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20: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佳儀
研究生(外文):LIN,CHIA-YI
論文名稱:社區高齡者的藝文參與—以鳳甲美術館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Arts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 The Case of the Hong-Gah Museum
指導教授:賴瑛瑛賴瑛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AI.YING-YING
口試委員:陳佳利蔡幸芝
口試委員(外文):CHEN,CHIA-LITSAI, HSING-CHIH
口試日期:2017-01-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9
中文關鍵詞:美術館社區高齡者藝文活動
外文關鍵詞:museumcommunitythe elderlycultural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旨探討鳳甲美術館2015年「北投藝景:我家也有美術館」社區公共藝術計畫之服務社區高齡者的未來潛力與發展。本研究著重於美術館、合作社群,以及高齡者三方對於計畫的觀點與建議。本文從美術館和社區的關係、美術館自身定位、社區藝術教育現況等,分析北投藝景的實踐歷程,延伸至未來對社區高齡藝術教育活動規劃。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為主,搭配文獻分析、半結構訪談及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歸納出適合社區高齡者參與的藝術教育活動建議,分析後主要發現:
一、 美術館自身的態度,是影響社區高齡者參與美術館藝術教育活動的主因。改變「美術館」、「藝術」的刻板印象,透過非典型的藝術活動,觸及更多社區高齡者。北投藝景以「吃」為主題,打破美術館框架,符合高齡族群參與動機的「趣味性」,「學習知識」並非高齡者的主要參與動機。
二、 美術館和社群的關係對等,有助社群成為美術館在社區中重要的夥伴,提升美術館自身能量。建議美術館持續探索北投文化,或具特殊才藝與文化的社群、高齡者,蒐集社區意見,並將館內的活動與北投地區結合,更能產生共鳴,吸引更多社區潛在觀眾;館方欲進入社區之目標已初步達成,本次活動策略亦符合社區期待。
三、 美術館與社區藝文單位舉辦活動的不同處,在於美術館本身的核心價值,有助於提升美學觀念和生活品質,且具備空間優勢與藝術專業度,豐富社區高齡者接觸藝術的管道的選擇。。建議鳳甲美術館未來能逐步針對高齡者,設計創新的藝術活動,能更協助社區高齡者提高藝文活動參與動機。

This study analyses future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art plan“ Artscape Beitou : Our Museum and I ” organized by Hong-Gah Museum to serve elders within local community. The research elaborates on the perceptions of the plan from museum, cooperative groups and elders. By analy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eum and community, the position of museum itself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mmunity art education, future planning about art education event for community elderlies is promoted. This research applies case study, literature review,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target group interview to summarize the suggestions on art educational events that are oriented to community elderlies. The findings are listed below.

1、The image of the museum is critic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preference and intention of community elderl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ent. Transforming the stereotype of museum and art would attract more community elderlies. In respect of art education, the Museum has reduced the gap between community and art by providing innovational topic, amplifying the interestingness instead of knowledge learning alone.
2、As for the cooperative groups, local ide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collaboration. Thus, the event has to involve community culture and related social issues. Both local community and elderly participants agree that the Artscape Beitou Plan is helpful to break the conventional image of Museum and integrate with the community. It enhance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local residents and transformed the original academic impact of the Museum successfully. Overall speaking, the aim of the Museum to integrate with the community has been primarily achieved and art educational events has met the expectations from the community.
3、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lan of the Museum and the art educational events is the core value of Museum. This core value with spatial strength professionalism of art increases aesthetic and life quality, expands different alternatives for elderlies to engage with ar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5
第一節 高齡教育理論 25
第二節 高齡者的學習動機與特性 32
第三節 高齡者的社區藝文參與 40
第四節 博物館教育與學習理論 49
第三章 個案分析「北投藝景:我家也有美術館」 58
第一節 兼具當代藝術與社區美學:鳳甲美術館 58
第二節 北投藝景:活動架構與流程 65
第三節 北投藝景:活動執行紀錄 70
第四節 北投藝景:活動成果 93
第四章 訪談研究結果 97
第一節 鳳甲與北投社區的關係:從陌生人到合作夥伴 97
第二節 打破優越感:美術館是社區與藝術的橋樑 100
第三節 北投藝景:藝術生活化,拉近與在地的距離 103
第四節 鳳甲與社區高齡者的互動關係 114
第五章 研究結論 12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4

參考資料 127
附錄一 館長訪談紀錄 131
附錄二 館員訪談紀錄 139
附錄三 焦點團體訪談紀錄 145
附錄四 合作社群訪談紀錄 154
附錄五 爺奶料理宣傳單 158
附錄六 北投藝景細部活動時程表 159



