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82.13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1 02: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怡慧
研究生(外文):LEE,YI-HUI
論文名稱:國中小學教師提升教學品質決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Decision Making of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ment for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林裕仁林裕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Yu-Jen
口試委員:劉天倫鄭美娟林裕仁
口試委員(外文):Liu,Tien-LunLin,Yu-Jen
口試日期:2017-06-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聖約翰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工業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教學品質網路教學教學媒體層級分析
外文關鍵詞:Quality of teachingNetwork teachingTeaching media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國中、小學之教師如何提升教學品質之評估選擇模式。藉由第一階段的問卷蒐集專家的意見,篩選評估之要素後,再應用層級分析法進行資料統整,並經由數學的矩陣運算,計算出各個評估要素的權重。演算結果,得知權重依序排序的前七名評估要素為「班級經營」、「教學評量」、「實體教具」、「虛擬教學」、「多媒體的運用」、「數位遊戲」、「書寫教學」。接著再以這七個評估要素作為第二階段的問卷之準則,對替代方案進行兩兩成對比較。然後再次應用層級分析法進行資料統整,經由數學的矩陣運算,計算出三個替代方案的權重。研究結果,得知教師們針對提升教學品質的權重依序是「改善課程設計」、「落實工作減壓」、「實施教師評鑑」三種方案選擇。本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可供現職教師參考,針對提升教學品質時作為自我調整的方向。

ABSTRACT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eachers’ choice model of the assessment to enhance instruction quality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irst,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experts for completing a data collection which was later analyzed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results identified that the factors of the assessment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classroom management, 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physical manipulatives, virtual manipulatives,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digital games and writing instruction. Next, the seven factors were taken as the guidelines for the second stage questionnaire and comparisi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 seven factors of the assessment and the alternatives in pair. The data was still analyzed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and there were three alternative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alternatives were: improving curriculum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decompres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eachers to enhance their instruction quality.

目錄
摘要 I
誌謝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名詞定義 3
1.4研究流程 15
1.5論文架構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0
2.1教學品質的意義與相關研究 20
2.2傳統教學之相關研究 21
2.3翻轉教學之相關研究 22
2.4層級分析法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3.1問卷調查 30
3.1.1問卷說明 30
3.1.2問卷內容 30
3.1.3問卷形式範例 31
3.2層級分析法 32
3.3層級結構流程圖 34
3.4層級分析法基本假設 37
3.5層級分析法之建立 38
3.6層級分析之評估尺度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3
4.1第一階段問卷統計 43
4.2第二階層權重計算 48
4.3第三階層權重計算 51
4.4相對權重 58
4.5第二階段問卷統計 63
4.6替代方案 83
第五章 討論 8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9
6.1結論 89
6.2建議 89
參考文獻 92
附錄一 99
附錄二 102
作者簡歷 106

表目錄
表4-1第二階層提升教學品質選擇決策模式分數表…………………44
表4-2第三階層傳統模式之選定分數表………………………………46
表4-3第三階層數位多媒體之選定分數表……………………………47
表4-4第三階層數位多媒體之選定分數表……………………………48
表4-5各要素權重表……………………………………………………60
表4-6相對權重表………………………………………………………62
表4-7班級經營固定時傳統模式之評選結果…………………………64
表4-8教學評量固定時傳統模式之評選結果…………………………65
表4-9實體教具固定時傳統模式之評選結果…………………………66
表4-10虛擬教學固定時數位多媒體之評選結果………………………67
表4-11多媒體運用固定時數位多媒體之評選結果……………………68
表4-12數位遊戲固定時數位多媒體之評選結果………………………69
表4-13書寫教學固定時傳統模式之評選結果…………………………70

