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03: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清華
研究生(外文):Ching-Hua Huang
論文名稱:農田水利會會費徵收之政經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ollection of Farmland Irrigation Construction Fees
指導教授:蕭全政蕭全政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陳志瑋孫智麗
口試日期:2016-10-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3
中文關鍵詞:農田水利會費徵收政經分析偏差選舉
外文關鍵詞:Farmland IrrigationFeesCollection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BiasVot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農田水利會會費徵收政策實隱含著政治權力與經濟利益之價值與資源分配,並鑲嵌在政治、經濟、社會之複雜結構體中。農民、水利會、地方派系、執政者或在野黨等行為者透過農田水利會會費徵收制度來進行農田水利資源及農村基層組織動員力之分配,在政治及經濟結構體系內,直接或間接產生不同之利害得失關係。各行為者為了自身之生存及發展,以自各具有之政經稟賦,選擇最有利之行為途徑及策略,並促成政策之形成、發展及變遷。
本研究主要以農田水利會會費徵收制度之歷史結構脈絡,擬透過政經分析來探討農民、水利會、地方派系、執政者或在野黨如何以其特定立場及政經稟賦主導各時期之農田水利費用之徵收制度,並利用組織之轉型及法規之制(修)訂變遷發展,來獲取最佳之利益。試圖挖掘問題之根源與核心,並藉由制度之形成、發展演變及改革等過程,釐析特定時空的結構關係與互動過程,期望能給予農田水利組織永續經營之契機。
The policy of the collection of farmland irrigation construction fees conceals political power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profits allotment. It is inlaid in the complex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Through the fee collection system of the farmland irrigation construction, farmers, the farmland irrigation association, local factions, and rulers or opposition parties are able to allot irrigation resources and mobiliza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which creates direct or indirect stak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ystem. Different actors tend to choose the best action and strategy based on their individual political economy power to facilitate the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olicies.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fee collection system, through the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how the farmers, farmland irrigation association, local factions, and rulers or opposition parties used the specific concerns and political economy powers to manipulate the fee collection system, the trans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amendment of regulations to capture the best benefits is discussed. By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core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the structured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under specific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text are analyzed, which we expect to bring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for the farmland irrigation organization.
目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謝辭 III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分析 9
第三節 分析觀點與架構 14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 先民時期至1945年農田水利費用徵收制度之發展 21
第一節 序說 21
第二節 政經情勢 23
一、先民時期至荷據時期 (1661年前) 23
二、明鄭時期至清領時期(1661年至1895年前) 24
三、日據時期(1895年至1945年) 25
第三節 農田水利組織之演變 27
一、先民時期至荷據時期(1661年前) 27
二、明鄭時期至清領時期(1661年至1895年前) 28
三、日據時期(1895年至1945年) 31
(一)舊規時期(1895年至1900年) 33
(二)公共埤圳時期(1901年至1908年) 33
(三)官設埤圳時期(1908年至1921年) 35
(四)水利組合時期(1921年至1945年) 36
第四節 農田水利費用徵收之演變 38
一、先民時期至荷據時期(1661年前) 38
二、明鄭時期至清領時期(1661年至1895年前) 38
三、日據時期(1895年至1945年) 39
