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期刊
王雯君(2005),客家邊界:客家意象的詮釋與重建,東吳社會學報,18,頁117-156。
王雯君、張維安(2004),客家文化與產業創意:2004年客家桐花祭之分析,社會文化學報,18,頁121-146。
司馬遷(1984),史記,卷73,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341。
林三郎(2008),世界遺產福建客家土樓的起源及演變,臺灣源流,45,
頁121-127。
林榮泰(2005)人性與科技的結合-文化創意。科學月刊,第396期,頁68-75。
林勤敏、尤楚婷(2013),整體造型創意設計研究-以水結晶意象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1(3),頁43-58。
柯亞先(2016),文創產品之創新設計與創業策略規劃:以福君包為例,創新與管理,12(1),頁39-75。
柯亞先、周啟雄、徐秋宜、吳宛真(2016),文創織品之綠色設計:從客家文化與意象塑造談起,人文數位與創意創新管理國際期刊,4(1),141-155。
范靜媛(2005),臺灣傳統客家婦女服飾的美學分析,台南女院學報,24,頁87-100。
俞龍通(2010),節慶活動組織創意與創新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為例,贛南師範學院學報,31(5),頁1-11。
馬芬妹(2010),臺灣藍染工藝產業的變遷與新發展,臺灣文獻季刊,61(2),頁153-188。
馬芬妹(2016),青出於藍-台灣藍染技術系譜與藍染工藝之美,南投: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頁22-23,53-58。
孫郁興(2013),古代中國染料萃取,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18,頁88-100。
黃嘉、朱盈潔、廖建彰(2010),客家藍衫在跨媒材輸出之加值應用研究,資訊傳播學報,(2010),頁97-106。
陳昭義(2004),2003台灣文化創意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文化創意辦公室,頁4。
劉運娟、甘應進、陳東生(2007),客家衣飾文化中的節儉之風,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3),頁55-57。
劉運娟(2012),客家傳統服飾刺繡圖案,紡織學報,33(7),頁114-117。
劉還月(1999),臺灣客家風土誌,台北:常民文化,頁253。
劉鴻喜(2008),「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例,華岡地理學報,22,頁65-76。
鄭通揚(2010),淺談嶺南三大族群文化,廣東文獻季刊,38(3),頁4-9。
盧佳宜、卓聖格(2013),桐花圖像做為客家意象最具代表性圖像之適切性研究,輔仁大學藝術學報,2,頁107-126。
顏建賢、曾宇良(2011),結合地方休閒產業共創節慶活動價值之研究-以三義鄉客家桐花祭為例,鄉村旅遊研究,5(2),頁15-29。
羅永昌 (2012),客家伙房對聯及其文化意涵之研究-以苗栗公館地區為例(上),臺灣源流,58&59,頁122-138。
蕭西君(2008),公仔加持 業績「好神」,Career 就業情報,382,頁54。
二、英文期刊
Boynton, A. Zmud, A. (1984). An Assest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5(4), 17-27.
Chongourian (1968). Color preferences and cultural variation.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26, 1203-1206.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2466/pms.1968.26.3c.1203
Kling, R., Iacono, S. (1984). Computing as an occasion for social control.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0(3), 77-96.
Ljungberg, L. Y. (2007).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design for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products. Materials & Design, 28(2), 466-479.
Olsen, J.P. (1983). Organized Democracy. Oslo: Norwegian University Press.
Voicer (2012). 日本風物 小滿之藍染(下篇),Voicer Weekly 雜誌,2012.05.27.,取自http://www.voicer.me/archives/8908,上網日期:2017.10.20
Plajh, L., Cuden, A. P., Tavcer, P. F., Tomsic, B., Kostanjek, K., Neral, B., & Jevsnik, S. (2015). Digital printing of blue-printed textile exhibits replicas, Industria Textila, 66(2), 67-73.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Adriana_Girneata/publication/291475988_Performance_management_practices_in_Romanian_textile_and_clothing_companies/links/56a755df08ae997e22bbd578/Performance-management-practices-in-Romanian-textile-and-clothing-companies.pdf#page=11
Silver & Ferrante (1995). Sex differences in color preferences among an elderly sample.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80, 920-922.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2466/pms.1995.80.3.920
Van Horn, R. L. (1973) Empiric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CM SIGMIS Database, 5(2-4), 172-180.
