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家作品(依姓名首字筆畫)
1.西川滿著,葉石濤譯,《西川滿小說集1》,高雄:春暉,1997年。
2.西川滿著,陳千武譯,《西川滿小說集2》,高雄:春暉,1997年。
3.呂赫若著,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上、下》,台北:印刻,2006年。
4.周金波著,中島利郎、周振英編,《周金波集》,台北:前衛,2002年。
5.張文環著,張恆豪編,《張文環集》,台北:前衛,1991年。
6.辜嚴碧霞著,邱振瑞譯,《流》,台北:草根,1999年。
7.楊逵著,〈模範村〉,彭小妍編,《楊逵全集・小說卷(三)》,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1998年。
8.楊守愚著,張恆豪編,《楊守愚集》,台北:前衛1991年。
9.賴和著,張恆豪編,《賴和集》,台北:前衛,1991年。
10.鍾肇政、葉石濤編,《送報伕》,台北:遠景,1997年。
二、專書專著(依中文文言、中文白話、中文譯本、日文,再依姓名首字筆畫、出版先後排列)
(一)文言
1.李元春,《台灣志略》,台北:台灣省文獻會,1966年。
2.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3.沈葆楨,《福建台灣奏摺》,台北,大通書局,1987年。
4.郁永河,《裨海紀遊》,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6年。
5.連橫,《台灣通史》,台北:台灣省文獻會,1976年。
6.鄭鵬雲,《新竹縣志初稿》,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11年。
7.蔣毓英,《台灣府志》,台北: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二)中文
8.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2014年。
9.李亦園,《文化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1966年。
10.李亦園,《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1978年。
11.李亦園,《說文化,談宗教——人類學的觀點》,華藝數位,2010年。
12.阮昌銳,《台灣民間信仰》,台北:觀光局,1998年。
13.林美容,《台灣民俗的人類學視野》,台北:翰蘆,2014年。
14.林衡道,《台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2001年。
15.黃文博,《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常民文化,1997年,頁7。
16.黃麗雲,《近代龍神信仰:龍・船・水與競渡》,台北:博揚文化,2012年。
17.劉枝萬,《南投縣風俗志宗教篇稿》,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3年。
18.劉枝萬,《台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聯經,1983年。
19.蔡相煇、吳永猛編著,《台灣民間信仰》,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2001年。
20.戴寶村,《簡明台灣史》,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7年。
(三)中文譯本
21.片岡巖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台北:眾文,1981年。
22.巴赫汀,《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書店,1988。
23.尼克拉斯.盧曼,王瑜君譯,《社會的宗教》,台北:商周,2004年。
24.弗萊茲史托斯著,根瑟.馬庫斯譯,《宗教學概論》,台北:華泰,2001年。
25.涂爾幹著,芮傳明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型式》,台北:桂冠,1992年。
26.鈴木清一郎,《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1984年。
27.韋伯著,劉援、王予文譯,《宗教社會學》,台北:桂冠,1993年。
28.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台北:麥田,2006年。
29.《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篇》明治28年10月到明治35年4月、明治34年6月到明治35年8月、明治35年8月到明治42年6月、明治42年5月到明治44年11月、明治44年12月到大正元年8月、大正元年9月到大正6年12月、明治38年到大正6年、明治39年到昭和3年,共9本。
(四)日文
30.《旧外地法令集》,帝国地方行政学会,1929年。
31.《台灣地方行政》,台灣民風作興委員會,1936年。
32.《台灣慣習記事》,台灣慣習研究會,1905年。
33.《民俗台灣》,台北:武陵,1995年。
34.《敬慎》,台灣神職會,1931年。
35.《諭告訓達類聚》,台北:台灣總督官房文書課,1944年。
36.川村湊,《「大東亜民俗学」の虚実》,東京:講談社,1976年。
37.小林,《ゴーマニズム宣言スペシャル・天皇論》,東京:小學館,2009年。
38.文部省編,《国体の本義》,內閣印刷局,1937年。
39.中島利郎編,《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
40.丸井圭治郎,《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台北:捷幼,2006年。
41.台湾総督府,《明治百年史叢書:台湾統治概要》,東京:原書房,1973年。
42.台湾教育會編,《台灣教育沿革誌》,東京:青史社,1982年。
43.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史》,台北:南天書局,1997年。
44.矢內原忠雄,《帝国主義下の台湾》,東京:岩波,1929年。
45.阪本健一編,《明治以降神社關係法令史料》,神社本廳明治維新百年紀念事業委員會,1968年。
46.竹越與三郎,《台灣統治志》,東京:博文館,1905年。
47.林美容、三尾裕子,《台灣民間信仰文獻目錄》,東京:風響社,1997年。
48.吳密察,《台湾史小事典》,福岡:中国書店,2007年。
49.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
50.東鄉實、佐藤四郎,《台灣殖民發達史》,東京:晃文館,1916年。
51.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台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52.宮崎直勝,《寺廟神の昇天--台湾寺廟整理覚書》,台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台北支店,1942年。
53.柴田廉,《台灣同化策論》,台北:晃文館,1923年。
54.柴田勇之助編,《明治詔勅全集》,皇道館事務所,1907年。
55.曾景來,《台灣宗教と迷信陋習》,東京:大空社,1938年。
56.後藤新平,《日本植民政策一斑》,東京:拓植新報社,1921年。
57.鷲巢敦哉,《台灣保甲皇民化讀本》,東京:日東,1941年,頁260-263。
58.蔡錦堂,《日本帝国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1994年。
59.增田福太郎,《台灣本島人の宗教》,東京:明治聖德紀念學會,1935年。
60.増田福太郎,《台湾の宗教:農村を中心とする宗教研究》,東京:養賢堂,1939年。
61.増田福太郎,《東亜法秩序序説:民俗信仰を中心として》,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42年。
(五)英文
62.Swanson, Guy E., The birth of the gods: the origin of primitive belief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66.
