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45cf:c86b:e393:b18b)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09: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郁祺
研究生(外文):LIU, YU-CHI
論文名稱:《一首搖籃之歌》創作論述—童話中的悲劇啓示
論文名稱(外文):The Cre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Lullaby” — The Inspiration of Fairytale Tragedy
指導教授:石昌杰石昌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 C. Jay
口試委員:張維忠許峻誠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WEI-CHUNGHSU, CHUN-CHENG
口試日期:2017-06-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動畫藝術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7
中文關鍵詞:2D動畫童話悲劇童話悲劇美
外文關鍵詞:2D animationfairytale tragedyfairy taletragic beau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現實生活無情擊打下,童話故事的美好想像與人們越發疏離。當我們卸除對童話的刻板印象,著眼於童話中的悲劇表現時,將發現童話悲劇是如此地貼近生活。糖衣包裹真實的悲劇美,代表著一種崇高的審美境界,將悲的命運演繹出暖意、詩意和愛,使之充盈觀者情感達到反思目的。本創作研究探討童話悲劇的結構要素,透過兒童文學及兒童動畫個案分析歸納,掌握悲劇的呈現方式並妥善拿捏悲劇因素的比重,進而運用到2D動畫創作上。悲劇美帶給觀眾的積極作用,成功將觀眾的心引領至溫暖的感動並自我省思。
In the face of the stark reality of life, people feel increasingly alienated from traditional fairytale happy ending. When we explode the stereotype of the fairy tales, focus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gic fairytales, will find they are so close to life. The fairytale tragedy which are sugar coated truth, through sad fate conveys warmth and love, represents a sublime aesthetic realm. This research including: discussion on elements of tragedy, analysi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animation, and find out how to render fairytale tragedy. Furthermore, by conceptual principles applied to this 2D animation, make peopl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背景 1
第二節 創作動機 1
第三節 創作目的 2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3
第五節 創作流程與架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悲劇定義與探討 5
一、悲劇定義範圍界定 5
二、悲劇的本質 6
三、悲劇的構成要素 14
第二節 童話中的悲劇意識 16
一、兒童文學中的童話悲劇 17
二、兒童動畫中的悲劇 22
第三節 小結 31
一、童話悲劇的精神淨化 31
二、童話悲劇的反思與道德啟發 32

第參章 創作內容與方法 34
第一節 作品基本資料與創作理念 34
一、作品基本資料 34
二、創作理念 35
第二節 前製作業 36
一、主要角色介紹 36
二、角色比例 39
三、場景設定 40
四、分鏡腳本 42
第三節 動畫製作 42
一、TVP Animation的設置 42
二、動畫線條繪製 44
三、動畫上色 44
第四節 特效合成 46
一、線條鋸齒邊平滑 46
二、背景透過光 46
三、慢動作殘影 48
四、跟隨鏡頭的走路晃動 48
五、濾鏡校色 49

第肆章 結論 50
第一節 創作與研究心得 50
第二節 未來展望與結論 50

參考文獻 52
一、書籍 52
二、期刊論文 52
三、網路資料 53

附錄 54
一、《一首搖籃之歌》文字腳本 54
二、《一首搖籃之歌》分鏡表 70

一、書籍
1.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台北:日臻出版社,1995。
2.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0。
3.陳正治。《童話寫作研究》。台北:五南,2000。
4.嚴秀萍。《童話中的反動思維:以狼和女巫形象之遞嬗為討論核心》。台北:秀威資訊,2010。
5.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詩學》。劉效鵬(譯)。台北:五南,2008。
6.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沖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7.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周國平(譯)。北京:三聯,1986。
8.黑格爾(G.W.F. Hegel)。《美學‧第三卷》。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9.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安徒生童話故事集》。葉君健(譯)。台北:光復,1998。
10.王爾德(Oscar Wilde)。《快樂王子》。立村文化編譯組(譯)。新北:立村文化,2009。

二、期刊論文
1.王志輝。〈黑格爾之悲劇理論:把希臘悲劇作為一「主體性的經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6(2006):61-106。
2.代小兵,劉秀華。〈論希臘古典文學作品對英語詞彙的衍生價值〉《遼寧工業大學學報》14.2(2012):52。
3.李文斌。〈悲劇和悲劇美〉《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2.1(2006):10-13。
4.吳英長。〈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臺東師專學報》14(1986):198。
5.佟婷。〈論動畫藝術悲劇性的審美價值〉《臺東師專學報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2009): 81-82。
6.楊華芬。〈淺論童話悲劇審美對兒童的震撼力及其意義〉《現代語文》31 (2009): 159-160。
7.熊元義,余三定。〈西方悲劇理論的兩大類型〉《浙江師範大學學報》5.31(2006):1-10。

三、網路資料
1.張美妮。單純明快的敘事方式。http://www.yn99.net/zs29.htm(2013/04/2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