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1] 張詩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永續發展評估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2] 傅朝卿,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
[3] 文建會,試辦閒置空間再利用實施要點,2001
[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之檢討,2001
[5] 劉舜仁,閒置空間再生為藝文場所的蹺翹板原理,2001
[6] 傅朝卿,建築再利用專題討論,2007
[7] 李清全,在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初探-以臺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1993
[8] 湯志民,在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析,2008
[9] 廖慧萍,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3[1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白皮書,2004
[11] 傅朝卿,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
[12] 黃海鳴,閒置空間再利用的作法,2003
[13] 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2009
[14] 漢寶德、劉新圓,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檢討,國政研究報告, 2008
[15] 陳華志,都市藝文空間發展研究-以台北市空間再利用為例,2005
[16]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1997, 2001
[17] 台灣經濟研究院,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言就報告,2003
[1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00
[19] 聯合國下相關五個機構,創意經濟報告,2008
[20] 張志明,我國創新育成中心推行產學合作之韻作現況與困境,2008
[21] 美國NBIA,育成中心定義,1993
[22] 林姵君,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現況與展望之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例,2006
[23] 許智凱,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大龍國小為例,2012
[24] 方迺中,都市再生與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2006
[25] 林品秀,閒置空間再利用之藝文活動探討 —以嘉義鐵道藝術村為例,2008
[26]劉進成,花蓮縣歷史建築營運管理之評估研究-以美崙溪畔日式宿舍群為例,2013
[27] 柯琬柔,舊建築再利用的風格創新:以客庄文創產業為例,2013
[28] 林志鳴,寶藏巖聚落活保存機制之研究,2013
[29] 林姵君,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現況與展望之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例,2006
[30] 陳玥瑾,學術型育成中心合作機制之研究--以逢甲大學育成中心為例,2007
網站:
[1] 蘭陽博物館第28期(蘭陽博物館2007年05月電子報),
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83&k=592
[2] prezi蟾蜍山byTeresa Liang,
https://prezi.com/enbv8szb4anb/presentation/
[3]蟾蜍山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tag/%E5%A5%BD%E8%9F%BE%E8%9C%8D%E5%B7%A5%E4%BD%9C%E5%AE%A
[4]聯合新聞網蟾蜍山,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97697-%E8%9F%BE%E8%9C%8D%E5%B1%B1%E7%9C%B7%E6%9D%91%E6%B7%A8%E5%9C%9F-%E5%8F%B0%E7%A7%91%E5%A4%A7%E8%A6%81%E8%93%8B%E6%A8%93%EF%BC%9F
[5]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112741
[6]蟾蜍行動,鄰里起哄,
http://georgehilltaipei.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3.html
[7]好蟾蜍與蟾山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G28JfzaZg
[8] 好蟾蜍與蟾山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G28JfzaZg
[9]台科蟾蜍山懶人包,
http://imgur.com/a/JqUXc#3
[10]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111000377-260102
[11]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31120072218
[12] imgur網頁,
http://i.imgur.com/dHqJYFp.jpg
書籍:
[1] Rober Tranci,找尋失落的空間-都市設計理論,1996
[2] Joseph A. Wilkes,《建築、設計、工程與施工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ure, Design,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1990
[3]傅朝卿,建築再利用設計的跨領域思維,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