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07: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振孟
研究生(外文):Chen-Meng Lin
論文名稱:文化行銷診斷分析:彰化南瑤宮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alysis of Cultural Marketing:Changhua NanYao Temple Case Study
指導教授:湯明哲湯明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Je Tang
口試委員:謝明慧孔愛國范秀成
口試日期:2016-11-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1
中文關鍵詞:體驗行銷文化行銷媽祖信仰宗教文化觀察分析
外文關鍵詞:Experimental MarketingCultural MarketingMazu BeliefReligious and CultureObservation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5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文化行銷係2010年後非常熱門的議題,文化產業的興起以及受到重視,文化產業包含音樂、舞蹈、雕塑、傳統民俗藝術等…,如何有效的在文化產業中進行有效的行銷是許多研究欲探討的問題,本研究首次採用個案研究法並運用體驗行銷於台灣民間宗教信仰文化產業中,係因本研究認為宗教信仰文化產業的吸引力在於其讓信眾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所以在宗教信仰主體與信眾的接觸上就顯得異常重要,且本研究推估媽祖宗教信仰具有基本一千四百萬人的信眾支持規模,具有相當大規模經濟效益與發展空間,故本文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四個國家重要民俗中,選擇出彰化『南瑤宮』來做檢視與分析。
本研究採用Schmitt於1999年所提出的體驗行銷概念中的觀看(See)、聆聽(Hear)、參與(Participate)的消費者參與過程,進而刺激和啟動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並建立與媽祖宗教信仰的關聯(Relate),並輔以個案觀察研究法,來檢測彰化『南瑤宮』現有的行銷推廣手法,是否有達到預期的效益,並於本文最後提出未來發展的建議,以達到擴大信眾群、維持現有信眾忠誠度以及降低信眾年齡層的終極目標。
Cultural Marketing is a popular issue after 2010 and needs more research to show its significance in industries related to culture. . This study tries to use Experimental Marketing in a cultural related religion in Taiwan.. In this culturally related religion, the main purpose for believers is to allow them to satisfy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anghua NaoYao Temple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experiential marketing. This study intends to verify that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n this particular case, can increase the population of believers, attract younger believers, and reduce the average age of believers. Experiential marketing includes see, hear, participate, feel, think and act. See, hear and participate can ignite the participant’s feeling about Mazu. Feel, think, and act can allow the participants to connect and relate to Mazu. In this case study, I examine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hanghua NaoYao Temple and discuss its deficiencies. I also provide the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 and gave some expecta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traditional belief so that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E Changhua NaoYao Temple.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 I 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2
第三節、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宗教文化 5
第二節、文化行銷 7
第三節、宗教文化行銷 9
第四節、體驗行銷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5
第一節、研究方法 15
第二節、研究樣本與資料來源 17
第三節、預期結果 19
第四章 個案介紹與分析 20
第一節、個案歷史背景 20
第二節、現況介紹 23
第三節、體驗行銷分析 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1
第一節、結論 41
第二節、未來發展建議 42
第三節、研究限制 44
參考文獻 46
中文部分
于文正(2008)。是信仰還是觀光?艋舺龍山寺觀光資源探討。休閒研究,1(1),14-41。
王明鳳(2006)。行銷在非營利組織的運用之探討。
王國彥(2013)。臺灣民間信仰企業化行銷的多種面向。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博士班學位論文,1-68。
安倫(2012)。植根於中華文化的宗教信仰共同體。宗教哲學,(61),53-64。
江義平、李怡璿、江亦瑄。(2008)。文化主題商品體驗行銷效果之研究。東吳經濟學報,(60),67-104。
吳宗瓊、陳惠君、喻琬真(2013)。香客大樓? 香客大樓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觀光休閒學報,19(1),79-103。
岑淑筱、吳筱儂(2010)。讓文化戀上創意的魔法師-創意生活產業行銷策略發展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2(4),38-65。
李明宗(2005)。宗教觀光:朝聖與文化展演。 身體文化學報,(1),155-165。
李明儒、陳元陽、許世芸。(2007)。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之行銷策略研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5(2),1-18。
