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李醒塵著,《西方美學史教程》,臺北:淑馨,1996年。
李麗娟著,《神學的發生--方法論、神論、人論》,臺北:校園書房,2014年。
易英著,《西方20世紀美術Western art in the 20th century》,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林憲著,《臨床精神醫學》,臺北:國立編譯館,1985年。
高宣揚著,《沙特傳》,臺北:萬象,1994年。
黃小石著,《苦難的尋思》,臺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15年。
黃彼得著,《聖經基督論》,臺北:校園書房,1992年。
傅毅成著,《沙特—自己反對自己》,臺北:北辰文化,1988年。
楊宗儒著,《陪孩子一起養蝴蝶》,臺北:城邦文化,2013年。
蔡源煌著,《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雅典,1990年。
國語日報出版中心主編,《新編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2000年。
台灣聖經公會,《聖經:新標點和合本-神版》,台灣:聖經公會,1988年。
中譯書目:
Arnheim, Rudolf著,郭小平、翟燦合譯,《藝術心理學新論》,臺北:台灣商務,1992年。
Arnheim, Rudolf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1982年。Chalumeau, Jean-Luc著,陳英德、張彌彌合譯,《西方當代藝術史批評》,臺北:藝術家出版,2002年。
Chalumeau, Jean-Luc著,王玉齡譯,《藝術解讀》,臺北:遠流,1996年。
Chipp, Herschel B.著,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Ι》,臺北:遠流,1995年。
Chipp, Herschel B.著,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II》,臺北:遠流,1995年。
C. S. Lewis, C. G.著,宋偉航譯,《痛苦的奧秘—一場思辨之旅》,新北市:校園書房,2015年。
Deleuze, Gilles著,陳蕉譯,《法蘭西斯.培根 : 感官感覺的邏輯》,臺北縣新店市:桂冠,2009年。
Delfgaauwd, Bernard著,傅佩榮譯,《二十世紀的哲學》,臺北市: 問學,1985年。
Eco, Umberto著,彭淮棟譯,《醜的歷史》,臺北:聯經,2008年。
Ferguson, Niall著,翁嘉聲譯,《世界大戰:20世紀的衝突與西方的沒落》,新北市:廣場出版,2015年。
Frank, Patrick著,陳玥蕾譯,《視覺藝術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2008年。
Frankl, Viktor E.著,鄭納無譯,《意義的呼喚》,臺北:心靈工坊,2002年。
Frankl, Viktor E.著,趙可式、沈錦惠合譯,《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臺北:光啟文化,2012年。
Garrfder, Jostein著,蕭寶森譯,《蘇菲的世界(上)》,臺北:智庫,1995年。
Garrfder, Jostein著,蕭寶森譯,《蘇菲的世界(下)》,臺北:智庫,1995年。
Gay, Peter著,梁永安譯,《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 : 從波特萊爾到貝克特及其他人》,臺北市:立緒文化,2009年。
Gibran, Kahlil著,張琰、馬騋譯,《先知&先知的花園》,臺北:遊目族文化, 2014年。
Gombrich, Ernst 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臺北:聯經,1998年。
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著,朱孟實譯,《美學II》,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著,朱孟實譯,《美學III》,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Johnson, Pual著,謝慧青等譯,《新藝術的故事》,臺北縣新店:木馬文化,2005年。
Jung, C. G.著,黎惟東譯,《人類及其象徵:心靈世界的探源》,臺北:好時年,1983年。
Littell , Jonathan著,林心如譯,《仿培根的三習作》,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4。
Lucie-Smith, Edward著,李長俊譯,《二次大戰後的視覺藝術》,臺北:大陸書店,1982年。
May, Rollo著,朱侃如譯,《焦慮的意義》,臺北縣:立緒文化,2004年。
Merleau-Ponty, Maurice著,龔卓軍譯,《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年。
Moltman, Jurgen著,林鴻信等譯,《耶穌基督:我們的兄弟,世界的救主》,臺北:台灣神學院出版社,2009年。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劉崎譯,《悲劇的誕生》,臺北市:志文出版社,1971年。
Packer, J. I.著,張麟至譯,《簡明神學》,臺北:更新傳道會,2013年。
Pascal, Blaise著,秦家懿譯,《巴斯卡深思錄》,臺北:光啟社,1986年。
Read, Herbert著,李長俊譯,《現代繪畫史》,臺北:大陸書店,1982年。
Read, Herbert著,孫旗譯,《現代藝術哲學》,臺北:東大,1989年。
Read, Herbert著,梁錦鋆譯,《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臺北:遠流,2011年。
Russell, Sharman Apt著,張琰譯,《蝴蝶法則:柔弱物種在演化競賽中的生存智慧》,臺北:貓頭鷹,2007年。
Saint-Exupéry, Antoine de著,曲愛琳譯,《小王子》,臺北:九大文化,1988年。
Sartre, Jean Paul著,陳宣良等譯,《存在與虛無》,臺北:貓頭鷹,2000年。
Sartre, Jean Paul著,陳鼓應、金溟若合譯,《沙特小說選》,臺北:志文,1969年。
Sartre, Jean Paul著,魏金聲譯,《影像論》,臺北:商鼎文化,1992年。
Sartre, Jean Paul著,韋德.巴斯金編;歐陽有權、馮黎明譯,羅務恆校,《沙特論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Sartre, Jean Paul著,潘培慶譯,《沙特的詞語》,臺北:左岸文化,2002年。
Shaw, Gwen著,曹玲玲譯,《回家》,臺北:以琳,2013年。
Stadt, Verlag Neue著,蕭瀟譯,《基督形象的藝術神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Stampf, Samuel Enoch、Fieser, James.著,鄧曉芒、匡宏譯,《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沙特及其後》,臺北市:麥格羅希爾、五南,2014年。
Sylvester, David著,陳品秀譯,《培根訪談錄》,臺北市:遠流,1995年。
Sze, Newman著,《苦難的意義與達到榮耀》,美國:美國見證出版社,2002年。
Tolstoy , Lev著,耿濟之譯,《藝術論》,臺北:遠流,1989年。
Tuan, Yi-fu(段義孚)著,周尚意;張春梅譯,《逃避主義》,臺北縣:立緒文化,2006年。
Tuan, Yi-fu(段義孚)著,潘桂成譯,《恐懼》,臺北縣:立緒文化,2008年。
Yancey, Philip著,徐成德譯,《盼望的線索》,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14年。
Zacharias, Ravi著,黃大業譯,《如果沒有神》,台北市:希望之聲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
Zacharias, Ravi and Vince Vitale著,顧美芬譯,《為何受苦:生命無理時,找到意義與安慰》,台北市:台灣舉手網路協會,2016年。
英文書目:
Andrew Causey, Sculpture Since 194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David Hopkins, After Modern Art 1945-200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Lawrence Gowing、Hunter, Francis Bacon, Washington, D.C.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89.