第五節 小結 42
第三章 威權時期農田水利費用徵收制度之建立(1945年至1971年) 43
第一節 序說 43
第二節 政經情勢 45
一、農田水利協會時期(1945年至1947年) 45
二、水利委員會時期(1948年至1955年) 45
三、農田水利會時期(1956年至1971年) 47
第三節 農田水利組織之演變 49
一、農田水利協會時期(1945年至1947年) 49
二、水利委員會時期(1948年至1955年) 50
三、農田水利會時期(1956年至1971年) 53
(一)確立農田水利會組織時期(1956至1964年) 53
(二)制定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時期(1965年至1971年) 55
第四節 農田水利費用徵收之演變 57
一、農田水利協會時期(1946年至1947年) 57
二、水利委員會時期(1948年至1955年) 57
三、農田水利會時期(1956年至1971年) 59
(一)確立農田水利會組織時期(1956年至1964年) 59
(二)制定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時期(1965年至1971年) 61
第五節 小結 62
第四章 威權轉型時期農田水利制度之轉變(1972年至2000年) 65
第一節 序說 65
第二節 政經情勢 67
第三節 農田水利組織之演變 71
一、健全農田水利會時期(1972年至1982年) 71
二、改進農田水利會時期(1983年至1992年) 72
三、政府遴派農田水利會時期(1993年至2000年) 74
第四節 農田水利費用徵收之演變 77
一、健全農田水利會時期(1972年至1982年) 77
二、改進農田水利會時期(1983年至1992年) 77
三、政府遴派農田水利會時期(1993年至2000年) 79
第五節 小結 81
第五章 民主鞏固時期農田水利制度之變遷(2001年至2016年) 83
第一節 序說 83
第二節 政經情勢 84
一、農田水利會回歸自治時期(2001年至2016年) 84
二、農田水利會可能改制為公務機關(2016年後) 85
第三節 農田水利組織之演變 86
一、農田水利會回歸自治時期(2001年至2016年) 86
二、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2016年後) 88
第四節 農田水利會費用徵收之演變 90
一、農田水利會回歸自治時期(2001年至2016年) 90
二、農田水利會可能改制為公務機關(2016年後) 91
第五節 小結 93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95
參考書目 101
壹、中文部分 101
貳、外文部分 107
附錄 109
川野重任著,1969,〈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臺灣米穀經濟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林英彥譯。
中國文化大學工學院科技發展與人物編委會,2010,《科技發展與人物》,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中國農村發展規劃學會,2005,〈因應環境變遷農田水利會營運策略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1995,〈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得失之探討〉,台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委託研究。
王惟正,2008,〈農田水利會多角化經營財務模型評估及相關問題探討〉,《農田水利》,54(9):8。
王振寰,1989,〈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2(1):71 –116。
立法院公報,2016,院會紀錄105(6):2-3。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2013,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第10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887號政府提案第13333號之589, http://lci.ly.gov.tw/LyLCEW/agenda1
/02/pdf/08/03/10/LCEWA01_080310_00167.pdf。
省政府水利局,1992,〈農田水利會組織體制及營運之改進〉,《豐年》42(11):12-15。
行政院公報,2016,22(147):33305-3330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9,《臺灣灌溉史》,44-86。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臺灣經濟發展新藍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自由時報,2006,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2730(2016.6.5)。
自由時報,2010,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455278(2016.6.5)。
自由時報,2016,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995325(2016.6.5)。
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1993,《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會史》,臺北: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
百年風華編輯委員會,2011,《百年風華》,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38。
李松林,1993,《蔣介石的臺灣時代》,臺北:風雲,205。
李彥謀,2014,〈全國農田水利會改選民進黨再失一城〉,引自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i=TXT20140514160628ZR9(2016.6.21)。
李宗信,2014,《瑠公大圳》,臺北:財團法人郭錫瑠先生文教基金會,115-139。
李源泉,1990,〈臺灣農田水利會組織與經營之研究〉,《臺灣水利》,38( 4):1-39。
李源泉、陳正美,1998,〈臺灣農田水利會百年來組織法規的演進〉,《科學農業》,46(1,2):6-14。
李總集,2003,〈農田水利事業永續經營之挑戰與對策〉,《農田水利》,50(5):14。
