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15: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佘蓉
研究生(外文):Rong She
論文名稱:兩岸非營利組織在社會福利領域的發展:公民社會的視角
論文名稱(外文):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Welfare: Civil Society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古允文古允文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蕭琮琦丁華
口試日期:2016-09-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非營利組織公民社會兩岸比較社會福利全球公民社會指數
外文關鍵詞:Non-profit OrganizationsCivil SocietyCross-strait ComparisonSocial WelfareGlobal Civil Society Index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上世紀70年代,世界許多國家掀起民主浪潮,推動「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理論的復甦,隨之80年代到90年代,公民社會視角逐漸走入兩岸學術研究領域,並且由於非營利組織在民間的活躍和能量日益增加,兩者為了互相尋找實證意義和理論支持而緊密的聯繫起來。雖然非營利組織和公民社會吸引了社會的關注,但兩岸對其定義和概念模糊,而非營利組織的貢獻和影響不易計算,更不提對公民社會進程發展的判斷和量度了。因此,本研究借助權威非營利組織研究專家Salamon教授的CNP項目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國際指數指標體系構建兩岸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比較架構,運用比較研究、次級資料分析等方法,以數據基礎作為支撐,發現問題,研究對策,並提出建議。
本研究發現以下結論:
1、公民視角下的兩岸非營利組織發展現狀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從能力、可持續性和影響三個方面來看都優於大陸非營利組織的水平,唯有志願者規模和持續動員能力略弱於大陸。
2、兩岸非營利組組織發展比較結果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經濟能量大並且能提供就業市場,而大陸非營利組織的附加價值微弱;大陸志願者規模較大且具有活力,台灣志願者數量少於非營利組織的專業工作人員,因此服務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兩岸非營利組織社會福利服務功能都得到了切實的運用,對社會貢獻大;台灣非營利組織在推動民眾的公民參與上作用大,大陸的非營利組織在動員公民參與方面幾乎沒有作為;台灣非營利組織收入渠道以組織自身的收費和商業投資為主,大陸非營利組織收入渠道主要以捐贈為主比較單一;兩岸非營利組織法律法制環境然在發展過程中。
最後,本研究通過兩岸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歷程並且結合數據分析,總結了兩岸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模式:
台灣:「自下而上自治化道路-接軌國際-獨立服務與政府合作並存」。
大陸:「自上而下自治化道路-本土發展-依賴政府與志願服務」。
可以看到,台灣的非營利組織發展已經進入正軌發展,而大陸的非營利組織發展才剛剛起步,兩者需要更多的指導與建議。
因此本研究對兩岸的非營利組織發展提出一定的回應對策:
台灣:明晰非營利組織的組織文化,並且完善志願者服務管理。
大陸:提升非營利組織的附加價值,挖掘經濟能量。其次,提高社會福利服務功能,對社會進行有益貢獻。推動非營利組織加強公民參與,引導民眾增強對公民社會的共識。擴展非營利組織收入來源,開展公益創投。最後,改善社會團體的准入體制,建立立體監管網絡。
With the rise of the democracy tide around the world in 70s last century, the resuscitation of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was promoted. Then from 80s to 90s, the theory gradually entered the cross-strait academic research field. Although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development and “civil society” theory attracted much of the public’s attention, but because of the ambiguous concept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ontribution and influence was not easy to calculate. Therefore, in virtue of the global civil society index system led by Professor Salamon, this research builds a comparative prototype.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paper included comparative study a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found in this study:
1.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ross-strait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respects of capacity, sustainability and influence, Taiwan is superior to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mainland of China, only the size of volunteers is slightly weaker than the mainland.
2. The resul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strait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aiwan improved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provided the employment market,and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mainland have low value added.
Mainland of China’s voluntary services has a big scale and vitality.
The cross-strait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viding services.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have multiple income streams and improved the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ng level.
The cross-strait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legal system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of both sides and combined with data analysis, summed up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ross-strait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aiwan: From the bottom up to the autonomous road -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 Independent services is juxtaposed with governments cooperation.
Mainland of China: From top to bottom autonomous path - Local Development - Depend on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servic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is getting back on tra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inland''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s just started。Both sides need more guidance and advice.
For this reason,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 profit organizati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 conclusion suggests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thesis.
Taiwan: Define the organization cultur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volunteer services.
