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專書
1.Alan C. Isaak,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幼獅文化事業,1978年。
2.Joseph S.Nye,Jr.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遠流出版社。
3.于永昌,當代北京胡同史話,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年。
4.王文科,教育研究法,五南書局,2000年。
5.王國華、張京成,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6.江澤民,通報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講」情況的講話,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李建盛,北京市文化發展報告(2015 ~ 201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8.李建勝,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15 ~ 201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9.李鐵生、張恩東,南鑼鼓巷史話,北京出版社,2010年。
10.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三民書局,1975年。
11.祁述裕,近十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實施情況績效評估研究報告,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
12.姚林青,文化創意產業集聚與發展:北京地區研究報告,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
13.姚林青,文化創意產業集聚與發展-北京地區研究報告,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
14.姚莉,現代物業管理技術實務,清華大出版社,2005年。
15.祈述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6.胡惠林,文化政策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17.夏學理,文化創意產業概論,五南出版社,2011年。
18.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9.張京成,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20.張京成,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21.張延興,中國文化產業概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
22.梓奕榮軒,老北京那些胡同兒,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年,頁33。
23.郭萬超,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提升研究,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
24.郭萬超,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提升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
25.陳繼法,馬克斯列寧主義藝術論,黎明文化公司,1974年。
26.彭嵐嘉,中國西部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選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27.詹宏志,文化+創意=財富2.0版,臺北:紅螞蟻出版,2006年。
28.熊玠,習近平時代,人類智庫出版社,2015年。
29.劉勝驥,方法論I方法之建立,巨流圖書公司,2011年。
30.鄧小平,鄧小平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31.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32.譚維克,北京市文化發展報告(2014 ~ 2015),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二、年鑑
1. 《北京市統計年鑑2013》。
2. 《北京市統計年鑑2014》。
3. 《北京市統計年鑑2015》。
三、學位論文
1.文曉菲,「論北京南鑼鼓巷的業態優化」,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位論文,2015年。
2.朱婧達,「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探討」,北京交通大學產業經濟學學位論文,2009年。
3.吳悅,「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產又經濟學學位論文,2011年。
4.吳尊輝,「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文化政策之分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5.林玉明,「十六大以來中共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之研究(2002年11月 - 2006年10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金峰,「北京現代化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北京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
7.時曉兵,「歷史街區保護中的幾個商業問題研究」,湖南大學建築學學位論文,2008年。
8.陳冠如,「文化創意城市文化支持度、文化內涵度與文化創造力關係之研究-以兩岸歷史古都之比較分析」,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9.楊雪倫,「城市歷史街區的更新與保護」,河北工業大學建築技術科學學位論文,2010年。
10.虞漢胤,「政府職能轉化與文化體制創新」,浙江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11.賈豐奇,「台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模式研究」,上海師範大學文藝學學位論文,2008年。
12.趙宏禧,「北京舊城胡同及四合院的改造與保存」,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創新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13.趙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布局與發展的統計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應用統計學學位論文,2016年。
14.齊旭,「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學政治經濟學學位論文,2012年。
15.鄭東育,「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經濟學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碩士論文,2005年。
四、期刊
1.丁峰、孫恆傑,關於文化市場建設的理性思考,新華文摘,1997年第217期,1997年。
2.孔建華,文化經濟的融合興趣與北京想像-基於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研究的再研究,藝術與投資,2009年第 2期,2009年。
3.孔建華,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聚集區發展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8年第2期,2008年,頁90。
