(2),1-31。王名(2000)。中國NGO研究——以個案為中心。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清華大學NGO研究中心。
王名(2002)。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勁穎、沈東亮(2011)。美國非營利組織運作和管理的啟示與思考——民政部赴美國代表團學習考察報告。社團管理研究,(3),19-25。
中國志願服務計量課題組(2001)。中國的志願服務。國家發展計劃委社會發展研究所。
毛剛(2004)。論非營利組織及其在中國的發展。華東經濟管理,18(1),46-50。
冯燕、萧新煌(2000)。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范与构架。非营利部门组织与运作》,台北市:巨流图书公司。
朱國華(2011)。中國公民社會體系發展研究(碩士論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丁讚、林文源(2003)。社會力的轉化:台灣環保抗爭的組織技術。臺灣社會研究,(52),57-119。
李立國(2014)。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激發和釋放社會發展活力。求是,(10),48-50。
李武裝(2013)。中國晚近二十多年公民社會理論研究述評與學理透視。文史哲,(6),146-152。
李培林、徐崇溫、李林(2006)。當代西方社會的非營利組織。河北學刊,2,32-37。
肖佳靈、唐賢興(2003)。大國外交——理論・決策・挑戰。時事出版社。
吳培儷、陸宛蘋(2002)。台灣非營利部門之現況與組織運作分析。
何海兵(2005)。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及其啟示。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68-71。
何增科(1994)。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中國社會科學,(5),67-81。
何增科(1998)。市民社會:民主化的希望還是偶像——80年代以來國外市民社會研究述評。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總第,(22)。
沈樹華(1999)。哈伯瑪斯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理論。公民訓育學報,(8),553-581。周紅雲(2010)。中國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基於治理與善治的視角。馬克思主義與現實,(5),113-121。
官有垣、杜承嶸、王仕圖(2010)。勾勒台灣非營利部門的組織特色:一項全國調查研究的部分資料分析。公共行政學報,(37),111-151。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之治理。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頁49-73)。台北市:巨流。
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第10(1)期,頁,75-100。官有垣(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理論探討。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163+-165。高丙中(2006)。社團合作與公民社會的有機結合。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
郭國慶(2001)。現代非營利組織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瑞興出版。
陳振明(2003)。公共管理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堅(2008)。公民社會評價指標體系之比較及基於中國情況的思考。中國非營利評論,1,006。
陳廣勝(2007)。試論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治理重心。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6),96-101。
孫春苗(2008)。行業協會管理改革的比較研究——基於雙重管理體制。中國非營利評論,2,113-129。
張小勁(2002)。非政府組織研究:一個正在興起的熱門課題。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4(6),20-26。
張世雄(2001)。策劃一張自願與非營利組織研究的認知地圖:研究類型、議題與展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5(2), 223-262。張茂桂(1994)。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業強出版。
董文琪(2006)。非營利組織的獨立與自治。行政論壇,(1),23-26。
程昔武(2008)。我國非營利組織治理結構的特徵及基本框架。中國經濟問題,(3),41-46。
稅兵(2008)。非營利組織商業化及其規制。社會科學,(12)。
焦述英、牟春野(2006)。我國地方非政府組織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行政與法,(12),35-38。
遊祥斌、劉江(2013)。從雙重管理到規範發展——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環境分析。北京行政學院學報,(4),40-45。
杨团(2003)。 NPO类型界定与理性选择。(博士論文)。
楊蘭(2008)。香港,臺灣,新加坡之非政府組織與政府關係的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復旦大學)。
賈西津、王名(2004)。兩岸NGO發展與現狀比較。第三部門研究學刊,3,169-188。
賈西津、高丙中、袁瑞軍(2008)。中國公民社會指數報告。高丙中,袁瑞軍。中國公民社會發展藍皮書。
賈西津(2003)。非營利組織的能力建設與社會角色。深圳慈善公益網。http://www.4343.net:828/article/list.asp?id=757。
鄭功成(2011)。中國社會福利改革與發展戰略:從照顧弱者到普惠全民。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5(2),47-60。
鄭振宇(2011)。閩台非營利組織發展狀況比較。臺灣研究集刊,(5),75-84。
劉祖雲(2008)。 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關系: 博弈, 沖突及其治理。江海學刊,(1), 94-99。
劉承愚(2001)。非營利組織法律定位。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劉培峰、吳玉章(2004)。社團管理制度的比較分析:從中國的許可登記制出發。吳玉章。社會團體的法律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78-102。
蕭新煌(1989)。社會力:台灣向前看。自立晚報。台北。
蕭新煌(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圖書。
盧磊、梁才林(2014)。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互動關係研究綜述。社會福利(理論版)。
蘇佳善(2012)。中國大陸與香港公民社會發展之比較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12),24-51羅傑克・特維爾(1998)。法律社會學導論。華夏出版社。
