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怡君(2010)。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使用及其與英語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小學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王泳欽(2013)。英語學習焦慮、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雲林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王桂芳(2007)。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高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王姿雯(2011)。國小六年級學童家庭內社會資本、英語學習動機及英語學業成就之研究:以新北市板橋區某公立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韻淳(2016)。偏鄉國中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學習焦慮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台南市。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24。余怡佳(2013)。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英語溝通意願及英語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余肇傑(2015)。台中市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杜慧明(2010)。國中學生外語學習動機與外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以英語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呂芬芳(2012)。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蘆洲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李介耀(2008)。國小校園英語生活環境對英語學習成就的影響:家庭社經地位、 城鄉別、合作學習與自我效能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李宜齡(2010)。國三學生校外英語補習、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李俐萱(2011)。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何秀鑾(2004)。國小兒童美語學習經驗與學生日後英語學習成果關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沈偉康(1987)。學習態度、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測試焦慮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沈珮文(2001)。宜蘭縣國中生父母管教態度、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邱才銘(1998)。高雄市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教育實況之觀察、訪問與問卷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吳國成(2002)。國小學生之外語學習焦慮探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台北市。吳明隆(1997a)。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行為與其電腦焦慮、電腦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吳明隆(1997)。外語教學問題與學習策略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38,36-40。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運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雅玲(1998)。國中學生制握信念、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焦慮相關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6 ,93-106。吳美齡(2007)。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吳淑甄(2016)。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吳淑敏(2013)。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台中市。吳淑娟(2009)。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英語學業情緒與英語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吳文榮(2002)。高職實用技能班教師班級經營、家長教育態度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吳尚儒(2012)。性別與語料庫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與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吳嘉瑜(2013)。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焦慮之相關研究—以南臺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39,59-78。吳靜吉、程炳林(1993)。國民中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6,13-39。周啟葶(2007)。高中生英語自我效能、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寶山(1990)。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林純聿(2012)。高職生英文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管教方式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林美好(2010)。教師行為、教學活動與專科學生英語學習焦慮之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台南市。林家榆(2015)。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林煌尊(2007)。商職學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林宜萱(2013)。高中生與高職生英語學習焦慮與成就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台南市。卓姿誼(2011)。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邵瑞珍、皮連生(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批踢踢實業坊(2016年5月26日)。上班族英語接觸/使用習慣調查問卷【臺灣大學商學研究社】。取自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464194335.A.CA7.html
胡金枝(1994)。國小資優生的學習動機、批判思考與其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洪聖旻(2016)。ARCS模式對高職生數學焦慮與數學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柯素蓮(2011)。廣泛閱讀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英語學習焦慮和寫作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涂金堂(1995)。國小學生後設認知、數學焦慮與數學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高悅文(2015)。台灣體育院校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和英語學習焦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徐玉婷(2004)。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徐嘉慧(2008)。家庭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對英語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馬健能(2004)。技能檢定對高職電機科學生實習課程學習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陳梅芳(2003)。動機在EFL學生聽力學習中的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文惠(2008)。說故事教學對國中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陳淑芳(1996)。青少年考試焦慮的成因與輔導。諮商與輔導,128,17-20。陳綠蓉(2001)。考試焦慮的矯治與輔導。學生輔導通訊,75,80-95。
陳明珠(1995)。國小學童考試焦慮與輔導。諮商與輔導,110,35-37。陳靜芳(2000)。國中生英語學習經驗、英語焦慮與英語文理解能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怡如(2007)。台灣地區國中生背景因素及中介因素與英語學業成就之關係(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永發(1996)。國小六年級學童學業成績、成敗歸因以及學科學業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陳秋麗(2005)。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莊蕙瑜(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郭生玉(1973)。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
郭棨鈞 (2016)。台灣非英語系大學生外語學習焦慮、學習動機與應對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郭淑華(2015)。國小學童EFL學習動機與一般性內在學習動機之關係 -以新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許雅淳(2016)。南臺灣高中男女生在英語學習、閱讀、寫作及考試焦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許惠佳(2013)。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連文伶(2009)。臺北縣國中生父母參與影響英語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程炳林、林清山(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41。程玉秀(1999)。第二語言課堂焦慮的本質。英語教學,23(4),1-15。曾維旎(2012) 。高職原住民學生科學學習動機及職業興趣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高職原住民重點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三民。