63.Lévi-Strauss, Claude., Structural Anthropology, trans. Claire Jacobson and Brooke Grundfest Schoepf, 1963.
三、期刊/單篇/會議論文(依姓名首字筆畫)
1.下村宏,〈台灣統治ニ關スル所見〉,《下村宏文書》第6號,1915年。
2.三尾裕子,〈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日本人觀點〉,張珣編,《台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與新思維》,台北:南天,2003年。
3.山根幸夫,〈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の成果〉,《論集:近代中国と日本》,東京:山川,1976年。
4.中村哲,〈皇民化作為一種文化政策的問題〉,《台灣時報》,第23卷,第1期,1941年。
5.王見川,〈西來庵事件與道教、鸞堂之關係〉,《台北文獻》,第120期,台北:台灣省文獻會,1997年。
6.王泰升,〈台湾における慣習の国家法化を例として-〉,發表於慣習と近代法研究会,名城大學,2014年。
7.王渝君,〈《社會的宗教》譯者序〉,盧曼著,《社會的宗教》,台北:商周,2004年。
8.江寶釵,〈從台灣日據時期小說中「自然」的三種型態看張文環「夜猿」的殊異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7期,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9.江寶釵,〈張文環「閹雞」中的民俗與性別意識〉,《中國學術年刊》,第21期,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2000年。10.江燦騰,〈日據時期台灣新佛教運動的先驅——「台灣佛教馬丁路德」林德林的個案研究〉,《中華佛學學報》,第15卷,2002年。11.江燦騰,〈《台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去殖民化與台灣佛教主體性確立的新探索》序〉,《台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去殖民化與台灣佛教主體性確立的新探索》,台北:東大,2003年。
12.伊原吉之助,〈台湾の皇民化運動——昭和十年の台湾〉,中村孝志編,《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13.伊能嘉矩,〈台湾の漢民の信仰に顕われた海の神〉,《人類学雑誌》,第33卷,第6號,1918年。
14.伊藤博文,〈台湾の法律に関する調書〉,《台灣資料》,東京:秘書類纂刊行会,1936年。
15.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唐君毅,〈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民主評論》,第9卷,第1期,1958年。
16.吳密察,〈「台灣文化」的歷史建構——一個初步的試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0卷,第3期,2014年。
17.林美容,〈台灣民間信仰之分類〉,《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南港:中研院民族所,1997年。
18.林茂賢,〈台灣人的媽媽——媽祖〉,《傳藝》,第76期,2008年6月,頁33-36。19.林璀瑤,〈評介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史耘》,第9期,2003年。20.柳書琴,〈「謎」一樣的張文環:日治末期張文環小說的民俗風〉,《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7年。
21.洪淑苓,〈楊雲萍的民俗文化觀與民俗研究之特色〉,《民間文學年刊》第二期增刊,民俗暨民間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號,2008年。22.洪淑苓,〈論黃得時先生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第5期,2009年。
23.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年)〉,《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論文集》,台北:允晨,2002年。
24.周婉窈,〈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7年。25.翁聖峰,〈日據時期(1920-1932)台灣的儒學與儒教——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台灣文獻》,第51卷,第4期,2000年。
26.郭文般著,〈第十章:宗教〉,王振寰、瞿海源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2004年。
27.黃金麟著,〈第二章:文化〉,王振寰、瞿海源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2004年。
28.黃得時,〈晚近の台灣文學運動史〉,《台灣文學》,1941年10月。
29.黃得時,〈《台灣風俗誌》代序〉,《台灣風俗誌》,台北:眾文,1981年。
30.張文薰,〈一九四○年代台灣日語小說之成立與台北帝國大學〉,《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2011年。
31.張文薰,〈「風俗小説」的迷思〉,《張文環及其同時代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3年。
32.張珣,〈信仰與文化:李亦園先生與台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中研院民族所,第88期,1999年。33.張隆志,〈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台灣的文化政治〉,台大台文所,《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2期,2006年。
