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600:1f28:365:80b0:45cf:c86b:e393:b18b)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08:1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許晉偉
研究生(外文):
Chin-Wei Hsu
論文名稱:
人臉特徵擷取、影像註冊與變形
論文名稱(外文):
Facial landmark detection, registration, swapping and face morphing
指導教授:
王靖維
指導教授(外文):
Ching-Wei Wang
口試委員:
郭景明
、
周弘傑
口試日期:
2017-07-26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研究所
學門:
工程學門
學類:
生醫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0
中文關鍵詞:
人臉影像特徵擷取
、
影像註冊
、
仿射變形
外文關鍵詞:
Human facial image segmentation
、
Image registration
、
Affine transformation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303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現今幾年來,研究人員、學者與業界在於人臉影像的研究上,多著重於偵測和追蹤,對於特徵的擷取亦多應用於電腦辨識,人臉特徵註冊和變形多為娛樂性產品的附加功能。
本論文主要是結合了人臉影像特徵擷取、影像註冊和仿射變形等技術,開發出一個多功能地人臉特徵擷取、影像註冊與變形系統,該系統在現實生活當中許多層面上都蘊含著相當大的發展和應用性。像是可以運用於2D或3D的人像模擬、合成,可以3D模擬人臉術前術後的模樣,又讓夫妻預測下一代的模樣,亦或可以用於史料分析,透過模擬、組合人臉特徵盡可能還原出古人的外型。亦可搭配擴增實境,透過特製裝置投射在使用者身上,讓使用者得到更直接的感受。而近年來全球盛行的美妝與保養風潮、美容、整形等等領域,皆可運用人臉特徵註冊和變形達到更精準地分析、預測和模擬效果。本系統除了常見的全域人臉特徵變換,還開發了13種針對人臉細部特徵的功能,如何讓各項功能在不同人種、膚色等狀態下執行在功能開發上具備相當高的挑戰性。
本研究利用開源機械學習資料庫訓練出來的兩組人臉特徵模組,並搭配自行開發的演算法來進行人臉影像特徵擷取,在配合特徵點進行影像註冊與變形,最後使用無縫融合技術讓擷取特徵能與目標影像完美結合,以此來讓人臉影像的五官、上下眼皮、額頭、眉毛等等特徵可以進行變換或變形。
For the past few years, scientists and companies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facial image for detection and trace. Facial image segmentation regularly used for face recognition. Image registration and image transforms usually used on some applications for entertainment.
This study presents a multifunctional system of facial landmark detection, registration, swapping and face morphing. This system which combines the techniques of Human facial image segmentation, Image registration and Affine transformation is full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bility. For example, based on the facial synthesis and simulation system, patients can compare their 2D or 3D portrait before and after the surgery, parents can predict how their child looks like. Furthermore, we can even recover the face of ancient human for historical research. Moreover, patients will directly see and feel the effect of surgery by collaborating the technology of facial image and AR(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In recent years, skin care, face lifting and plastic surgery are prevalent around the world. Our facial landmark detection, registration, swapping and face morphing system can accurately predicts and analyses the effect of medical cosmetology surgery. Despite the common face exchange, we also develop 13 different functions for partial human face. It is a gauntlet to make all the functions work on different skin color or feature.
In this work, we trained two facial landmark modules on open source library and used our algorithm to do image segmentation. Then registered and transformed images by facial landmarks. Finally, we merged source and target image by the technique of image seamless clone.