圖目錄
圖 1-1研究流程圖………………………………………………16
圖 1-2論文架構…………………………………………………19
圖3-1層級分析法流程圖……………………………………………33
圖 3-2層級結構流程圖…………………………………………36
圖 3-3層級結構圖………………………………………………38
圖4-1第二階層評估要素………………………………………………48
圖 4-2 AHP第三階層評估要素…………………………………5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王國明、顧志遠、洪振創. (1998). 服務業績效評估模式建立理論與應用研究. 國立清華大學專題研究計畫. 新竹市.
2.田美雲. (2013). 教學資料庫. 2016年11月28日 擷取自 國立台灣大學教學資源網: http://ctld.ntu.edu.tw/fd/teaching_resource/page1-1_detail.php?bgid=&gid=37&nid=300
3.江建緻. (2015). 應用結構方程模式結合層級分析法探討住宅空屋率的因素. 台中市: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吳明隆. (2003). 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 (第二版). 五南出版社.台北市
5.吳清山、林天佑. (2003). 教育小辭書.五南書局. 台北市.
6.吳耀明. (2004). 國小優良教師對班級經營觀點之研究. 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12期), 頁 111-134.
7.林公孚. (2007年10月). 改善教學品質之道. 品質月刊, 頁 42-46.
8.林天佑. (1997). 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 教育資料與研究(19), 頁 28-32.
9.林秀蕙. (2016). 台北市既成社區改造為生態社區評估架構之研究. 台北市: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林進財. (1994). 有效的教學決策與良好的教學品質. 國教園地(48), 頁 40-44.
11.林寶山. (1999). 教學原理. 五南出版社. 台北市.
12.邱心怡. (2007). 教師教學品質之論述.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4).
13.柯萌莉. (2014). 建構國內退休者異地養老地方特性評估指標之研究. 台南市: 崑山科技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研究所.
14.袁媛與張世明. (2008). 國小創意數學教材設計與活化教學的好幫手:神奇的萬用揭示板. 國民教育, 48(6), 頁 64-67.
15.袁媛與張世明. (2008). 國小創意數學教材設計與活化教學的好幫手:神奇的萬用 揭示板. 國民教育, 48(6), 頁 64-67.
16.高博銓. (2007). 教學評量的原則及其革新作法. 中等教育(1), 頁 44-59.
17.高廣孚. (1994). 教學原理. 五南出版社. 台北市.
18.國立台北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2013). 以「學生學習成效」為核心的課程設計. 台北市.
19.張春彭. (2012). 建築石材業之綠色供應商評選:應用層級分析法. 嘉義縣: 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張益勤. (2016年4月29日). 解析107課綱:翻轉教育最後一哩路, 親子天下雜誌78期. 2016年11月22日 擷取自 親子天下: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information-detail?id=2749
21.張德聰. (2009). 教師壓力管理的藝術. 教師天地(163), 頁 9-15.
22.張輝誠. (2014). 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讓出講台,兩支麥克風的精采討論. (李京諭, 採訪者) 擷取自 教育家部落格: http://teachersblog.edu.tw/26/91
23.張霄亭、朱則剛. (1998). 教學媒體. 五南出版社. 台北市.
24.張靜嚳. (1996). 傳統教學有何不妥. (黃世傑, 編者) 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4).
25.張瓊文. (2011). 數位多媒體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探討.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動畫與遊戲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義縣.
26.郭學美、陳琇琳. (2011). 以顧客需求角度探討國際學生來台求學之關鍵因素分析. 管理創新與行銷專案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27.陳佩憶. (2013). 美工刀設計關鍵因素之研究.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論文. 新北市.
28.陳明溥、吳鐵雄. (1990). 資訊教育教學媒體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 教學媒體研究 (頁 375-385).五南出版社. 台北市.
29.陳耀茂. (1994). 品質系統要求事項解說. 聯經出版社. 台北市.
30.黃郁詞. (2010). 應用層級分析法建立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準則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論文. 新竹市.
31.楊昭儀,徐新逸. (1997). 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 視聽教育, 39(3), 頁 15-27.
32.楊昭儀、徐新意. (1997). 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 視聽教育雙月刊, 39(3), 頁 15-27.
33.楊朝祥. (1984). 技術職業教育辭典. 三民書局. 台北市.
34.楊諮燕. (2001). 網際網路融入學習領域.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頁 109-124).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論文. 新北市.
35.葉牧青. (1989). AHP層級結構設定問題之探討.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論文. 新竹市.
36.歐陽教. (1992). 德育原理.文景出版社. 台北市.
37.蔡振昆. (2001). 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_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論文. 高雄市.
38.鄧振源、曾國雄. (1989a). 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與應用(上). 中國統計學報, 27(6), 頁 5-24.
39.鄧振源、曾國雄. (1989b). 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與應用(下). 中國統計學報, 27(7), 頁 1-18.
40.戴久永. (1996). 品質管理.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協會. 台北市.
41.謝玲芬. (1989). 多目標(多準則)評估技術之探討及其在組織績效評估之應用.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論文. 新竹市.
42.鍾玉如. (2013). 應用層級分析法探討乘客對台北市北區市區聯營公車喜好的關鍵因素.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論文. 新北市.
43.簡紅珠. (2006年6月). 優質教學釋義與啟示.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2(2), 頁 1-18.
44.簡德金. (2006). 教學品質之改善決策模式. 品質學報, 13(2), 頁 131-144.
45.蘇明進. (2016). 親師SOS2:交心-啟動孩子的內在動機.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

英文部分:
1.Bloom, B.,Englehart, M.Furst, E., Hill, W., & Krathwohl, D. (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Toronto: Longmans, Green
2.Emmer, E. T. (1987).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M. J. Dunkin(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Oxford: Pegramon Press.
3.Fenstermacher & Richardson, V.G. (2005). On making determinations of quality in teach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7(1), 186-213.
4.Jonassen, D.H.(1996).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5.Jonassen, D.H., Peck, K.L.& Wilson , B.G. (1999) .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6.Moyer, P., & Jones, M. (2004). Controlling choice : Teacher, student, and manipulative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104(1), 16-31.
7.Rackham, L. F. & Richard, R.(1995). Getting Partnering Right : How Market Leaders Are Creating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McGraw-Hill.
8.Paske,R.(1990).Hypermedia:A brief history and progress report. T.H.E.Journal,53-56,Aug.1990.
9.Prensky, M. (2007).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St. Paul, MN: Paragon House.
10.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 Hill.
11.Saaty, T. L. (1990). How to make a decis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48(1), 9-26
12.Sams& Bergmann, J.A. (2013). Flip Your Students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70(6), 16-20.
13.Telg, Ricky and Irani, Tracy. (2000). Internet-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http://www.ifas.ufl.edu/~rtelg/handbook.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