34.張修慎,〈戰爭時期台灣知識份子心中關於「民俗」的思考〉,《台灣人文生態研究》,第9卷,第2期,2007年。
35.張修慎,〈1940年代台灣「鄉土意識」的底端——從「鄉土文學論爭」到『民俗台灣』的討論〉,第10卷,第3期,2014年。
36.陳允元,〈台灣新文學史關鍵詞101〉,《聯合文學》,第328期,2012年2月。
37.陳明台,〈《西川滿小說集2》作品解讀〉,《西川滿小說集2》,高雄:春暉,1997年。
38.陳培豐,〈重新解析日本統治下台灣的『同化』國語教育政策——以日本近代思想史為座軸〉,《台灣史研究》,第7卷,第2號,2001年。
39.陳建忠,〈一個殖民地作家的自畫像:論張文環的成長小說〉,《張文環及其同時代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3年。
40.溫國良,〈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法規史料一考察〉,發表於台灣文獻史料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台灣省文獻會,2000年。
41.溫國良,〈日治初期日台宗派訂約始末〉,《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法規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至昭和二十年》,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42.新谷尚紀著,李承緯譯,〈日本民俗學與對台灣民俗研究的可能助益〉,《文資學報》,第7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2012年。
43.鄭螢憶,〈科技、信仰與地方發展——日治時期私設鐵路與北港朝天宮之關係〉《暨南史學》,2008年。44.楊祖漢,〈儒學的宗教性〉,《鵝湖學誌》,第40期,台北,2008。45.蔡明璋著,〈第十三章:權力與政治體系〉,王振寰、瞿海源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2004年。
46.蔡錦堂,〈日本據台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台北:中國與亞洲國定關係史學術研討會,1993年。
47.蔡錦堂,〈日據末期台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史聯雜誌》,第19期,1991年。48.蔡錦堂,〈日本據台末期神社的建造——以「一街庄一神社」政策為中心〉,《淡江史學》,第4期,1992年。49.蔡錦堂,〈日本治台時期的神道教與神社建造〉,《宜蘭文獻雜誌》,第50期,2001年。50.蔡錦堂,〈再論「皇民化運動」〉,《淡江史學》第18期,2007年。51.蔡蕙頻,〈日治時期台灣的宗教發展與尊皇思想初探〉,《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40卷,第1期,2009年。
52.橋本恭子,〈試論張文環的小說書寫:以「閹雞」為例〉,《張文環及其同時代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3年。
53.瞿海源,〈台灣宗教社會學的發展〉,《宗教社會科學》,第1期,2008年。
54.Ingemar Fagerlind, and Lawrence J. Saha,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 no. 5, 1986, pp1251-1253.
四、學位論文(依姓名首字筆畫)
1.王景苡,〈書寫「精神血液」——皇民化時期台灣小說的「民族」再現〉,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2.江燦騰,〈殖民統治與宗教同化的困境——日據時期台灣新佛教運動的頓挫與轉型〉,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0年。3.李純芬,〈帝國視線下的在地民俗實踐:殖民地台灣文學中的婚喪書寫(1937-1945)〉,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4.李雅敏,〈日治時期台灣小說中的台灣話文與民俗書寫研究——以〈媒婆〉、〈王爺豬〉、〈鬼〉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5.林本炫,〈當代台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7.陳玲蓉,〈日據時期台灣宗教政策研究——以神道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8.陳杏枝,〈台灣民間信仰的變遷與發展(1683-1945)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1683-1945〉,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95年。
9.戴文鋒,〈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台灣民俗學:以《民俗台灣》為分析場域〉,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10.葉宜婷,〈日治時期中、短篇小說中神道與台灣風俗信仰的書寫研究(1936-1945)〉,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1.蔡素貞,〈日據時期台灣人對日本文化之迎拒:殖民性、現代化與文化認同〉,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12.蔡蕙如,〈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碩博士班博士論文,2007年。五、電子資源
1.台灣時報
http://140.112.113.22/twjihoapp/start.htm
2.台灣民報
http://www.dhcdb.com.tw/TM/
3.台日報
http://140.112.115.15/ddnc/ttsddn?@12:368401044:0:::-1#JUM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