Voicer (2012). 日本風物 小滿之藍染(下篇),Voicer Weekly 雜誌,2012.05.27.,取自http://www.voicer.me/archives/8908
Xia(2015),靛藍的前世今生,Lens雜誌,2015.11.08,取自: http://chuansong.me/n/2181575
Zhong, S. H., & Huang, D. Q. (2007).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Group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Hakkas, Guangxi Ethnic Studies, 4, 80-85.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004454x-200712-2007-4-80-85-a
三、中文書籍
宋應星(1637),藍澱,天工開物,卷上,明書林楊素卿刊本,頁50-51。
房學嘉(1996),客家源流探奧,台北:武陵出版社。
黃政傑(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陳廷璠(1967),林恩‧桑戴克 (Lynn Thorndike) 原著,世界文化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序文。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刊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頁25-50。
綠色和平(2011),時尚之毒—全球服裝品牌的中國水污染調查,北京:綠色和平國際出版,頁5、78-79。
劉豐榮(2004),視覺藝術創作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析:以質化研究觀點為基礎,藝術教育研究,8,頁73-94。
潘富俊(2001),詩經植物圖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頁260-261。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頁43-64。
羅香林(1972),客家源流考,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四、英文書籍
Buckley, J. W.; Buckley, M. H. Chiang, H-F (1976).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Business Decisions, New York: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 and the Society of Industrial Accountants of Canada.
Drucker, P. F., (1985).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Inc, 19-33, 141-188.
Morse, J. M (1994). Emerging from the data”: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of analysis in qualitative. In J. M. Morse (Ed.), Critical issu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CA: Sage, pp. 23-43.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Beverly Hills, CA: Sage.
五、技術及研究報告
吳榮義(2003),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研究報告,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頁30。
林成子(1990),服裝篇-臺灣地區民俗調查研究,台北: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頁37-172。
客家委員會(2010),2010客家桐花祭總體效益與影響評估,台北:行政院客委會,頁2-4。
黃志杰(2007),江西贛南客家圍屋調查研究,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獎助研究生赴大陸地區研究心得報告書,頁11。
葉立誠(2004),臺灣客家傳統服飾刺繡紋飾風格之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研究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鄭惠美(2007),臺灣客家服飾民間收藏調查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研究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頁9。
鄭惠美(2012b),客家傳統服飾溯源調查研究報告書,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研究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頁38。
六、會議專刊或專題研討會論文
陳美合(2009),台灣藍染產業應用於漢服之文化研究,創意產業與國際經營管理研討會,台南,頁1-9。
楊彥杰(2000),客家菜與客家飲食文化,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頁363-380。
劉豐榮(1996),質的個案研究方法學在藝術教育之意義與應用,海峽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頁93-109。
七、學位論文
柯亞先(2014),當代台灣文創產品的文化淵源︰以電音三太子、好神公仔與龍圖騰為例。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頁2。
