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04: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暐勝
研究生(外文):Wei-Sheng Su
論文名稱:立法院政策過程之論述網絡分析研究—以2008至2015年產業創新條例修法歷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iscourse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Policy Process in Legislative Yuan:The Case of the Statute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 (SII) from 2008 to 2015 in Taiwan
指導教授:黃心怡黃心怡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ni Huang
口試日期:2017-06-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1
中文關鍵詞:產業創新條例議題網絡論述網絡分析政策過程UCINET
外文關鍵詞:Statute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issue networkdiscourse network analysispolicy processUCINE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從「獎勵投資條例(1960-1990)」到「促進產業升級條例(1990-2010)」,臺灣自1960年以來便透過產業法案引領企業往特定政策目標前進,帶起指標性半導體產業發展和拉升企業生產自動化的政策效果;2010年接續促產條例的「產業創新條例」通過,條文明定給予從事創新研發的企業租稅優惠,並放入產業園區和國家發展基金等鼓勵民間發展創新的政策措施。雖然這些產業法案深刻影響臺灣企業發展方向,但綜觀相關研究大多僅就政策效果和法條研究為主,對於背後法案形成邏輯和政策過程並沒有太多著墨,於是引發本文的研究動機,希冀透過政策網絡理論和議題網絡分析,將法案論述的行為者和議題連結呈現修法時期的論述過程,透過UCINET軟體將立院產創條例修法時期(立院第七屆和第八屆)政策論述過程圖像化,並對各立場的網絡行為者進行背後屬性的變異數分析,藉此補助臺灣產業法案背後的政策過程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在法條剛成形的第七屆任期,立委在論述上藉機放入了許多議題,而第八屆則僅聚焦在當時的修法議題,如「污染排除」和「獎酬分紅人才」議題上;在第七屆初期的政策過程中,國民黨財政和經濟委員會召委有明顯的支持論述產生,民進黨則可以清楚看到黨籍動員阻礙法案的論述狀況,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階段,立委屬性其實不太影響立委在各項論述行為上的立場;另外,新聞重大事件也會影響立院內部議題網絡上的立場並改變法案成果,可以見到產業法案並非專業取向,而是黨派、官僚和利益團體的交互動態過程,同時本文最後也發現論述內容從「稅收優惠」議題開始轉向「人才議題」上,預期「人才」會是產業創新條例,或是臺灣產業法案未來可能持續修正的主要方向。
From Statute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Investment(SEI) to Statute for Upgrading Industry(SUI), Taiwan have led industry to develop specific goal from 1960. In 2010,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suggested Statute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SII) to replace SUI and claimed SII is for the innovation to industry. Although industries in Taiwan were affected by policy a lot, almost all the thesis only focus on research of policy effects or the contents of law. But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s: Who produce that industry policy? In the policy process, what issues they cared about and put them into the law?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try to organize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from 2008 to 2015, the 7th and the 8th of Legislative Yuan. This article makes use of Discourse Network Analyzer(DNA) and UCINET to visualize the policy process, UCINET is the network software and we can see which issues the legislators care about. Besides,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legislators by ANOVA analysis, which can explain why they have that positions in the issue network.

This article found that in the 7th of Legislative Yuan, legislators focued on different issues than 8th. It also shows the impacts of committee and party in the 7th issue network. Besides,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society might affect the positions of legislators and changed the previously law. This article can prove Lindblom’s policy process theory, which means the process of policy is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stead of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you can see that issues start to change from tax preference to subsidy of talent, which might be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industry policy near the future.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 1 -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4 -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5 -
第一節 「產業創新條例」政策背景介紹與相關研究 - 5 -
第二節 政策過程中論述網絡分析架構 - 16 -
第三節 政策合法化相關研究 - 23 -
第四節 小結 - 28 -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31 -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1 -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36 -
第四章 第七屆立法院(2008-2012)論述網絡概況 - 47 -
第一節 第七屆「產業創新條例」論述網絡整體概況 - 47 -
第二節 第七屆前期論述網絡(2008.11-2010.4) - 54 -
第三節 第七屆後期論述網絡(2010.4-2012.1) - 77 -
第四節 第七屆論述網絡總結 - 89 -
第五章 第八屆(2012-2016)論述網絡概況與兩屆網絡結果比較 - 91 -
第一節 第八屆「產業創新條例」論述網絡整體概況 - 91 -
第二節 第八屆前期論述網絡(2012.2-2014.5) - 98 -
第二節 第八屆後期論述網絡(2014.5-2016.1) - 113 -
第三節 第八屆論述網絡總結 - 128 -
第四節 第七屆與第八屆兩屆論述網絡比較 - 129 -
第六章 結論 - 133 -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33 -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138 -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 139 -
參考文獻 - 141 -
附錄一 「產業創新條例」第七屆立委參與委員會與基本資料 - 151 -
附錄二 「產業創新條例」第八屆立委參與委員會與基本資料 - 165 -
附錄三 爭議議題網絡敘述性資料 - 178 -
壹、中文部分
中國時報,2010a,〈社論 嚴正譴責敗壞國家財政的減稅大秀〉,4/12,2版。
中國時報,2010b,〈產創條例 經濟部原始版本最好〉,4/9,2版。
方奕仁,2014,《公民參與在證所稅政策過程之角色》,新北: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光旭,2008,〈政策網絡的行動體系分析:以臺中工業區聯外道路案為例〉,《政治科學論叢》,37:151-210。
王光旭,2014,〈社會網絡分析在公共行政領域研究的應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34:67-134。
王健全,2010,〈「產業創新條例」之內涵及其未來發展分析〉,《經濟前瞻》,128:26-29。
丘昌泰,201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四版。