李總集,2006,〈發展農田水利事業面臨之問題〉,《農田水利》,53(2):34。
李總集、洪東嶽,1997,〈臺灣農民灌溉組織之演變〉,《農田水利》,43:(11)6-26。
李軒志,2003,〈臺灣北部水利開發與經濟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崇原、湯京平、黃建勳,2011,〈地方治理的制度選擇與轉型政治:臺灣水利會制度變革的政治與經濟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3(1)93-126。
邱淑娟,1995,〈戰後臺灣農田水利組織變遷歷程之研究(1945-1995)〉,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萱,2001,〈臺灣因應國際經濟衝擊之對策與表現〉,《國家政策論壇》,1(10)。
林蘭芽,1955,〈改進後新水利會應有的新努力〉,《臺灣水利》,3(4): 2-4。
林照真,1998,《水的政治學》,臺北:時報文化,277-278。
林建村、李源泉、陳信雄、趙達瑜,2004,〈戰後臺灣農田水利組織性質定位變遷之研究〉,《臺灣水利》,52(3):32-44。
林建村、李源泉、陳信雄、趙達瑜,2006,〈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研修過程及其問題探討〉,《臺灣水利》,54(1):30-56。
林建村、李源泉、陳信雄,2013,《探索臺灣農田水利組織與制度》,臺北:農田水利會聯合會,17-158、290-393。
林明瑩,2012,〈地方派系在立法政策上的競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惠,2012,〈日本殖民臺灣時期統治政策之演變〉,正修通識教育學報,9:97。
林國慶,2013,〈民進黨八年執政農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農業〉,勤政為民壯大臺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http://tda.228.net.tw/nathan/2013/8Years/Day_2/
%E8%BE%B2%E6%A5%AD%E7%AF%87.pdf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151-195。
吳田泉,1993,《臺灣農業史》,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吳同權,2005,〈臺灣農業發展政策之演變〉,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TE/094/TE-R-094-021.htm。
吳進錩,1992,〈臺灣農田水利事業興衰蛻變之探討〉,《臺灣水利》,40(4):74-107
吳祖揚,1997,《水利五十年紀念專輯》,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水利處。
吳聰敏,2003,〈臺灣經濟發展史〉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ltes.html
吳聲淼,2011,〈新竹農田水利會簡誌〉,《竹塹文獻雜誌》,47:94-117。
馬鉅強,2005,〈日治時期臺灣治水事業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芳玉,2001,〈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以苗栗縣個案分析為例(1991-2001年)〉,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國章,2014,「臺灣公共埤圳規則」之制定經過,臺灣文獻館電子報,引自
http://w3.th.gov.tw/epaper/view2.php?ID=125&AID=1789。
桂宏誠,2006,〈選舉與臺灣的民主鞏固〉,《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5/IA-R-095-008.htm。
高立南,2016,〈農田水利會修法 小英踩煞車內幕瑠公、七星水利會選舉,各方角力登場〉,《財訊雙週刊》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7776。
洪東嶽,2006,《重修苗栗縣志:卷廿一•水利志》,苗栗:141-203。
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2001,〈台灣農田水利會營運功能調整探討(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財團法人桃園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委託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摘要。
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2011,《水利會事業區外農田整體調查規劃暨地理資訊系統建置擴充》,經濟部水利署委託研究計劃。http://lib.wra.gov.tw/libebookFlip/2011/1010004908b/index.html#p=1(2016.7.1)
許峻嘉,2016,〈水利自治或是選票機器?農田水利會營運預算政策分配之研究〉,2016年TASPAA線上學術研討會議http://pa.ntpu.edu.tw/ index.php/ch/research/research_more/247(2016.8.10)
國民政府公報,1942,31:渝:482:6。
陳正美,1978,〈臺灣農田水利會組織體制演變〉,《臺灣水利》,26(4):39-58。
陳正美,2007,〈水利會多角化可能性探討〉,《臺灣水利》,55(1):96-111。
陳若蘭,2015,〈臺灣初次地方選舉:日本殖民政府的制度性操作〉,《臺灣史研究》,22(3):139-175。
陳哲三,2007,〈清代南投縣境的水圳開鑿官府與民間所扮演的角色〉,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5:105-141。
陳錫蕃、吳銘彥,〈英國人如何看鴉片戰爭〉,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3/9699。
陳鴻圖,2008,〈臺灣南部水利糾紛的歷史考察〉,《興大歷史學報》,20:109-134。
陳鴻圖,2009a,《嘉南平原水利事業的變遷》,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陳鴻圖,2009b,《臺灣水利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鴻圖,2012,〈戰後水利會水利小組的變遷(1945-1975)〉,東華人文學報,20: 137-167。