教授推薦書 i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發表文獻 v
致謝 vi
目錄 vii
List of Tables xiii
圖目錄 xv
1 緒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研究動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2 研究目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3 論文貢獻 6
1.4 論文架構 6
2 研究背景 7
2.1 人臉特徵模紐訓練原理 7
2.2 影像註冊與仿射變換原理 8
2.3 影像無缝貼合原理 9
3 研究方法 11
3.1 全域人臉交換(使用68Landmark) 15
3.1.1 現有方法結果(Result of Bechmark Method) 15
3.1.2 改進方法 15
3.2 眼睛交換(使用68Landmark) 18
3.2.1 方法一 18
3.2.2 方法二 18
3.3 鼻子交換(使用68Landmark) 24
3.3.1 方法一 24
3.3.2 方法二 24
3.4 嘴部交換(使用68Landmark) 33
3.4.1 方法一 33
3.4.2 方法二 33
3.5 上下眼皮交換(使用68Landmark) 39
3.5.1 方法一 39
3.5.2 方法二 40
3.5.3 方法三 48
3.6 魚尾紋交換(使用68Landmark) 52
3.6.1 方法一 52
3.7 皮膚交換(不含額頭)(使用68Landmark和119Landmark) 56
3.7.1 方法一 57
3.7.2 方法二 57
3.8 眼睛水平移動(使用68Landmark) 61
3.8.1 方法一 61
3.8.2 方法二 62
3.9 眼睛垂滇移動(使用68Landmark) 73
3.9.1 方法一 73
3.9.2 方法二 76
3.9.3 方法三 82
3.10 特徵大小調整(使用68Landmark) 90
3.10.1 眼睛大小調整(使用68Landmark)方法 90
3.10.2 鼻子寬度調整(使用68Landmark)方法 93
3.10.3 鼻子長度調整(使用68Landmark)方法 103
3.10.4 嘴部寬度調整(使用68Landmark)方法 108
3.10.5 嘴部厚度調整(使用68Landmark)方法 111
3.11 額頭交換(使用119Landmark) 118
3.11.1 方 法一 118
3.11.2 方 法二 118
3.12 眉毛交換(使用119Landmark) 124
3.12.1 方 法一 124
3.12.2 方 法二 124
3.12.3 方 法三 130
3.12.4 方 法四 137
3.13 眉毛水平移動(使用119Landmark) 147
3.13.1 方 法一 147
3.13.2 方 法二 148
3.13.3 方 法三 155
3.13.4 方 法四 162
3.14 眉毛垂滇移動(使用119Landmark) 176
3.14.1 方 法一 176
3.14.2 方 法二 177
3.14.3 方 法三 178
3.14.4 方 法四 179
3.14.5 方 法五 181
3.15 眉毛特徵調整(使用119Landmark) 194
3.15.1 眉毛寬窄調整(使用119Landmark)方法 194
3.15.2 眉毛租紐調整(使用119Landmark)方法 204
4 實臉設計與結果分析 209
4.1 圖像處理函式庫:Dlib 和 OpenCV 209
4.2 68和119個Landmark的人臉特徵模紐 209
4.2.1 人臉特徵模紐訓練演算法 209
4.2.2 兩紐特徵模紐差異比較 210
4.3 完美比例介紹 211
4.3.1 完美比例標半一 212
4.3.2 完美比例標半二 217
4.4 實臉影像介紹 219
4.5 功能1:全域人臉交換(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1
4.6 功能2:眼睛交換(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1
4.7 功能3:鼻子交換(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2
4.8 功能4:嘴部交換(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2
4.9 功能5:上眼皮交換(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3
4.10 功能6:下眼皮交換(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3
4.11 功能7:魚尾紋交換(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4
4.12 功能8:皮膚交換(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4
4.13 功能9:眼睛移動(使用68Landmark)實臉 225
4.13.1 眼睛水平移動 225
4.13.2 眼睛垂滇移動 230
4.14 功能10:特徵大小調整(使用68Landmark)實臉 236
4.14.1 眼睛大小調整 236
4.14.2 鼻子寬度調整 . .
. . . . . . . . . . . . . . . . . 246
4.14.3 鼻子長度調整 . .
