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王業立,1989年,〈由集體選擇理論探討我國立委選舉制度〉,《政治學報》,第17期,pp.55-85。王業立、楊瑞芬,2001年,〈民意調查與政黨提名:1998年民進黨立委提名與選舉結果的個案研究〉,《選舉研究》,第8卷第2期,pp.1-29。王業立、彭怡菲,2004年,〈分裂投票:一個制度面的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8卷第1期,pp.3-45。
王業立,2005年,〈政黨提名制度:政黨政治的秘密花園〉,『從憲法觀點看政 黨提名制度』研討會(由「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會」的「公法與公共政策論壇」主辦),台北。
王業立、蔡春木,2004年,〈從對立到共治:台中縣地方派系之轉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 ,pp.189-216。王業立,2015年,《比較選舉制度》(第七版),台北:五南圖書。
王業立主編,2017年,《政治學與台灣政治》,台北:雙葉書廊。
王嵩音,2010年,〈台灣選民媒介使用對於候選人形象與評價之影響:傳統媒介vs.新媒《傳播與管理研究》,第10卷第1期,pp.3-36。田弘華、劉義周,2005年,〈政黨合作與杜瓦傑法則:連宋配、國親合的賽局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9卷第1期 ,pp.3-37 。
包正豪,2009年,〈政黨認同等於政黨鐵票?2000-2008年總統選舉中 選民投票抉擇之跨時性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40期 ,pp.67-90 。何思因,1994年,〈台灣地區選民政黨偏好的變遷:1989-1992〉,《選舉研究》,第1期,pp. 39-52。林嘉誠,1994年,〈政黨組織屬性與黨內提名制度〉,《國家政策雙月刊》,第92期,pp.2-3。
林瓊珠,2008年,〈議題、候選人評價、黨派意識---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投票行為研究〉,《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2期,pp.59-87。
吳重禮、許文賓,2003年,〈誰是政黨認同與獨立選民?--以2001年台灣地區選民政黨認同的決定因素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pp.101-140。徐永明、陳鴻章,2007年,〈黨內派系競爭與政黨選舉命運--以民進黨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31期 ,pp.129-174。莊淑媚、洪永泰 ,2011年,〈特定政黨不認同:台灣地區民意調查中關於政黨認同的新測量工具〉,《選舉研究》,第18卷第2期,pp.01-29。崔曉倩、吳重禮,2007年,〈政黨與未獲提名候選人之參選決策分析〉,《選舉研究》,第14卷第1期,pp.119-143。郭正亮,1998年,《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
陳陸輝,2006年,〈政治信任的政治後果--以2004年立法員選舉為例〉,《台灣民主季刊》, 第3卷第2期 ,pp.39-62。
陳啟英、張紹樑,2014年,〈從網誌到微網誌:社群媒體應用於政治傳播的長期觀察〉,《資訊傳播研究》,第5卷第1期,pp.1-24。
馮美瑜,2006年,〈當代台灣政黨結盟的原因與影響- 以國、親、新三黨為例〉,《北台通識學報》,第2期,pp.106-116。
盛杏湲、陳義彥,2003年,〈政治分歧與政黨競爭:2001年立委選舉的分析〉,《選舉研究》,第10卷第1期,pp.7-40。