史佩雯,2013,《產業創新條例實施對電子類股企業盈餘管理行為之影響》,桃園: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史美強、王光旭,2008,〈台灣府際財政治理的競合關係:一個網絡分析的實證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8:39-83。
立法院,2009a,《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b,《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3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c,《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d,《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14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e,《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f,《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1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a,《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2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g,《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b,《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30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c,《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30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h,《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d,《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15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e,《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2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i,《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f,《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2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j,《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3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g,《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2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09k,《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h,《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18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i,《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52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j,《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83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k,《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74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0l,《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83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1a,《立法院公報》,第100卷第13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2a,《立法院公報》,第101卷第52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2b,《立法院公報》,第101卷第6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2c,《立法院公報》,第101卷第6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2d,《立法院公報》,第101卷第6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2e,《立法院公報》,第101卷第52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4a,《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9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4b,《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2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4c,《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4d,《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2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4e,《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2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4f,《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1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4g,《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52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5a,《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10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5b,《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39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5c,《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10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5d,《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78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5e,《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10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立法院,2015f,《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10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朱志宏,1980,〈當前立法研究途徑之評析〉,《思與言》,18(1):62-100。
朱筑筠,2013,《產業創新條例之實施與電子產業價值攸關性》,桃園: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佩璇,2012,《建構台灣再生能源之議題網絡圖像:以第六屆至第七屆立法院為例》,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吳靜宜,2014,《產業創新條例帶來租稅公平?》,台中: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呂庭吟,2014,《社會住宅與合宜住宅相互變遷之政策過程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易聰,2014,《十二年國教政策過程研究─倡議聯盟觀點》,宜蘭: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李科逸,2011,〈我國產業創新條例重要內容研析〉,《科技法律透析》,23(2):2-7。
李美惠,2012,《產業創新條例實施後對創新資本與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工業電腦產業為例》,台北: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余致力,2002,《民意與公共政策: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台北:五南。
汪玉娟,2011,《《產業創新條例》對傳統製造業發展之探討-以台中地區為例》,台中:逢甲大學財稅所碩士論文。