中文部分
于瑞珍(2011)。博物館學12堂課。臺北: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何青蓉(2009)。〈高齡者社區學習方案: 高雄市社區型長青學苑〉師友月刊,031。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臺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王秀雄(1986)。美術教育功能探討。教育資料集刊,11,頁18。
王政彥(2009)。健康終老.幸福家園。高雄:高雄師大教育學院,頁84。
朱芬郁(2004)。社區高齡者成功老化方案設計。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
社區教育與全球化。臺北:師大書苑。
呂憶皖(1998)。博物館非觀眾的開發。邁向二十一世紀科學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頁134-144。
何青蓉(2000)。從終身學習談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季刊,14(2),頁7-14。
邱天助(1993)。教育老年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邱再興(2015)。捨得。臺北:圓神。
李惠文(譯)(1999)。博物館行銷與非觀眾。博物館學季刊,13(2) 頁63-74。
吳慎慎(2007)。藝術介入公共生活-藝術實踐的社群學習。藝術與公共領域
藝術進入社區。臺北:遠流,頁97-99。
吳信如(譯)(2006)。瑪土薩拉的密謀顛覆高齡化社會的迷思。(原著:Frank
Schirrmacher)。臺北:臺灣商務。
吳麗芬等(2006)。懷舊團體治療實物指引之研發。實證護理,2(3),頁173-178。
林潔盈(譯)(2002)。博物館經驗。(原著︰Falk, J. & Dierking, L)臺北:五觀。
林振春(2005)。社會藝術教育發展現況調查及問題分析。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林麗惠(2002)。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之探究。成人教育學刊,6,頁107-129。
林麗惠(2006)。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頁113-170。
林振春(1997)。博物館如何推動社區終身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頁17。
林詩齡(1985)。美術教育目的之探討。國教天地,64,頁27-28。
林潔、劉婉珍(2013)。現代美術。臺北市立美術館:171,頁14。
林勤敏(2002)。高齡學習者的障礙與困難。成人教育學刊,65,頁44-50。
陳嘉彌、許涵、劉沂芳(2015)。高齡者在機構學習活動中應學基本知能之探究。
輔英通識教育學刊,2,頁12-141。
陳佳利(2009)。社區互動與文化參與新取徑:探萊斯特郡開放博物館的理念與
實務。博物館學季刊,23(2),頁21-37。
張英彥(2012)。中高齡觀眾的博物館學習活動經驗與需求探究—以國立自然科
學博物館為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章美英、許麗齡(2006)。質性研究:焦點團體訪談法之簡介與應用。護理雜誌,
53(2),頁67-72。
黃明月(1997)。博物館與自我導向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頁31-36。
黃富順(2004)。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高齡社會與高齡教育。
黃富順、黃明月(2008)。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張譽騰(譯)(2015)。博物館重要的事(原作者:Stephen E.Weil)。臺北:五觀。
張譽騰等(2011)。博物館學12堂課。臺北: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頁11。
張玉國譯(2006)。文化多樣性與人類全面發展。廣州人們民出版社/ UNESCO PUBLISHING,頁122。
廖敏君(2013)。高齡觀眾之博物館服務需求與偏好研究。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
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未出版。
劉婉珍(2004)。虛與實之間:博物館教育改革的契機。博物館學季刊,18(1)。
劉婉珍(2011)。博物館觀眾研究。臺北:三民書局,頁153。
蔡琰、臧國仁(2012)。老人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實例。臺北:五南。
蔡文瑞(2006)。高齡社會中高齡學習必要性與可能性之研究。東方學報,27。
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2010)。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臺北:師大書苑。
李雅慧等(2014)。高齡學習者持續參與學習的動機之歷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
10(2)。
楊深坑(1980)。美育在文化建設中之功能。師大教育研究所期刊,22,頁361。
李維靈等(2007)。〈退休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及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2),頁31。


英文資料
Hooper-Greenhill, E. (1994), Museum and their visitors, London: Routledge.
Hooper-Greenhill, E. (1994),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Museum, London: Routledge (Chapter 2)
Hooper-Greenhil, E. & Moussouri, T. (2002), Researching learning in museums and galleries 1990-1999: A bibliographic review, Leicester: Research Center for Museums and Galleries.
Hooper-Greenhill, E. (1992),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2001), ICOM Statutes. Paris: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 Retrieved from http://icom.museum/statutes.html#2.
Knowles , Malcom ,S.(1993).”Andragogy in selected Reprints from Museums, Adults. And the Humanities: A Guide for Educational Programming. Wash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26-37.
Venugopal, B. (1998), Visitor behavior in museums, In C. Dufresne-Tassé (Ed), Evaluation and museum education: New trend, 91-96, Paris: ICOM CECA.
Well, S. (2003), Beyond big and awesome: Outcome-based evaluation, Museum News, 82(6), 40-45,52-53.

網路資料
黃國彥,2010。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檢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184/ ,瀏覽日期:2016/7/20。
杜綺文,2006。參與觀察法。國科會例行報告,檢自http://solomon.km.nccu.edu.tw/xms/read_attach.php?id=90,瀏覽日期:2016/7/20。
黃富順,2000。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331/,瀏覽日期:2016/7/15。
鳳甲美術館http://www.hong-gah.org.tw/about,瀏覽日期:2016/4/13。
鳳甲美術館官網-計畫https://www.hong-gah.org.tw/604,瀏覽日期:2017/2/25。
2015博物館與高齡者共舞。檢自http://art.tnnua.edu.tw/museum/elder2015/homepage.html。瀏覽日期:2015/6/10。
Museum Definition,2007。檢自http://icom.museum/the-vision/museum-definition/,瀏覽日期:2016/8/23。
臺灣音樂群像。檢自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60&c=&t=2,瀏覽日期:2017/2/25。

參考網站
內政部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網站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
教育部社教司網站http://www.edu.tw/society/Laws/L01/l03l01.html
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網站http://www.icom.org/
美國博物館協會 (AAM) 網站http://www.aam-us.org/
鳳甲美術館網站https://www.hong-gah.org.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