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明,2017,May〈新電業法下能源轉型之風險初探〉,《經濟前瞻》。
王業立,2001,〈再造憲政運作的理想環境-選舉制度、國會運作與政黨協商機 制的改革芻議〉,《新世紀智庫論壇》16: 29-39。
王業立,2002,〈國會中的政黨角色與黨團運作〉,《月旦法學》,68:82-89。
吳玉山,2000,「合作還是對立?半總統制府會分立下的憲政運作」,憲政體制與政黨政治的新走向研討會,台大政治系/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台北,十二月廿三日。
吳定,2003,《政策管理》詹中原總策畫,台北:聯經出版。
吳東欽,2008,〈從議事阻撓觀點探討我國中央分立政府運作之影響〉,《臺灣民主季刊》,5(3):71-120
吳政憲,2013,《新能源時代:近代臺灣電力發展(1895-1945)上、下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吳重禮,2000,〈美國「分立性政府」研究文獻之評析:兼論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問題與研究》,39(3):75-101。
吳重禮,2002,〈美國「分立性政府」運作的爭議:以公共行政與政策為例〉,《歐美研究》32(2),271-316。
吳重禮,2006,〈憲政設計、政黨政治與權力分立:美國分立政府的運作經驗極其啟示〉,《問題與研究》,45(3):133-166。
吳重禮、林長志,2002,〈我國2000年總統選舉前後中央府會關係的政治影響:核四議題與府會互動的評析〉,《問題與研究》,16(1),73-95。
李鳳玉,2011,〈總統與其政黨的關係:法國與台灣的比較〉。黃秀端編《黨政關係與國會運作》:199-234。台北:五南圖書。
李鳳玉,2011,〈總統與其政黨的關係:法國與台灣的比較〉。黃秀端編《黨政關係與國會運作》:199-234。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出版。
李鳳玉,2015,〈總統兼任黨主席對政府法案通過的影響:陳水扁政府時期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64:85-136。
沈有忠,2005,〈制度制約下的行政與立法關係:以我國九七憲政後的憲政運作為例〉。《政治科學論叢》23:27-60。
沈有忠,2006,〈半總統制下的行政首長選擇:制度與理性結構的分析〉。《政治學報》42:189-219。
沈有忠,2016,〈 台灣半總統制下的立法提案與通過率:總統、政府類型與政黨規模的影響〉。《2016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
沈有忠,2016,〈 台灣半總統制下的行政院院長類型與立法影響〉。《政治科學論叢》69:75-102。
沈有忠,烏凌翔。2016。〈半總統制的憲政秩序與權力轉移〉。《台灣民主季刊》13(1):1-38。
周育仁,2007,〈從課責與監督概念探討美種府負責機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我國行政院負責機制之研究」》。
周萬來,2002,立法審議。台北:五南圖書。
周萬來,2008,《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台北:五南出版社,第三版。
周萬來,2011,《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台北:五南出版社,第二版。
林子倫,2008,〈台灣氣候變七政策之論述分析〉,《公共行政學報》。
林水波、何鴻榮,2002,〈黨政關係健全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林國彬,2001,〈美國聯邦電力事業經濟管制之研究〉,《公平交易季刊》9,1:55-112
邱師儀,2014,〈政治競選活動的知識效果與對於知溝的影響:以2008年與2012年的總統大選為例〉。 《台灣政治學刊》18,2:271-342。
邱訪義,2010,〈台灣分立政府與立法僵局〉。《台灣民主季刊》7,3:87-121。
邱訪義、李誌偉,2012,〈立法院積極議程設定之理論與經驗分析:第二至第六屆〉。《台灣政治學刊》16,1:1-47。
邱訪義、李誌偉,2013,〈立法院消極議程控制的邏輯與經驗分析,1993-2011〉。 《東吳政治學報》31,4:1-70。