沈政安,2015,《實施產業創新條例與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之租稅外溢效果》,台中:逢甲大學商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論文。
林子倫,2008,〈台灣氣候變遷政策之論述分析〉,《公共行政學報》,28:153-175。
林水波,1998,〈政策論述與政策變遷的關聯性-批判取向的分析〉,《台灣政治學刊》,3:195-273。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文化事業,初版。
林文斌,2008,〈臺灣「發展型國家」的調適或轉型?政府、金融與企業間關係的考察〉,《政治科學論叢》,37:95-150。
洪雯于,2013,《產業創新條例實施與盈餘管理之實證研究》,桃園: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嘉妤,2013,《產業創新條例實施對企業研發投入與經營績效之影響》,桃園: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俊臣、林怡均,2007,〈檢視政策網絡的應用〉,《公共事務評論》,8(1):31-46。
孫窮理,2010,〈租稅補貼 聯手搶地 日不落 產創條例本週闖關 民間團體痛批〉,《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1340 。
高榮繁,2010,《「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實施屆滿對台灣經濟影響之分析》,桃園:中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張逢源,2011,《產業創新條例施行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以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例》,台中:逢甲大學財稅所碩士論文。
曹永強譯,2014,《內容分析:方法學入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股份公司,初版。譯自Klaus Krippendorff. 2012. Content Analysis: A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3e. SAGE Publications, Inc. 。
盛杏湲,1997,〈立法委員的立法參與:概念、本質與測量〉,《問題與研究》,36(3):1-25。
盛杏湲,2000,〈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第三屆立法委員代表行為的探討〉,《選舉研究》,6(2):89-120。
盛杏湲,2009,〈經濟與福利議題對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2008年總統選舉的探索〉,陳陸輝等(主編),《2008年總統選舉:論二次政黨輪替之關鍵選舉》,台北:五南,209-234。
盛杏湲、陳義彥,2003,〈政治分歧與政黨競爭: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選舉研究》,10(1):7-40。
莊蕎安,2010,《產創條例實施前後對電子業上市櫃公司營所稅之影響與企業特性關聯性研究》,台北: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陳俐臻,2013,《投資抵減、研發支出對企業經營績效之影響-以電子業為例》,台南: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譯,2001,《最新政策制定的過程》,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譯自Charles E. Lindblom and Edward J. Woodhouse. 1993.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Prentice Hall Inc. 。
陳炳勳,2010,《租稅優惠與產業發展:從科技產業之發展與產業創新條例之立法談起》,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明,2015,〈專家傳真 產創條例修法通過的3大利多〉,12/29。
陳琬瑜,2006,《挑戰民粹:從國道五號高速公路蘇澳花蓮段興建政策觀察環保團體與綠色政黨的關係》,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瑞伶,2010,《《產業創新條例》對傳統產業租稅規劃之探討》,台中: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碧芬,2010a,〈學者:特別立法促產是落後想法 租稅獎勵時代 該結束〉,《工商時報》,5/2,A2版。
陳劉羽,2010,《產業創新條例租稅優惠對資本市場之影響》,台北: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馨慧,2012,《影響臺灣積體電路產業租稅調整因素之探討:以產業創新政策為例》,台中: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璽,2013,《園區迷思:新竹世博台灣館產創園區的政策過程分析》,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筱君,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批判論述分析-以立法院公報為例》,花蓮: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麗香,1999 《國會政黨的組織又因與立法團結:以第二屆立法院為例的探討》,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經濟日報,2016,〈產創條例大修內容今拍板 拚明年三讀〉,12/20。
楊雅涵,2012,《我國菸害防制的制定過程》,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光亞,2012,《全民健保藥價政策問題研究:以政策利害關係人政策網絡觀點》,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廖俊松,2007,〈從網絡治理觀點觀察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執行〉,《政策研究學報》,7:35-64。
廖紹丞,2016,《產業創新條例對廠商研發投入之影響—以電子業廠商為例》,桃園: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立方,2013,《我國成人性交易管理政策形成過程之研究–以政策網絡觀點分析》,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黃韻如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初版。譯自Earl Babbie. 2010.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2e. Wadsworth. 。
蔡允棟,2006,〈民主行政與網絡治理:「新治理」的理論探討及類型分析〉,《臺灣政治學刊》,10(1):163-209。
蔡秀芳,2001,《立法委員對於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質詢問題之研究-以第三屆第四會期至第四屆第四會期為例》,台北: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所碩士論文。
蔡妮純,2008,《都市空中纜車建置之政策網絡行動者互動分析:成長機器之觀點》,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蔡官芳,2010,《產業創新條例租稅優惠對高科技產業之影響探討》,台南:台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文蕙,2011,《桃園地區三級旱災彈性調度供水之政策網絡分析》,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鄭羽紋,2011,《產業創新條例之實施對企業股價報酬之影響》,桃園: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芬,2011,《產業創新條例中有關研究發展租稅優惠方案之探討》,新竹: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盧俊偉,2015,〈從促產到產創:產業租稅獎勵政策變遷的動力因素探析〉,《國會月刊》,43(6):56-73。
盧俊偉,2016,《政策變遷的動力因素分析-以產業租稅獎勵政策的演化為例》,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蕭佑生,2010,《立法委員發言表現的探討與印證-公報中的國防、外交、兩岸議題分析》,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俊傑,2008,〈產業創新加值條例(草案)對科專制度之衝擊及因應研析〉,《科技法律透析》,20(7):32-49。
閻曉真,2015,《產業創新條例實施對享有租稅優惠企業盈餘管理行為之影響》,桃園: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孟杰、呂雪慧,2010b,〈吳揆:社會觀感不佳 刪產創30條〉,《工商時報》,2/27,A3版。
謝雨豆,2012,《稅式支出之評估:以產業創新條例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貳、西文部分
Arnold, R. Douglas. 1990. The Logic of Congressional Action. New Haven &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Borzel, Tanja A. 1998. “Organizing Babylon-on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Policy Networks.” Public Administration. 76(2): 253-274.
Doren, G. B. and R. W. Phidd. 1983. Canadian Public Policy: Ideas, Structure, Process. Toronto: Methuen.
