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05: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智炫
研究生(外文):Chih-Hsuan Chen
論文名稱:數位電視收視戶之廣告偏好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Advertisement Preference Analysis of Digital Television Viewers
指導教授:邱志洲邱志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Chou Chiu
口試委員:陳杏棻蔡榮發
口試委員(外文):Hsin-Fen ChenJung-Fa Tsai
口試日期:2017-06-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階層線性模式集群分析廣告偏好電視收視行為
外文關鍵詞: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Cluster AnalysisTelevision advertising preferredTelevision audiences viewing behavio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7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由於數位電視的普及,有許多的廣告業者發現能夠透過電視接觸到大量的消費者,便投入許多的資源在電視廣告上,但許多電視廣告的內容都不盡完全符合觀眾的喜好,使得觀眾對於廣告越來越反感,廣告播放的效益也因此不如預期。為了改善此一問題,並提出適當的建議給廣告主,本研究以實際數位機上盒的收視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先以集群分析探討收視戶的輪廓外,也依照分群結果了解不同族群收看電視習慣的差異,希望能藉此提供頻道供應商針對不同收視行為的族群制定不同節目的播放策略。
此外,本研究也以階層線性模式為分析方法,探討電視廣告特徵變數對廣告播放效益的影響,並針對電視廣告特徵變數對廣告收視時間影響的變化程度進行討論。研究結果顯示,若以飲料類廣告為例,以劇情方式拍攝或在綜藝節目下播放的廣告,其廣告效益最高;而常看「新聞頻道」的收視戶,相較其他頻道類型,更能正向調節「節目製作費」對廣告播放效益的影響。
Most of the ads didn’t cater to audience’s tastes at all and, even more, didn’t raise audience’s antipathy toward the a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 we conduc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data from STBs. First, we apply cluster analysis to hav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igital television viewers. Then based on various watching behavior from different viewers, some appropriate broadcasting strategies can be suggested to the channel providers.
In additions, the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is used as an analytical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ome specific advertising variables on its efficacy of broadcasting in this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ad with dramatic expression, or being broadcasted after a variety show can reach its utmost effectiveness. Moreover, for those television viewers who prefer watching news, the better quality the TV program is, the longer the ad being watched will b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電視廣告之概述 6
2.1.1 廣告的定義 6
2.1.2 廣告傳播的媒體 8
2.2 廣告特徵變數 10
2.2.1 產品類型 10
2.2.2 廣告表現形式 11
2.3 節目特徵變數 13
2.3.1 電視台頻道類型 13
2.3.2 電視節目類型 18
2.4 播放環境特徵變數 21
2.4.1 播放時段的劃分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3.1 分析架構 24
3.2 研究流程 25
3.3 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 26
3.3.1 K組平均法 29
3.4 階層線性模式(Hierachical Linear Models) 31
3.4.1 階層線性模式之適用時機與信度檢測 32
3.4.2 階層線性模型 34
3.5 分析模型之建構 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1
4.1 資料描述與敘述統計 41
4.1.1 資料描述 41
4.1.2 敘述統計 43
4.2 集群分析結果 43
4.3 階層線性模式之模型分析結果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5.1 研究結論與發現 53
5.2 未來研究建議 54
參考文獻 55
附錄A 階層線性模式之模型分析結果 59
[1]凱擘大寬頻http://www.kbro.com.tw/
[2]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http://www.ncc.gov.tw/chinese/index.aspx
[3]王郁琮,階層線性模式路徑圖與策略化模型建構機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七卷,第四期,2011。
[4]丘新華,廣告訴求及產品類型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2002
[5]林棨旺,廣告訊息、產品類型與先前品牌態度對廣告效果交互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2003
[6]邱皓政、溫福星,脈絡效果的階層線性模型分析:以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創意表現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第30卷,第1期,第1-35頁,2007。
[7]邱慧仙,數位時代電視收視率量測機制變革,博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 2013。
[8]施懷婷,巨量資料下新媒體用戶收視行為,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2016。