邱訪義、李誌偉,2016。〈影響行政部門提案三讀通過之制度性因素-總統、官僚、與政黨〉《臺灣民主季刊》13,1:39-84。
邱訪義、鄭元毓。2014。〈立法院黨團協商:少數霸凌多數亦或是多數主場優勢〉。《政治科學論叢》62:155-194。
郝培芝,2014,《半總統制「總統化」之發展:政黨體系與政府組成》,台北:韋伯出版。
張佑宗,2011,〈選舉結果、政治學習與民主支持-兩次政黨輪替後台灣公民在民主態度與價值的變遷〉,《台灣民主季刊》,8(2):99-137。
張佑宗、盧信宏,2014,〈總統選舉、國家認同與恃從主義的消失?-2000年後雲林縣的個案研究〉,《政治科學論從》,61:1-40。
張振峰(2010)。院會將結 法案如山。台灣時報,3 版。
盛杏湲(2010,5 月)。議程設定與立法產出: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論文發表於私立東吳大學主辦之「轉變中的行政與立法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
盛杏湲,1997,〈國會議員的代表行為:研究方法的探討〉,《問題與研究》36(9):37-58。
盛杏湲,2003,〈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在時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立法影響力〉,《台灣政治學期刊》,7(2):51-105。
盛杏湲,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7,2:51-105。
盛杏湲,2008,<政黨的國會領導與凝聚力-2000年政黨輪替前後的觀察>,《台灣民主季刊》,5(4):1-3。
盛杏湲,2014,〈從立法提案到立法產出:比較行政院與立法院在立法過程的 影響力〉,載於《轉型中的行政與立法》,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國會研究中心 編,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盛杏湲、黃士豪,2006,<臺灣民眾為什麼討厭立法院?>,《台灣民主季刊》,3(3):85-128。
盛杏湲、黃士豪,2017,〈黨團協商機制:從制度化觀點分析〉,《東吳政治學報》,35(1):39-91。
盛杏湲、蔡韻竹,2012,〈政黨在立法院的合作與對立:1996至2012年的觀察〉,「2012 年台灣政治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重新定位的年代:伸張正義、能源發展與國際情勢」論文(12月8日),台北:臺灣師範大學。
許介鱗,1989,〈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郭明政,2011,《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之政治分析(2000.5-2010.12》,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系碩士論文。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宏銘(2009,5 月)。實權總統與執政黨的關係:我國半總統制下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比較。論文發表於私立東吳大學主辦之「黨政關係與國會運作」學術研討會。台北。
陳宏銘, 2011,〈行政機關與國會的相對立法影響力----以2008年後台灣「一致政府」為例證〉,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5:77-103
陳宏銘,2009,〈台灣半總統制下的黨政關係:以民進黨執政時期為焦點〉,《政治科學論叢》,41,1-56。
陳宏銘,2011,〈總統的政策權限與決策機關:比較半總統制憲法的設計與台灣經驗〉。《「歐美憲政制度與變革」學術研討會》。2011年11月25日。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陳宏銘,2012, 〈半總統制下總統的法案推動與立法影響力: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的研究〉 , 《東吳政治學報》,30:1-70.
陳宏銘,2014 ,〈法案推動過程中總統的態度表達:以陳水扁執政時期經驗為例〉 , 《中華行政學報》, p.99-112.