. . . . . . . . . . . . . . . . . 251
4.14.4 嘴部厚度調整 256
4.14.5 嘴部寬度調整 261
4.15 功能11:額頭交換(使用119Landmark)實臉 262
4.16 功能12:眉毛交換(使用119Landmark)實臉 262
4.17 功能13:眉毛移動(使用119Landmark)實臉 263
4.17.1 眉毛水平移動 263
4.17.2 眉毛垂滇移動 264
4.18 功能14:眉毛特徵調整(使用119Landmark)實臉 277
4.18.1 眉毛寬窄調整 277
4.18.2 眉毛租紐調整 278
5 結論與未來展望 279
5.1 結論 279
5.2 未來展望 280
參考文獻 281
[1] http://www.chimayclinic.com.tw/cosmeticsurgeryv iew.asp?id=167&sid=308.
[2] https://news.gamme.com.tw/1419384.
[3] Davis E. King Dlib-ml: A Machine Learning Toolkit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 ing Research http://dlib.net/ vol.10:1755-1758, (2009).
[4] Bradski, G. Dr. Dobb’s Journal of Software Tools (2000).
[5] Vahid Kazemi and Josephine Sullivan One Millisecond Face Alignment with an Ensemble of Regression Trees IEEE Conf.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pp.1867-1874(2014).
[6] Xing Wang Swap out a face in one image with a completely different face using OpenCV and DLib. 基 於opencv和Dlib的 人 臉 交 換(face swap) http://blog.csdn.net/wangxing233/article/details/51771265 (2016).
[7] Satya Mallick Face Swap using OpenCV ( C++ / Python )
http://www.learnopencv.com/face-swap-using-opencv-c-python/ (2016).
[8] Patrick Prez, Michel Gangnet, and Andrew Blake. Poisson image editing. In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vol.22:313–318, ACM, (2003).
[9] H. Lin, P. Du, W. Zhao, L. Zhang, and H. Sun, Image Registration Based on Corner Detection And Affine Transform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SP2010) (Normal University of China, China), pp. 2184-2188, (2010).
[6] Xing Wang Swap out a face in one image with a completely dierent
face using OpenCV and DLib. opencv.Dlib.盡幻(face swap)
http://blog.csdn.net/wangxing233/article/details/51771265 (2016).
[7] Satya Mallick Face Swap using OpenCV ( C++ / Python )
http://www.learnopencv.com/face-swap-using-opencv-c-python/ (2016).
[8] Patrick Prez, Michel Gangnet, and Andrew Blake. Poisson image editing. In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vol.22:313318, ACM, (2003).
[9] H. Lin, P. Du, W. Zhao, L. Zhang, and H. Sun, Image Registration Based
on Corner Detection And Ane Transform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SP2010) (Normal University of China, China),
pp. 2184-2188, (2010).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不同病人之間的電腦斷層之二維影像重合
2.
連續分段仿射變換之影像對位法
無相關期刊
1.
全自動4D影像註冊-3DCT與MRI人體脊椎影像對位與融合
2.
全自動即時電腦視覺系統與多階層式人工智慧-應用於臉部美妝保養行為辨識
3.
即時互動式雲端3D立體重建與顯像系統
4.
An Ensemble 3D Alignment Method in Application to 3D CT-MRI Fusion and 3D Brain Mapping
5.
以多階層式機器學習演算法應用於多類別影像辨識
6.
巨量影像雲端資料庫之設計與建立
7.
台北及高雄車站語言景觀之比較
8.
利用溶膠凝膠法製備含有benzo[c]cinnoline之聚苯并咪唑之質子交換膜及其於燃料電池之應用
9.
經高溫冷卻雙相鐵錳鋁合金鋼內肥粒體與沃斯田體發生spinodal相分離的研究
10.
應用於熱電能量擷取且具最大功率點追蹤及能量回收之自啟動高效能多輸出升壓轉換器
11.
LED調光技術之比較
12.
基於霧/雲運算架構的 智慧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作
13.
以FPGA設計與實現一個基於DPWM的降壓型轉換器
14.
基於基因演算法具可解讀規則及最適群聚之模糊分群演算法
15.
利用綜合機器學習演算法實現混合式室內定位導航方案之設計與實作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