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1: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顏采宜
研究生(外文):Tsai-Yi Yen
論文名稱:「格格」不入:一個俠女社工行走社區江湖的自我敘事
論文名稱(外文):A Chivalry Princess : The Self-Narrative of a Social Worker Working in the Community
指導教授:古允文古允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eun-Wen Ku
口試委員:羅秀華黃盈豪
口試委員(外文):Shiow-Hwa RosaYing-Hao Huang
口試日期:2017-06-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2
中文關鍵詞:自我敘事社區權力社會工作貧窮
外文關鍵詞:Self-narrativeCommunityAuthoritySocial workPover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敘說我作為一位新手社工初入社區工作的歷程與反思,書寫我如何接觸社會福利、社會倡議、社會運動,但卻在這當中發現家庭的日常生活與所學知識的斷裂,並在認識許多多元的社工後對自我踏實感產生疑惑,便轉而走向社區,在社區移動我的身體與心裡貼近居民,撐出許多空間,像個行俠仗義的「俠女」,但在貼近過程中我與「有權者」的議題不斷浮現,總是容易與「有權者」起衝突,也總覺得自己是被壓迫的正義的一方,厭惡著權力的遊戲,像個不世故的「格格」。
書寫家族歷程時,才發現這樣的斷裂也同樣出現在我的生命歷程裡,直到看見家庭如何與體制、權力、政治委身與抗衡,而從藍領階級到資本家到知識分子的路程,方能理解「有權者」的姿態,並重新理解我的社會位置,看見我一直都不只是乾淨的「俠女」與「格格」,這樣與權力角逐的血脈一直都長在我身上,重新看見我也可以是個與「有權者」鬥爭著而不全然被壓迫的人,解放了我的斷裂,進而讓自己成為能夠游移在生活裡不同層次的自由之人。
書寫讓我成為更為柔軟的人,讓我重新理解選邊站為何總是讓我苦痛,讓我看見自己身上多元的血脈,以及身處在如此多元的社會,游移成為我生命重要的課題,而透過社區的磨練,讓我可以重新跟生命裡的草根精神相遇,更可以練習與不同姿態的人鬥著或結盟,我選擇走進一條要跟不同層次的人交手的江湖,那也是一條回家之路。
This is the reflection and course of myself as a new social worker working in a community, learning and finding the balance in between social welfare, social advocacy and social movement. Throughout the time being, the differences that I’ve experienced within the knowledge compared to the family of which I grew up in, caused me to start doubting myself as of who I am and what I’ve known throughout my life. This conflict within myself pushed me forward to work in the community. By working among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 residents, I felt like a “chivalry knight”. However, issues between me and the authorities emerged during my chivalrous acts. I’m constantly fighting with the authorities and feeling of myself as the rightful side being oppressed. I hated the game of power making me just seem more like an ignorant “princess”.
When narrating the course of my family, I reali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 and the person who has power also appeared in the course of my family life. After understanding my family history of how they fought against the system, authority and political issues, in order to advance from blue-collar worker to bourgeoisie to intelligentsia, I started to understand the thinking of the people with power. Relocating my social position, I realized I am not just a “knight” and “princess”, but a “chivalrous” one who can fight against authority, it’s in my blood. After realizing my history, I was more able to liberate myself to living among the different social stratification.
Writing this thesis made me a softer person. Now, I can understand why I always feel pain when in need to choose sides. I can feel the multiple identities in my body and living among this diversified society, being able to move between the different cla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my life. Working in the community sharpens me as who I am, allowing me to realize my most essential self, hones my skills to fight against authorities and also to search for comrades down the same road. This, I believe, is my path home.
目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從研究到行動,從行動到敘說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從一個失敗的社工說起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我怎麼說故事? 4
第三節 研究方向-我的大事記 10
第二章 從「街頭」到社區 13
第一節 學結構、走上街頭與倡議 14
第二節 街頭與日常生活的斷裂 20
第三節 我所反對的是鑲嵌在我之內的血與肉 24
第四節 接地氣的起始 29
第五節 讓我與他人都做自己的主人 35
第三章 到底層磨,回草根的「家」 45
第一節 身體與心裡靠近帶來的感同身受 45
第二節 同感苦痛、對體制生氣 53
第三節 貼近人的韌性 60
第四節 做一個親友與鄰居 65
第五節 接回那個草根的自己 70
第四章 跟頭人磨,回權力的「家」 79
第一節 改造空間來「撐」空間 79
第二節 擾亂組織的菁英組成 83
第三節 決策換人做-從一起做提拉米蘇開始 85
第四節 挺身而出卻被欺侮 91
第五節 認清政治與權力的真實面貌 99
第五章 我生命裡的社會工作 107
第一節 助人的母親是生活 107
第二節 揉合鉅視與微觀 113
第三節 學習與真實社區交手的方法 116
第四節 「社區」讓我成人 119
參考文獻 12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昱(2013)。我往那裡走,因為那裡看不見路:我的十年社工小革命。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增勇(2005)說故事、作社工。發表於2005年12月15日「敘事與社會工作研討會」。台北,國立臺北大學民生校區資訊大樓國際會議廳。

成虹飛(2014)。行動/敘說探究與相遇的知識。課程與教學季刊,17(4),01-26 頁。

夏林清(2004)。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第23 期,131-156 頁。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第16 期,23-69 頁。

陶蕃瀛(2004)。行動研究:一種增強權能的助人工作方法。應用心理研究,第23 期,33-48 頁。

楊淑秀,蔡怡佳,林怡伶(譯)(2013)。親吻窮人:若瑟神父與第四世界運動原作者:Joseph Wresinski,訪談者:Gilles Anouil)。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 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原作者:D.Jean Clandinin & F.Michael Connelly)。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0)

二、線上檢索部分
廖永來(2016)。反杜邦三十年這條路。自由時報評論網。線上檢索日期:2016年9月25日。網址: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35633

台灣勞工陣線簡介。網址:http://labor.ngo.tw/about-labour/introduction

我是社工我不服部落格。網址:http://taiwanswata.blogspot.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