Mainland of China: Enhance the added valu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ining economic energy. Improve the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Promot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citizen participation level. Diversify and beef up income sources. Improve the access system of social groups.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分析 19
第一節 世界範圍內非營利組織在社會福利領域的發展現狀 19
第二節 兩岸代表性研究成果摘述 26
第三節 大陸非營利組織相關研究 32
第四節 台灣非營利組織相關研究 34
第五節 公民社會理論 37
第三章 研究問題與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分析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方法選擇 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CNP全球公民社會指標作為比較框架的適用性 53
第二節 兩岸非營利組織發展在公民社會指標中呈現 55
第三節 兩岸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比較分析 62
第四節 針對兩岸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探討和建議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95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96
第三節 研究價值 98
參考文獻 101
附錄 109
一、中文部分
丁仁方(2007)。公民社會與民主政治的相互建構-日本與台灣近年組織性公民社會發展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4(2),1-31。
王名(2000)。中國NGO研究——以個案為中心。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清華大學NGO研究中心。
王名(2002)。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勁穎、沈東亮(2011)。美國非營利組織運作和管理的啟示與思考——民政部赴美國代表團學習考察報告。社團管理研究,(3),19-25。
中國志願服務計量課題組(2001)。中國的志願服務。國家發展計劃委社會發展研究所。
毛剛(2004)。論非營利組織及其在中國的發展。華東經濟管理,18(1),46-50。
冯燕、萧新煌(2000)。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范与构架。非营利部门组织与运作》,台北市:巨流图书公司。
朱國華(2011)。中國公民社會體系發展研究(碩士論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丁讚、林文源(2003)。社會力的轉化:台灣環保抗爭的組織技術。臺灣社會研究,(52),57-119。
李立國(2014)。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激發和釋放社會發展活力。求是,(10),48-50。
李武裝(2013)。中國晚近二十多年公民社會理論研究述評與學理透視。文史哲,(6),146-152。
李培林、徐崇溫、李林(2006)。當代西方社會的非營利組織。河北學刊,2,32-37。
肖佳靈、唐賢興(2003)。大國外交——理論・決策・挑戰。時事出版社。
吳培儷、陸宛蘋(2002)。台灣非營利部門之現況與組織運作分析。
何海兵(2005)。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及其啟示。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68-71。
何增科(1994)。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中國社會科學,(5),67-81。
何增科(1998)。市民社會:民主化的希望還是偶像——80年代以來國外市民社會研究述評。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總第,(22)。
沈樹華(1999)。哈伯瑪斯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理論。公民訓育學報,(8),553-581。
周紅雲(2010)。中國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基於治理與善治的視角。馬克思主義與現實,(5),113-121。
官有垣、杜承嶸、王仕圖(2010)。勾勒台灣非營利部門的組織特色:一項全國調查研究的部分資料分析。公共行政學報,(37),111-151。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之治理。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頁49-73)。台北市:巨流。
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第10(1)期,頁,75-100。
官有垣(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理論探討。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163+-165。
高丙中(2006)。社團合作與公民社會的有機結合。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
郭國慶(2001)。現代非營利組織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瑞興出版。
陳振明(2003)。公共管理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堅(2008)。公民社會評價指標體系之比較及基於中國情況的思考。中國非營利評論,1,006。
陳廣勝(2007)。試論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治理重心。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6),96-101。
孫春苗(2008)。行業協會管理改革的比較研究——基於雙重管理體制。中國非營利評論,2,113-129。
張小勁(2002)。非政府組織研究:一個正在興起的熱門課題。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4(6),20-26。
張世雄(2001)。策劃一張自願與非營利組織研究的認知地圖:研究類型、議題與展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5(2), 223-262。
張茂桂(1994)。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業強出版。
董文琪(2006)。非營利組織的獨立與自治。行政論壇,(1),23-26。
程昔武(2008)。我國非營利組織治理結構的特徵及基本框架。中國經濟問題,(3),41-46。
稅兵(2008)。非營利組織商業化及其規制。社會科學,(12)。
焦述英、牟春野(2006)。我國地方非政府組織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行政與法,(12),35-38。
遊祥斌、劉江(2013)。從雙重管理到規範發展——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環境分析。北京行政學院學報,(4),40-45。
杨团(2003)。 NPO类型界定与理性选择。(博士論文)。
楊蘭(2008)。香港,臺灣,新加坡之非政府組織與政府關係的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復旦大學)。
賈西津、王名(2004)。兩岸NGO發展與現狀比較。第三部門研究學刊,3,169-188。
賈西津、高丙中、袁瑞軍(2008)。中國公民社會指數報告。高丙中,袁瑞軍。中國公民社會發展藍皮書。
賈西津(2003)。非營利組織的能力建設與社會角色。深圳慈善公益網。http://www.4343.net:828/article/list.asp?id=757。
鄭功成(2011)。中國社會福利改革與發展戰略:從照顧弱者到普惠全民。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5(2),47-60。
鄭振宇(2011)。閩台非營利組織發展狀況比較。臺灣研究集刊,(5),75-84。
劉祖雲(2008)。 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關系: 博弈, 沖突及其治理。江海學刊,(1), 94-99。