Dunn, W. N. 1993.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Fischer, F. 2003. Reframing Public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scher, F., & J. Forester (Eds.). (1993). The Argumentative Turn in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Fisher, Dana R., Philip Leifeld, and Yoko Iwaki. 2011. “Mapping the Ideological Networks of American Climate Politics.” Revising for Resubmission.
Freeman, L. C. 1979. “Centrality in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Social Networks. 1(3): 215-239.
Haggard, S. 1990. Pathways from the Periphery: the Politics of Growth in the Newly Industrialising Countrie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Hajer, M. A. 1995. The Politics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Hajer, M. A., & H. Wagenaar. 2003. 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in the Network Socie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Hall, Richard.1987. “Participation and Purpose in committee Decision Making.”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1: 105-127.
Hall, Richard.1998. Participation in Congress. Yale University Press.
Hogwood, Brian W. and Lewis A. Gunn. 1984.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wlett, Michael and M. Ramesh. 1995. Studying Public Policy: 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Toranto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Chalmers. 1982.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1925-1975.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Katzenstein, Peter J. 1977. “Conclusion: Domestic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of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Between Power and Plenty: Foreign Economic Policies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tat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31(4): 879-920.
Leifeld, Philip. 2010. “Political Discourse Networks – The Missing Link in the Study of Policy-Oriented Discour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Ideas, Policy Design and Policy Instruments. Casting Light on the Missing Link”, ECPR Joint Sessions of Workshops, Munster, March 1-32.
Majone, G. 1989. Evidence, Argument, and Persuasion in the Policy Proces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Marsh, D. and R. A. W. Rhodes. 1992.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arsons, Wayne.1995. Public Polic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licy Analysis. UK.: Edward Elgar.
Rhodes, R. A. W. 1988. Beyond Westminster and Whitehall : The Sub-Central Governments of Britain. London: Unwin and Hyman, 14.
Rhodes, R. A. 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Sheng , Shing-Yuan. 1996. “Electoral Competition and Legislative Participation: The Case of Taiwan."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ade, Robert. 1990.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eiss, Linda. and Elizabeth, Thurbon. 2004.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Governing the Market in Times of Uncertainty.” Issues & Studies 40(1): 61-72.
Wu, Yongping. 2004. “Rethinking the Taiwanese Developmental State,” The China Quarterly 177: 91-114.

參、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0,〈總統對產業創新條例發表五點意見〉,總統府網頁,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0983&rmid=514,檢索日期2016/9/11
立法院,2016,〈立法院組織圖〉,立法院網頁,http://www.ly.gov.tw/02_introduce/0201_intro/introView.action?id=3&itemno=02010300,檢索日期2016/9/12
民進黨,2010,〈民進黨立場清楚產創條例應落實公平與協助企業發展〉,民進黨網頁,http://www.dpp.org.tw/news_content.php?sn=4262,檢索日期2016/9/1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光旭,2008,〈政策網絡的行動體系分析:以臺中工業區聯外道路案為例〉,《政治科學論叢》,37:151-210。
2. 王光旭,2014,〈社會網絡分析在公共行政領域研究的應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34:67-134。
3. 王健全,2010,〈「產業創新條例」之內涵及其未來發展分析〉,《經濟前瞻》,128:26-29。
4. 史美強、王光旭,2008,〈台灣府際財政治理的競合關係:一個網絡分析的實證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8:39-83。
5. 朱志宏,1980,〈當前立法研究途徑之評析〉,《思與言》,18(1):62-100。
6. 李科逸,2011,〈我國產業創新條例重要內容研析〉,《科技法律透析》,23(2):2-7。
7. 林子倫,2008,〈台灣氣候變遷政策之論述分析〉,《公共行政學報》,28:153-175。
8. 林文斌,2008,〈臺灣「發展型國家」的調適或轉型?政府、金融與企業間關係的考察〉,《政治科學論叢》,37:95-150。
9. 紀俊臣、林怡均,2007,〈檢視政策網絡的應用〉,《公共事務評論》,8(1):31-46。
10. 盛杏湲,1997,〈立法委員的立法參與:概念、本質與測量〉,《問題與研究》,36(3):1-25。
11. 盛杏湲,2000,〈立法問政與選區服務:第三屆立法委員代表行為的探討〉,《選舉研究》,6(2):89-120。
12. 盛杏湲、陳義彥,2003,〈政治分歧與政黨競爭: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選舉研究》,10(1):7-40。
13. 廖俊松,2007,〈從網絡治理觀點觀察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執行〉,《政策研究學報》,7:35-64。
14. 蔡允棟,2006,〈民主行政與網絡治理:「新治理」的理論探討及類型分析〉,《臺灣政治學刊》,10(1):163-209。
15. 盧俊偉,2015,〈從促產到產創:產業租稅獎勵政策變遷的動力因素探析〉,《國會月刊》,43(6):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