張芝萱(1995)。國民小學資優生學習動機、學習認知、學習方式偏好與學校生活素質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張玉茹(1997)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錦弘(2007年8月23日)。統測英文高職生86%不及格。英語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www.english.com.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813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寶燕(1996a)。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焦慮之調查研究。教學與研究,18,45-68。張寶燕(1996)。焦慮與英語教學。英語教學,21,5-12。張琬喬(2013)。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張思韻(2016) 台灣國中生對提升英語學習動機策略效果之觀感與英語學習動機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黃金山(2002)。高職汽車科學生專業實習學習動機及學習行為對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黃雁祥(2009)。國中學生家庭文化資本、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淑菁(2000)。不同學習動機類型學生對國中理化教師教學策略之學習感受--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黃淑凰(2006)。臺灣地區高中生早期英語學習經驗及其後續英語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仁峰(2006)。台灣南部不同性別老年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及策略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稚雅(2004)。國中學生家庭教育資本、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黃琪雯(2010)。嘉義市中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黃齡萱(2010)。英檢畢業門檻對大學生的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黃琬靖(2013)。國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喻文玟(2006年8月23日)。英語不好,不是高職生的原罪。聯合報。取自http://blog.xuite.net/wk1693/wretch/116522114-%E8%8B%B1%E8%AA%9E%E4%B8%8D%E5%A5%BD+%E4%B8%8D%E6%98%AF%E9%AB%98%E8%81%B7%E7%94%9F%E7%9A%84%E5%8E%9F%E7%BD%AA
楊桂華、陳揚盛(2007年6月14日)。屏東科大6成英檢沒過無法畢業不及國中程度學者:太差了。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 appledaily/ article/headline/20070614/3560608/
楊文彥(2004)。英語補習與國小學生英語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楊大鋒(2007)。網路多媒體呈現方式與學習風格對英語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葉和滿(200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葉欣華(2011)。國中生的英語焦慮和英語學習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葉靜宜(1993a)。高中生語文學習策略、師生互動與英語焦慮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葉靜宜(1993b)。外語焦慮的探討。教育資料文摘,191,156-165。劉光隆(2002)。影響電子化學習績效因素之研究—以嘉義縣教育網路之非同步遠距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劉奕佩(2006)。家庭社經地位、父母參與、父母期望與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黎瓊麗(2005)。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臺東市。廖文韻(2009)。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自我效能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高職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廖秀幸(2009)。國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廖羿雲(2011)。高職進修學校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研究-以中部某國立高職附設進修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蔡素琴(1998)。從歸因理論淺談學生的學習輔導。教育資料文摘,41(5),151-163。蔡宜穎(2016)。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焦慮、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鄭淑米(2007)。台中市高中職學生數學焦慮、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鄭茂春(2000)。自我歸因論與學習動機的探討。教師之友,41(2),10-15。鄭明韋(1999)。國立空中大學嘉義地區學生學習方式、學習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鄭佳惠(2009)。外語焦慮與英語口說能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鄭建長(2005)。外語焦慮與口語表現成就、教師特質、課堂活動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蔣恩芬(2000)。學習動機相關因素探討與學習動機方案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賴清標(1993)。魏納[B. Weiner]的歸因理論及其教育含意。初等教育研究集刊,1,77-89。
應惠蕙(1993)。焦慮對台灣高中生英語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簡秋菊(2013)。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以恆春半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謝昀(2017)。學生性別、父母的教養態度與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鍾思嘉、汪敏慧(1999)。談英文科學習輔導之策略-以專科學生為例。學生輔導,63,102-111。鍾筱美(2003)。國民小學兒童英語學習成就與國語識字能力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國小一年級及三年級兒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魏麗敏(1996)。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133-155。
羅梅香(2007)。國中生英語補習、家庭英語學習資源與英語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藍怡婷(2010)。台灣七年級生英語學習焦慮、英語學習信念及其學習成就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蘇芳慧(2013)。國中英語學習焦慮與英語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蘇芳儀(2015)。職校工商科高職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二、英文部分
Aida, Y. (1994). Examination of Horwitz, Horwitz, and Cope’s construct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2), 155-168.
Afzal, H., Ali I., Khan, M.A., & Hamid, K. (2010). A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5(4), 80-88.
Alderman, M. (1990).Motivation for at-risk studen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1), 27-30.
Alpert, R. & Haber, R. (1960). Anxiety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situation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 207-215.
Asubel, D.A.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 Winston.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VanNostrand。
Atkinson, J.W., & Birch, D. (1970). The dynamics of action. NY : Wiley.
Bailey, P., Onwuegbuzie, A. J.,& Daley, C. E. (2000). Using learning style to predict foreign language achievement at the college level. System, 28, 115-133.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Psychology Review, 84, 191-215.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 Schunk, D.H. (1981). Cultivating competence, self-efficacy, and intrinsic interest through proximal self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1, 586-589.
