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9: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夏雨潔
研究生(外文):XIA, YU-JIE
論文名稱: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發展現況與學生使用之比較——以台灣師範大學與南京師範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 Taking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黃政昌黃政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CHENG-CHANG
口試委員:林家興何英奇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A-HSINHO, YING-CHYI
口試日期:2017-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輔導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7
中文關鍵詞:大學心理輔導中心兩岸比較研究
外文關鍵詞: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Cross-StraitComparative Stud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8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采用比較研究法。對兩岸的台灣師範大學與南京師範大學兩所大學心理輔導中心進行實地走訪,透過對兩所機構工作人員半結構式訪談,了解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的管理機制、工作職能、專業制度等方面的發展現況。另外,通過立意取樣,分別抽取學生填答「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使用情況調查問卷」,南師大獲取有效樣本301人、台師大獲取有效樣本318人,共計有效樣本619人,將調查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與卡方檢定。
經過對訪談結果的整理與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本研究的成果如下:

一、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發展現況之比較:
(一)發展概況之比較
1.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目前處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台灣的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現已進入成熟完善期;大陸則尚處在成長發展期。
2.兩岸目前官方對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的制度政策差異很大。台灣目前已有詳盡的法律對其作出要求與規範,大陸目前尚無強制性的法規要求。
3.兩岸大學對心理輔導中心硬體投入相當,在設施、設備、經費方面的投入,並不存在太大差異。
4.兩岸大學在心理輔導中心軟體建設方面差距明顯,台灣的大學心理輔導中心顯著優於大陸。

(二)管理機制之比較
1.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行政位置表面相似,但由於兩岸大學制度不同,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的實質定位也有所不同:在台灣單純為心理輔導機構,在大陸則同時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環。
2.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人員組織形式差異很大,台灣大學心理輔導中心通常專任人力的人數多於大陸,專任人力的專業性也高於大陸。

(三)工作職能比較
1.兩岸心理輔導中心在心理健康宣傳推廣活動上形式越來越創新、內容越來越深入,並且均重視線上宣傳推廣的發展。線上方面台灣更偏向建設官方網站,大陸更偏向建設如微信(WeChat)公眾號的社交媒體平台。
2.兩岸心理輔導中心在諮商專業服務方面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相比大陸,台灣的大學心理輔導中心能夠提供更多專業服務的項目與時段,以及專業性更強的諮商服務。

(四)制度建設比較
台灣心理輔導中心的制度建立已相當完備,絕大多數工作已有標準作業程序;大陸心理輔導中心的制度尚不完備,很多工作依然靠工作人員自身的經驗開展,尚未建立標準作業程序。

二、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學生使用之比較:
1.兩岸大學生對學校心理輔導中心熟悉度有顯著差異,台灣大學生對心理輔導中心的熟悉度顯著高於大陸。
2.兩岸大學生對學校心理輔導中心的使用意願無顯著差異,但在關注度、關注項目、期待的幫助、存在的顧慮等具體方面,有所不同。
3.兩岸大學生對學校心理輔導中心的實際使用頻率無顯著差異,但台灣大學生更多使用個別諮商服務,大陸大學生更多使用團體輔導。使用過的學生在滿意度、再使用意願、推薦度方面也無顯著差異。

This research conducts a systematic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udent’s usage of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 of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comparative method is used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revea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job functions and professional systems of the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 by physically visiting the center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and conduct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employees of those two centers. Further, this study use purposive sampling and extract respondents from the students of both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use of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 by students Survey’. Consequently, there are totally 619 valid samples, of which, 301 valid samples are from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318 valid samples are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 well as Chi-square verification will be performed on the results.

The outcomes are as below by summarizing the interview results and analyzing the survey results.

I The comparison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two centers.
1.The comparison of development profiles
1)The two centers are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The center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s currently towards the stage of full maturity, whereas the center of Mainland is still in the growth period.
2)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official polic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Taiwan has detailed policies regulating the center, whereas the mainland has no mandatory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t the current stage.
3)Both universities have equivalent capital contribution and economic input on their centers and no obvious difference are observed by comparing both centers.
4)The software gap i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as the center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as notable advantages over the center of mainland.

2.The comparison of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1)On the surface, th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of two centers are similar. However, the positions are actually varied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system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The center in mainland is also a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 rather than purely a mental health service station, which is the sole function of center in Taiwan.
2)The organization form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and the center in Taiwan has notable advantages on the numbers and professionalism of professional manpower.

3.The comparison of job functions
1)The two centers are more increasingly innovate their forms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campaigns, as well as developing increasingly deeper contents, at the same time, attaching importance on the online-promotion. The online-promotion in Taiwan center more favors the official university website, compared with the social network platforms which are the developing approaches of the mainland center, such a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2)The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services are varies in both centers. Taiwan center shows comparative advantage on number of service provided, time bucket and expertness, etc.