顧成敏(2005)。當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論與我國公民精神的建構。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3),65-68。
顧忠華(1997)。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責任與發展趨勢。收錄於洪建全基金會編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顧忠華(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識的發展為例。臺灣社會研究,(36),123-145。
顧忠華(2005)。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政大八十週年校慶百本專書。
二、西文部分
Anheier, H. K. (2014).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ory, management, policy. Routledge.
Anheier, H. K., & Seibel, W. (Eds.). (1990).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Vol. 21). Walter de Gruyter.
Barker, R. L. (2003). 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 Washington, DC: NASW, 2003. 493 s
Coleman, J. S., & Coleman, J. S. (1994).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ll, M. H., McKeown, L., & Roberts, K. (2001). National Survey of Giving, Volunteering and Participating. Ottawa: Ministry of Industry.
Poister, T. H. (2008). 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John Wiley & Sons.
Putnam, R. D. (1995). Tuning in, tuning out: The strange disappearance of social capital in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28(04), 664-683.
Salamon, L. M. (1994). 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FOREIGN AFFAIRS-NEW YORK-, 73, 109-109.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 (1996).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CNPO-Revision 1, 199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Salamon, L. M., Anheier, H. K., List, R., Toepler, S., & Sokolowski, S. W.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Sector, I. (2001). The new nonprofit almanac in brief: Facts and figures on the independent sector. Washington, DC: Independent Sector.
Midegley James. (1997). Social Welfare in Global Context.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三、網絡資源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APA TW(2015)。公益觀察2014。遊覽日期:2016.05.25。(https://www.gitbook.com/book/apatw/observation2014/details)。
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統計專區(2016)。衛生福利公務統計(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社會福利工作人員數)。遊覽日期:2016.5.25。(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185)。
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統計專區(2016)。衛生福利公務統計(志願服務-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按年齡別分)。遊覽日期:2016.5.25。(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184)。
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2015.04.11)。104年第15週內政統計通報(103年底人民團體概況)。遊覽日期:2015.10.23。(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9373)。
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2016)。105年第30週內正統計通報(105年6月底人口結構分析)。遊覽日期:2016.07.05。(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10530.pdf)。
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2014)。102年各級人民團體活動概況調查報告。遊覽日期:2016.07.05。(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E4%BA%BA%E5%9C%98/102%E5%B9%B4%E5%90%84%E7%B4%9A%E4%BA%BA%E6%B0%91%E5%9C%98%E9%AB%94%E6%B4%BB%E5%8B%95%E6%A6%82%E6%B3%81%E8%AA%BF%E6%9F%A5%E5%88%86%E6%9E%90.pdf)。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國民所得常用資料。遊覽日期:2016.05.25。(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7407&CtNode=3564&mp=4)。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臺灣地區就業者之行業、職業與從業身分�勞動力按性別教育分類。遊覽日期:2016.05.25。(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9413&ctNode=517&mp=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5)。社會組織年度數據。遊覽日期:2016.07.05.(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央廣網(2016.05.29)。2016年中國慈善藍皮書發布,社會捐贈總量接近千億元。遊覽日期:2016.07.05.(http://ex.cssn.cn/dybg/gqdy_gqcj/201605/t20160529_3027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