Brophy, J. E. (1987).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motivation students to learn. Education leadership, 45, 40-48.
Brown, H. D. (1980). Principl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oleman, J. S. (1988).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Salem, NH: Ayer.
Covington, M. V. (1984).The self-worth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Learning, 85, 5-20.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Deci, E. L., & Ryan, R. M. (1991).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 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38, 237-288.
Eccles, J. (1983).Expectancies, value & academic behaviors. In J. T. Spences (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 75-146. San Francisco: Freeman.
Engin, A. O. (2009).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uccess and motivation. Social
Behaviour and Personality, 37(8), 1035-1045.
Gagn''e, R. M. (1985). The condition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NY: Holt, Rinehert & Winston.
Ganschow, L., Sparks, R., Anderson, R., Javorshy, J., S.S., & Patton, J. (1994). Differences in high-, average-, and low-anxious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1), 41-55.
Gill & Spilka (1962). Some nonintellectual correlate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among Mexican-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53(3), 144-149.
Good, T. L. & Brophy, J. E. (1984) Looking in classrooms. New York:Harper & Row.
Heider, F.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rris, D. (1940).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grad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37(2), 125-166.
Horwitz, E. K., Horwitz, M. B., & Cope, J. (1986).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2), 125-132.
Jakobovits, L. A. (1970).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issues.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ublication.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E. Reigeluth.(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383-434.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Lepper & Greene, (1975). Effects of adult surveillance and extrinsic rewards on children''s intrinsic motivation.
Lewis, R. & Teals, W. H. (1980). An otherlook at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 Journal of Reading Behavior , 12(Fall), 187-201.
MacIntyre, P. D. (1999) Language anxiety: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In Young, D. J. (Ed.), Affect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atmosphere (pp.24-45).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ollege.
MacIntyre, P. D., & Gardner, R. C. (1991). Investigating language class anxiety using the focused essay techniqu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5(3), 296-304.
Manfred, W. M. F.(2004). An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integrative motivation in the
achieve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Hong Ko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3.telus.net/linguisticsissues/motivationhk
Masgoret, A. M.; Gardner, R. C. (2003). Attitudes, motiv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Gardner and associates. Language Learning, 53(1), 167-210.
McClelland, D. C., Atkinson, J.W., Clark, R. A., & Lowell, E.L. (1953).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 Appletion.
McCombs, B. L. (2000). Reducing the achievement gap. Society, 37(5), 29-39.
Murray, H. A. (1938).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icosia, G. (1997). Implementing public speaking skills across the curriculum. Community Review, 15, 74-80.
Pintrich, P. R. (1989). The dynamic interplay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In C. Ames, & M. Maehr (Eds.). Advance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enhancing environments. Vol. 6, p160-177. CT: JAI press.
Pintrich, P. R., Smith, D. A., & Mckeachie, W. J.(1989).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Pintrich, P. R., de Groot, & Elisabeth V(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y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33-40.
Price, M. L. (1991).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interviews with high-anxious students. In E. K. Horwitz, & D. J. Young. (Eds.).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 (pp.101-08).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 Hall.
Raffini, J. P. (1996). 150 ways to increas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Needham Heights, MA:Allyn & Bacon.
Reilly, R. R., Lewis, E. L., & Tanner, L.(1983).Educational psychology, Application for classroom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NY:Macmillian Publishing Co.
Remedios, Ritchie & Lieberman, (2005) The effect of the transfer test in Northern Ireland on pupils'' intrinsic motivation, 435–452.
Rotter, J. B. (1971). Ex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control. Psychology Today, 5, 37 – 59.
Schunk, D. H. (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NJ: Prentice –Hall.
Scovel, T. (1978). The effect of a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 Language Learning, 28, 129-142.
Skaalvik, E. M.(1990).Gender differences in general academic self-esteem and in success expectations on defined academic problem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2(3), 593-598.
Slavin, R. E. (199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 Bacon.
Stipek, D. (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 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66(1), 209-223.
Suinn, R.M., & Edwards, R. (1982). The measurement of mathemat ics anxiety. The mathematics anxiety rating scale for adolescents- MARS-A.Journal Of Cl inical Psychology, 38(3), 576-580.
Tobias, S. (1979). Anxiety research in education psycholog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 573-582.
Weiner, B.(1979). 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1), 7.
Weiner, B. (1980). Human motiv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Weiner, B. (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 548-573.
Weiner, B.(1992). Human motivation: Metaphors theories, and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Wigfield, A. (1984). Relations hips between ability perceptions, other achievement- related beliefs, and school performa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LA.
Young, D. J. (1991). Creating a low 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5, 426-439.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1990). Student differences in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Relation grade, sex, and gifted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