盛杏湲,2010年,〈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穩定於變遷:定群追蹤資料的應用〉,《選舉研究》,第17卷第2期,pp.1-33。葛永光,2007年,《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紀,2001年,〈一致與分裂投票:方法論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3卷第5期,pp. 541-574。蕭怡靖、黃紀,2010年,〈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的一致與分裂投票—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7卷第3期,pp.1-43。黃信達 ,2011年, 〈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後地方派系與政黨關係初探〉,《政治與政策》,第1卷第2期,pp.91-140。
黃家興,1997年,〈民進黨提名制度與黨內派系〉,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佑宗,2011年,〈選舉結果、政治學習與民主態度---兩次政黨輪替後台灣公民在民主態度與價值的變遷〉,《台灣民主季刊》,第8卷第2期,pp.99-137。
張傳賢,2012年,〈政黨認同、負面資訊的競爭與選民投票抉擇:2010五都選舉的實證研究〉,《選舉研究》,第19卷 第2期 ,pp.37-70。游清鑫、蔡佳泓主編,2009年,《選舉預測》,台北:五南書局。
游清鑫,2000年,〈競選策略的個案研究:1998年民進黨台北市南區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選舉研究》,第6卷第2期 ,pp.163-190。游清鑫,2003年,〈探索台灣選民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以2000年總統選舉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報》,第17期,pp.93-120。
劉子琦,2014年,〈箭在弦上的改革壓力〉,《新社會政策》,32期 ,pp.2-3。
廖益興,1994年,〈民進黨的派系政治與提名制度〉,《國家政策雙週刊》,第92期,pp.8-9。
謝易宏,2012年,〈台灣立委選制變遷的新制度論解釋〉,《台灣民主季刊》,第9卷第1期, pp.81-141。
羅文輝、劉冰潔、盧鴻毅,2014年,〈政黨認同與選民收看、注意、相信及支持憲制總統選舉與民調新聞的關聯性研究〉,《台大新聞論壇》,第13期,pp.3-34。
蘇子喬、王業立,2014年,〈總統與國回選舉制度對半總統制憲政運作的影響—法國與台灣的比較〉,《政治科學論叢》,pp.35-78。Black, Duncan, 1948,“On the Rationale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56, pp.23-34.
Downs , Anthony ,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Duverger, Maurice, 1986, “Duverger‘s Law : Forty Years Later”, in Bernard .
Grofman,and Arend Lijphart, eds. , 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s, New York:Agathon Press, pp. 69-84。
E.E. Schattschneider, 1942, Party Government,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參考新聞
羅暐智、洪與成,2015年5月17日 〈國民黨港湖區立委初選 李彥秀擊敗邱毅〉《風傳媒》。
楊毅,2016年1月12日〈藍留火種 誰是正藍? 國新爭政黨票〉,《中國時報》。
李鍾松,2007年3月1日,〈對民進黨提名機制的探討〉,《南方日報》。
民主進步黨第十四屆第六次中執會新聞稿,2011年1月19日。
民主進步黨第十六屆第七次中執會新聞稿,2015年2月25日。
郭正亮,2015年3月2日,〈民進黨艱困選區徵召要有合理評比〉,《美麗島電子報》。
秦富珍、許麗珍、王玉樹,2008年1月13日,〈北市八仙過海 綠聖地失守〉,《蘋果日報》。