李茂榮(2015)。從宗教教育觀點對「宗教文化創意產業」之省思。輔仁宗教研究,(30),111-132。
李湖江(2010)。當代佛教組織的 “藍海戰略”——以佛光山教團為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9),109-113。
李湖江(2010)。當代佛教組織藍海戰略的三個特點——法身寺教團與佛光山教團的對比分析。五臺山研究,(1),13-17。
沈昭吟(2009)。品牌知名度與行銷概念對佛教組織永續經營之重要性。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第2屆)。
沈進成、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旅遊管理研究,3(1),79-95。
宗教型事件行銷關鍵要素之研究—以「臺北葛福臨福音節慶」為例。(2009)。第十七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國際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數位環境下的溝通策略。
林文燦、白森全、余文欽、洪文義(2008)。民俗文化創意商品行銷策略-以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為例。管理學術研討會,433-439。
林坤炎(2010)。宗教觀光與寺廟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大甲鎮瀾宮與三清總道院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系碩士論文。
林湘義(2013)。台灣宗教管理研究中之宗教文化創意產業課題的發展面向。輔仁社會研究,(3),65-110。
林蕙怡(2009)。臺北市原住民文化創意商品賣店體驗行銷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學位論文,1-101。
林饒惓、鍾政峰、曾筱妤(2013)。體驗行銷元素結合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以 2012苗栗縣三義雲火龍節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刊,(4),58-78。
保繼剛陳雲梅(1996)。宗教旅遊開發研究──以廣東南華寺為例。 熱帶地理,16(1),89-96。
施文輝、郭德賓(2008)。以體驗行銷探討宗教旅遊之行為—以佛光山為例。
洪淑華、謝登旺(2010)。論宗教的文化旅遊與觀光價值。佛學與科學,11,11-20。
洪榮志、蔡志豪(2011)。從行動者網絡理論看文創商品的展演:以安平劍獅的在地轉譯為例。創業管理研究, 6(4),105-122。
張玉明、曾倫崇(2010)。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創意行銷-以台灣打擊樂團爲例。嘉南學報(人文類),(36),625-639。
張育銓(2011)。台灣的宗教觀光及其研究:方法論與本質論的探索。育達科大學報,(27),65-84。
張家麟(2007)。大陸「宗教商品化」強弱之觀察—雲南,吉林,遼寧三地五教的觀察報告。 真理大學人文學報,(5),55-78。
張家麟、曲兆祥(2012)。論台灣媽祖信仰的「擴張性」─2009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實證分析。Journal of Data Analysis,7(1),107-127。
張淑君、劉恰均、劉純君。(2005)。農村地方文化產業分析與行銷經營策略。 農業經營管理年刊,(11),1-34。
張淑君、劉憐均、張俊傑(2006)。農村地方文化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彰化縣埔鹽鄉永樂社區為例。中華農學會報, 7(4),414-427。
張瑜(2014)。廟宇結合地方觀光行銷策略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博士班學位論文,1-59。
陳永森(2010)。地方政府產業節慶行銷模式與經驗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爲例。鄉村旅遊研究, 4(2),19-28。
陳敏忠(2007)。我國技職校院行銷策略之探討。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7-291。
陳榮富、周敏慧(2001)。進一步發展我國現代宗教文化旅遊事業。江西社會科學,(9),217-219。
曾金承(2012)。書評:鄭志明,《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天地人鬼神五位一體》。哲學與文化,39(6),139-143。
曾信傑(2005)。文化行銷:博物館在都市再生中扮演之角色。 博物館學季刊, 19(4),p33-43。
曾昭儒(2011)。地方文化行銷策略研究─以新竹縣新埔鎮客家古蹟文化為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學位論文,1-262。
黃振家(2010)。文化創意行銷實務123:解讀《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與管理》一書。 廣告學研究,(34),119-122。
黃麗美、郭雄軍(2007)。創意遊學與文化銷之研究-以臺北縣漁光國小為例。研考雙月刊, 31(2),98-111。
楊凱鳴、張瑟芬、蔡智恆(2012)。地方產業發展文化創意之行銷策略研究-以新港鄉板陶窯為例。康大學報, 2(2),69-78。
葉英斌(2004)。竹南商圈改善方案與行銷策略之擬訂。育達學院學報,(7), 185-206。
葉碧華、蔡進發、陳盈倩、黃宗成(2004)。行銷組合,落差理論及 IPA 在節慶活動經營診斷之應用-以台中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為例。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2(2),13-37。
詹惠萍(2009)。宗教行銷活動與信仰之探討——以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為例。 臺北:輔仁大學宗教系碩士論文。
劉泳倫、賴雯玲(2011)。鹿港小鎮觀光吸引力與遊客體驗價值,行為意向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3),1-12。
劉德勝(1999)。義工與博物館行銷。
範麗珠(2007)。 “善”作為中國的宗教倫理。甘肅理論學刊,(6),29-34。
鄭啟瑞(2015)。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大甲鎮瀾宮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3(1),239 - 247。
顏家棟、李雪吟。(2009)。桃園縣地方文化館傳播行銷策略與傳播效果之研究。 國際文化研究,5(2),87-116。
魏久峰、李建裕、尤晴韻(2013)。行銷創新策略對台灣文創業行銷創新績效的影響。 創業管理研究,8(3),85-111。
蘇安婷(2012)。《英國城市文創產業及文創觀光發展-以Jewellery Quarter和 Bluecoat 為例》。「大英風華,精焠文化」海外實習成果報告書
釋泉峰(2009)。宗教市場化發展中佛教電視台之經營研究--以慈悲及生命兩家電視台為例。台灣宗教學會年會[台灣宗教研究的歷史,現況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英文部分
Brinckerhoff, P. C.(1997). Mission-based marketing: How your non-for-profit can succeed in a more competitive world.
