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期刊
1. Palmer, S.E. (1999)Vision Science: Photons to Phenomenology [in English]. MIT Press.
2. Hall, E. (1966) The Hidden Distance , p.114-126 .
3. Donovan, M.G.(2008), Informal Cities and the Contestation of Public Space: The Case of Bogotá’s Street Vendors, 1988–2003.Urban Studies,45,29-51.
4. Mele, C. (2015),Urban markets as a ‘corrective’ to advanced urbanism: The social space of wet markets in contemporary Singapore.Urban Studies,52,103-120.
5. Turner, S. & Schoenberger, L.(2012) Street Vendor Livelihoods and Everyday
Politics in Hanoi,Vietnam:The Seeds of a Diverse Economy?Urban Studies,49
中文期刊
1. 王小璘, &司徒世瀚. "都市開放空間及其活動型態之探討一以台中市都市開放空問為例."設計學報,1998.2. 吳光庭. "都市文化遺產保存與地區再生的對話--以臺北市迪化街一段「127公店」為例." 博物館學季刊 ,2012.中文書刊
1. 楊歡,日本建築學會.建築設計資料集成---人體‧空間篇 [in 中文].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2. 徐磊青. "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和行為."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
3. 史秋實. "街巷空間設計尺度探討-從行為學的角度體驗城市空間." 建築科技, 2012.
李道增. 環境行為學概論.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9.
4. 高如萱. "台灣地區文化帶動區域再生之研究-以「都市再生前進基地」進駐大稻埕為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2012.
5. 張鈞硯. "大臺北地區利用文創事業導入都市再生過程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 2010.
6. 簡嘉儀. "應用使用後評估於市中心區商業型開放空間之研究-以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 2009.
7. 陳正軒." 以視訊影像進行三維房屋模型實景紋理敷貼之研究. " 國立中央大學,2006.
8. 梁福榮. " 攝影測量應用於古蹟記錄和邊坡表面變化量量測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2006.
9. 蔡瀚陞. " 利用無人載具及航空攝影測量技術探討知本森林遊樂區段之地形變化.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2016.
10. 簡鈺珊. " 近景攝影測量網形優化設計. " 國立台灣大學,2011.
11. 陳俊嘉. " 都會型形象商圈的環境色彩意象之研究-以台北市信義商圈為例.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2007.
12. 黃世忻. " 建立流行色彩意象空間之調查研究.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2001.
13. 石曉蔚. 1994 " 室內照明設計原理(初版). "淑馨出版社.
14. 李美玲. "串連商業中心立體人行設施空間之探討—以台北信義新天地為例.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