邱鈺娟(2014),客家藍染技術應用在牛仔布料可行性之研究,屏東: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峻毅(2010),整合式創新產品發展規劃構建產品綠色設計-以腕錶零件加工業為例,台中: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黃宛蓉(2016),以環境關懷與物質延續觀點應用於婚紗宴會環保服飾系列創作之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民芳(2009),戀靛原鄉─以客家藍衫衍生之時尚創作,台北: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景林(2003),天然藍靛 (Indigo) 在纖維藝術上的創作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陳鏡伊(2013),台灣客家藍衫圖像融入於採茶戲歌詞應用於繪本之創作,台北: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蔡承豪(2002),從染料到染坊-17至19世紀台灣的藍靛業,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頁183。劉俊卿(2015),藍染之縫紮染技法應用於馬紋樣創意設計之研究,台中: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潘惠穎(2013),羊毛氈應用於綠色仿生設計-以常見植物為例,台南: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鍾承宏(2013),政府角色、藍衫設計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六堆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蕭靜芬(2015),天然藍靛復染色彩表現之研究,台中: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八、書籍、媒材或文章之評論
林成子(1981),六堆客家傳統衣飾的探討,台北:臺北客家扶輪社(2006年版),頁112。
楊佳翰(2014),文創產品開發的創新模式分類(上),服務創新電子報,2014.09.16,取自 http://innoservice.org/3993/ 3993/楊佳翰文創產品開發的創新模式分類上/
廖綉玉(2014)古巴掀韓流 卡斯楚兒子也哈韓。中時電子報,2014.11.06,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6000908-260108
九、網路訊息
于侑妏(2006),客家心-藍衫情,客家風情網,2006.02.14,取自http://www.hakkaonline.com/thread-38912-1-1.html
世界客屬總會(2013),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世界客屬總會官網,取自 http://www.hakka360.org/page/family-reunion.html。
百年大希堂千年金絲雀(2017),你不知道的牛仔歷史,每日頭條-時尚網頁,2017.09.01. https://kknews.cc/fashion/lxz4552.html
佚名(2017),ひとえに藍といっても実は様々な色と名称があり、その,2007.09.03,http://jeans-street.com/jsstrt-mng-page/upload_images/service/uploads_dir52/1393221841-system_530ae0d16bc02.pdf,上網日期:2017.10.22.
頁121-127。
客家委員會(2012),本會簡介,客家委員會官網,取自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6452&ctNode=2016&mp=2013&ps=
客家委員會(2014),看見臺灣客庄亮點 強化產業競爭力 22業者獲Hakka TAIWAN標章認證,台灣客家等路大街網,取自:https://www.hakkamall.org.tw/jpp/html/hakkamall/hakkanews_detail.php?id=51&dtp=
客家委員會(2016),全台每五人就有一位客家人!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調查成果發表,取自http://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34&PageID=38261
胡愈寧、林錫霞(2012),客家文化產業創新推動與手法,創業HAKKA GO,取自http://www.hakka.gov.tw/hakka_go/km15.htm
徐秋宜(2012),TIS 2012台北魅力國際時裝展,取自https://zh-tw.facebook.com/notes/ea-pr-and-communications-鈞霈公關/tis-2012-台北魅力國際時裝展-本真一衣品牌-徐秋宜展現台灣時尚環保精神/510606102283735/
陳文敏(2013),聯大創意設計 苗栗工藝園區開展,大紀元,2013.03.20,取自:http://www.nuu.edu.tw/UIPWeb/wSite/ct?xItem=93373&ctNode=9179
陳運棟(2007),文史天地館-細說文史,客家委員會官網。取自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28562&ctNode=1773&mp=1771
傅春榮(2010),客家人:游走於歷史的傳奇遷徙者,鳳凰網,2010.12.09,取自 http://finance.ifeng.com/news/bgt/20101209/3029869.shtml
鄧淑如、黃莉雅(2008),2008新風格台灣藍染服飾VS台灣工藝新趨勢 魅力台灣,文化部官網,取自 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5898.html
鄭惠美(2012a),客家藍衫,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官網,取自 http://archives.hakka.gov.tw/new/topic/topicInfoAction.do?method=doDetailTopicInfo&topicId=MTI=&isAddHitRate=dHJ1ZQ==&relationPk=MTI=&tableName=dG9waWNfaW5mbw==&topicName=q8iuYcLFrW0=
賴宛琳(2012),油桐花坊-客家桐花祭的起源地,「看」雜誌,111期,取自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2/4199
賴振員(2011),簡說客家民宅-伙房:以賴屋為例,國立中央大學電子報,第126期,取自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126/05_12.html
醫學百科編輯部(2012),青黛,醫學百科網,取自
http://cht.a-hospital.com/w/青黛。
轉轉會(2017),傳統的藍染工藝如何與時尚對接,微文庫,2017.07.29,取自https://weiwenku.net/d/101712422,上網日期:2017.10.23
十、網路訊息
Koka (2017). Traditional colour of Japan. 參見:https://iroco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