林修卉、黃揚明、黃信維,2015年6月18日,〈爭立委提名 高嘉瑜嗆蔡英文〉,《蘋果日報》。
羅暐智,2015年07月27日,〈不經民調就讓民進黨棄沈發惠 李慶華酸黃國昌:真是厲害角色〉,《風傳媒》。
《周刊王》,2015年8月5日,〈低民調強壓沈發惠 踢爆黃國昌博不分區遭拒〉。
吳雅琴、許富傑,2015年8月10日,〈民進黨高嘉瑜重新出線?港湖區將成三個女人戰爭〉,《三立新聞網》。
李欣芳、李信宏,2009年1月16日,〈苗栗立委補選 綠向康世儒招手〉,《自由時報》。
王業立,2007年1月10日,〈雙層賽局的困境〉,《國政評論》。
王業立,2003年8月5日,〈尋找中間選民〉,《台灣政治網》。
陳慧萍,2014年9月4日,〈民進黨 竹縣支持鄭永金〉,《自由時報》。
《中央社即時新聞》,2015年7月19日,〈國民黨通過總統提名 洪秀柱演講全文〉。
《東森新聞雲即時新聞》,2015年10月27日,〈民調/蔡英文領先 宋第二〉。
《三立新聞綜合報導》,2016年2月18日,〈洪慈庸戀上新聞局長?洪媽媽:這個比她小要考慮〉。
《自由時報綜合報導》,2017年4月24日,〈洪慈庸結婚 鄉民陷入複雜情緒〉。
〈內湖南港區立委候選人 社群網路激烈開打〉,2015年11月,《i-Buzz口碑研究中心》。
林朝億,2015年3月10日,〈六成泛綠:民進黨別提名 支持洪慈庸參選〉,《新頭殼》。
《蘋果日報》,2015年12月11日,〈湖藍大於綠崩解? 黃珊珊民調贏15.3%〉。
王超群,2015年07月01日 ,〈肖想不分區? 黃國昌硬不起來 棄選立委〉,《中時電子報》。
陳慧萍,2015年2月26日,〈30立委艱困選區 民進黨擬整合在野〉,《自由時報》。
梁珮琦,2017年7月20日,〈姚立明爆料切割 柯文哲:民進黨是重要盟友〉,《中央社》。
李欣芳、李信宏,2009年1月16日,〈苗栗立委補選 綠向康世儒招手〉,《自由時報》。
陳慧萍,2014年9月4日,〈民進黨 竹縣支持鄭永金〉,《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2015年6月5日,〈林義雄又轟蔡 梁文傑無奈退選〉。
呂欣憓,2015年5月22日,〈林義雄:民進黨壓死第三勢力 愚蠢〉,《中央社》
郭正亮,2015年6月1日,〈林義雄錯了!還要重蹈國會敗選覆轍嗎?〉,《美麗島電子報》。
《自由時報綜合報導》,2015年7月25日,〈洪慈庸上門討教 柯p親授素人選戰打法〉。
孫義方,2015年8月30日,〈柯p:沒有洪仲丘案不會有柯文哲選舉〉,《蘋果日報》。
張立勳,2015年12月17日,〈黃珊珊 催出綠軍才能贏〉,《中國時報》。
葉素萍,2015年10月22日,〈蔡英文:北市提名策略 不是退縮認輸 〉,《中央社》。
劉志原,2015年11月30日,〈指黃珊珊涉太極雙星案 楊實秋判賠70萬〉,《蘋果日報》。
范世平,2016年1月21日,〈周子瑜事件,是錯誤的巧合,還是政治的陰謀?〉,《自由評論網》。
鐘泓良,2016年1月9日,〈不刪三節金 綠社盟批評黃珊珊、李慶元「假進步」〉,《自由時報》。
林政忠,2016年1月17日,〈完美風暴? 一個子瑜勝兩顆子彈〉,《聯合報》。
李忠憲,2016年1月13日,〈選情激烈 楊瓊瓔洪慈庸兩陣營大打廢死議題〉,《自由時報》。
吳燕玲,2012年2月24日,〈民進黨列出敗選的三大理由〉,《BBC中文網》。
郝雪卿,2015年10月6日,〈立委參選人進來造勢 中市府深表遺憾〉,《中央社》。
陳芃,2016年1月17日 ,〈單車輔選當選14人!魅力複刻 柯文哲效應蔓延〉,《中時電子報》。
陳慧萍、曾韋禎、盧賢秀,2016年1月7日,〈政黨票大家搶民進黨喊告急 《時代力量衝擊 安全名單從16下修至13席》〉,《自由時報》。
陳慧萍,2016年1月7日,〈政黨票大家搶 民進黨喊告急自主配票發酵 始料未及〉,《自由時報》。
何哲欣、黃信維,2016年10月27日,〈黃國昌二度含淚怒批民進黨無恥〉,《壹週刊》。
《自由日報》,2016年12月15日,〈遭黃國昌翻臉怒罵 傳蔡英文「十分光火」〉。
陶本和,2017年2月10日,〈柯建銘直播節目處女秀 聊承擔 砲擊時代力量〉,《東森新聞雲》。
陳珮琪、連珮宇,2016年12月25日,〈罷免黃國昌 提案人數過門檻〉,《聯合報》。
林金聖,2017年4月8日,〈政客太囂張 安定聯盟力量罷免黃國昌持續進行〉,《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