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6: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椀婷
研究生(外文):YANG, WAN-TING
論文名稱:新北市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的認知與使用情形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Percep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Self-Questioning Strategy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陳俊廷陳俊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JUN-TING
口試委員:廖鴻圖林建福吳聲昌
口試日期:2017-05-0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自我提問策略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
外文關鍵詞:Self-questioning StrategySelf-questioning PerceptionSelf-questioning Actual U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為了提升學童的閱讀力,近年來各國政府積極推動閱讀,透過兒童大量閱讀及有效閱讀,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指導學童閱讀理解策略,可以達成學童有效閱讀。自我提問策略是其中一種閱讀理解策略,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自我提問策略,能幫助學童獨立思考、注意隱含在文字之後的另一層意義。
本研究主旨在研究新北市國小在職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及使用自我提問策略的現況,探討不同背景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與使用情形的差異性,並分析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與使用情形的相關性。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新北市在職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認知與使用情形調查問卷」,於網路問卷形式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395份,彙整資料後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整體認知情形良好,教師概念程度高,使用意願亦高,其中不同主要任教年段、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相關研習時數教師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不同且達顯著差異。在使用情形部分,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整體使用情形達中度使用,其中不同主要任教年段、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相關研習時數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不同且達顯著差異。由資料分析亦可得知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認知與使用情形達顯著正相關。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etence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put lots of focus on reading education. Students learn to cultivate their habits of independent reading through abundant reading; meanwhile, the strategies teachers applied in class help students gain reading efficiency. Among those, self-questioning is one of the reading strategies which teachers can apply in class and help students comprehend the mea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self-questioning and its actual use among different teaching background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Questionnaires are adopted to analyze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395 valid return collected to ru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self-questioning reached high level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desire of using the strategy is also high. However, teaching grades, school locations, school sizes and the relevant learning hours teachers have ever taken have made a huge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 For the actual use of self-questioning, the overall result reaches moderate level; howev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ill lies in teaching grades, school locations, school sizes and the relevant learning hours.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lf-questioning strategy and its actual use.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 3
1.4 研究程序 4
1.5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閱讀理解策略 7
2.2 自我提問策略 15
2.3 自我提問策略的相關研究 22
2.4 小結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3.1 研究架構 27
3.2 研究對象 30
3.3 研究工具 31
3.4 資料分析工具 40
第四章 資料分析方法與結果 42
4.1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分析 42
4.2 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 45
4.3 教師自我提問策略的使用情形 54
4.4 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與使用情形之相關分析 67
4.5 小結 68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74
5.1 結論 74
5.2 建議與未來研究 76
參考文獻 78
附錄一:專家審查問卷 84
附錄二:預試問卷 89
附錄三:正式問卷 93
圖目錄
圖 1-1研究程序圖 5
圖 2-1預測策略步驟示意圖 10
圖 2-2摘要策略流程示意圖 11
圖 3-1研究架構圖 27
表目錄
表 2-1 常見閱讀理解策略類型一覽表 13
表 2-2 自我提問策略問題類型一覽表 20
表 2-3 各種層次問題類型一覽表 21
表 3-1 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各構面之意涵及題數分配表 33
表 3-2 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各構面之意涵及題數分配表 34
表 3-3 審題專家名冊表 35
表 3-4 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項目分析表 36
表 3-5 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項目分析表 37
表 3-6 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使用情形各層面信度分析表 39
表 4-1 研究對象背景資料分析表 42
表 4-2 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表 45
表 4-3 教師自我提問策略概念層面分析表 46
表 4-4 教師自我提問策略態度層面分析表 47
表 4-5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差異分析表 48
表 4-6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差異分析表 49
表 4-7 不同任教年段的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差異分析表 50
表 4-8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差異分析表 51
表 4-9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的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差異分析表 52
表 4-10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差異分析表 53
表 4-11 不同研習時數的國小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差異分析表 54
表 4-12 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55
表 4-13 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策略層面分析表 56
表 4-14 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程度層面分析表 57
表 4-15 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頻率層面分析表 58
表 4-16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差異分析表 59
表 4-17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差異分析表 60
表 4-18 不同任教年段的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差異分析表 61
表 4-19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差異分析表 62
表 4-20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的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差異分析表 64
表 4-21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差異分析表 65
表 4-22 不同研習時數的國小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使用情形差異分析表 66
表 4-23 教師對自我提問策略認知情形與使用情形之相關分析 67


參考文獻
[01]王文科,「課程與教學理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6年。
[02]王月青,「自我發問教學策略結合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03]王瓊珠、陳淑麗,「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10年。
[04]朱鵷瑾,「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05]宋慧慈,「啟動孩子的思考引擎:活用四層次提問的有效教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14年。
[06]李家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博雅書屋有限公司,臺北市,2010年。
[07]李靜茹,「運用學習共同體於課文本位之自我提問閱讀理解教學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08]幸曼玲、柯華葳、陸怡琮、辜玉旻,「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教育部,臺北市,2010年。
[09]林玫伶,「從多讀書到會讀書—臺北市閱讀理解策略推廣手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2010年。