[9]洪平峰,《電視生態學-衛視(STAR TV)與我國電視生態之關聯性》。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4。
[10]徐羽令,企業集團對台灣廠商經營重要性之研究-階層線性模型的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2011。
[11]徐佳慧,〈前仆後繼的新頻道〉,《廣告雜誌》,第86期,第40-42頁。
[12]徐凱玲,各商品類別的電視廣告與廣告型態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2011。
[13]高新建、吳幼吾,階層線性模式在內屬結構教育資料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第5 卷,第2 期,第31-50 頁,1997。
[14]張鈞凱,台灣媒體服務公司購買類型頻道之研究-以新聞, 綜合, 電影類型為例, 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4。
[15]陳敏郎(2001),廣告代言人對推薦品牌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16]陳嘉茹,以空間型構法則與階層線性模式探討交通路網結構對都市商業型態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2008。
[17]曾喬彬,台灣廣告量預測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1976。
[18]溫福星、邱皓政,多層次模式方法論:階層線性模式的關鍵問題與試解,台北:前程文化,2012。
[19]溫福星,「階層線性模式:原理、方法與應用」,臺北市:雙葉書廊,2006。
[20]詹俊坤,不同產品類別、廣告代言人型態對消費者廣告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93。
[21]劉子鍵、林原宏,階層線性模式之理論與應用:以影響自然科成績之因素的研究為分析實例,「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0卷,第1-21頁,1997。
[22]劉幼琍。《多頻道電視與觀眾-九O 年代的電視媒體與閱聽人收視行為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1997。
[23]蕭湘文,從國父戴扁帽檢視廣告中政治肖像的幽默與效果,廣告學研究,第12期,1999,第65-88頁。
[24]蕭湘文,廣告傳播第二版,台北:威仕曼文化事業公司,2009。
[25]賴建都,廣告影片的表現形式分析,《廣告學研究》第一集,1993,第157-180頁。
[26]鍾啟惠,「多頻道與觀眾節目類型偏好」,有線電視與觀眾,台北:廣電基金,1997,第21-54頁。
[27]鍾啟惠、陳炳宏,「公共電視新聞性節目編排策略之研究──節目類型與收視率研究結構之觀點」。廣播與電視,第14 期,1999,第63-87頁。
[28]鍾啟惠。「多頻道環境觀眾頻道收視與節目類型偏好之研究」,第三屆廣電學術與實務研討會,1996。
[29]蘇晉煒,客運司機偏差駕駛行為的影響因素之研究-階層線性模型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2013。
[30]Bryk, A.S., Raudenbush, S.W.,1992,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Newbury Park, CA:Sage..
[31]Dempster, A.P., Laird, M., &Rubin, D.B.1977. Maximum likelihood from incomplete data via the EM algorithm.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tical Society,Seires B,39, 1-8.
[32]Kotler, Ph., Bliemel, F., “Marketing Management”, 8, Auflage, Stuttgart, 1995.
[33]Laskey, Henry, A., Fox, R. J., & Crask, M.R., 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tising Message Strategy and Televisiommercial Effectiveness.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5(2), 31–39.
[34]Lindley,D.V. & Smith, A.F.M.,1972, Bayes estimates for the linear model.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res B, 34, 1-41.
[35]Goldstein,H. 1986 ,Multilevel mixed linear model analysis using iterativ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Biometrika,78,43-56.
[36]Goldberg, M.E., G.J. Gorn, 1987. Happy and sad tv programs: how they affect reactions to commercial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3): 387-403.
[37]Hox, J.,2002, Multilevel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Mahwah, NJ:Erbaum.
[38]Shimp, T. A., 1979. Social Psychology Representations in Television Advertising.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39]Shimp, T. A., 1981. Attitude Toward the Ad as a Mediator of Consumer Brand Choic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7(2), 47–53.
[40]Shimp, T. A., 1990. Promotion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 Chicago, IL: The Dryden Press, 343-353.
[41]Webster, J. G., & Wakshlag, J. (1983). A theory of television program choice.Communication Research, 10(4), 430-446.
[42]Webster, J. G. (1986). Audience behavior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6(3), 77-91.
[43]Webster, J. G. (1989). Television audience behavior: Patterns of exposure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Media us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Emerging patterns of adoption and consumer use, 197-21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