劉承愚(2001)。非營利組織法律定位。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劉培峰、吳玉章(2004)。社團管理制度的比較分析:從中國的許可登記制出發。吳玉章。社會團體的法律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78-102。
蕭新煌(1989)。社會力:台灣向前看。自立晚報。台北。
蕭新煌(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圖書。
盧磊、梁才林(2014)。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互動關係研究綜述。社會福利(理論版)。
蘇佳善(2012)。中國大陸與香港公民社會發展之比較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12),24-51
羅傑克・特維爾(1998)。法律社會學導論。華夏出版社。
顧成敏(2005)。當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論與我國公民精神的建構。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3),65-68。
顧忠華(1997)。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責任與發展趨勢。收錄於洪建全基金會編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顧忠華(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識的發展為例。臺灣社會研究,(36),123-145。
顧忠華(2005)。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政大八十週年校慶百本專書。
二、西文部分
Anheier, H. K. (2014).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ory, management, policy. Routledge.
Anheier, H. K., & Seibel, W. (Eds.). (1990).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Vol. 21). Walter de Gruyter.
Barker, R. L. (2003). 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 Washington, DC: NASW, 2003. 493 s
Coleman, J. S., & Coleman, J. S. (1994).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ll, M. H., McKeown, L., & Roberts, K. (2001). National Survey of Giving, Volunteering and Participating. Ottawa: Ministry of Industry.
Poister, T. H. (2008). 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John Wiley & Sons.
Putnam, R. D. (1995). Tuning in, tuning out: The strange disappearance of social capital in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28(04), 664-683.
Salamon, L. M. (1994). 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FOREIGN AFFAIRS-NEW YORK-, 73, 109-109.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 (1996).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CNPO-Revision 1, 199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Salamon, L. M., Anheier, H. K., List, R., Toepler, S., & Sokolowski, S. W.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Sector, I. (2001). The new nonprofit almanac in brief: Facts and figures on the independent sector. Washington, DC: Independent Sector.
Midegley James. (1997). Social Welfare in Global Context.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三、網絡資源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APA TW(2015)。公益觀察2014。遊覽日期:2016.05.25。(https://www.gitbook.com/book/apatw/observation2014/details)。
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統計專區(2016)。衛生福利公務統計(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社會福利工作人員數)。遊覽日期:2016.5.25。(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185)。
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統計專區(2016)。衛生福利公務統計(志願服務-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按年齡別分)。遊覽日期:2016.5.25。(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4184)。
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2015.04.11)。104年第15週內政統計通報(103年底人民團體概況)。遊覽日期:2015.10.23。(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9373)。
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2016)。105年第30週內正統計通報(105年6月底人口結構分析)。遊覽日期:2016.07.05。(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10530.pdf)。
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2014)。102年各級人民團體活動概況調查報告。遊覽日期:2016.07.05。(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E4%BA%BA%E5%9C%98/102%E5%B9%B4%E5%90%84%E7%B4%9A%E4%BA%BA%E6%B0%91%E5%9C%98%E9%AB%94%E6%B4%BB%E5%8B%95%E6%A6%82%E6%B3%81%E8%AA%BF%E6%9F%A5%E5%88%86%E6%9E%90.pdf)。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國民所得常用資料。遊覽日期:2016.05.25。(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7407&CtNode=3564&mp=4)。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臺灣地區就業者之行業、職業與從業身分�勞動力按性別教育分類。遊覽日期:2016.05.25。(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9413&ctNode=517&mp=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5)。社會組織年度數據。遊覽日期:2016.07.05.(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央廣網(2016.05.29)。2016年中國慈善藍皮書發布,社會捐贈總量接近千億元。遊覽日期:2016.07.05.(http://ex.cssn.cn/dybg/gqdy_gqcj/201605/t20160529_3027431.s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