4.王定亞,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借鑑,中國國情國力,2011年第1期,2011年,頁55 - 56。
5.王祿,我國文化體制的改革歷程及經驗,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2012年,頁105。
6.田朝煒,城市傳統街區的更新模式策略探討-以重慶市瓷器口古鎮為例,四川建材,2011年第2期,2011年,頁276 - 278。
7.田繼忠,歷史文化街區整體保護及有機更新的路徑研究-以北京南鑼鼓巷地區為例,經濟論壇,2011年第11期,2011年,頁135。
8.申東利,淺談北京傳統胡同的歷史發展脈絡,美與時代·城市,2014年第12期,2014年,頁13。
9.呂斌,南鑼鼓巷地區的空間格局與歷史文化價值,北京規劃建設,2013年第1期,2013年,頁98。
10.呂斌,南鑼鼓巷基於社區的可持續再生實踐-一種舊城歷史街區保護與發展的模式,北京規劃建設,2012年第6期,2012年,頁16。
11.呂斌、樊星、李小萌,歷史文化街區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與發育的重要載體—以北京市南鑼鼓巷為例,北京規劃建設,2016年,頁115 - 119。
12.呂斌,基於"價值重塑"看歷史街區保護與活化的博弈關係-以台灣三峽老街為例,城市發展研究,第20卷第7期,2013年,頁24 - 27。
13.李平和、薛威,歷史街區商業化動力機制分析及規劃引導,程市規劃學刊,2012年第四期,2012年,頁105 - 111。
14.李亞薇,上海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比較,商業時代,2013年第七期,2013年,頁138 - 140。
15.李欣、劉綺文、陳惠民、張霞,鄉村社區活化與歷史街區復興-以台灣西螺鎮延平老街為例,高等建築教育,第23卷第1期,2014年,頁5 - 9。
16.李欣、劉綺文、陳惠民、張霞,鄉村社區活化與歷史街區復興-以台灣西螺鎮延平老街為例,高等建築教育,第23卷第1期,2014年,頁5 - 9。
17.李雨鵬的,北京胡同的變遷及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2007年,頁59。
18.李峰,京味文化的縮影:南鑼鼓巷古都風貌保護區,中國發展,2005年第1期,2005年,頁67。
19.李竟男,“新常態”下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商界論壇,2016年第31期,2016年,頁277。
20.李焱,“傳媒走廊”再添新軍,投資北京(北京),2000年5月,頁68。
21.李競男,“新常態”下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商界論壇,2016年第31期,2016年,頁277、258。
22.村田忠禧,從改革開放以來的黨代會政治報告的詞語變化來看中共十六大的特點,中共黨史研究,2003年第1期,2003年。
23.杜獻寧、楊英法,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區別與聯系管見,商場現代化,2006年第27期,頁236。
24.佳子,南鑼鼓巷一條有記憶的街,綠色中國A版,2008年第8期,2008年,頁59。
25.周士琪,北京“胡同”的起源,尋根,2003年第1期,2003年,頁129。
26.周玉山,中共文藝政策展演,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第43卷第 5期,2000年5月,頁71 - 95。27.周向頻、唐靜云,歷史街區的商業開發模式及其規劃方法研究-以成都錦里、文殊坊、寬窄巷子為例,城市規劃學刊,2009年第5期,2009年,頁107 - 113。
28.林子毅、蔣瑩,淺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國商貿,2013年第12期,2013年,頁152 - 153。
29.林茵璿,中共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綜述,中共研究,第40卷第5期,2006年,頁44 - 45。
30.林琳文,評中共16大的思想理論作準備,共黨研究問題,第28卷第10期,2002年,頁27。
31.林曉紅,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與社區互動發展模式探悉,廈門理工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2016年,頁7 - 11。
32.邱耀,北京中心成控規動態維護的實踐與探索,城市規劃,2009年第5期,2009年,頁22 - 23。
33.金元浦,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三個階梯與三種模式,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1期,2010年,頁20 - 24。
34.金峰,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策略,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第7卷第4期,2007年,頁68。
35.唐克、陳風,成都寬窄巷子旅遊開發商業模式及其運行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10期,2012年,頁147 - 152。
36.國家計委社會發展司,〈我國文化事業投入及文化經濟政策基本思路〉,經濟改革與發展,1996年第7期,頁3。
37.張祖群、朱良淼,南北鑼鼓巷的遺產保護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2011年,頁19。
38.梁昌新,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律和政策措施研究,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4),2014年,頁134 - 141。
39.陳伯禮、高長思、徐信貴,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營造及其啟示,華東經濟管理,第25卷第11期,2011年,頁103 - 105。
40.陳杰民、尹秀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2009年,頁9。
41.陳默、李震宇、陳瑤、張雨苗,北京文化創意企業發展模式創新研究,商業時代,2014年第4期,2014年,頁142 - 143。
42.賀壽昌,文化創意產業案例分析,戲劇藝術,2007年第1期,2007年,頁30 - 37。
43.馮瑩,北京胡同文化研究,藝術研究,2013年第2期,2013年,頁64。
44.黃斌、呂斌、胡垚,文化創意產業對舊城空間生產的作用機制研究-以北京市南鑼鼓巷舊城再生為例,城市發展研究,2012年第6期,2012年,頁88。
45.黃斌、陳偉、孫莉,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空間格局分析,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13-2014),2014年,頁158 - 168。
46.黃斌、陳偉、孫莉,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空間格局分析,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13 - 2014,2014 年,頁165。
47.楊浚、楊子明,北京控規的1990 ~ 2006,北京規劃建設,2007年第5期,2007年,頁37。
48.董鴻英、張錚,功能區: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模式的新探討,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13-2014),2014年,頁107 - 109。
49.董鴻英、張錚,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的規劃依據與價值,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4),2014年,頁90。
50.董鴻英、張錚,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的規劃依據與價值,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4年,頁86。
51.趙文婕、盧璐,從老北京胡同到京城“創意空間”- 南鑼鼓巷特色店調研報告,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2010年,頁7。