學位論文︰
邱亦森,〈沙特《存有與虛無》的自由概念〉(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2000)。
洪國欽,〈「假纏繞」與「真綑綁」:有關馬克斯•貝克曼之繪畫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2004)。張淑慧,〈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藝術中「框」意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2004)。線上網頁資源:
ARTstor網站http://library.artstor.org/library/#1。
Art in America. Sep2003, Vol. 91 Issue 9, p94. 5p. 6 Color Photographs.
http://ahrp.ntua.edu.tw:2372/ehost/detail/detail?sid=e0abb248-5c86-4801-9d6d-9016c36ba470%40sessionmgr4004&vid=24&hid=4112&bdata=Jmxhbmc9emgtdHcmc2l0ZT1laG9zdC1saXZl#AN=10666431&db=aph
C. M., 〈JEAN FAUTRIER 1898-1964〉, 《Modern Painters.》, accessed Winter2002,
Vol. 15 Issue 4, p164-164. 1/2p.,
http://ahrp.ntua.edu.tw:2372/ehost/detail/detail?sid=e0abb248-5c86-4801-9d6d-9016c36ba470%40sessionmgr4004&vid=33&hid=4112&bdata=Jmxhbmc9emgtdHcmc2l0ZT1laG9zdC1saXZl#AN=59516307&db=aph
Ebony, David,〈Jean Fautrier: Rapturous Texture.〉,《Art in America》, accessed Sep2003, Vol. 91 Issue 9, p94. , http://ahrp.ntua.edu.tw:2372/ehost/detail/detail?sid=e0abb248-5c86-4801-9d6d-9016c36ba470%40sessionmgr4004&vid=24&hid=4112&bdata=Jmxhbmc9emgtdHcmc2l0ZT1laG9zdC1saXZl#AN=10666431&db=aph
Giacobetti, Francis, 〈Francis Bacon: I painted to be loved.〉, The Art Newspaper, No. 137, June 2003. The Last Interview. The Independent – Saturday Maga-zine. June 14, 2003. Retrieved from http://media.aphelis.net/wp-content/uploads/2012/11/GIACOBETTI_2003_Francis-Bacon_-the_last_interview_The_Independent.pdf (2016)
Journal of Visual Art Practice. 2009, Vol. 8 Issue 3, p181-193. 13p. 2 Illustrations.
Michael J.W. Stickings, 〈Max Beckmann: Night (1918-19)〉, accessed, November 11, 2015http://the-reaction.blogspot.tw/2007/10/max-beckmann-night-1918-19.html
Modern Painters. Winter2002, Vol. 15 Issue 4, p164-164. 1/2p.. October. Spring2004,
Issue 108, p50-72. 23p. 9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s
http://ahrp.ntua.edu.tw:2372/ehost/detail/detail?sid=e0abb248-5c86-4801-9d6d-9016c36ba470%40sessionmgr4004&vid=37&hid=4112&bdata=Jmxhbmc9emgtdHcmc2l0ZT1laG9zdC1saXZl#AN=13143174&db=aph
Oxford Art Online
http://ahrp.ntua.edu.tw:2058/subscriber/article/grove/art/T032017pg3?q=Giacometti&search=quick&pos=4&_start=1#firsthit
Steven C. Munson, 〈Giacometti's truth〉, 《Arts & Humanities Full Text》, accessed October 23,2015, http://ahrp.ntua.edu.tw:2142/artshumanities/docview/195877279/fulltext/69DE44843A664DF8PQ/7?accountid=14230
東日本大震災災情統計 http://www.taiwan921.lib.ntu.edu.tw/japan09.html。
多媒體資源:
Os Guinness, If God is God why do bad things happen?, by Day of Discovery(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 2015),DVD.
Neil MacGregor, Seeing Salvation, produced by Patricia Wheatley(1972; London: BBC, 2002),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