[10]林秋美,「提問策略教學對不同批判思考能力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理解與閱讀提問表現之影響」,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11年。
[11]林淑如,「運用提問和摘要策略促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12]柯華葳,「教出閱讀力」,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6年。
[13]柯華葳,「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9年。
[14]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PIRLS 2006報告—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https://sites.google.com/site/reading8learning01/pirls/pirls-2006,取得時間:2016.10.20。
[15]孫曉雯,「題幹式與6W提問策略對不同閱讀理解能力之六年級學生在閱讀理解歷程與布題能力之影響」,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處教師在職進修語言教學碩士論文,2010年。
[16]徐孟華,「運用自我提問策略於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實驗研究」,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14年。
[17]柴蘭芬、林志哲、林淑敏(譯),「教育心理學」(譯自Anita Woolfolk“Educational Psychology”),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6年。
[18]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i悅讀-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98~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成果手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12年。
[19]張玉成,「教師發問技巧」,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1999年。
[20]張佳琳,「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93期,第183-216頁,2010年。
[21]張孟熙,「臺北縣國民小學閱讀滿天星計畫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2]張馨文,「協助國中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學習文言文之行動研究」,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23]教育部統計處,「國民中小學校概況統計104學年度」,教育部,2016年。
[24]教育部,「在職教師閱讀教學增能研習手冊」,https://goo.gl/NLsrPT,取得時間:2016.12.10。
[25]教育部,「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2008年。
[26]教育部,「教育部九十八年度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報告」,2010年。
[27]許秀萍,「閱讀理解策略結合分享是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識字能力及閱讀理解之影響」,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28]陳玉如,「閱讀教學教導自我發問策略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29]陳聿駿,「國小兒童散文閱讀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30]陳怡琪,「多層次提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閱讀理解後設認知與閱讀動機之影響」,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31]陳俊維,「新北市國民小學閱讀推廣研究」,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32]陳翌昀,「Drta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態度之影響」,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33]陳惠珍,「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34]陳碧琪,「自我提問策略應用於國小五年級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35]陳慧容,「提問教學策略對不同閱讀態度之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提問能力與閱讀理解之影響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11年。
[36]程炳林,「動機、目標測定、行動控制、學習策略之關係:自我調整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及驗證」,師大學報:教育類,第46期,第67-92頁,2001年。
[37]黃玟靜,「國小教師閱讀策略使用信念與使用頻率之調查」,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38]黃琦恩,「運用故事體文本發展五年級學生自我提問策略之教材研發」,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論文,2016年。
[39]黃雅玲,「國小六年級學童融入式自我發問策略教學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40]楊翊,「提問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摘錄記敘文大意之成效研究」,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16年。
[41]楊菁菁,「國民小學實施閱讀教學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南部一所小學為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42]葉雅汾,「國小教師閱讀理解策略知覺與使用情形相關之研究」,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43]潘慧玉,「自我提問策略科學閱讀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閱讀提問表現、閱讀理解與閱讀態度之影響」,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習碩士論文,2013年。
[44]潘麗珠,「閱讀的策略」,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9年。
[45]蔡丞庭,「屏東縣國小教師閱讀策略融入教學關注階層與使用層級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46]蔡雅雯,「自我發問策略教學對不同國語文能力國小六年級學童自我發問、閱讀理解與閱讀動機之影響」,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47]蔡睿瑜,「提問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提升閱讀理解及閱讀態度之研究」,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48]蔣佳穎,「自我發問、問題答案關係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與閱讀動機之影響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49]鄭圓鈴、許芳菊,「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13年。
[50]鍾聖校,「科學教育研究」,師大書苑有限公司,臺北市,1990年。
[51]魏伶容,「六C策略運用於國中國文閱讀教學之研究實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52]蘇惠玲,「提問與摘要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原住民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53]Abbott, L., Dornbush, A., Giddings, A., and Thomas, J., “Implenting Guided Reading Strategis with Kindergarten and First Grade Students”, SaintXavier University, Chicago, 2012.
[54]Berkeley, S., Marshak, L., Mastropieri, M. A., and Scruggs, T. E., “Improving Student Comprehension of Social Studies Text: A Self-Questioning Strategy for Inclusive Middle School Classes”,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Vol. 32, No. 2, pp. 105-113, 2011.
[55]Davey, B., and McBride, S., “Generating Self-Questions after Reading: A Comprehension Assist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80, No. 1, pp. 43-46, 2001.
[56]Duke, N. K. and Block, M. K., “Improving Reading in the Primary Grades”, Future of Children, Vol. 22, No. 2, pp. 55-72, 2012.
[57]Flippo, R. F., Holland, D. D., McCarthy, M. T., and Swinning, E. A.,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How to Select an Informal Reading Inventory”, The Reading Teacher, Vol. 63, No. 1, pp. 79-83, 2009.
[58]Harvey, S., Goudvis, A., “Comprehension at the Core”, The Reading Teacher, Vol. 66, No. 6, pp. 432-439, 2013.
[59]Heliman, A., Blair, T., and Rupley, W.,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Reading”, Merrill, Columbus, 1990.
[60]Keene, E. O., and Zimmermann, S., “Years Later,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Still at Work”, The Reading Teacher, Vol. 66, No. 8, pp. 601-605, 2013.
[61]King, A., “Guiding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the Classroom: Effects of Teaching Children How to Question and How to Explai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 31, No. 2, pp. 358-368, 1994.
[62]Shaywitz, S., “Overcome Dyslexia”,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2005.
[63]Taboada, A., and Guthrie, J. T., “Contributions of Student Questioning and Prior Knowledge to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from Reading Information Text ”, Journal of Literacy Research, Vol. 38, No. 1, pp.1-35, 2006.
[64]Ulusoy, M. and Dedeoglu, H., “Content Area Reading and Writing: Practices and Beliefs”,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Vol. 36, No. 4, pp. 1-17, 2011.
[65]Yang, M., “A 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 on Questioning in Education: Limitation of its Positivistic Basis”,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Vol. 7, No. 2, pp. 195-204, 200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