四、研討會論文及報告
1.邱耀(2012),「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形成、保護和發展」,2012年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論文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建設部,頁1 - 6。
2.曾馨漫、戴林琳、許碧霞、Karina Duper( 2014),「歷史街區保護規劃實施評價-以南鑼鼓巷為例」,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3.曾馨漫、戴林琳、許碧霞、Karina Duper(2014),「歷史街區保護規畫實施評價-以南鑼鼓巷為例」,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頁1 - 6。
4.黃世輝、許嘉惠(2011),「社區文化資產保存與創意產業轉化的台灣經驗」,2011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頁1 -10。
5.楊雪倫(2012),「城市歷史街區的更新與保護」,2012年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論文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頁1 - 6。
6.關向光(2003),「從“三個代表論”看中共意識形態的變遷」,中國大陸總體形勢之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臺北:遠景基金會、聯合報,頁1。
五、政府文件
1.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2004-2020)。
2.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 (2012)。
3.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
4.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認定和管理辦法(試行)。
5.關於申報2016年度商業專項資金的通知(第二批)。
6.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法規匯編下載。
7.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規劃(2014 - 2020年)。
8.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9.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六、網路資源
《中國政府網站》
1.中國人大網,網址: http://www.npc.gov.cn/。
2.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址: http:// http://cpc.people.com.cn/。
3.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網址: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index.html。
4.中國領導幹部資料庫,網址: http:// gbzl.people.com.cn/。
5.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網址: http://www.mcprc.gov.cn/。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址: http://www.scio.gov.cn/。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統計局,網址: http://www.stats.gov.cn/。
8.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網址: http://www.bjci.gov.cn/cenep/bjci_portal/portal/homepage/index.jsp。
9.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網址: http://www.bjrd.gov.cn/。
10.北京市文物局,網址: http://www.bjww.gov.cn/。
11.北京市文化局,網址: http://www.bjwh.gov.cn/。
12.北京市商務委員會,網址: http://www.bjcoc.gov.cn/。
13.北京市西城區統計信息網,網址: http://www.xc.bjstats.gov.cn/。
14.北京文聯網,網址: http://www.bjwl.org.cn/。
15.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址: http://www.bjpc.gov.cn/。
16.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址: http://www.bjpopss.gov.cn/。
17.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網址: http://www.bjeit.gov.cn/。
18.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網址: http://www.bjghw.gov.cn/web/index.htm。
19.首都之窗,網址: http://www.beijing.gov.cn/。
20.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網址: http://cciidi.sjtu.edu.cn/。
21.朝陽區統計信息網,網址: http://www.chystats.gov.cn/cytjj/tjsj/_412/index.html。
22.新華網北京頻道,網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bj.xinhuanet.com/。
23.數字東城,網址: http://www.bjdch.gov.cn/。
《台灣政府網站》
1.1997中國社會情勢報告,網址:
http://taiwan.yam.org.tw/china_policy/1997soc.htm。
2.工業總會服務網,網址: 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home.phtml。
3.內政部營建署-魅力城鄉主題網,網址: http://trp.cpami.gov.tw/ch/index.aspx。
4.陸資來台服務網,網址: http://iitw.cnfi.org.tw/all-module03.php?id=115&t_type=s。
《其它》
1.MBA智庫,網址: http://wiki.mbalib.com/zh-tw/。
2.人民教育出版社,網址: http://www.pep.com.cn/。
3.人民網,網址: http://www.people.com.cn/。
4.中時電子報,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
5.中國出版網,網址: http://www.chuban.cc/。
6.互動百科,網址: http://www.baike.com/。
7.文匯報,網址: http://www.wenweipo.com/。
8.百度百科,網址: https://baike.baidu.com/。
9.兩岸文創誌,網址: http://tccanet.org.tw/。
10.東方網,網址: http://www.eastday.com/。
11.青年日報,網址: http://news.gpwb.gov.tw/。
12.城鄉規劃百科,網址: http://www.china-up.com/hdwiki/。
13.故宮博物院,網址: http://www.dpm.org.cn/index1024768.html。
14.壹讀,網址: https://read01.com/。
15.華人百科,網址: https://www.itsfun.com.tw/。
16.新華網,網址: http://www.xinhuanet.com/。
17.維基百科,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18.澎湃新聞,網址: http://www.thepaper.cn/。
19.藝恩網,網址: http://www.entgroup.cn/。
20.讀覽天下,網址: http://www.dooland.com/。