4.The comparison of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iwan’s center is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majority jobs are equipped with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In the contrast, the system of mainland center is comparatively incomplete, large number of work is still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previous experiences of the employees without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II The comparison of the use by students of the two centers.
1)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familiarity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two sides, a higher degree is observed among Taiwanese students compared with students of mainland.
2)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illingness between the students from both sides. However, it shows differences on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attentions, concerned items, expected helps, and existing concerns, etc.
3)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centage of actual usage between the students from both sides. Nevertheless, individual counseling service illustrates a higher volume of usage among the students of Taiwan compared with group counseling service in mainland center. Besides, no difference detected on satisfaction, return willingness, and recommendation among the students from two sides.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 錄 vii
附表目次 ix
附圖目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兩岸心理諮商的發展歷史 11
第二節 兩岸學校諮商輔導的發展歷史 15
第三節 兩岸諮商輔導相關政策法規與大事記比較 20
第四節 有關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的研究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1
第四節 研究程序 32
第五節 資料處理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5
第一節 兩岸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發展現況分析及其比較 35
第二節 兩岸心理輔導中心學生使用之比較 69
第五章 研究討論 77
第一節 歷史背景之影響 77
第二節 社會制度之影響 79
第三節 法律政策之影響 80
第四節 社會環境發展之影響 8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實務建議 86
第三節 研究建議 91
參考文獻 95
中文部分 95
英文部分 98
附 錄 99
附錄一 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發展現況統計表 99
附錄二 大學心理輔導中心服務人員訪談大綱 103
附錄三 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使用情況調查表 105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王建中、樊富瑉(2002)。北京市大學生心理衛生狀況調研。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6(5),331-333。
王梅玲(2012)。比較研究。載於胡述兆主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台北市:漢美圖書。
王智弘(2016)。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虔敬的繼承,創造的發展。輔導季刊,52(2),1-4。
朱秉欣、宗亮東(1983)。輔導學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幼獅文化。
朱潔義(2011)。我國「985」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建設現狀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中科技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系,武漢市。
李曉麗(2010)。陝西本科院校心理諮詢機構及其運行現狀的調查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西安市。
吳武典(2003)。台灣心理輔導的發展與現狀。第一屆海峽兩岸心理輔導研討會講綱。
吳珍(1995)。大學生對不同性別,不同問題類型受輔者的態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彰化市。
邱珍琬(2013)。大學生對諮商的迷思-以心輔系學生為例。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學報, 25, 167-195。
何福田(1990)。大專院校訓輔體制之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計劃編號:0790021672)。
汪慧瑜(2009)。大學校院輔諮中心輔導服務品質評量指標之建構與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
林家興(2008)。台灣諮商心理專業的發展與挑戰。輔導季刊,44(3),99-102。
林綺雲(2012)。98年7月至101年6月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治通報事件中有關自我傷害事件之分析及防治策略。教育部訓委會委託研究成果報告。
林維信(2008)。中部地區大學生對學生輔導中心服務使用意願影響因素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諮商輔導學系,彰化市。
宗敏(2015)。兩岸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研究。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7(12),144-146。
胡月香(2009)。上海高校心理諮詢現狀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上海市。
胡偉國、王曉程(2006)。對當前高校心理諮詢工作存在問題的探討——基於對溫州大學心理諮詢工作現狀的問卷調查。溫州大學學報,19(3),5-55。
修慧蘭(2008)。北區大學輔導諮商中心的人力與服務現況分析及未來可努力的方向。輔導季刊,44(2),38-47。
郭國禎(1986)。我國大專學生求助需欲與求助態度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165-203
陳永勝(1990)。學校心理諮詢的歷史考察與前瞻。當代教育科學,2,40-43。
陳祉妍、劉正奎、祝卓宏、史占彪(2016)。我國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中國科學院院刊,31(11),1198-1207。
陳羿霓、謝沛欣、謝文軒、陳力瑜、吳芝儀(2015)。淺談台灣諮商督導角色與倫理守則之規範:以中、港地區為鏡。輔導季刊,51(4),1-9。
陳紀語(2014)。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者之形象定位、評價與求助偏好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增堂、張豔麗(2006)。關於我國高校心理諮詢工作體制的思考。新德育·思想理論教育:綜合版,2006(1),59-62。
陳寶美(2015)。高中職學生輔導室服務熟悉度、求助態度與求助意願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义市。
崔荔(2012)。心理諮詢的興起與中國社會個體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上海市。
許文耀、張廣運(2008)。台灣臨床心理學與美國臨床心理學之比較。應用心理研究,40,59-97。
許韶玲(2003)。從全國大學校院輔導中心名稱的調查研究中檢視輔導中心名稱的定位。輔導季刊,39(1),1-11。
彭慰(1995)。書目計量學。載於胡述兆主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台北市:漢美圖書有限公司。
黃希庭、鄭湧、畢重增(2007)。關於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心理科學,30(1):2-5。
黃國彥(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葉一舵(2006)。台灣學校心理輔導的歷史回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26-27。
葉一舵(2008)。我國大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53,148-155。
葉一舵(2011)。台灣學校輔導發展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程小蘋、陳珍德(2001)。大學生求助心態之分析研究。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2,49-87。
蓋彥成(2016)。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以山西高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山西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學系,太原市。
趙莉如(1990)。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研究所和抗日戰爭時期的心理學研究機構。心理學動態(專集)——中國現代心理學的起源和發展。
趙莉如(1996)。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及其現狀(上)。心理學動態,1996(01),24-29。
漆明龍(2002)。台港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川北教育學院學報,12(2),24-27。
鄧明昱(2009)。30年的發展:中國心理諮詢的三次高潮。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誌,16,80-82
樊富瑉、古怡(2000)。臺灣青少年心理輔導發展及其對我們的參考意義。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8-93。
錢銘怡(1994)。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鮑順聰(2011)。諮商及諮商心理學專業化歷史的探源與反思(上),諮商與輔導,311,37-42。
鐘友彬(1991)。中國國內心理治療與諮詢工作概況。中國心理衛生雜誌,5(1),38-40。

英文部分
Boyd, V., Hattauer, E., Brandel, I. W., & Buckles, N. (2003).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university and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JCD, 81(2), 168.
Hodges, S. (2001). University counseling centers a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ooking forward, looking back. Journal of College Counseling, 4, 161-173.
Chien, L. (2007).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s of Taiwan - Using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 of the IAC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Stone, G. L., & Archer, J. (1990).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ounseling Centers in the 1990s Challenges and Limits.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18(4), 539-6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