惜遺,1950,〈臺灣之水利問題〉,臺灣銀行季刊,3(3):8。
郭雲萍,2005,〈臺灣農業水權之演變〉,興大歷史學報,16:345-360。
郭雲萍,2009,〈戰後臺灣水利之發展一以水利委員會為中心〉,《人文研究期刊》,7:57-94。
傅寶玉,2009,〈水利與國家:日據初期桃園廳公共埤圳的公法人化〉,《國史館館刊》,20。
傅蔚之,1957,《農田水利》, 4(1):2-4。
曾文亮,2015,〈二二八事件中的叛亂與懲罰:兼論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的政治、軍事與法律關係〉,《臺灣史研究》,22(4):83-122。
曾品滄,2007,〈物競與人擇-荷治與明鄭時期臺灣的農業發展與環境改造〉,《國史館學術集刊》,14: 1-37。
曾昱儒,2011,〈臺灣的地方自治〉,國史館臺灣文獻電子報,74。http://www.th.gov.tw/epaper/site/page/74/1012。
曾華璧,2011,〈釋析十七世紀荷蘭據臺時期的環境探索與自然資源利用〉,《臺灣史研究》,18(1):1-39。
黃仁姿、薛化元,2011,〈戰後臺灣精英的連續與斷裂:以農會精英為例(1945-1953)〉,《臺灣史研究》,18(3):93-140。
黃俊傑,1991,《農復會與臺灣經驗1949-1979》,臺北市:三民書局。
黃宏森,2006,〈共享性資源的網絡治理:臺灣農田水利資源管理個案分析〉,《公共行政學報》,21:84-85。
黃姿旖,2013,〈臺灣農田水利會變遷探討〉,東海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黃雯娟,1998,《宜蘭縣水利發展史》,宜蘭市 : 宜蘭縣政府。
湯京平、陳冠吾,2013,〈民主化、派系政治與公民社會—以嘉義縣的社區營造與終結派系為例〉,《臺灣民主季刊》,10(2):105-137。
黃振昌,2010,〈臺灣地區農業水利設施資產管理〉,中日農業水利技術演講會。
董元祺,2008,〈臺灣經濟發展政策演進圖解之建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268-269。
楊秋賢,2011,〈水利開發與地區發展互動之研究:以頭前溪北岸九芎林為例(1775-1945)〉,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趙學功,2010,〈避免戰爭:甘迺迪、赫魯雪夫與古巴導彈危機〉,《成大歷史學報》,38 :1-38。
葉萬安,2010,〈臺灣究竟創造哪些經濟奇蹟?〉,《臺灣經濟論衡》,8(8):6-42。
游清鑫、蕭怡靖,2007,〈以新選民的政治態度論臺灣民主政治的未來〉臺灣民主季刊》,3(4):1-42。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7,《水利法規彙編》,頁23。
張炎憲,2003,〈戰後臺灣民主化的歷程〉https://sites.google.com/site/yanxian1947/
yan-jiang-gao/zhanhoutaiwanminzhuhuadelicheng
張良印,2001,〈經營環境改變對農田水利會業務之影響及對策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樂燕,2002,〈臺灣農田水利會營運管理與多角化經營之研究─以桃園農田水利會為例〉,私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堯忠,2009,〈農田水利常存問題之改革方式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張峻嘉,2009,《嘉義縣志•卷六•農業志》,頁283。
鄧岱賢,2005,〈綠地變藍天!~台灣三合一選舉結果分析〉,《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4/NS-R-094-009.htm

鄭雅方,2003,〈臺灣南部農田水利事業經營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蔡介祐,2006,〈臺灣農田水利會組織變革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蔡明華,2000,〈農田水利事業之永續經營〉,《水資源管理季刊》,
蔡明華、林尉濤,2009,《臺灣灌溉史》,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44-54。
廖本炎,2011,〈淺談農田水利會營運與管理〉,《農田水利》,58(2) :94-101。
劉曉明,2010,〈戰後桃園農田水利會組織之探討(1945-2002)〉,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肇洋,2013,〈兩岸經濟關係的往昔、現今與未來之研究〉,《臺灣經濟金融月刊》,49(3):1-15。
蕭全政,1988,〈權力與利益-政治與經濟整合基礎〉,《公共政策學報》,10:66-90。
蕭全政,1995,《臺灣新思維:國民主義》,臺北:時英出版社。
蕭全政,1997,〈組織與制度的政治經濟分析〉,《暨大學報》,1(1):1-16。
蕭全政,1998,〈臺灣威權轉型中的國家機關與民間社會〉,《暨大學報》,1(1): 1-16。
蕭全政,2000,〈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意義與理論基礎〉,《政治科學論叢》,13:1-26。
蕭全政,2001,〈從政治學三種觀點看當前的公共行政與公共政策〉,《理論與政策》,12(2):83-95。
蕭全政,2004a,〈經濟發展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臺灣民主季刊》,1(1):1-25。
蕭全政,2004b,〈論中國的和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22:1-29。
蕭全政,2006,《政治與經濟的整合》,臺北:桂冠圖書。
蕭新煌,1990,〈一九八0年代末期臺灣的農民運動:事實與解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0:76。
蘇容立,2001,《水利開發對臺灣中部經濟發展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1993,〈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會史〉,臺北: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29
臺灣省行政官署公報,1946,冬:32:517。
臺灣省政府公報,1950,冬:42:615-616。
臺灣省政府公報,1953,冬:74:840。
臺灣省政府公報,1955,冬:38:418-424。
臺灣省政府公報,1956,夏:39: 439。
臺灣省政府公報,1957,夏:63: 715。
臺灣省政府公報,1962,4733:2-7。
