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舒芸(1996)。現代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色之初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振寰(1992)。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唐山文化。
王惠玲(1998)。我國工會功能與法律地位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7-2418-H-004-007-E21)。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何永福、楊國安(1993)。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李允傑(1992)。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巨流圖書。
李允傑(2002)。政府與工會,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毅、辰翊(2017)。勞動社會法爭點解讀,台北:高點文化。
李耀泰(2008 )。技能、市場與勞動者組織-台灣職業工會的不同樣貌。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質化取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研究,7,113-127。
何學政(2002)。我國工會與政黨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林大鈞(1987)。我國工會立法之研究。台北:工商教育出版社。
林正綱、黃金印(2001)。人力資源管理--新世紀觀點。台北:前程文化。
林宗弘(1999)。台灣國營事業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以台電公司為案例的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吳全成、陳俊益、黃國城(2010)。企業勞資關係「內涵」之建構與實證研究。台灣勞動評論,2(2),373-396。吳復新(2003)。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洪士程(2006)。台灣勞工運動。台北:華立圖書。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茆昔文(2008)。我國職業工會發展困境初探。台灣勞工季刊,14,54-61。
姚光祖(2009)。從地方產業總工會運作探討台灣工會組織狀況-以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徐宗國(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
徐國淦(2003)。台灣工運領袖類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天開(1983)。工會運動的理論基礎,勞工研究,73,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張烽益(2010)。台灣工會的危機與轉機,台灣勞工季刊,22,56-63。
張鑫隆(201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部分工時均等待遇原則,法學新論,24,75-108。張鑫隆(2010)。新勞動三法對台灣工會的意義及未來的課題,台灣勞工季刊,22,38-43。
陳正良(2009)。台灣地區基層工會組織與集體協商的情勢及檢討,就業與勞動關係季刊,1,96-105。
陳正良(2010)。台灣工會與協商結構:朝向較集權模式作發展,台灣勞動評論,2(1),21-62。陳月娥(2017)。勞資關係(含概要)。台北:千華數位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陳繼盛(1979)。勞資關係。台北:正中書局。
陳繼盛(1982)。建立勞工法規完整體系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經費補助專案。
陳繼盛(1994)。西德的勞工法院,勞工法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208-215。
陳武雄(1996)。台灣地區工會運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慶良(2000)。基層工會組織功能之限制和障礙 - 以雲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五東(2005)。從勞資爭議論勞工地位 - 1998 年台聯貨櫃罷工案例分析,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黃英忠(1987)。產業社會的人力問題之研究導向。國立中山大學學報,4,43-52。
黃英忠(1998),人力資源管理,臺北:三民書局。
黃御宇(2002)。以賽局理論分析OO光電公司之勞資爭議處理,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勞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越欽(1991)。勞動法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黃越欽(2006)。勞動法新論(修訂三版),台北:漢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程貫(1999)。勞動法裁判選輯(一)-關於權利事項與調整事項勞資爭議之區分。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黃程貫(1997)。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程貫(2006)。勞動法,台北:新學林。
黃程貫(2011)。台灣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台灣勞工季刊,26,40-49。
黃國隆(1995)。台灣與大陸企業員工工作價值觀之比較。本土心理學研究(4):組織心理與行為,92-147。台北: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傅國超(2005)。警察主管領導型態之研究-台北縣政府警察局分駐(派出)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碩士論文。葉秀珍、陳孝平、鄭文輝(2014)。制度實踐的困境:危機或轉機?全民健保體系中職業工會定位之探討,健康與社會,2,47-88。
詹火生、楊 瑩(1995)。英國社會工作教育及專業訓練。社會福利月刊,77,42-48。
劉士豪(2014)。勞動三法修正後罷工規範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劉士豪(2016)。勞動三法修正後罷工規範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51,133-181。
劉仲矩、余思慧(2004)。美商在台分公司工會成立歷程議題管理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7(1),24-38。劉桂錦(2015)。以模糊德爾菲法與層級架構法於工會服務績效指標之探討。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劉梅君(2015)。台灣勞動人權指標調查報告,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2015年11月,1-40。
董純惠(2013)。新工會法對於工會發展影響之探討 - 以桃園縣工會為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潘世偉(2004)。經濟全球化對台灣工會運動影響之探討,輔仁學誌,38,111-130。
潘世偉、成之約、林佳和(2003)。勞工問題與勞工法,台北市:空中商專出版社。
蔡明璋(1999)。經濟與工作,載於王振寰、瞿海源(2000)。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430-463。
衛 民(1990)。勞資關係 - 問題與政策,台北:環球經濟社。
衛 民(1993)。工會組織與勞工運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衛 民(1999a)。航空業勞動三權研究 - 以我國復興航空與美國西北航空爭議案為例,勞資關係論叢,9,71-98。
衛 民(1999b)。從勞動三權觀點論公共部門教師會協商權與罷工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2),265-299。
衛 民、許繼峰(1999)。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
衛 民、許繼峰(2005)。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衛 民、許繼峰(2006)。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合與分,勞工研究,6(1),73-95。
衛 民(2010)。新工會法第35條之內容分析-兼論規範雇主之不當勞動行為的複雜性與困境,台灣勞工季刊,23,84-93。
衛 民、許繼峰(2015)。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新北市:前程文化。
戴曉惠(2009)。衝突與合作:企業內工會與資方的互動本質。台灣勞動評論,67-88。韓仕賢(2010)。勞動派遣的影響與工會因應對策,台灣勞工季刊,23,51-58。
瞿扶難(2011)。我國航空業集體勞資爭議-1998年復興航空機師集體請辭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二、網路資源
中華航空公司 華航因應空服罷工說明稿 取自 https://www.china-airlines.com/tw/zh/discover/news/press-release/strike_announcement 登入日期 2017/1/
中華航空企業工會 工會簡介 取自 http://www.ciunion.net/ciunio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8&Itemid=95 登入日期 2017/1/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2016年6月21日)。【快訊 】華航罷工 2535票同意罷工 工會拿到實質罷工權 擇日正式罷工。 取自 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49347 登入日期 2017/1/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罷工聲明稿 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TFAUTFAU/
勞動統計查詢網 統計資料庫查詢 取自https://statfy.mol.gov.tw/statistic_DB.aspx 登入日期 2017/5/19
新頭殼新聞 (2016年6月15日) 交通部勞資爭議華航居首 工會嗆癱瘓桃機。取自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6-06-15/74183
三、西文部份
Abraham, H. M. (1987).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HarperCollins.
Brentano, L. (1870). O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Guilds and the Origin of the Trade Unions. London: Trubner & Co.
Danny, L. J. (199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
Dessler, G. (1991). Personnel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th ed.). London: Prentice - 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
Dunlop, J. T. (1993).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 NY: Henry Holt and Company.
Dunlop, J. T. (1993). Industrial relation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47-54.
Freeman, R. B. & James, L. M. (1984). What Do Union Do? NY: Basic Korpi.
French, W. (1990).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 Houghton Mif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