陳宏銘,2014 ,〈總統如何推動法案?台灣民選總統案例的研究〉,「2014年台灣政治學年會暨『當前全球民主實踐的再思考:困境、挑戰與突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2月7日),台北:臺大政治系。
陳宏銘、蔡榮祥,2008,〈選舉時程對政府組成型態的牽引力:半總統制經驗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26(2):117-180。
陳昌宏,2010,〈立法院常設委員會立法行為之研究〉,《國家發展研究》。
陳芳容,1998,《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行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系碩士論文。
陳恆鈞,2002 ,〈美國國會委員會的議事運作過程:三個理論觀點的探討〉 , 《問題與研究》,41(2):69-88。
陳淞山,1994,<國會制度解讀-國會權力遊戲手冊>,《月旦法學》。
陳澤義,1997,〈電業管制變革與台電經營策略〉,《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編印》P2。
曾濟群,2001,《國會立法與程序》,台北:臺灣書店。
黃秀端(2003,12 月)。程序委員會、分立政府與議程設定。論文發表於台灣政治學會主辦之「2003 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世局變動中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台北。
黃秀端,2003,〈少數政府在國會的困境〉,《台灣政治學刊》,7(2):1-46。
黃秀端,2008,〈國會監督、立委表現與選舉課責〉,《台灣民主季刊》,5(1):161-69。
黃秀端、何嵩婷,2007,〈黨團協商與國會立法:第五屆立法院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34:1-44。
黃炎東,1987,《自由民主與政黨政治》,台北:聯經。
黃紀、林長志,2013,〈併選對投票率的影響:因果效應分析〉,《2012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變遷與延續》,台北:五南,頁:47-84。
黃德福,2001,〈立法院委員會資深制之建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
黃德福、蘇子喬,2007,〈大法官釋憲對我國憲政體制的形塑〉,《台灣民主季刊》,4(1):1-49。
黃錦堂,2010,〈權力分立之憲法解釋-兼評釋字第520、585、613、633、645號解釋〉,《法令月刊》,61(9):1374。
楊婉瑩,2003,〈一致性到分立性政府的政黨合作與衝突-以第四屆立法院為例〉,《東吳政治學報》,16:49-95。
楊婉瑩、陳采葳,2004,〈國會改革風潮下黨團協商制度之轉變與評估〉,《東吳政治學報》,19:111-150。
葛永光,2000,《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詹立煒,2015,〈台灣國會制度中的遊說操控-地方制度法第四條「準用直轄市」修正案歷程剖析〉,《台灣民主季刊》,1212):55-114。
廖達琪,2010年,〈國會議員生涯類型變遷與民主體制的取向分析--以台灣第二到第七屆立法院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8(2):49-96。
歐陽晟(2008)。政府型態對於議案審議的影響:台灣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蔡佳泓、王鼎銘、林超琦,2008,〈選制變遷對政黨體系之影響評估:變異量結構模型之探討〉,收錄於黃紀、游清鑫主編,《如何評估選制變遷:方法論的探討》,台北:五南出版社:197-222。
鄧志松。2001。〈總統制立法僵局的產生與突破:美國柯林頓政府個案分析〉。《行政院國科會計畫》。
羅傳賢,2004,增訂四版,《國會與立法技術》。台北:五南出版社。
蘇子喬,2010,〈台灣憲政體制的變遷軌跡(1991-2012):歷史制度的分析〉,《東吳政治學報》28(4):147-223。
聯合報(2003)當行政院基本上由總統領導之時,聯合報,1月24日,版2。
Caramani,D.2004.The nationalization of politics.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Electorates and Party Systems in Western Europe, Cambridge.
Covington, Cary R., Mark Wrighton, and Rhonda Kinney (1995). “A Presidency Augmented Model of Presidential Success on House Roll Call Vot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 39, No. 4:1001-24.
Cox,D.1999.Electoral rules and electoral coordination,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2(1),145-161.
Hicken,A.,& Stoll,2011.Presidents snd parties:How presidential elections shape coordination in legislative elections.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44(7),854-883.
Howell, William, Scott Adler, Charles Cameron., & Charles Riemann (2000).“Divided Government and the Legislative Productivity of Congress, 1945-94.”Legislative Studies Quarterly, 25(2), 285-312.
John Kingdon 1995.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Kelly, Sean Q (1993). ”Divided We Govern: A Reassessment.” Polity, 25(1), 475-484
Neustadt, Richard E. (1960). Presidential Power: The Politics of Leadership. New York:Macmillan.
Poguntke, T.,and Webb,P.(Eds).,2007.The presidentialization of politics: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dern democrac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muels,D.J.,& Shugart,M.S.2010.Presidents,parties,and prime ministers:How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affects party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sserman, Gary. 2011, The Basics of American Politics. New York: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