臺灣省政府公報,1966,秋:69:12-13。
臺灣省政府公報,1974,冬:3:6-8。
臺灣省政府公報,1974,冬:42。
臺灣省政府公報,1981,春:29。
臺灣省政府公報,1982a,秋:64:2。
臺灣省政府公報,1982b,春:687-8。
臺灣省政府公報,1986,春:25:9-10。
臺灣省議會,1981,《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c/fa/1c.html。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1911,臺灣埤圳統計,34。http://tcsd.lib.ntu.edu.tw/record.php?DataId=S0085153&Access_Num=1807858。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1916,臺灣埤圳統計,189。http://tcsd.lib.ntu.edu.tw/record.php?DataId=S0085126&Access_Num=1808115。
總統府公報,1955,568。
總統府公報,1965,1658:1-4。
總統府公報,1980,3761:3。
韓家寶,2000,〈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中國人在大員一帶的經濟關係(1625-1640)〉,《漢學研究》,18(1):13。
嚴祖馨,1953,〈本省各地水利委員會會費徵收的研究〉,《臺灣水利》,1 ( 2): 53。
嚴祖馨,1954,〈會費、水租、水費意義的不同〉,《農田水利》,1(3): 3。
嚴祖馨,1955,〈水利會會費征收計算標準芻議〉,《農田水利》,2 (7): 7。
嚴祖馨,1962, 〈十五年來的農田水利組織〉,《農田水利》, 8(9):2。
闕雅文,2001,〈農田水利會事業多角化方案芻議〉,「農田水利發展與組織研討會會議實錄」,中國農村經濟學會。
貳、外文部分
Easter, K. William,and Liu, Yang. 2005. Cost recovery and water pricing for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rojects.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 no.26.Washington,DC:World Bank. In http://documents.worldbank.org/curated/en/200
5/01/7010132/cost-recovery-water-pricing-irrigation-drainage-projects.
Levine, G.1980.“The Relationship of Desig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E. Walter Coward, Jr. edited, Irrig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Asia: Perspectives From the social Sciences.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51-62.
Wai Fung Lam.1996.”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Public Agencies and Coproduction: A Study of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in Taiwan” in World Development 24(6):1039-1054.
Wai Fung Lam.1998.Governing Irrigation Systems in Nepal: Institution, Infrastructure, and Collective Action. ICS Press CA: Oakland.
Wai Fung Lam.2001.“Coping With Change: A study of Local Irrigation Institutions In Taiwan” in World Development 20(9):1569-1592.
清水美里,2012,〈水利ネットワークの再構築―嘉南大圳灌漑区域の葛藤〉,《近代台湾経済と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ュア》。
林敏容,2013,〈日本統治時代台湾米・塩の生産と海外輸出の研究〉,關西大學研究所文学研究科文化交渉学學位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惟正,2008,〈農田水利會多角化經營財務模型評估及相關問題探討〉,《農田水利》,54(9):8。
2. 王振寰,1989,〈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2(1):71 –116。
3. 李源泉,1990,〈臺灣農田水利會組織與經營之研究〉,《臺灣水利》,38( 4):1-39。
4. 李源泉、陳正美,1998,〈臺灣農田水利會百年來組織法規的演進〉,《科學農業》,46(1,2):6-14。
5. 李總集,2003,〈農田水利事業永續經營之挑戰與對策〉,《農田水利》,50(5):14。
6. 李總集,2006,〈發展農田水利事業面臨之問題〉,《農田水利》,53(2):34。
7. 李總集、洪東嶽,1997,〈臺灣農民灌溉組織之演變〉,《農田水利》,43:(11)6-26。
8. 邱崇原、湯京平、黃建勳,2011,〈地方治理的制度選擇與轉型政治:臺灣水利會制度變革的政治與經濟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3(1)93-126。
9. 林建村、李源泉、陳信雄、趙達瑜,2004,〈戰後臺灣農田水利組織性質定位變遷之研究〉,《臺灣水利》,52(3):32-44。
10. 林建村、李源泉、陳信雄、趙達瑜,2006,〈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研修過程及其問題探討〉,《臺灣水利》,54(1):30-56。
11. 吳進錩,1992,〈臺灣農田水利事業興衰蛻變之探討〉,《臺灣水利》,40(4):74-107
12. 吳聲淼,2011,〈新竹農田水利會簡誌〉,《竹塹文獻雜誌》,47:94-117。
13. 陳正美,1978,〈臺灣農田水利會組織體制演變〉,《臺灣水利》,26(4):39-58。
14. 陳正美,2007,〈水利會多角化可能性探討〉,《臺灣水利》,55(1):96-111。
15. 陳若蘭,2015,〈臺灣初次地方選舉:日本殖民政府的制度性操作〉,《臺灣史研究》,22(3):13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