Engle, J. F., Kollat, D. T., & Blackwell, R. D. (1984). Consumer behavior.(4th ed.). Hinsdale, IL: DrydenPress.
Griffin, Jill.(1995), “Customer Loyalty” , Simmon & Schuster Inc.
Howard, J. A. S., &Jagdish,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o. 658.834 H6).
Joy, A., Sherry, J. F.(2003).Speaking of art as embodied imagination: A multisens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30,259.
Kotler, P, S. H. Ang, & S. M. Leong & C. T. Tan.(1999). Marketing Managemnet: an Asian Perspective. 2nd ed. Prentice Hall.
Kotler, P. & Levy, S.J. (1969).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ey of Marketing, 33,10-15.
Malinowski, B.(1922). 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London: G. Routledge& sons.
Russell, B.(1935/2009). In praise of idleness. London: George Allen &Unwin Ltd.
Russell, F. S.(1927).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lankton in the sea. Biological Reviews, 2(3), 213-262.
Schleiermacher, F.(2012). Über die Religion. SynoptischeStudienausgabe der Textfassungen 1799, 1806 und 1821. German: TVZ - TheologischerVerlagZlrich.
Swinburne R.(1977). The Coherence of Theis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Swinburne, R.(1981). Faith and Reas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Swinburne, R.(1994). The Christian Go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Tillich Paul.(1951). Systematic theology, vo1. I Chicago: th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illich Paul.(1957). Systematic theology, vo1. II Chicago: th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illich Paul.(1963).Systematic theology, vo1. III Chicago: th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于文正(2008)。是信仰還是觀光?艋舺龍山寺觀光資源探討。休閒研究,1(1),14-41。
2. 安倫(2012)。植根於中華文化的宗教信仰共同體。宗教哲學,(61),53-64。
3. 吳宗瓊、陳惠君、喻琬真(2013)。香客大樓? 香客大樓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觀光休閒學報,19(1),79-103。
4. 岑淑筱、吳筱儂(2010)。讓文化戀上創意的魔法師-創意生活產業行銷策略發展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2(4),38-65。
5. 李明宗(2005)。宗教觀光:朝聖與文化展演。 身體文化學報,(1),155-165。
6. 李茂榮(2015)。從宗教教育觀點對「宗教文化創意產業」之省思。輔仁宗教研究,(30),111-132。
7. 沈進成、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旅遊管理研究,3(1),79-95。
8. 林湘義(2013)。台灣宗教管理研究中之宗教文化創意產業課題的發展面向。輔仁社會研究,(3),65-110。
9. 林饒惓、鍾政峰、曾筱妤(2013)。體驗行銷元素結合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以 2012苗栗縣三義雲火龍節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刊,(4),58-78。
10. 洪淑華、謝登旺(2010)。論宗教的文化旅遊與觀光價值。佛學與科學,11,11-20。
11. 洪榮志、蔡志豪(2011)。從行動者網絡理論看文創商品的展演:以安平劍獅的在地轉譯為例。創業管理研究, 6(4),105-122。
12. 張育銓(2011)。台灣的宗教觀光及其研究:方法論與本質論的探索。育達科大學報,(27),65-84。
13. 張家麟(2007)。大陸「宗教商品化」強弱之觀察—雲南,吉林,遼寧三地五教的觀察報告。 真理大學人文學報,(5),55-78。
14. 陳永森(2010)。地方政府產業節慶行銷模式與經驗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爲例。鄉村旅遊研究, 4(2),19-28。
15. 曾金承(2012)。書評:鄭志明,《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天地人鬼神五位一體》。哲學與文化,39(6),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